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合理选用调脂药物。①苯氧乙酸类,如安妥明,力平脂(非诺贝特),吉非罗齐(洁脂,诺衡)、苯扎贝特(必降脂)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它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有升高作用。②羟甲基戊二醚辅酶A还原酶制剂(他丁类),如洛伐他丁、美降之、血脂康(脂必妥)、辛伐他丁(舒降之)、普伐他丁(普拉固)等。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作用比苯氧乙酸类明显,降甘汕三酯和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则不如苯氧乙酸类。③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制剂(脉东康、多烯康等),亚麻酸等,可降低甘油三酯,但降胆固醇作用较差。④烟酸类,如烟酸、烟酸肌醇酯、东脂平、戊四烟酯等。但部分患者用后有脸红、心悸、皮肤僵痒、胃肠道不适等。⑤弹性酶,调脂能力较弱,但副作用小,可用于轻度病人。⑤C受体阻断剂如特拉哩嗓,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但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许多调脂药,尤其是影响胆固醇和胆汁酸经胆汁和粪便排泄的降脂药,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呈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易于形成胆石。
降胆固醇药对肝脏有长期服用一定损害。
导致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由于人体需要一定量的血脂质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所以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等指标过分低于正常范围也属不正常表现。
为什么血脂正常还需服降脂药
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动脉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而“降脂药” 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作用,因此,只要你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人群,医生通常就要给你服用调节血脂药,以减少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
“降脂药”:减少硬化斑块破裂
现有的“降脂药”,尤其是他汀类,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一类药物,除了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外,尚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作用,减少斑块破裂的概率,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很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都证实,心脑疾病患者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以减少死亡率。
另外,研究还证实,血液中血脂的水平与局部动脉斑块对血管的阻塞程度、斑块的稳定性都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即使血液中的血脂正常,也不代表局部组织斑块情况正常。
所以,即使血液中的血脂并不高,但是,只要你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脑卒中等高危人群,医生通常就要给你服用调节血脂药,以减少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
纠正误区:降血脂药物实际上应称为调节血脂药物
事实上,血脂增高并非都有害,例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对人体有利的,如果含量下降,反而对人体有害,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常要采取措施使其升高。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应把这类药物称之为降血脂药物,而应称其为调节血脂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药物
(一)消胆胺,服后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固醇与胆酸的排泄而降低血胆固醇,用法:4-5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较明显。
(二)安妥明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较降胆固醇为明显,其主要作用为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用法:0.25-0.5g,口服,每日3-4次,副作用,除恶心、腹泻外,且可引起肝功损害,血清GPT增高,故服用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安妥明衍生物非诺贝特0.1g,口服,每日3次;诺衡300mg,口服,每日3次;能保持降脂作用,而副作用明显减少。
(三)烟酸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肝脏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循环而降低胆固醇,用法:0.5-1g,口服,每日3次。服用后常有皮肤潮红、搔痒或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可引起血尿酸增高、血糖增高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宜在进餐时服用,开始用小剂量(0.1-0.2g),以后逐渐增加,并定时检查肝功能、血糖及血尿酸。烟酸肌醇酯吸收后在体内逐渐水解出烟酸而发挥作用,用法:0.2-0.4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较少,但血脂调节作用也较烟酸为低。
(四)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用玉米油,豆油及红花油中含量较高,可抑制小肠对脂质的吸收,以及胆汁酸的再次吸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临床上所用以亚油酸乙酯为主的复方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
降血脂和降血压有什么不同
降血脂药和降血压药是截然不同的药物,但是高血脂与高血压是由着密切关系的疾病,所以很对时候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需要配降脂药而效果更佳.
