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姜药食一绝乃家中一宝

姜药食一绝乃家中一宝

民谚素有“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

姜之益处毋需赘言,姜素烹制美食或入药调理乃食物一绝,经常食用还能保健强身,养生益寿。其中姜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生姜

多加工成丝、片、末、汁来入菜,是炒、煮、炖、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姜的运用范围是最广泛,我们常说的老姜,泛指生姜。

2、子姜

则是生姜的嫩芽,为时令鲜蔬,季节性强,可作辅料、腌渍成泡姜或切丝生食,如子姜肉丝、子姜爆鸭、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3、干姜

是姜的干燥根茎,主温中,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脾胃虚寒、吐泻、亡阳、寒喘咳等症状。干姜在川菜中常用来煮汤食用。

健康TIPS:

1、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另外,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

2、万物进食需有时,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宝宝一岁一个月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多练

当宝宝对说话发生兴趣后,虽然他还不会以规范的语言正确发音,但他会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语,并不在意有没有听众。这时成人千万不可打断他,或笑话他,而应该尽量给宝宝提供学说话的机会和让他敢于说话的良好气氛。

如给他吃饼干或苹果时,将两三个字分割开来说饼~干,苹~果,宝~宝,谢~谢,吸引他以最大的兴趣模仿,多多练习。

三伏天喝姜水能祛湿吗

三伏天喝姜水有一定的祛湿作用。

姜水的主要成分是生姜,生姜是药食同源的一种食物,中医认为:生姜药性偏温,味道辛辣,三伏天喝姜水有很好的发汗解表功效,对于感受风寒出现的风寒感冒、鼻塞、畏寒等症状,适当的喝姜水对身体能起到不错的发汗驱寒的效果,也有利于湿气的排出。

宝宝偏食小绝招

01妈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的很多习惯都是受妈妈的影响。因此妈妈要在宝宝面前表现的出色,不要随意的对某种食物做出不好的评价,也不可以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作为食谱。要帮助孩子的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搭配,树立宝宝不挑食的好习惯

02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零食,宝宝吃的零食多了吃饱了自然就不会喜欢吃饭了,尤其含有糖分高或者膨化食品和饮料之类的食物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受影响。妈妈要鼓励孩子多运动加强体育锻炼,这样利于孩子食欲好

03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的时候不要边玩边吃,专心的吃饱饭,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玩或者看电视。吃饭的时候可以全家人都要围在桌前其乐融融的营造出温馨快乐的氛围,帮助宝宝来吃饱饭

生姜药用价值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生姜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另外,生姜皮有清除或抑制“青春痘”的作用。方法:睡前净面后,用筷子的棱面刮下洗净的生姜姜皮,贴在痘痘上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姜皮一定要薄不带姜肉,贴时姜皮的新面向内。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2]。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宜忌阴虚内热者及热盛之症忌用。

6.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鲜生姜50g,洗净切碎,加水300ml,煎30分钟。3次/日,2日服完。结果: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遗留较长的胃部堵塞感。(《中药大辞典》)

7.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1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之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中药大辞典》)

8.治疗疟疾。方法: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选用穴位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中药大辞典》)

9.生姜治牙痛:当发生牙痛时,可取生姜一片,咬在牙痛处,即能缓解。如有必要,重复使用更好。

10.生姜防冻疮:对容易发生冻疮的皮肤,若用生姜汁反复涂擦,能增加抗寒能力,从而避免产生冻疮。

11.生姜治关节疼痛:口服适量生姜,或用生姜汁擦患处,均能使关节活动改善,疼痛明显减轻,肿胀与僵硬症状减少。

冬季吃姜可提高新陈代谢

想让冬天身体变温暖,提高代谢力和预防肥胖,许多养生专家鼓励多吃生姜、咖哩、葱、辣椒等带有辛辣味的食物。其中,近年较受中医师推荐的是生姜,传统中医认为生姜药食同源,有散寒、发热、暖身、止呕、止咳等效果。国外研究则发现,生姜所含的姜酮、姜辣素、姜烯酚和姜黄素,都是有助提升代谢力的成分。

