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斜颈怎么尽快解决
宝宝斜颈怎么尽快解决
斜颈相对来说常见。
1-8个星期的新生儿:30-40% 有胸骨乳头肌硬块.而真正的斜颈,大约0.4%的出生儿会有。这个年龄发现的斜颈,93%会自愈。如宝宝3-6个月发现有斜颈:25% 可能需要手术。如6-18个月发现:70%可能需要手术。>18 个月的孩子恐怕100% 需要手术矫正。
大约0.4%的出生儿会有。通常是在3个星期大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会在一岁前慢慢改进。成因还不大清楚。人们怀疑一些胎儿的体位有影响。
症状和体征
孩子的头往一侧扭转,由于这个情况,婴儿的头有可能睡扁了(从头顶向下看最容易)。更有些大一点的孩子,面部肌肉开始不对称。开始行走的孩子也会有一些补偿性的脊柱弯。
仔细检查孩子,一些孩子的胸锁乳头肌(颈部前面的肌肉)摸上去会特别紧。一些有肿物。正常的孩子的头可以侧转90度,这些孩子的一侧转头会有限(小于90度)。
在开始治疗前,最重要的是辨别一些其他引起斜颈的原因:
斜视:一些孩子由于一侧眼肌肉弱,出现斜视。为了避免双重影像,孩子会侧头,变成“斜颈”。 可以仔细观察眼球表面的反光在不同角度是否对称。
颈脊椎发育不良。譬如波兰综合症, 半椎体畸形等,引起颈部歪斜,这和胸锁乳头肌无关。
小脑的问题,使颈部肌肉痉挛,引起“斜颈”
习惯性斜颈,孩子双侧转头没有问题,只不过“习惯”将头转向一方。
处理治疗方法:
在一岁前,处理方法多是物理治疗,很多孩子会有改进。
有些医生局部注射肉毒素,这效果不大好。
一岁后,如果斜颈更加严重,或没有改善的话,如果面部肌肉开始不对称的话,可以考虑手术。手术是胸锁乳头肌的下部开个切口。多是日间手术,不必住院。术后不必做物理治疗。一般一星期后转头可以达到正常角度。术后,“扁头”也许要几年才恢复正常。
手术并发症:
很少,主要是血肿,复发率不会多于3%。大多数医生做开放手术,伤口约为2公分左右。 也有医生从腋下入路做“微创”手术。 风险有可能大些。
宝宝歪脖子怎么纠正
孩子的健康是家长最大的希望,而有的家长发现,自己家孩子的脖子是歪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要不要紧了?本文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斜颈俗称“歪脖子”,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如果发现宝宝平躺时总把头偏向同一侧,坐着的时候头也总是固定转向一边,并且头颈部转动困难,那么宝宝就可能患有斜颈病。造成斜颈的原因很多,肌肉、骨骼、神经的异常都会使颈部歪向一侧,不过最常见的斜颈原因还是颈部肌肉的异常。通常情况下,颈部最大最粗的“胸锁乳突肌”发生异常,就会使宝宝出现斜颈。
斜颈通常发生在幼儿期,有以下几个主要症状:头向一侧斜,下巴朝对侧肩膀倾斜,颈部出现硬块,左右脸大小不对称,颈部活动受限制。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后来慢慢出现。
一旦发现宝宝有斜颈的可能应该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姿势进行纠正。如果保守治疗无效的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半岁到12周岁之前是治疗斜颈的最佳时期。
小贴士:专家教你带宝宝
可采取按摩疗法帮助宝宝纠正斜颈:让宝宝平躺,一只手将宝宝的头部托起,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在肌肉挛缩处做按摩,每次10~15分钟。然后,提拿患侧胸锁乳突肌10-20下。
新生儿脖子歪怎么办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新生儿斜颈治疗的预后,跟斜颈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的肌源性斜颈,若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通常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只靠复健拉筋也能痊愈。
若在宝宝3个月大前就诊断出斜颈并开始治疗,则几乎所有的宝宝不需手术就能痊愈。
若3~6个月之间才诊断出来并开始治疗,则有25%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若6~18个月才开始治疗,则有75%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若大于18个月才开始治疗,则几乎100%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所幸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得到不错的预后结果。不过,骨源性及神经源性的斜颈预后就没有肌源性斜颈这么好。有时为了让骨骼关节稳定而做的关节融合手术,反而会造成头颈部僵硬的后遗症。但无论如何,尽早发现斜颈并开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越早治疗则治疗方式越简单且治疗效果越好。
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
新生儿斜颈是新生儿常见的头颈部问题,有相当多的原因会造成斜颈,而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式,这需要专业的医师仔细评估后才能决定哪一种治疗方式最适合。
