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应用注意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应用注意
1、应用本品作被动免疫的同时,可使用吸附破伤风疫苗进行自动免疫,但注射部位和用具应分开。
2、制品应为澄清或可带乳光液体,可能出现微量沉淀,但一经摇动应立即消散。若有摇不散的沉淀或异物,以及玻瓶有裂纹、过期失效等情况,均不得使用。
3、开瓶后,制品应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4、本品为人血液制品,尽管经过筛检及灭活病毒处理,仍不能完全排除含有病毒等未知病原体而引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可能。
破伤风防治的四大误区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有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患者,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破伤风疫苗多少钱
破伤风疫苗一般都是10元以内,但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就需要80-100元。防范用破伤风抗毒素1500u一支在五元以内,注射一支1500u破伤风抗毒素包注射费通常10元以内,但是进囗的疫苗可能会更贵。
通常再贵都不会超过10元,假如皮试是阳性,说明你对破伤风抗毒素(即破伤风针)过敏,那么就得做脱敏注射。如今对于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的人,推荐使用的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这是直接从人血清中提取的,可以直接注射,就是价格贵了一些,大概要80-100元左右。
打破伤风针后注意事项 注意留观
目前常用的破伤风针有两种,一种是常用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这种抗毒素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所以在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另一种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无过敏反应,所以在注射前不必做试验。
但是由于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价格昂贵且尚不普及,因此以破伤风抗毒素应用广泛,所以打完破伤风针后,要注意有没有过敏反应,一般要观察半小时才能离开医院。
破伤风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具有明确外伤史及典型临床表现的破伤风患者,一般均能及时诊断。因而,治疗是否适当为直接影响破伤风预后的关键。在破伤风的治疗中,彻底的伤口处理,恰当地控制肌肉痉挛而防止喉痉挛,以及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最为重要。
1.病原治疗
(1)伤口处理:
破伤风的伤口情况直接与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有关。因此,伤口的处理十分重要。伤口应认真检查,彻底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特别是表面已结痂甚至愈合的伤口,常因深部异物及感染的存在,临床的病情可不易控制或继续发展。此时应果断重新切开探查和引流。为充分引流,伤口应敞开而不宜包扎,最好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或反复冲洗以消除厌氧环境。伤口周围可用破伤风抗毒血清作环形浸润阻滞,主要用于较深、较大、感染严重的伤口,以中和不断产生的外毒素,阻止其进一步与神经结合。对感染破伤风的伤口处理不宜保守,经伤口处理后仍有痉挛频繁发作和病情进展者,应再次检查伤口有无埋藏的异物,有局部压痛和疑有深部异物时,应果断切开探查。临床常因彻底引流后而病情得以迅速缓解。对于严重的复杂伤口,难于彻底引流,如开放性骨折,严重的子宫腔内感染,在短期观察治疗下病情仍进展明显时,更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甚至截肢。临床屡有单纯为保留肢体而死于重型破伤风的病例。因此,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案应根据短期对临床病情发展的观察和伤口情况,尽快与外科医师一道作出判定。临床经验已充分肯定,如能彻底清除引流病灶,将明显加快破伤风病情的控制。此外,亦应注意临床伤口亦可与病情发展不一致的情况。如未查出明显外伤,或已经完全切除感染病变,而临床仍表现重型破伤风,经治疗病情无缓解的病例。估计可能与个体对破伤风外毒素极度敏感有关,则应加强对症状的控制。
(2)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的应用:破伤风毒素毒性较强,如经处理减低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称为破伤风类毒素,用以免疫马后获得马破伤风抗血清(TAT)。亦可直接从破伤风免疫注射后的志愿者中采血制备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主要作用为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毒素,但对已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无中和作用。对伤口感染较重及症状明显的患者,应争取发病后早期使用,并根据伤口情况及病情进展决定是否需要重复应用或加局部应用,以中和新产生的毒素。剂量现多主张不必过大,一般用2万~10万U,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用前应先作皮试,以避免异种血清过敏反应。如皮试阳性,则进行脱敏注射法。以抗血清1∶20稀释开始,0.1ml皮下注射。以后每次注射间隔20min,抗血清稀释及注射方法依次为1∶10稀释0.1ml皮下注射;1∶1稀释0.1ml皮下注射;不稀释0.2ml肌内注射;不稀释0.5ml肌注;最后一次将余量全部注射,共6次注射完毕。近年推荐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初步报道效果优于TAT,在血中维持时间较长,可避免异种血清反应。常用量为3000U,分次多部位肌内注射。
(3)抗生素治疗:
破伤风梭菌不侵入血循环和其他器官组织,其致病完全由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如能彻底引流消除局部感染灶,清除厌氧环境,即能达到病原治疗的目的。因此,抗生素应用的目的仅限于杀灭伤口内的破伤风梭菌繁殖体和同时侵入的需氧化脓菌。破伤风梭菌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常用剂量为给予青霉素160万~240万U/d,分次肌内注射。
破伤风防治的四大误区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有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患者,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大家在破伤风的认知方面是存在很多误区的,希望上述资料可以帮您对破伤风有个更好地了解, 另外在日常中大家若是发现身体有伤口一定要保持伤口清洁,最好是注射破风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感染.
破伤风疫苗价格是多少
便宜的是”破伤风抗毒素”,即TAT,只要几块钱,它是从马的血清中提炼出来的,容易过敏反应,所以用药前需要做皮试,即使皮试没问题,也有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
现在市场上贵的那种大概100元左右,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他是直接从人血清中提取的,可以直接注射,不用做试验。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各有利弊,但如果你是一位过敏体质的人,我还是建议您使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贵虽贵了点,但安全是第一。
鞭炮炸伤手怎么处理 创面大、伤口深、金属伤处理
如果被鞭炮炸伤后有大面积的创伤或者金属伤,建议到急诊室或外科去清创、换药。
建议所有伤口较深或金属伤患者,打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稍贵),最好在 24 小时内打,延误打的效果不如早期打。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且就诊医院缺少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可以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有伤口就要打破伤风针吗
应对破伤风要避免四个误区
误区一:
有创伤就要注射
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
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误区二:
只在外伤后24个小时之内有效
多数医务人员会告知患者,应该尽量在外伤后24个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效果差。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 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误区三:
没有外伤就不会感染破伤风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医生很少考虑到患者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误区四:
打了破伤风针就不会得破伤风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 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特别提示★★★
别忘了给孩子打百白破疫苗
通常情况下,在儿童期按期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直接预防破伤风感染,其保护率为95%,孩子外伤后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或破免针。一般新生儿出生3个月、4个月、5个月都要连续接种三针的百白破疫苗,然后等到18个月后, 再接种一针加强型百白破疫苗,6周岁时如接种白破疫苗, 体内的破伤风抗体一般能持续到16周岁。但遗憾的是,两周岁以后,孩子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少,到6周岁后,家长接种疫苗的意识更淡,不少家长还会遗漏接种。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会有哪些呢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有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患者,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法
取用吸附破伤风疫苗,按国家批准的免疫程序对健康献血员进行自动免疫所采集的血浆。每批最少应由100名以上免疫献血员的血浆混合,合并后血浆的破伤风抗体效价每1ml应不低于8国际单位。
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分段沉淀提取免疫球蛋白组分,经超滤或冷冻干燥脱醇、浓缩和灭活病毒处理等工序制得,其免疫球蛋白纯度应大于90%。然后配制成破伤风抗体效价每1ml不低于100国际单位的溶液,加适量稳定剂,除菌滤过,无菌灌装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