不过,除了常见的生姜茶之外,日本人流行用生姜煮红茶,变化茶饮风味,也增强基础代谢率,让减重变得更简单。据了解,红茶可提升代谢,其中所含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是主要功臣。

茶黄素又被称为茶叶中的“软黄金”,是茶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天然茶色素,具有抗氧化能力,且能减少脂肪在肠道内的吸收,增强体内脂肪的代谢和燃烧,进而预防肥胖。茶红素则是儿茶素发酵氧化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活性,可强化代谢力。

坐月子的药膳健康又美味

新妈妈分娩之后,以中医的角度来说,必须以温补的食材为重点,产后药膳。对促进产后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1、四神猪肝粥

原料:猪肝(猪心)30g,莲子3颗,薏苡仁20g,芡实15g,淮山药30g,月乃汤200ml。

做法:先将莲子和薏苡仁用月乃汤加盖泡两个小时。将山药和猪肝(猪心)洗净、切丁。将以上食料加盖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

营养小秘密

这款粥可温肾暖脾、促进新陈代谢、排泄顺畅、帮助入睡、减少疲劳感。剖腹产或小产前3天食用,还能防止伤口发炎。

2、麻油猪肝

原料:猪肝150g,带皮老姜4片,黑麻油30ml,月乃汤200ml。

做法:先将猪肝洗净切成1公分厚度。带皮老姜刷净切薄片:黑麻油入锅大火加热,放入老姜,转小火,爆香至姜片皱褐而不焦黑,再转为大火,放入切好的猪肝炒至变色。最后放入月乃汤煮开。马上关火,趁热食用。

营养小秘密

具有化淤、促进恶露代谢之功效,而由慢火烘焙的黑麻油温和不燥,更适合体虚的新妈妈。

3、归芪鱼汤

材料:鱼300g、当归3g、黄芪3g、老姜15g、黑麻油30ml、月乃汤600ml。

做法:鱼洗净备用。黑麻油加热,然后放入麻油爆姜。加入鱼、当归、黄芪及月乃汤煮开,转小火,加盖煮5分钟后熄火,即可食用。

坐月子期间,各种鱼类可以交替食用,建议以河鱼为主。

4、首乌猪心

材料:首乌9g、猪心150g、麻油爆姜4片、黑麻油15ml、月乃汤400ml。

做法:猪心洗净切成1cm厚度。黑麻油加热,然后放入麻油爆姜。转大火,放入猪心炒至变色。放人月乃汤煮开,马上关火,趁热吃。

首乌可补肝肾,益精血。味甘质厚而入阴。

中医巧治流口水

在中医理论中,引起流口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脾胃积热,因为廉泉穴乃津液之道路,如果小儿脾胃素蕴湿热,致使廉泉不能制约,口水就会流出不止。这时候,宝宝的症状可能是口角流口水,口水粘稠,甚至还会有口角赤烂、小便赤短、大便干燥、脸发红、舌头发红,舌苔黄厚、指纹发紫等症状。治疗方法就是清热燥湿泻脾,可以用清热泻脾散治疗。

还有另一种原因是脾胃虚寒。宝宝脾胃虚寒,就导致口水不能收住,流出不止。脾胃虚寒的宝宝流出的口水是稀的,另外还有小便清长,脸色发白、舌苔薄白,指纹淡红等症状。治疗方法是用“张涣温脾汤”加味:丁香、木香、半夏、白术、干姜、益智仁、乌药。

另外,还可以用草药单方。如用石斛煮水煎服,如果加青果,效果更佳,可以连服5~7天。或者生姜3克,甘草6克,煎水服用,直到好为止。

健脾胃中药方

山药薏米芡实粥的功效:

一:健脾益胃;山药薏米芡实粥补气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认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把脾胃调养好是健康的根本!

