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与正常活泼好动儿童的区别在哪
小儿多动症与正常活泼好动儿童的区别在哪
与正常活泼好动儿童的区别:
ADHD患儿存在注意力缺陷、冲动、多动,学习和人际交往受到了严重阻碍。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儿童的好动是属于贪玩或者缺乏学习兴趣,而非ADHD。二者区别在于:
有无场合性和时间性:ADHD孩子的多动和冲动是不分场合的,比如大家非常安静地在教室里上课,他会突然的出怪声,这就属于ADHD。好动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要区分开。
有无目的性:ADHD孩子的多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他们往往意志力薄弱,做事有始无终,常常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去换另一件事情。而好动儿童具有较强的意志力,他们的活动常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
有无真正的兴趣爱好:ADHD孩子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好动儿童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能全神贯注,并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
是否可被理解:ADHD孩子的多动和冲动往往没有原因,常常使人难以理解。而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也往往事出有因,能为人们所理解。
与伙伴的关系:ADHD的孩子往往伙伴关系不好,常常说“他们不和我玩”。而好动儿童的伙伴关系一般较好。
通过上面的分点介绍,您是否对小儿多动症与正常活泼好动的儿童的区别有了新的了解。当下次你见到一个正常活泼好动的小孩时,就不会误以为那小孩是个多动症儿童啦。
6岁前孩子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我国学龄儿童的多动症患病率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万至1979万,其中约65%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
“这孩子怎么一刻也停不下来,是不是多动症啊?”生活中有这样顾虑的家长并不少。
过去不了解多动症,所以不少孩子被耽误了诊治。现在关于多动症的宣传多了起来,又让很多的家长“草木皆兵”,既盼着孩子活泼一点,孩子活泼了,却又担心是多动症。
孩子“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多动症的突出症状是两种以上场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只在家里活泼好动,在其他场合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行为,就不用担心孩子患有多动症,这样的孩子只是天性活泼,是“好动”而不是“多动”。
但是如果孩子在两种以上场合都不能安静下来,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则需带孩子到医院门诊检查,由医生根据心理测试、量表测试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6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医生很少做出“多动症”的诊断。除非少数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多动症表现,医生才有可能给孩子开药治疗。这是因为6岁以下的孩子并没有学习任务,而多动症的治疗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他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不管是天性活泼还是有多动症,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具体的做法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比如用鲜艳多彩的画册吸引孩子阅读,让他能够保持五六分钟的注意力,下一次再保持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慢慢地,教会孩子控制自己。
孩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是怎么回事
孩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是怎么回事?是小儿多动症的症状表现吗?小儿多动症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异常疾病,多动症症状的孩子会有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表现。小儿多动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患者一般比正常孩子好动,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我们听下专家的介绍:
小儿多动症患儿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障碍及学习困难等症状外,还常常出现头痛、胃痛、下腹绞痛、腹泻、尿频(甚至遗尿)、呕吐等的多动症症状。从西医角度上讲,这些多动症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患儿把学习和生活中的紧张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情绪转移到身体上而引起的一些器官的功能紊乱的多动症症状。
孩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这些都是。
从祖国医学角度上说,则是脏腑功能不足的必然结果。脾虚,清阳不升,气血生化不足,中焦运化失司,则可见头痛、胃痛、下腹绞痛、呕吐、腹泻等症;肾精亏损、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司,则可见遗尿、尿频等的多动症症状。
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家长不可给多动症的孩子乱用治疗方法,应带孩子上国家正规医院,由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多动症症状会导致病情的发展。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如何鉴别是不是小儿多动症
淘气与小儿多动症的区别
实际上,淘气和医学上所说的小儿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淘气是指正常小儿的顽皮现象,后者则属异常的行为障碍。从医学角度看,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很迅速,但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幼稚、天真、活泼、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都感到新鲜,总想亲自摸一摸,动一动,“实践”一番。
又因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以皮质下中枢活动占优势,大脑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他们表现活跃、不听话,也不像成人那样坐得住,因此孩子贪玩、喜动、淘气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正常现象。如果比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动,像个“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现象了。
而有的孩子从小格外调皮、不听话,一天到晚手脚不停、坐立不安、六神不定,爱吵闹,兴趣广泛而不持久,性情急躁,容易激动,自制能力极差,常常无事生非,还有一定的破坏欲,在学校里不守纪律,上课坐不住,精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扰乱课堂秩序,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极不稳定。这些便是得了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患小儿多动症的孩子智力正常,只是由于大脑功能发生轻微障碍,而出现行为异常。这种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愈的倾向。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与人难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教育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部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国外资料报告小儿多动症患病率为5%—10%,国内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导致小儿多动症的病因
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患有多动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小儿多动症。那么,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原因都有什么呢?
