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
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能溶解脂肪栓子解除脂栓的药物。对有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人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均为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旨在防止脂栓的进一步加重,纠正脂栓征的缺氧和酸中毒,防止和减轻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促进受累器官的功能恢复。脂栓征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得当,可以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治疗方法如下。
1、纠正休克: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休克可诱发和加重脂栓征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尽早纠正。在休克没有完全纠正之前,应妥善固定骨折的伤肢,切忌进行骨折的整复。否则不但会加重休克,而且将诱发或加重脂栓征的发生。在输液和输血的质和量上,须时刻注意避免引起肺水肿的发生,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早期达到出入时的平衡。
2、呼吸支持:轻症者有自然痊愈倾向,而肺部病变明显的病人,经适当呼吸支持,绝大多数可自愈。因此,呼吸支持是基本的治疗措施。一般轻症者,可以鼻管或面罩给氧,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70~80mmHg(9.3~10.6kPa)以上即可。创伤后3~5天内应定时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对重症病人,应迅速建立通畅的气道,短期呼吸支持者可先行气管内插管,长期者应作气管切开。一般供氧措施若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状态,应作呼吸机辅助呼吸。
3、减轻脑损害:由于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因此脑功能的保护十分重要。对有因脑缺氧而昏迷的病人,应作头部降温,最好用冰袋或冰帽,高热病人尤应如此。头部降温可以大大降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相应减轻脑缺氧状态和脑细胞损害。脱水有利于减轻脑水肿,改善颅内高压状态和脑部的血液循环。有条件的病人可用高压氧治疗。
4、抗脂栓的药物治疗:
①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助于疏通微循环,还可预防和减轻严重脂栓征所并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但对伴有心衰和肺水肿的病人,应慎用。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较好。有减轻或消除游离脂肪酸对呼吸膜的毒性作用,从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肺间质水肿,稳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并减轻脑水肿。用量宜大,如氢化可的松1.0~1.5g/d,用2~3天,停用后副作用很小。
③抑肽酶:其主要作用可降低骨折创伤后一过性高脂血症,防止脂栓对毛细血管的毒性作用;抑制骨折血肿激肽释放和组织蛋白分解,减慢脂滴进入血流速度;可以对抗血管内高凝和纤溶活动。抑肽酶治疗剂量为100万u/d,可获良好作用,副作用不大。
④白蛋白:由于其和游离脂肪酸结合,使后者毒性作用大大降低,故对肺脂栓有治疗作用。脂肪栓塞综合征在骨折后并不罕见,该综合征是以肺部病变为基础,肺功能不全为中心,并有神经系统改变的一组综合征。
进行性肺部病变发生呼吸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轻者可无死亡,或病死率低,为0~5.5%。最高病死率多见于股骨干骨折合并多发骨折,或合并休克者,分别为50%和60%。也可因骨折部位而异,如胫骨骨折为3.4%,股骨干骨折为9%,两者同时有骨折则为20%。各类骨折后,临床脂栓征平均病死率为16.3%。在治疗过程中,应从预防着手,采取治疗措施的各个环节,包括护理均应认真对待,否则常易发生不应有的治疗失误而危及病人生命。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方法
Zenker于1862年首次描述了脂肪栓塞过程,Bergman于1873年首次对脂肪栓塞综合征进行了临床报道。关于FES的发生率,与创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长骨骨折的数量成正比。随着骨折积极的开放手术治疗,其发生率有大幅度下降。但FES仍然是创伤骨折后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医学专家根据多年来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预防方法。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
对骨折进行确实的外固定,操作注意采用轻柔的手法,这对预防脂肪栓塞的发生十分重要,骨折部位如果固定不良,搬动病人容易诱发本病,须加注意,有人认为骨折后立即进行内固定,其脂栓发生率较保守疗法低,可能与骨折局部异常活动减少有关,另外患肢抬高也有预防作用,手法粗暴,打髓内针用力过猛,均可使血内栓子增加,当脂栓症状发作时,随意搬动病人,可以加重症状。
预防感染及防治休克对预防脂肪栓塞的发生均很重要,创伤后发生休克者,特别是休克时间长,程度重者,发生脂栓时症状严重,对这种病例应注意纠正低血容量,输血应以新鲜血为主。
此外,维持血液正常pH,纠正酸中毒,给氧,并可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trasylol)是蛋白分解酶的阻滞药,可抑制激肽系统的活性,并可影响脂肪代谢,稳定血压,对脂栓有预防作用,重病者每天可用40万KIE(抑肽酶单位)静滴6~10h。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脂肪栓塞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脂肪栓塞的病因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由于脂肪栓子进入血流阻塞小血管,尤其是阻塞肺内毛细血管,使其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由于脂肪栓子归属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
