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病因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家系研究发现ARV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目前已确定9种不同的染色体显性遗传与本病相关。

2.个体发育异常学说

认为右心室病变系右心室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形态学上表现为右心室壁极薄,类似Uh1畸形的羊皮样外观,心肌纤维缺如或消失,代之以脂肪纤维组织。多见于儿童或青壮年。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将ARVD/C称之为右心室发育不良。

3.退变或变性学说

认为右心室心肌病变是由于某种代谢或超微结构缺陷引起的进行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的结果。心肌萎缩消失与Duchenne肌营养不良和Becker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骨骼肌萎缩相类似。以骨骼肌进行性变性为特征的肌萎缩征可看作本病的对应性疾病。

4.炎症学说

认为心肌被脂肪组织代替是慢性心肌炎引起的后天性损伤(炎症、坏死)和修复过程演进的结果。动物实验证实,柯萨奇B3病毒及木瓜病毒感染时可呈相同变化。

心肌的分类

通常指病因不能明确的心肌疾病称特发性心肌病,主要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

特异性心肌病

指伴有特异性心脏病或特异性系统性疾病的心肌疾病。

1、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伤而不能以冠状动脉病变或缺血损伤的范围来解释;

2、瓣膜性心肌病表现为:心室功能障碍而超过了其异常负荷;

3、高血压性心肌病常表现为:左心室肥大伴扩张型或限制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特点;

4、炎症性心肌病:为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的炎症性心肌病,有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

5、代谢性心肌病:内分泌性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和糖尿病;

6、全身系统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和皮肌炎;浸润和肉牙肿如结节病及白血病;

7、肌营养不良:包括Duchenne肌营养不良、Becker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8、神经肌肉病变:包括遗传性共济失调、Noonan综合征及着色斑病;

9、过敏及中毒反应:包括对乙醇、儿茶酚胺、蒽环类药物、放射线等损害的反应性心肌病;

10、围生期心肌病:可首次在围生期发病的疾病

特发性心肌病

心是指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

①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障碍,没有可以是特发性、家族性或遗传性、病毒性和(或U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以及并发于已知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其心功能损伤程度太多不能以异常负荷或缺血损伤的范围来解释说不清。组织学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很贵临床表现通常伴有心力衰竭,且呈进行性,常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并可发生在病程中的主要任何一期内。

②肥厚性心肌病特点为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通常是非对称性,并侵及室间隔。典型者左心室容量正常加长或减低,常有收缩期压力阶差。家族性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由肌质网收缩蛋白基因突变所致。典型形态学改变为心肌细胞肥大和排列紊乱,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增多。多发生心律失常及早年猝死。

③限制性心肌病其特点为一侧或两侧心室指责有限制充盈及舒张期容量减少,其收缩功能不想正常或接近不象正常,心室壁增厚,可能失望伴增生的间质纤维化。一句可以是特发性的或伴发于看好其他疾病(如淀粉样变性,伴或不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心上次内膜心肌病)。

④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其特点为右心室心肌进行性被纤维脂肪组织所代替,初始为局限性,逐渐发展为全右心受累,有时左心室也受累,而室间隔相对不受侵犯。多为家族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不完全性外显,有时为隐性型。表现为心律失常,常可猝死,尤其是年青病人所谓。

⑤ 不定型心肌病 包括不能首先分入任何任何组织的少数病人儿子(如弹力纤维增生症,未侵及心肌,收缩功能有障碍,只有轻度扩张,线粒体受波及)。

有些疾病可表现为一型以上并且的心肌病(如淀粉样变、高血压)。心律失常和传导系统疾病可以副作用为原发性心肌异常,现尚未归入心肌病内。

什么是肥厚性心脏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2 疾病病因

可能因素有:

一、遗传: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

二、内分泌紊乱:嗜酪细胞瘤患者并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较多,人类静脉滴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可致心肌坏死。动物实验,静脉滴注儿茶酚胺可致心肌肥厚。因而有人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内分泌紊乱所致。

3 疾病症状

本病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大多在30-40岁出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更加明显,主要症状有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呈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②心绞痛;常有典型心绞痛,劳力后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含化不但无效且可加重。③晕厥与头晕;多在劳累时发生。血压下降所致,发生过速或过缓型心律失常时,也可引起晕厥与头晕。④心悸;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强烈,尤其左侧卧位更明显,可能由于心律失常或心功能改变所致。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心律失常

毒性心肌炎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占70%,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室速、室颤。

2、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常常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有时快速型心律失常也可导致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致死(10%~20%)。

3、心脏性猝死

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脏性猝死,病因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很多猝死的患者生前并没有明显的心肌炎表现,只是在尸检时发现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国内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时,心脏猝死可达23.6%。

