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肺复苏方法
成人心肺复苏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第一步。首先查看病人口中有无食物、呕吐物、假牙等异物,然后置病人为侧卧位或平卧,将头部侧向一边。
急救者一手固定舌头前端使其勿向后倾,若有异物可用另一手的末指或中指深入其口中,将这些异物清除干净。
2.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地进入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常用的有口对口、口对鼻两种人工呼吸法,其中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为病人供应所需氧气的最简单、快速而效的方法。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测量血压
按压有效时,可测到血压60-40毫米汞柱(8.0- 5 . 3千帕)。按压停止,血压消失。如果停止按压,仍能测到血压,说明病人心跳已恢复,可停止心肺复苏。
如何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
事实上如果是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基本只要把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条件倒过来应用一下基本就可以了。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通常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和自主运动,如您是专业人员则还需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大动脉搏动。
那么当心肺复苏成功时,患者将会有自主呼吸(即可看到自主的胸廓起伏呼吸动作,可以于患者口鼻处听到呼吸声,并感觉有呼气气流冲击面部的感觉),可见到患者出现挣扎和其他自主运动,并且可在大动脉处触摸及脉搏。
但有必要指出,虽然在心肺复苏的实施过程中有提及每5个30:2按压通气比的复苏循环后需要检查一次生命体征(基本就只需要检查是否出现自主呼吸,方法已在前介绍),但事实上患者在此时恢复生命体征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持续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另外,当持续抢救30分钟患者无任何生命迹象时可以放弃抢救,因为此时复苏成功的概率几乎已经接近于零,且即使复苏成功也会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但对溺水和低温所致的心搏停止应适时延长抢救时间(因低体温存在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被低温保护,还有一定复苏可能)。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
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事项: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口对口吹气,也就是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一次吹气后,抢救者抬头作一次深呼吸,同时松开左手。下次吹气按上一步骤继续进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注意事项:
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同时观察病人气道是否畅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厘米至5厘米(小儿为1厘米至2厘米)。
注意事项: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第二、第三步骤应同时进行,按压30次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三轮,也就是按压90次、人工呼吸6次。
注意事项:
经过30分钟的抢救,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复苏成功。
急救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示、中指并拢沿右侧肋缘触及与胸骨交界处,左手掌纵轴与胸骨体方向平行压在胸骨体下半部,右手压在左手上。
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
②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要检查嘴和咽喉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继续进行。
③心脏按摩。先让患者仰卧,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操作者跪在患者身旁,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对于儿童所施力要适当减少)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反复进行,每分钟70-80次。
心肺复苏知识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大家都见过的急救技术,至少在电视上是都见过的。但是,心肺复苏这种看似简单却又技术性十足的急救术,你了解多少呢?
心肺复苏,是一种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的急救技术,而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超过10min则基本丧失生还希望。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这种时间上的迫切要求大大限制了专业医务人员能及时到达现场实施CPR的可能性。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熟练掌握这项技术,那么每年可能就有数十万个家庭免去失去亲人的悲痛。如果你对这个技术非常感兴趣,那么就来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吧(而且希望你永远也不会用到)。
心肺复苏每分钟按压多少次 心肺复苏按压的深度
对于心肺复苏不仅按压的次数有要求,对按压的深度也有一定的标准,其按压的深度分别为:成人5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1-2厘米。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单人操作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情况下,在每做完30组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进行两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双人操作按15:1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两个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在每做完1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具体怎么做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有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个、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必须马上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个、心肺复苏的时候,一定要将患者平躺置于硬板床或者是地面上,一定要把体位准确放好。
第三个、心肺复苏的时候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要防止肋骨骨折、肝脾破裂、血气胸等并发症的产生。
心脏复苏急救要怎么做
由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心肺复苏概述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
▲在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之内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8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者,生存希望大。
重点提示: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1判断意识。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2
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场馆内的急救人员。
3
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4打开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5判断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
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重点提示:判断呼吸的时间不能少于5—10秒钟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
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
吹气量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以上就是关于人们应该具备的一些常识性的关于心脏复苏应该如何急救的相关内容的具体介绍。在遇到有人因为心脏骤停而昏倒休克的时候,应该及时拨打120电话寻求帮助,然后通过自己的一些医学常识先对患者进行抢救。
心脏停止跳动 急救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心脏病急救上可谓真理。中国每年有50万新发的心肌梗死,大约每15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如果及时采取复苏措施,很多人能挽回生命。一般来说,复苏开始时间越晚,复苏成功率越低。如果心跳停止4—5分钟后才开始进行复苏,幸存的机会非常少;如果延迟至7—8分钟,救活过来的几率就更低。这就是“黄金4 分钟”说法的来源。
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停止呢?一般来说,如果病人在运动后发病,或者以前有心脏病史,就要首先考虑是心脏病发作。如果病人“呼之不应,推之不醒”,基本可以判断是心跳停了。这时候,就要立刻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有2人以上在场,应该一个人马上实施心肺复苏,另一人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则应先实施复苏,再拨打电话。
心肺复苏首先要开放气道,应将病人平放在硬板床上,地上也可以,头部不要高于胸部,以利于血液流入容易缺氧的大脑。救助者一手推病人的额头,另一手抬起病人下颌,使气道保持畅通。一个人抢救时,仅做胸外按压就可以了,按压部位于双乳头连线的正中,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每次使胸骨下陷3—5厘米。如果有两个人在场,还可以配合进行人工呼吸,即一手捏住患者鼻子,缓慢地向患者口内吹气。
“一旦心脏停跳,病人死亡的危险性极大,因此心肺复苏一定要马上做,不停地做,直到医务人员来到。
记住这「四要四不要」能救命 第四个“不要”
心肺复苏。传说: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不是一定不能用,而是要先判断情况。这种急救方法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
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一定要先判断患者意识是不是清楚、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呼吸还有没有等,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进行心肺复苏。一旦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五个: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情况下,在每做完30组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进行两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按15:1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两个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在每做完1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