脂肪栓塞的临床表现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表现差异很大,Sevitt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暴发型、完全型(典型症状群)和不完全型(部分症状群,亚临床型)。不完全型按病变部位又可分纯肺型、纯脑型、兼有肺型和脑型两种症状者,其中以纯脑型最少见。
1.皮下出血
可在伤后2~3天左右,双肩前部、锁骨上部、前胸部、腹部等皮肤疏松部位出现,也可见于结膜或眼底,伤后1~2天可成批出现,迅速消失,可反复发生。因此,对骨折病人入院数天内应注意检查。
2.呼吸系统症状
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经常有血性),但湿性啰音不是特有症状。典型肺部X线可见全肺出现“暴风雪”状阴影,并常有右心负荷量增加的影像。但这种阴影不一定都能发现,而且如无继发感染,可以很快消失。因此,对可疑病例,可用轻便X线机反复检查。
3.脑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痛、不安、失眠、兴奋、谵妄、错乱、昏睡、昏迷、痉挛、尿失禁等症状。虽很少出现局灶性症状,但偶然可有斜视、瞳孔不等大及尿崩症等,因此,当有些骨折病例出现难以解释的脑症状时,应怀疑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的检查
创伤后3~5天每天定时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查。
胸部X线呈典型的“暴风雪”样阴影。
我们都知道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进行治疗就能得到很好的康复,上面就是对脂肪栓塞的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介绍,了解后我们都知道出现这样的症状时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就医和治疗,同样为了避免疾病的出现,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并且多进行运动这样都会对身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骨创伤早期并发症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骸腔内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肺损伤。③膀肮和尿道损伤。④直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①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肪动脉损伤,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后动脉损伤,股骨钥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服动脉损伤。
②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极易损伤紧贴肤骨行走的挠神经,排骨颈骨折易致胖总神经损伤。
③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可出现截瘫。
(5)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损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饮食保健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指骨盆或长骨骨折后24~48h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和瘀点。很少发生于上肢骨折病人,儿童发生率仅为成人的1%。随着骨折积极的开放手术治疗,其发生率有大幅度下降。但脂肪栓塞综合征仍然是创伤骨折后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日常中,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应多吃青菜和水果,宜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具体饮食保健要点如下: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饮食保健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饮食原则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饮料不断增加,当地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
(5)注意烹调方法。如果在烹调中放入盐,烹调出来的菜仍然很淡,难以入口。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6)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骨折早期并发症
1)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骨折引起的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导致。
2)脂肪栓塞: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随着需要到达肺、脑引起肺、脑脂肪栓塞,严重影响生命。
3)重要的内脏器官损伤:如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等。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包括四肢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柱脊髓损伤等。
5)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肢体创伤严重,引起局部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周围神经软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导致肢体坏死,常常产生截肢等严重后果。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
小儿骨折可能并发那些疾病
一、小儿骨折并发症
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
二、小儿骨折早期并发症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骸腔内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胸肺损伤。②膀肮和尿道损伤。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①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肪动脉损伤,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后动脉损伤,股骨钥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服动脉损伤。