4、扩张型心肌病

毒性心肌炎慢性迁延,可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或出现左右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国外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患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为10%。对病毒性心肌炎随访报道,7%~30%患者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最高的比率达50%。我国学者对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的随访调查结果,有37%的患者出现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7%的患者心脏慢性扩大。

扩张型心肌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病变、心脏扩大、左心室扩张或双心室扩张,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出现收缩性心力衰竭。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右心衰或全心衰。

2、胸腔积液

本病是构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病因。水肿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往往从低垂部分开始,逐渐上升,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

3、心律失常

扩张型心肌病由于心功能差,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心房肌受损,心电生理发生改变,引起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以及产生折返运动,同时影响心肌收缩功能,使心房及静脉淤血!心房扩大,房内压增高,更加重心房肌的损害。房性心律失常随之增加,当心房显著扩大,房内压显著增高时,心房肌发生广泛的变性和坏死,造成心房电活动不一致,产生曲折复杂的环形运动,因而形成心房颤动。多样易变的心律失常及高发生率为其突出的特点。室早、房早和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最多见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房颤动(20%)、心动过缓常见,严重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或停搏,可引起死亡。

4、心脏性猝死

是扩张型心肌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死亡原因。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可多达30%以上。

5、动脉栓塞

该病易并发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多数研究和观察发现扩张型心肌病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是左心室心尖部和两心耳、血栓的脱落形成栓子,造成栓塞。栓塞并发症以肺、脑、脾和肾栓塞多见。

心肌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者的第一线药物。前三种药不但可减轻心衰病人的症状,且可改善预后。β-受体阻断剂可抑制心衰时交感神经的激活,延迟心衰病程的进展,降低心衰病人的病死率。新的治疗药物如肾素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中性内皮肽酶抑制剂、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外源性脑钠肽、心肌钠氢交换抑制剂、钙离子敏感剂等均在积极研究中。β-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经典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延迟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程进展。而对于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病人,f -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则是基础治疗药。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雅君

2、安装心脏起搏器:在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心衰的治疗中,安装心脏起搏器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双心室起搏器适合于室内传导阻滞病人,可使双心室同时收缩。而房室顺序起搏器可形成对病人最为有利的PR间期,有利于预防心源性猝死。积极预防心源性猝死是心肌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均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安装指征为有不明原因昏厥史、家族性猝死史、心肺复苏存活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移植:对心肌病引起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供体来源困难。

心肌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药 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有关。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80%)、心脏肥大(77%)、心悸(77%)、心律失常(75%)、新生儿心力衰竭(75%)、头晕(75%)等。

该病首发症状通常是活动后气促以及易于疲乏等,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心衰)所致,当心肌病是由感染引起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突然发热和类流感样症状,不管是何种病因,患者的心率增快,同时伴有血压下降或正常,在大腿和腹部有液体潴留以及肺中液体淤积,由于增大的心脏引起心脏瓣膜开,闭功能障碍,故常导致心脏内(二尖瓣和三尖瓣)存在一定量的血液回流,在此种情况下,借助于听诊器常能闻及心脏杂音,心肌损伤和心肌的紧张或伸展常可导致心律失常(过快或过慢)。

心肌病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出现心肌病的话,最好到专业的医院去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有这种病的人不要太过于劳累,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在饮食上要多注意调理,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东西,保持平稳的心态很重要,可以适当锻炼,但要掌握好度。

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的病因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哪些心脏病会引起心律失常

1、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的病因。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

2、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3、影响心率、心律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还有尚有激素(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脑垂体激素等)、电解质(主要为钾、钠、钙、镁)、血酸碱度以及氧和二氧化碳张力等的变化。

正常人的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稳定而有规律地跳动,心跳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当心跳的频率和节律发生改变时,即发生了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的原因

1.发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发病至摔死时限愈短,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愈高。统计学资料显示24 h内猝死,心源性占50%~60%;l h内猝死,心源性占80%~90%。冠心病是80%以上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其次是心肌病、肺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成人心脏性猝死的常见病因:

(1)冠状动脉疾病:①冠心病;②冠状动脉栓塞;③冠状动脉畸形;④冠状动脉瘤破裂;⑤风湿性冠状动脉炎。

冠心病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如原来心脏正常的患者,大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在导致心肌梗死的一瞬间就发生室颤,这些情况较为多见;另一方面,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梗死后的瘢痕提供了折返性室速的解剖基础,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对大多数冠心病的患者,猝死的直接原因在这两者之间。在Holter纪录中,摔死更常见于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明确的冠心病可以无症状,或者没有被发现。一般人群中有大量的这类患者,高达50%的冠心病所致的猝死可以发生于以前不知道患有冠心病的患者。