新生儿斜颈的治疗是越早开始效果越好,而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需要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持续努力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婴儿斜颈的类型
1、生理性斜颈
如果宝宝出生后3个月出现斜颈这种情况,往往都是生理性斜颈。这是因为孩子抬头后颈部力量不够,头部相对较重导致。这种情况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
2、病理性斜颈
(1)肌性斜颈
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颈部可见明显肿块。对于这种情况,目前认为,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导致紧张痉挛所致,病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纤维化。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
治疗:80%的肌性斜颈通过功能锻炼等理疗方式可治好,20%到1岁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颈
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
治疗: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之前确诊不了,需定期复查。
(3)骨性斜颈
骨性斜颈由颈椎畸形导致。表现为宝宝出生后即出现斜颈,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也叫短颈综合征。
治疗:孩子没有不适感可不用干预,如果出现颈椎滑脱、疼痛,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症状。但要长期保持颈椎的稳定,还需配合功能锻炼。
宝宝斜颈的症状 颈椎侧凸
主要是由于头颈部旋向健侧,因而可引起向健侧的代偿性侧凸。
孩子总歪脖子可能是患斜视
日前,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个6个月大的小患者,孩子看东西时脖子总是歪向一边。经诊断,孩子患的是先天性“眼性斜颈”,歪头是眼睛斜视造成的。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斜视要尽快治疗,否则可能影响孩子终身的视力。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于刚主任介绍,造成小宝宝斜颈的原因很多,如肌肉、骨骼、神经异常,都会使宝宝的脖子歪到一侧。容易被忽略的是,临床上还有很多孩子的歪脖子是斜视引起的。据介绍,“眼性斜颈”多数是由先天性眼肌麻痹造成的,由于看物体会产生复视,孩子要歪头来减轻斜视带来的复视。但长期歪头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如脸部不对称、颈椎侧弯、下颌骨发育畸形等。
专家指出,由于斜视宝宝两只眼不能同时看同一个目标,最终双眼视觉得不到正常发育,虽然有的孩子长大后斜视不明显了,但视力仍会受到影响。
宝宝斜颈治疗5大注意事项
【宝宝斜颈治疗5大注意事项】
1、斜颈宝就是脖子一侧的那个筋挛缩,头歪向挛缩的那侧,就像你的耳朵歪像肩膀一样的样子。
2、 CT、B超是一定要做的,推的时候看到很多家长觉得大夫是让人多花钱,不愿意拍片子,有的觉的宝小不愿意过多接触射线,但你要知道,如果宝大点在来看来推 的话,也许就过了最佳治疗期,CT就是看有没有骨裂或是不是先天骨性斜颈,如果是这两个原因是不可以推拿的,只有等骨头张好后在推,B超是看有没有淋巴问 题。
3、宝斜颈的最佳治疗期是1岁内,基本快1岁的宝人家都不愿意给推,为嘛?就因为宝太大了不听话了容易哭闹,所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是关键,如果发现的晚了,宝的头会睡的很偏、面部会变形、眼睛鼻子耳朵都不对称,那时候想在推可难了,只有手术,效果还不理想。
4、臀位的宝更容易有斜颈的问题。
5、斜颈厉害的宝,从出生就可看出脖子那里有个大疙瘩,而且宝扭不过头来,这种宝推拿基本要推3个月左右,而且是上下午个一次,并且还要伴有烤电, 有的宝最后还要再带一段时间的矫正带。
宝宝斜颈怎么办
1做2个小的沙袋(用青沙或黄沙,用水淘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暴晒或用铁锅加热消毒。或者用小米也可以。主要是为了让宝贝转头的时候转不动。选择双层布缝制,直径约为20×10厘米大小即可),在患儿睡觉时将沙袋放置其头部两侧,可固定其处于矫正位。此治疗应该持续6个月以上。
2母亲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这样将有利于患儿矫正。
3效果不佳的话 应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年龄多在1岁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岁半。手术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新生宝宝斜颈的纠正方法
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总是偏头睡觉,除了考虑外部因素,比如床的位置、枕头的高度,还要检查一下孩子的颈部!