根据自身情况在医师指导下合理正确运用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关键,饮食上是控制调理也是控制高血压与高血脂的所在
黄连素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降血脂
黄连素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黄连素能作用于3'UTR区域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来降低血脂的,与使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这在理论上为寻找新型降血脂药物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临床研究表明,口服黄连素(三个月每日1克)可以使高血脂病人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35%。
降血脂药物哪种最好
1.1、苯氧基酸
这类药物的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等等。苯氧基酸药物降血脂作用强,发病快的行动,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强烈。
1.2、他汀类
这类药物洛伐他汀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等。这类药物的下跌主要胆固醇,血脂降低效果强烈,快速开始行动。
1.3、烟酸类
氧气这类药物在一个较常用的格列吡嗪,低于作用血清甘油三酯,降低胆固醇。
1.4、多不饱和脂肪酸
所有种植物种子,包括橡胶籽油、水飞蓟素花籽油及鱼制品等。这些药物有降血脂和降低血液黏度的功能,但作用较为温和。
如何选择降血脂药物
尽管部分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需接受降血脂治疗,但如何选用降血脂药物仍无共识。胆酸结合树脂,由于有异味、影响肠道维生素的吸收,且可能加剧高三酯酰甘油血症,因而不适于治疗脂肪肝;右旋甲状腺素、弹性酶、烟酸及其衍生物,均因不良反应较多或降血脂作用有限,一般也不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治疗。
苯氧乙酸类中的氯贝丁酯因副作用大,现已少用;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等副作用相对较小,可谨慎用于血浆三酯酰甘油明显增高的脂肪肝患者,疗程中一旦出现肝功能显著异常、肌炎、胆结石以及治疗3个月无效等情况则及时停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用于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脂肪肝患者,尽管短期应用相对安全,并对脂肪肝似有一定防治作用,但长期使用或与烟酸、吉非罗齐等合用时,需考虑其潜在的肝、肾及肌肉毒性。
鱼油等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制剂的安全性与疗效,尚待大系列长期应用考证,且其对不能戒酒的脂肪肝患者未必有益。牛磺酸虽对高脂饮食或/和酒精诱导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有防治作用,但至今仅有一项证实其有效的临床试验报道。
预防脂肪肝的方法 谨慎用药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用药不当极易产生药物性肝病。所以,要谨慎地使用药物,特别是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应谨遵医嘱,避免长时间使用四环素、糖皮质激素、合成雌激素及某些降血脂药物,以防出现药物性脂肪肝。
降血脂吃什么药好
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国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原因之一,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罹患心血管疾病。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与肥胖又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因素,其中高血脂已经成为首要原因。
高血脂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种。对肝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降血脂药物可能会影响其正常代谢。除非是非常严重的高脂血症,一般治疗初期都应采取非药物疗法,包括营养疗法、运动疗法、中药食疗等。在3-6个月观察期过后,若血脂还未降低至目标值,才考虑用降血脂药物。
降血脂药物
1、苯氧基酸
这类药物的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等等。苯氧基酸药物降血脂作用强,发病快的行动,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强烈。
2、他汀类
这类药物洛伐他汀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等。这类药物的下跌主要胆固醇,血脂降低效果强烈,快速开始行动。
3、烟酸类
氧气这类药物在一个较常用的格列吡嗪,低于作用血清甘油三酯,降低胆固醇。
4、多不饱和脂肪酸
所有种植物种子,包括橡胶籽油、水飞蓟素花籽油及鱼制品等。这些药物有降血脂和降低血液黏度的功能,但作用较为温和。
5、泛硫乙胺
辅酶A衍生物,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6、藻酸双酯钠
藻酸双酯钠是以海藻撮物为原料的类肝素海洋药物。有搞血长低血粘度、扩张血管和降低血脂,升高HDL水平的作用。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7、其他降血脂药物
如银杏类(天保宁)实验证明能使血清甘油三脂(TG)显著降低。
降血脂药物与脂肪肝
1. 降血脂药物与肝损害: 高脂血症有可能是肝脏疾病,特别是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一个征兆。这种病例用降血脂药后出现的肝损伤大多是原有肝病的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是由降血脂药物所诱发,因为多数降血脂药物促进血液中的脂质运输至肝脏进行代谢排泄,而脂肪肝常伴有肝脏脂质代谢障碍。
2. 降血脂药物对脂肪肝的有益作用: 辛伐他丁可显著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及血脂异常,且疗效与患者是否合并HCV感染无关。有人将普伐他丁试用于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果升高的血浆Tcho水平呈大幅度下降,肝功能亦有所改善。提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使是对有肝病或饮酒史的患者也较安全。动物实验表明,普伐他丁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模型有一定防治作用。 并且,普伐他丁、吉非罗齐、烟酸等药可抑制高脂血症脂肪肝家兔肝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基因的过度表达,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还可抑制HSC的增殖。提示降血脂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微血栓形成及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的发生。此外,鱼油对某些药物和高脂饮食所致脂肪肝有一定防治作用;并且,适当的降血脂药物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确有兼顾降低血脂和防治脂肪肝之功效。