(2)瓣膜疾病:①主动脉瓣狭窄;②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③肺动脉瓣狭窄;④严重二尖瓣脱垂。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年轻人,猝死常与运动有关。虽然相关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心室充盈的突然改变或主动脉阻塞和继发心律失常可能为猝死的原因。在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猝死常发生于心力衰竭和心室肥厚的晚期。虽然有症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见于二尖瓣脱垂的患者,除非并发症存在(如长Q—T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或者药物毒性),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罕见。

(3)心肌病变:①严重心肌炎;②扩张型心肌病;③肥厚型心肌病;④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多发生于原来无心脏症状的年轻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剧烈运动时居多。在其他家庭,猝死更容易发生于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后。猝死的危险因素包括猝死的家族史、反复发作的不能解释的晕厥以及非持续性室速和严重的左室肥厚。循环系统常见急症

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猝死发生相对较晚。在心功能不全症状出现一段时间后,各种心律失常可以出现,如单形性和多形性室速。在晚期心力衰竭的患者,50%心脏骤停的患者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

严重心肌炎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4)大血管病变:①主动脉瘤破裂;②主动脉夹层;③急性巨大肺动脉栓塞;④原发性肺动脉高压;⑤动静脉瘤破裂。

主动脉夹层患者如果夹层主动脉持续性扩张破裂,可破裂入胸腔或心包内,形成心脏压塞,如处理不及时,90%患者可死亡。肺栓塞临床表现的轻重急缓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广泛程度以及发病时间的长短,2/3的急性病例死于发病2 h内。

(5)心律失常:①长Q—T综合征;②预激综合征伴房颤;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⑤Brugada综合征;⑥夜间猝死综合征;⑦青壮年猝死综合征;⑧原发性电疾病;⑨心脏震荡。

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为家族性疾病,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有发展为多形性室速或变成室颤的倾向。电解质紊乱、心动过缓或心搏暂停及突然的交感神经刺激药物的作用都可以进一步延长这些患者的复极,引起室性心动过速。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标准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加重这种心律失常。

Brugada综合征为引起猝死的另一家族性疾病。患者有完全或不完全的右束支阻滞,伴有V1、V2导联ST段抬高,发生自发性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室速和室颤,通常发生于睡眠时。相似的心律失常也可以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

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果节律极快,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蜕变成室颤。在WPW综合征患者,房颤伴有快速的旁道传导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常见的原因。但其他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偶尔也可以发生猝死,虽然预激综合征发生猝死少见,但它可以是该病的最早的临床表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以引起猝死,完全性心脏阻滞,心室率逐步减慢而使患者越来越不适应。在严重心室功能障碍、并发性疾病、电解质紊乱或药物中毒时,这些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

最近发现心脏正常的年轻人猝死综合征称为震荡心(commotio cordis)。患者在被用力撞击胸部后发生室颤,通常在运动中发生。动物实验显示打击胸部的时间和部位正好在T波的易损期能够诱发室颤。

药物毒性也可引起猝死,许多药物可以影响心脏电生理,导致致命心律失常。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可以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6)其他:①先天性心脏病;②左房黏液瘤;③左房球形血栓;④心脏起博故障。

2.高危因素

(1)中年以上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大等。

(2)有广泛严重冠状动脉损害的冠心病,据822例冠心病猝死统计,冠状动脉狭窄>75%在2支以上者占72%~88%,3支以上者占36%~65%。

(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脏性猝死危险性大,特别是最初几小时和3 d内,急性心肌梗死院前猝死率达10%~47%。(4)冠心病伴心脏增大、心肌节段性收缩异常及左室功能减低者(EF<30%)猝死危险性高。EF被认为是当前预测SCD的独立指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心脏泵的功能及心肌供血能力,EF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并存则对SCD的预测价值更大。

(5)心脏复苏存活者,复发SCD的危险性极大,1年内可有30%的再发。

(6)新近出现的持续时间长、进行性加重有明显ST—T异常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绞痛者。

(7)心梗后有心脏增大、舒张压高、吸烟或梗死时曾有心衰,随访5年内95%发病猝死。

(8)持续QRS波群低电压。

(9)宽大畸形的低振幅室性早搏或频发多源性室早、长串的室性心动过速,尤其发生在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小全的患者,SCD的危险性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的频繁和复杂有所增加。

(10)急性心肌梗死后精神高度紧张者或反复出现昏厥者。

心肌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药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有关。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80%)、心脏肥大(77%)、心悸(77%)、心律失常(75%)、新生儿心力衰竭(75%)、头晕(75%)等。