1、小儿多动症的原因有遗传、素质因素,也就是说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小时候也是多动的,有不少的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非常的好动,出生以后非常的好哭,入睡也很困难,不爱吃饭,爱挑食,是非常难照顾的。
2、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原因,因为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还有父母性格不良或者是意外精神刺激等,这些都会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3、金属元素中毒是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铅中毒是比较流行的理论,但也不一定同一种情况的孩子都多动,所以,这一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也有可能是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从而也会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发生。这类儿童行为较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也很差,然而,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
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原因?通过专家为大家介绍的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原因,相信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平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诊断方法
针对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评估问题,儿童心理专家介绍:对于轻微的、短暂的、偶尔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不是病态,家长不必紧张。像疲劳睡眠不足可以引起短暂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一旦休息改善睡眠,注意力便可恢复正常。家长必须引起重视的是长期的、严重的、不能自控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提示和某种疾病相关的注意力缺陷,是与疾病相关的症状表现,常见于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精神发育迟滞,情绪障碍,脑器质性疾病,铅中毒等病症。
一旦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该注意与一些其他病症进行评估鉴别,避免孩子被误诊
1、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发病与遗传、环境、产伤等有一定关系。因此应该将注意力不集中与儿童多动症进行区分。
2、多血质:是气质类型之一。多血质的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这种人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孩子是属于多血质还是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陷。
小儿多动症与正常活泼好动儿童的区别在哪
与正常活泼好动儿童的区别:
ADHD患儿存在注意力缺陷、冲动、多动,学习和人际交往受到了严重阻碍。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儿童的好动是属于贪玩或者缺乏学习兴趣,而非ADHD。二者区别在于:
?有无场合性和时间性:ADHD孩子的多动和冲动是不分场合的,比如大家非常安静地在教室里上课,他会突然的出怪声,这就属于ADHD。好动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要区分开。
?有无目的性:ADHD孩子的多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他们往往意志力薄弱,做事有始无终,常常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去换另一件事情。而好动儿童具有较强的意志力,他们的活动常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
③有无真正的兴趣爱好:ADHD孩子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好动儿童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能全神贯注,并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
④是否可被理解:ADHD孩子的多动和冲动往往没有原因,常常使人难以理解。而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也往往事出有因,能为人们所理解。
⑤与伙伴的关系:ADHD的孩子往往伙伴关系不好,常常说“他们不和我玩”。而好动儿童的伙伴关系一般较好。
通过上面的分点介绍,您是否对小儿多动症与正常活泼好动的儿童的区别有了新的了解。当下次你见到一个正常活泼好动的小孩时,就不会误以为那小孩是个多动症儿童啦。
儿童轻微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造成多动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它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轻度脑损伤。可能造成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有内、外因两种。内因包括遗传的作用——因为学者们发现患儿的亲属中患多动症的人要比其它家庭的人多。
还有些孩子在出生时或母亲怀孕时出现过宫内感染、缺氧,出生时的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脑的损害。外因也很多: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学习困难、或学习压力过重等都可减弱脑的调节功能,促使多动症的发生和持续。对于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并不是单纯的药物治疗,而是包括了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饮食治疗,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等,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并不是单纯用哪一种方法就能起到作用的。
具体的治疗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一般来讲,多动儿童的临床症状波动有时与儿童所处场合不同,从事的活动不同有关。多动儿童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
第一步了解病因,可以预防小儿多动症,首先为了避免遗传因素的影响,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禁用药物,禁用烟酒,避免中毒、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减轻孩子思想上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多鼓励,少歧视,多肯定,少否定。父母粗暴强制的教育方法和过度溺爱、过度保护都可能导致孩子患多动症。
宝宝好动
区别“好动”与“多动”
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似乎一样,其实是不难区别的。
一是有无目的性 好动儿童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
二是有无离奇性 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并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则离奇得让人难于理解。
三是有无选择性 这一条最关键。儿童的“好动”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上表现为“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按说,这些都是不难区分和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朋友却没有发现和理解,而是简单的把好动和多动症划了等号?除了有些广告宣传的误导外,关键是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高期望值心理。由于家长对孩子盲目的高期望心理,常常感到孩子的学业不如人意;一旦孩子的学业不如人意,自然要找原因;大家都知道真正智力有问题的是极少数人,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找来找去就有了“重大发现”:孩子学习不专心,好动。于是,想起了多动症,于是,孩子从此有了一个标签贴在了身上。
小儿多动症的偏方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孩子小的时候活泼可爱总是喜欢来回玩闹.这样的现象在父母的心中是再正常不过了.毕竟孩子活泼一些肯定是好的.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活泼好动未必就是正常的.父母应该多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是正常的活泼好动,还是孩子有多动症的病症,很多时候由于父母的疏忽,往往会忽略已经患上多动症的孩子,那么小儿多动症都有什么治疗的偏方?
小儿多动症的偏方
儿童多动症当属中医"脏躁"、"健忘"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产时或产后损伤,或后天护养不当,病后失养,忧思惊恐过度而成.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得较好疗效.