3.降血脂药物用于脂肪肝的适应证:脂肪肝患者应慎重选用降血脂药物。不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原则上不用降血脂药物;酒精性脂肪肝伴有的高脂血症,戒酒是最好的治疗,一般无需应用降血脂药物;肥胖症、糖尿病性脂肪肝伴有的高脂血症,除非同时有冠心病,否则仅对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及治疗原发病3个月后,血脂持续异常者(血浆Tcho大于6.46mmol/L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4.13mmol/L、三酯酰甘油大于2.26mmol/L),才给予相应的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降血脂药物;原发性高脂血症所致脂肪肝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降血脂药物,但需适当减少药量并监测肝功能等安全指标,必要时联用保肝药物,或在肝损害得到纠正后再进行降血脂治疗。
降血脂药是否会引起记忆减退
急性记忆减退在许多案例报告、案例研究以及一些专门研究中都被发现与他汀类药物有关,不过这些研究的发现并不十分一致,甚至一些针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行为进行的分析获得了发现患者记忆力改善或是未受影响的发现。
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Brian L. Strom博士与研究的共同作者利用健康促进网络(THIN)数据库进行了相关调查,后者是一个由英国全科医师采集的基础病例组成的数据库。研究人员将48万2543名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使用者的数据与两个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这两个对照组分别是:48万2543名未服用任何降血脂药的个体以及2万6484名服用非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例如考来烯胺、盐酸考来替泊、考来维纶、安妥明、吉非罗齐、非诺贝特和尼克酸)的个体。研究小组也进行了一项二次病例交叉研究。研究中使用诊断代码收集与记忆减退有关的数据。
研究作者发现,在对比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服用者与未服用降血脂药物个体的数据时,在服药开始的30天内前者的记忆减退风险出现了上升,并且将非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服用者与未服用降血脂药物个体进行对比时也出现了风险上升的现象。但在对比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服用者与非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服用者数据时没有出现上述关联。
研究人员表示,要么是所有降血脂药物都会引起记忆减退,或者更有可能是这种关联是测量偏倚引起的。也就是指正在接受降胆固醇药物之类的预防性治疗的病人中更有可能被确定发现了记忆减退的测量偏倚,因为这些患者本身的情况就是更经常接触医师。
降血脂药物的种类
胆酸整合剂
这类药共同的降血脂机制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
降血脂药 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这类药有树脂类、新霉素类、谷固醇及活性炭等。新霉素类及谷固醇因毒副作用大或疗效欠理想,实际上已被淘汰。活性炭近曾试用于临床,其确切疗效与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证实。文献报道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阴离子碱性树脂。本类药适合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对任何类型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无效。对血清总胆固(TC)与甘油三酯(TG)都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须与其他类型的降血脂药合用才能奏效。主要的胆酸整合剂有考来烯胺(ChoIestyramine)又名消胆胺;考来替泊(CoIestipol)又名降胆宁;地维烯胺(Divistyramine),都是树脂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发现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阻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单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与胆酸整合剂联用,对高胆固醇血症有更明显的疗效。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新颖的有希望的降血脂药。他汀类药物多为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现有制剂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执伐他汀及阿伐他汀等。
烟酸及其衍生物
烟酸(NicotinicAcid,又名Niacin)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阿西莫司(Acipimox)
又名氧甲吡请嗪、乐脂平(Olbetam)。是一种新的人工合成的烟酸衍生物,它的适用范围与烟酸相似,但与烟酸相比具有抗脂肪分解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效能较强等优点。
烟酸肌醇酯(lnositolHexanicotinate)
是由1分子肌醇与6分子烟酸结合而成的酯。
贝特类[Fibrates]
氯贝特(Clofibrate)近几年来,发现氯贝特的一些衍生物,能保持其降血脂等优点,而发生胆结石等副作用显减少。这些衍生物调节血脂的能力和剂量差别较大。如:利贝特(Lifibrate)又名新安妥明;氯(Alufibrate)及双贝特(Simfibrate);益多酯(EtofyllineClofibrate)又名特调脂(Doulip)、洛尼特;苯扎贝特(Bezafibrate)又名必降脂;还有两种长效苯扎贝特,商品名为必降脂缓释片(BezalipRetard)及脂康平;非诺贝特(Fenofibrate)又名力平脂(Lipanthyl);另有与本类药在化学结构上相似的吉非贝齐(Gemfibrozil),又名诺衡(Lopid)、湘江诺衔、康利脂、洁脂(Gemnpid)。