二:补肾益精;肾为后天之本,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山药滋精固肾从容有力,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山药芡实搭配是补益肾精的绝佳首选。

三:祛湿利水,健脾补肺;薏米主要功效在于健脾去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所以薏米,亦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痈肺痿之症。和山药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补缺失。“山药、薏米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久服无弊,身体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帮手。

四:益寿延龄;山药被称为“神仙之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补益药,薏米被称为“益寿的仙丹”,芡实则在医书中记载“久食延龄益寿……”

相关推荐

喝中药四点很重要

一、“浓煎”很重要 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好)。 二、注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每天服用的中药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

荠菜的功效与作用

荠菜是阳春三月的应季时蔬,又因其与“聚财”的谐音,而颇受百姓喜爱。关于荠菜,有这样一种民间传说,清明节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每人吃一碗,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民间特有的疗习俗。另外,因“荠”与“吉”谐音,所以,荠菜也有“吉菜”的说法。 除了先祖说,传说荠菜还与名医华佗有关。据传,华佗有天采药时偶遇大雨,便在一老者家中避雨。见老者因头疼痛苦难熬,便采来一把荠菜,嘱咐老者用荠菜

退烧止咳绝招 鼻塞小药方

把生姜剁碎,烧热锅,随后把姜末倒进去炒,炒热之后,拿两条柔软的布把姜末包在的脚底,如果不配合的话,可以在睡着的时候包上去,再拿个袜子穿上就更稳妥了,不会担心包得不够紧或者姜末跑出来,很实用又没副作用。

怀孕病毒感染对胎儿影响多大

感冒本身就是细菌病毒的感染,也会进入胎儿体内,也会随着妈妈而感冒。严重的会导致胎儿畸形,影响其正常发育。所以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疾病对胎儿造成伤害。 孕期感冒的治疗方法 孕妇治疗感冒的方法一:轻度感冒孕妇,可多喝开水,注意休息、保暖,口服感冒清热冲剂或板蓝根冲剂等。 孕妇治疗感冒的方法二:中医中药能有效地控制感冒病毒,同时又无毒性,所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药处方是治疗孕妇感冒最好的方法,感冒的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 孕妇治疗感冒的方法三:感冒较重有高烧者,除一般处理外,应尽快地控

女人夏天喝什么汤最好 莲子百合汤

材料:瘦肉半斤,莲子一两,百合五饯,蜜枣四枚,生姜半片。 做法:莲子百合大多都采用乾品,将以上各物药物洗净,一齐放入煲,加瘦肉,水六碗,煲三至四小时,莲子松化,百合出味。 功效:莲子乃着名滋养药物,养神安宁,降血压。百合能补中益气,温肺止咳,以上两药一齐再加上瘦肉,组成一汤,既滋补中气,健肺养颜,养神平压,而且味道相当可口。

药物的介绍

词目:药物 拼音:yào wù 词义:药物国际一般分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物。 基本解释 [remedy;medicine;pharmaceuticals;medicaments] 治病的药品,能内服外敷,都称药物。 详细解释 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品。 《左传·昭公十九年》:“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屡值疫疠,当得药物之力。” 清孙枝蔚《客句容五歌》之三:“寒暖失时剧可忧,药物贫家那易求。”严复《原强续篇》:“盖察病而知致病之原,则其病将愈,唯病原真而后药物得,药物得而

秋季健康护理六大妙招

谱 保营养 医生介绍,秋季欲旺盛,此时物来源最丰富,是调节贝营养状况的关键时期,要注意膳平衡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可以多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多补充玉米、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等富含纤维素的品也应增加。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减少秋季患病的机率。 另外,用一些具有中药效果的物来煮粥,如芝麻、核桃、栗子、桂圆肉、百合、银耳等,有助于润肺健脾胃。 花椒、辣椒、姜等刺激性强和油炸类等易“上火”的物应少用,偏咸的

女人怎么让皮肤紧致 保持心情愉快

自信的女人最美丽,适当健康饮,绝对不吃油炸、烧烤的物,防止自由基的侵蚀。

增强性功能的物 鹿肉能够补肾益精

鹿肉能够补肾益精、补气血,是治疗肾虚阳衰精亏所致阳痿的名贵滋补品。古人认为鹿乃仙兽,纯阳长寿之物,有较好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鹿的一身是,尤其善于补肾壮阳,常有益。

孩子吃中药的注意事项

一、“浓煎”很重要 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最好)。 二、注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