②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极易损伤紧贴肤骨行走的挠神经,排骨颈骨折易致胖总神经损伤。
③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可出现截瘫。
(5)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损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骨折怎么治疗
骨折早期并发症:1.休克:骨盆骨折等。 2.脂肪栓塞综合征:引起肺和脑脂肪栓塞,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发绀,X片肺部为广泛性肺实变。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肝睥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重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 5、骨筋膜间室综合征:间室内肌肉及神经因急 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征候群, 结果: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 ——坏疽
骨折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老年、体弱的病人。 2.褥疮: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循环障碍,最常见于骶尾部、足跟等出处。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下肢骨折(卧床制动致血流缓慢、创伤致高凝状态),加强活动,预防发生。 4.感染: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 5.损伤性骨化:又称骨化性肌炎,常见于肘关节及髋关节。脑外伤后更为常见。 6.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或关节不稳。 7.关节僵硬:关节长期制动及固定(关节纤维粘连)。 8.急性骨萎缩: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 9.缺血性骨坏死: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 10.缺血性肌挛缩: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后果。
骨折急救:1.全身情况的处理: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2.包扎止血3.骨折固定:减轻疼痛, 避免继发神经血管损伤。 3,迅速转运。
影响骨折愈合因素:1.全身情况:年龄及健康状况。2.局部情况:骨折的类型、血运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及感染等。3.治疗情况:骨折复位欠佳、血运破坏、内外固定不可靠及术后康复不恰当等。
骨折复位: 1、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 2、功能复位:骨折复位已尽了最大努力,移位仍未完全矫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
骨折的固定:1,外固定 v小甲板:一般不用超关节2,石膏:超关节固定3,持续牵引:骨牵引及皮牵引,4,外固定架: ,5,内固定,:钢板螺钉系统及髓内钉系统
小儿骨折可能并发那些疾病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骸腔内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①肝、脾破裂。②胸肺损伤。②膀肮和尿道损伤。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①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肪动脉损伤,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后动脉损伤,股骨钥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服动脉损伤。
②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极易损伤紧贴肤骨行走的挠神经,排骨颈骨折易致胖总神经损伤。
③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可出现截瘫。
(5)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损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陈旧性骨折如何预防
陈旧性骨折的并发症和遗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功能。如何保障陈旧性骨折的正常愈合,促进肌肉及关节运动的充分恢复,以及尽可能避免后遗症,是陈旧性骨折治疗能否取得满意疗效的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
陈旧性骨折的并发症 可分早期伴发症及晚期并发症。缓解及治疗这些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正确处理。对未发生而又存在潜在危险者,则更需要对陈旧性骨折部予以保护,防患于未然。
1、 早期并发症,因引起陈旧性骨折的暴力或陈旧性骨折端移动所致。这些并发症对伤肢乃至全身的损害,有时比陈旧性骨折本身更严重。如休克、感染(尤其是败血症、气性坏疽)、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神经损伤等。
2、 晚期并发症,因长期卧床,治疗不当所致,如坠积性肺炎、褥疮、上行性尿路感染等。
陈旧性骨折的后遗症 由多种原因形成。陈旧性骨折本身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如骨缺血坏死,骨骺损伤所致骨发育障碍等,目前尚无方法预防。其他后遗症如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关节功能障碍,迟发性神经炎以及自发性腱断裂等则均在不同程度上有可能防止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可并发:幻肢痛、关节挛缩、肺动脉栓塞等。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定义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种类为肺动脉血栓栓塞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还包括其他以肺血栓性栓子栓塞为病因的类型,如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异物栓塞和肿瘤栓塞。