肝肾阴虚,相火妄动
症见神思涣散,烦躁多动,冲动任性,难以自控,睡眠不安,遇事善忘,五心烦热,口干唇红,形体消瘦,颧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
治宜滋养肝肾,降火潜阳,安神定志.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菊花、牡丹皮、白蒺藜、女贞子、旱莲草、青龙齿、远志、龟板、龙胆草、山栀子、柏子仁、益智仁、龙骨、牡蛎等.
心脾两虚,神失所养
症见神思涣散,多动不安,动作笨拙,情绪不稳,头晕健忘,思维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多梦少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培补心脾,益气养血,宁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出入:药用炙甘草、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大枣、龙眼肉、淮小麦、茯神、酸枣仁、远志、益智仁、龙骨、五味子、夜交藤、菖蒲等.
痰火上犯,扰乱心神
症见神思涣散,多语哭闹,任性多动,易于激动,胸闷脘痞,喉间痰多,夜寐不安,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泻火,化痰开窍,安神定志.方用黄连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化裁:药用半夏、陈皮、枳实、茯苓、胆南星、天竺黄、竹茹、黄连、牡丹皮、连翘、石菖蒲、郁金、珍珠母、红花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小儿多动症的偏方.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加以陪伴,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因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他自己无法表达清楚意思.只有靠父母的细心观察才能够判断孩子是否在健康的成长.
亲子互动能缓解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儿童时期发病,影响一生的综合性障碍症候群。多动症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轻度脑损伤。以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为特征,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患儿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
那么,儿童多动症怎么办呢?
一、行为疗法:是指以学习学说的概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如奖赏性的条件反射疗法,对多动儿童的非多动行为进行强化。
二、心理疗法:懂得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及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管教应该是及时的、公正的、耐心的和有信心的,不能苛刻要求儿童,并具体辅导帮助。
三、教育方法:要求必须切合实际。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多动儿童的要求,切莫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
引发多动症的因素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学龄前儿童中发病较多。小儿多动症的发生可能与下面五个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2、患儿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3、严重的铅中毒,可导致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
4、生活在不和睦、缺乏父母照顾或者居无定所等不良家庭环境里的孩子,也易患上多动症;
5、体内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用了某些食品添加剂等,也可使儿童产生多动症。
温馨提示:对于多动症儿童要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这类儿童应从小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儿童顽皮都是多动症吗
顽皮、好动是儿童活泼的特点,因为儿童的心理发育决定了儿童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常在玩耍中逐步获得知识,渐渐聪起来。
千万不能因为儿童顽皮好动,上课不听讲,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作业马虎,成绩不佳而认为是患了多动症,因为这与多动症有本质的区别,解决方法也不一样。
患儿童多动症的孩子从小活动过多,动作不停,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各种事物干扰。不论看电影,还是听故事,只能坐定片刻,甚至吃饭也端了碗东走西逛。放学后常在外游荡,直到天黑才肯回家。对于父母告诉他们的事,经常丢三忘四,不能有始有终。
这些多动症儿童在学校里,或惹事生非,追逐同学:或废话连篇,影响他人学习;或两眼盯着黑板,思想却在“开小差”;或小动作不断,扭衣角、玩辫梢、切橡皮、咬铅笔,玩手帕。因此,学习成绩较差,常被人们称为“聪明面孔笨肚肠”。
那么如何区别儿童的顽皮与多动症呢?
一、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多动症儿童,无一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一般孩子们最喜欢看的电影、电视、连环画或是玩棋类游戏等、也不能专心致志
地看和玩。但顽皮儿童却全然不同,能全神贯注,而且还讨厌 别人的干涉和影响,这说明多动症儿童具有注意缺损症状,而顽皮儿童注意力完美无损。顽皮及多动症儿,在上课与做作业晚虽然都表现为不能安宁,但多动症儿童是注意缺损所致,而顽皮儿童是对学习缺乏兴趣,以及教养环境等因素所致。前者应给予多动症治疗;后者应给予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良好学习兴趣。
二、多动行为目的性。顽皮儿童的行为常具有一定目的性,并有计划及而安排,而多动症儿童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常呈冲动性,杂乱,无目的行为,有始有终,经常使人感到讨厌,令人头痛。
三、自制能力。顽皮儿童在陌生和严肃的环境中,父母要其注意时,有一定自我控制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乱吵闹。而多动症儿童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不懂事”后,反而胡吵乱闹。
四、巴比妥类药物诊断试验。用小剂量巴比妥类药物,顽皮服后即镇静欲睡,多动症儿童服后却更加兴奋不定。
根据社会经验,顽皮儿童往往是聪明儿童,这说明儿童的好动、活泼是好现象,好倾向,应该正确引导,不能厌烦阻止,否则会妨碍儿童的智力及心理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