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及检查

专家指出,临床上以病理生理、病因学和发病学为基础,对心肌病进行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限制型心肌病:单或双心室舒张功能低下及舒张容积缩小,室壁不厚,收缩正常。

2、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指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通常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3、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

4、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疾病有哪些分类?病因明确或与系统疾病相关的心肌疾病即为特异性心肌病。

5、未分类心肌病:不适合归类于其他类型的心肌病(如弹性纤维增生症、非致密性心肌病、线粒体受累、心室扩张甚轻,收缩功能减弱)等。

6、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

心肌疾病该做哪些检查: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束支传导阻滞。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晚期喷射性杂音。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

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频发性室性早搏的治疗有什么呢

一、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

二、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心肌病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出现相关症状后一定要到正规进行检查诊断,以免耽误病情,延误治疗时机。

一、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二、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心音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不齐。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来源于右室的室性心律失常、右心扩大,MRI检查提示右室心肌组织变薄,即可确立诊断。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温馨提示: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X线可看出心脏轻度扩大,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什么是心肌病

心肌病它是一大类的一个疾病,它是由于心肌的病变,导致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了障碍,导致了一大类的疾病。咱们说它其实是有很多的种类,但在临床中心肌病我们见得最多的还是叫扩张性的心肌病,这个是最多的。

其他类型的还包括了肥厚型的心肌病、限制型的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心痰等等类型,当然对于心肌病来讲,它的病因也是有很多种类的,有一些感染以后的,有的是先天遗传的,有的是药物毒物的影响等等,这个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我们要具体的分析,总之,心肌病它一定是一个专科的疾病,不是随便做出诊断的,得需要专科大夫来进行一个诊治,来确定它是不是心肌病。

相关推荐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1.基本病因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诱发因素 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 (1)感染 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 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负荷加大 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4)药物作用 如洋地

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致病病毒有很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及B组病毒,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尤其以柯萨奇B组病毒最为多见。VMC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趋于增高,以儿童及青壮年发病为多。由于病毒感染的隐匿性,及病原体的多样性使其病症表现出非典型性及多样性,但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引起的心律失常仍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有研究表明心肌炎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心肌炎绝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心脏性猝死鉴别诊断

猝死: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其特点有三,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睡眠猝死:J波综合症是睡眠猝死的元凶,J波与猝死有着内在的联系。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猝死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如患者出现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可诊断Brugada综合症:①记录到室颤;② 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③ 家族心脏猝死史。 突发的左心衰竭:急性

心肌缺血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心肌缺血可增加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临床常见:无痛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右室心肌梗死、心房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包炎、老年人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妊娠性心肌梗死。 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

心律失常的几个常见病因

1、药物作用:某些药物的服用,可影响心脏收缩而导致心律失常。 另外,安眠药中毒等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这就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2、个人生活:在正常人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比如过度的劳累,或者是喝浓茶,或经常受到烟酒的刺激,或情绪波动较大等身体或精神上的刺激都可造成心律失常。 一般情况下,这种心律失常无危险,但仍应引起注意,避免过分伤害心脏。这也属于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 3、酸碱平衡失调:若体内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也可造成心律失常的状况。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 严重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慢性心衰的病因 (1)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这是引起心衰最常见原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代谢障碍(如缺氧、缺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其中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见于高血压左室肥厚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和(或)肺动脉口狭窄、限制型心肌病等。 (2)心室前负荷过重: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内分流性疾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动静脉瘘等。 (3)心室后负荷过重:包括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体循环高压(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左、右心室流

心跳加快是疾病的征兆吗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在没有做任何运动的情况下的心跳的频率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但是差异不是很多,一般都是在60~100次/分之间,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个范围的,但是每个人的心率又是由自己的健康情况所决定的。 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也存在一定的心率变异性,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 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心律失常的四大箴言

忠告一:心律失常≠心脏病。 心律失常表现为一种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心律失常的病因相当复杂,常见的有下列5种:①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疾病、风心病等;②各种不良刺激,如情绪激动、疲劳、饮酒、喝浓茶和咖啡等;③药物因素,如使用洋地黄、奎尼丁,及某些抗肿瘤药物等;④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心律失常是由器质性心

为什么心跳会突然加快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 心律失常常是临床上难以处理的问题,也是患者严重的危险之一。关于心律失常的原因和处理,尤其关于威胁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已经和正在进行许多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鉴于快速心律失常在患者无任何症状之前,可能导致心脏性猝死,因此,识别哪些有高危的患者,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是极为紧要的。心脏性猝死是能被防止的。尽早地识别高危患者并把他们转至有条件的医院和请心电生理医师会诊有助于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有关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已有大量文献发表。上海杨浦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张书富 一、心脏性猝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