诊室镜头:满月的豆豆躺在床上时,头总是不自觉地向右歪。妈妈认为可能是因为大人的床放置在孩子小床右侧的缘故;爸爸认为是孩子使用的枕头偏高的缘故。可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孩子颈部两侧的肌肉硬度不同,右侧明显强于左侧。面对这样的结果家长一下紧张起来:孩子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
为什么孩子经常歪着头
孩子歪头,可称为“斜颈”。
斜颈字面的意思是“扭曲的颈部”;医学上形容的是由于颈部两侧肌肉强度不一致,造成的头歪斜或转向一侧的现象。
对于新生儿来说,斜颈是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胎儿蜷曲在子宫内,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胎儿的颈部就会逐渐扭曲起来,以协调身体,适应子宫内的空间。颈部扭曲的结果,就会造成颈部一侧肌肉——胸锁乳突肌逐渐被拉长,致使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的长度出现差异。婴儿出生后,头部就自然地偏向胸锁乳突肌较短的一侧。如果将孩子头部保持正中位或转向另一侧,较短的胸锁乳突肌就会被抻拉。
孩子出生一两周后,被牵拉的肌肉继续肿胀,就会形成一个大硬块。这时,孩子喜欢将头歪向受损的一侧,因为这种姿势能保持受损的肌肉处于最松弛的状态,不至于有被牵拉的感觉。随着肿胀逐渐消退,创伤的肌肉会完全恢复正常或形成纤维索带。由于纤维索带比较硬,而且不如没受过伤的肌肉那样富有弹性,所以孩子的颈部肌肉运动会因此而受限。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斜颈也可能是因为出生后的某些原因导致。比如当孩子的头部某一处比较平,他会就势歪斜,因为那样躺着比较舒服;或者父母总是让孩子以同一种体位躺着,时间长了也会造成孩子喜欢将头部保持同一种姿势,因为造成体位性斜颈。而体位性斜颈会造成颈部反复向一个方向扭曲,导致颈部一侧的肌肉逐渐变短。
斜颈有哪些纠正方法
医生通过简单的查体就能确定孩子是否有斜颈。如果孩子颈部较短的一侧没有摸到形似橄榄的小包块,只要经常纠正孩子的睡眠姿势,尽可能保持孩子头部处于中位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颈部出现小包块,家长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给孩子进行颈部按摩和伸张练习。
如果孩子出生2~3个月后,颈部肌肉张力和长度仍然不一致,医生就会请物理治疗师介入。物理治疗师会通过协调性的练习伸张较短一侧的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一般经过2~3个月的治疗,斜颈就能得到纠正。
对于极少数经过物理治疗仍没有好转的孩子,外科医生会考虑通过外科手术来将颈部较短一侧的、紧绷的胸锁乳突肌适当切开,以达到肌肉伸张的目的。
新生儿斜颈要及早治疗
先治疗再手术
若持续复健治疗6个月仍没有明显的改善,或是虽有改善,但仍有明显的头颈部倾斜或脸部两侧不对称的情形,2岁前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斜颈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肌源性斜颈 主要的手术方式是胸锁乳突肌筋膜切开术或是胸锁乳突肌延长手术。手术的伤口1~2厘米,不但能达到肌肉放松的目的,也不会造成不美观的状况。
头颈部感染造成的斜颈 抗生素治疗若没有明显的改善,就必须考虑用切开引流手术,以彻底去除感染源。
神经性斜颈 也是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的程度,而有不同的手术方法。
骨源性斜颈 必须针对有问题的骨骼或关节做处理,有时做截骨矫正手术可矫正变形,有时还必须做骨骼关节融合手术。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新生儿斜颈治疗的预后,跟斜颈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的肌源性斜颈,若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通常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只靠复健拉筋也能痊愈。
若在宝宝3个月大前就诊断出斜颈并开始治疗,则几乎所有的宝宝不需手术就能痊愈。
若3~6个月之间才诊断出来并开始治疗,则有25%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若6~18个月才开始治疗,则有75%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若大于18个月才开始治疗,则几乎100%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所幸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得到不错的预后结果。不过,骨源性及神经源性的斜颈预后就没有肌源性斜颈这么好。有时为了让骨骼关节稳定而做的关节融合手术,反而会造成头颈部僵硬的后遗症。但无论如何,尽早发现斜颈并开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越早治疗则治疗方式越简单且治疗效果越好。
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
新生儿斜颈是新生儿常见的头颈部问题,有相当多的原因会造成斜颈,而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式,这需要专业的医师仔细评估后才能决定哪一种治疗方式最适合。
新生儿斜颈的治疗是越早开始效果越好,而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需要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持续努力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新生儿斜颈出现以后,让很多的母亲特别的担心,担心出现这种情况,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会特别有影响,所以想尽早的通过治疗,要想尽快的通过治疗,让自己的孩子改善,必须要全面了解以上的介绍,通过了解了在进行通过正确的治疗,就能尽快让孩子得到改善。
宝宝斜颈是什么情况
生理性斜颈———
出生后3个月出现斜颈
这种情况往往是生理性斜颈,是因为孩子抬头后颈部力量不够,头部相对较重导致,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
病理性斜颈———
1、肌性斜颈
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颈部可见明显肿块。目前认为,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导致紧张痉挛所致,病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纤维化。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
治疗:80%的肌性斜颈通过功能锻炼等理疗方式可治好,20%到1岁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颈
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
治疗: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之前确诊不了,需定期复查。
3、骨性斜颈
骨性斜颈由颈椎畸形导致。表现为出生后即出现斜颈,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也叫短颈综合征。
治疗:孩子没有不适感可不用干预,如果出现颈椎滑脱、疼痛,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症状。但要长期保持颈椎的稳定,还需配合功能锻炼。
现在很多斜颈的孩子都被过度治疗,明明是生理性斜颈,却被一些非正规医院游说做理疗,白白折腾孩子和家长。建议有问题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不要随便听信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