普罗布考[Probucol]
普罗布考又名丙丁酚,本药有高度脂溶性,能在脂肪组织中蓄积,停药后逐渐从脂肪组织中释出。作用可维持数周。停药6个月,尚可在脂肪组织和血中测出药物。该药主要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在动物与人体都证明普罗布考有降TC及LDL—C的作用,但同时可使血清HDL-C水平降低。对TG无影响。其调节血脂的机制,至今未能阐明。
泛硫乙胺(Pantethine)
泛硫乙胺又名潘特生,其调节血脂的能力是中等度的,与阿西莫司(乐脂平)及益多酯(特调脂)调节血脂的幅度相近似。泛硫乙胺突出优点是副作用少而轻,对肝肾功能未见有害作用,且停药后1个月,仍能保持明显的调节血脂的效果。
弹性酶(Elastase)
它是由胰脏提取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一种易溶解的弹性蛋白酶。它是由24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肤,分子量为25900。它能阻止胆固醇的合成及促进胆固醇转化成胆酸、从而使血清TC水平下降。另外,它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脂肪肝的作用。该药主要用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高胆固醇血症。
Omega—3脂肪酸
国内已生产出售多种浓缩鱼油制剂,但正式能作 降血脂药 为药品用于临床的,主要有如下3种:1.多烯康胶丸;2.脉乐康;3.鱼油烯康。
肝功能不好的人可以吃降脂药吗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解毒器官,肝病患者服药不当,势必伤害肝脏。降脂药物同样也经过肝脏代谢,而且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物,主要副作用是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骼肌损伤,多表现为转氨酶及肌酶升高。所以在选择用药前一定要弄清楚肝功能不好的原因与程度,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现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降血脂药物有3类,他汀类主要用于降低坏胆固醇,贝特类及烟酸类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其中烟酸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比较小,肝功能异常者可以使用。他汀类及贝特类降血脂药,都会对肝功能有影响,在使用前需要查肝功能及心肌酶。初次服用他汀类与贝特类降血脂药的2—3个月内,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及肌酸激酶,如有过度升高,应考虑停药或换药。总之,测定血脂时必须同时检查肝功能。也就是说在服用降脂药之前,一定要明确肝功能是否正常。而正在服用降脂药物的人,一律要按规定定期检查肝功能,发现异常时,要停止服用,并立即找医生咨询。
降脂药并不能治疗脂肪肝
降脂药并不能治疗脂肪肝
尽管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但是降血脂药物对促进肝内脂肪代谢、加速肝内脂肪转运,仅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且脂肪化的肝脏对降血脂药物的耐受性下降,服用不当还可增加胃肠道和肝脏的负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氯贝丁酯、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吉菲贝特、烟酸等降血脂药对肝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更不适于脂肪肝患者服用。因此,脂肪肝不伴有高脂血症,就不主张服用降血脂药物。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确需服用降血脂药也需适当减量和监测肝功能,必要时合用保肝药物。
运动对于治疗脂肪肝很重要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平时活动量的大小,锻炼场所的条件,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等等。比如说一般以餐后散步为宜,但对有些患者来说可能就不适宜;对一些伴有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来说,则不宜选择类似慢跑、登梯等关节活动度较大的运动;同样年龄和其他健康状况相似的男女青壮年,由于性别、体型的不同,所给予的运动量也应不同,这就是为何在治疗脂肪肝时一定要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作出相应的指导。
血脂高吃什么药
对顽固而严重的高脂血症,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药物。多数降脂仅有短时疗效,而长期用则出现明显副作用。所以,药物治疗应被看作是治疗冠心病高危者脂代谢紊乱的万不得已的措施,且需与非药物疗法联合进行。
高脂血症经过严格饮食控制3~6个月后,血脂水平仍明显增高者,特别对于中、老年人和有其他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有心血管疾病家庭史等)存在者必须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期间仍应坚持饮食治疗。目前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如下几类。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分析病史后选择使用 。
1、苯氧芳酸类:此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等。苯氧芳酸类药物降血脂作用强,起效快,降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胆固醇的作用强。
2、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有洛伐他丁、辛伐他丁、普伐他丁等。此类药物以降胆固醇为主,降脂作用强,起效快 。
3、烟酸类:此类药物中氧甲吡嗪较常用,降低血清甘油三脂的作用比降低胆固醇强。
4、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包括各种植物种子油。如橡胶种子油,月见草子,水飞蓟种子的油和海鱼的制剂。这类药物有降血脂和降低血粘度的作用,但作用比较温和。
5、泛硫乙胺:为辅酶a的衍生物,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6、藻酸双酯钠( pps ):是以海藻撮物为原料的类肝素海洋药物。有搞血长低血粘度、扩张血管和降低血脂,升高hdl水平的作用。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7、其他降血脂药物:如银杏类(天保宁)实验证明能使血清甘油三脂(tg)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