髌骨骨折会引发什么疾病
早期并发症:
1,创伤性休克:严重股骨干骨折内出血可达500~1000毫升甚至更多,创伤后的疼痛刺激,早期即可能发生休克,处理原则为早期固定减少内出血,扩充血容量和止痛,积极抗休克治疗。
2,挤压综合征:严重挤压伤导致股骨干骨折,需要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处理原则为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钾,予以早期尽快补液,碱化尿液,利尿,解除肾血管痉挛等甚至行筋膜切开减压等。
3,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干下段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可伤及蝈静脉和坐骨神经,处理原则做好骨折的固定,忌反复活动患肢。
4,脂肪栓塞综合征:股骨干髓腔有大量黄骨髓,脂肪含量高,损伤后可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处理原则为患者严格制动,忌随意搬动。
后期并发症:
5,骨折畸形愈合:分为成角畸形,短缩畸形,旋转畸形,处理原则儿童轻度短缩可自行纠正,成人轻度短缩可垫高鞋跟补偿,短缩2,5厘米以上或旋转畸形均需手术矫形治疗。
6,骨折不连接:处理原则预防感染发生,有效固定和防止过早活动。
7,膝关节僵直:长时间的牵引固定膝关节或手术及骨折创伤波及膝关节可造成膝关节挛缩僵硬,处理原则进行早期膝关节屈伸活动,手法按摩或手术松解等。
8. 髌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髌骨骨折骨不愈合发生率低,为2.4%~4.8%,治疗: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骨折不愈合,但是患膝功能尚可,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做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部分切除,髌骨全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功能明显改善。
9.髌骨再骨折发生率1 %~5%,由于在骨愈合后短期内,股四头肌腱控制膝关节稳定作用尚未完全恢复,加之髌骨内固定不够坚强,膝关节置动时间不足,当患者锻炼或行走时,在保护不充分的情况下,患膝突然腿打软,股四头肌猛力收缩,造成再骨折,若骨折后骨块分离大,髌旁腱膜组织撕裂,仍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的危害
1、休克
严重创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拴塞综合症
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亦有人认为是由于创伤的应激作用,使正常血液中的乳糜微粒失去乳化稳定性,结合成直径达10-20vm的脂肪球而成为栓子,阻塞肺毛系血管。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3.1、肝、脾破裂:严重的下胸壁损伤,除可致肋骨骨折外,还可能引起左侧的脾或右侧的肝破裂出血,导致休克。
3.2、肺损伤:肋骨骨折时,骨折端可使肋间血管及肺组织损伤,而出现气胸、血胸或血气胸,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
骨折有哪些并发症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颗粒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肝、脾破裂,胸、肺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重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
(5)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损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髌骨骨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髌骨骨折并发病症
创伤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
二、髌骨骨折并发病症
早期并发症:
1、创伤性休克:严重股骨干骨折内出血可达500~1000毫升甚至更多,创伤后的疼痛刺激,早期即可能发生休克。处理原则为早期固定减少内出血,扩充血容量和止痛,积极抗休克治疗。
2、挤压综合征:严重挤压伤导致股骨干骨折,需要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处理原则为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钾,予以早期尽快补液,碱化尿液,利尿,解除肾血管痉挛等甚至行筋膜切开减压等。
3、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干下段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可伤及蝈静脉和坐骨神经。处理原则做好骨折的固定,忌反复活动患肢。
4、脂肪栓塞综合征:股骨干髓腔有大量黄骨髓,脂肪含量高,损伤后可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处理原则为患者严格制动,忌随意搬动。
后期并发症:
5、骨折畸形愈合:分为成角畸形、短缩畸形、旋转畸形。处理原则儿童轻度短缩可自行纠正,成人轻度短缩可垫高鞋跟补偿,短缩2。5厘米以上或旋转畸形均需手术矫形治疗。
6、骨折不连接:处理原则预防感染发生,有效固定和防止过早活动。
7、膝关节僵直:长时间的牵引固定膝关节或手术及骨折创伤波及膝关节可造成膝关节挛缩僵硬。处理原则进行早期膝关节屈伸活动,手法按摩或手术松解等。
8、髌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髌骨骨折骨不愈合发生率低,为2.4%~4.8%。治疗: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骨折不愈合,但是患膝功能尚可,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做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部分切除,髌骨全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功能明显改善。
9、髌骨再骨折发生率1%~5%,由于在骨愈合后短期内,股四头肌腱控制膝关节稳定作用尚未完全恢复,加之髌骨内固定不够坚强,膝关节置动时间不足,当患者锻炼或行走时,在保护不充分的情况下,患膝突然腿打软,股四头肌猛力收缩,造成再骨折,若骨折后骨块分离大,髌旁腱膜组织撕裂,仍需切开复位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