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话少须防范孤独症
孩子话少须防范孤独症
每次看到那些孤独症的孩子你会发现:那些孩子脸上的冷漠,让人心寒。其实,孤独症也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家长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的成长。
亲自教育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扔给长辈照看,导致与孩子交流很少,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导致他们孤僻。
带孩子去交朋友
家长应多带孩子参加亲子班活动,让孩子多交朋友,一起玩游戏,这些都可避免孩子形成孤独性格。
每天跟孩子说话至少1小时
孤僻的孩子是因为缺乏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链接:所以家长每天要与孩子交流1个小时以上,不论孩子会不会说话,都要充满感情地交流。
一般来说,1岁时发现孩子不会说话,也不与人交流,就要警惕,3岁左右就能确诊,而6岁前是治疗孤独症最佳时期。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目前自闭症还不能根治。但有些简单方法可帮家长早发现:
1、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不会笑,不会辨别父母声音;
2、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3、孤独症的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一些孤独症的预防知识,诸位母亲们不要因为工作忽视了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一些观察,多一些亲情上的投入。
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因素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为什么会得孤独症呢?儿童孤独症的三大成因,儿童孤独症是由那些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介绍了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详细介绍:
1、社会发展环境和信息污染
在一系列被称为“现代病”的名单中,孤独症位居前列,信息污染是有关专家认定的使目前孤独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际交流的厌倦,从而“影射”到了后代身上。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
一些家长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态度粗暴,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本来只有一些孤独倾向,父母却因他表现不如别的孩子,就对他大肆指责,甚至大施拳脚,使倾向演变成真正的孤独症。
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因素
还有一种“蛋壳理论”认为,现代住宅过于封闭,孩子被关在里面,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导致孩子患上孤独症。饮食、水源等污染,不仅会影响胎儿,也会导致儿童患上孤独症。
2、家庭气氛紧张让孩子备感冷落
据统计,目前,儿童患孤独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儿童孤独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患孤独症的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多动、不合群等。这些孩子上学后多会出现学习障碍,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如今患孤独症的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
据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3、与生物体本身有关
欧美科学家经过5年的联合研究,在第2、7、16和19对染色体上发现了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切面。这一发现为彻底解开孤独症之谜,为预防和治疗孤独症带来了新的希望。至今,科学家一直观察不到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活动情况。
但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在神经病理学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边缘系统可能与孤独症有密切关系。
边缘系统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马回与孤独症有关,杏仁核呈杏仁形状,是控制人类情感和攻击行为的皮层下中枢。社会行为退缩、强迫行为、不了解危险处境、不能从记忆库存中提取信息、不能调节自己以适应新事件或环境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杏仁核还负责对多种感觉的应答反应,例如声音、光线、味道和与感情以及恐惧相关的刺激。已经发现孤独症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是存在障碍,通过外科手术损伤或去除杏仁核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和情感淡漠行为。
海马回是负责学习和记忆的一个中枢。孤独症儿童在遇到新情况时不能运用已往储存的信息可能与海马回有关。损伤海马回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和多动行为。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成因,家长朋友们多注意观察孩子、多和孩子聊天沟通,让自己的孩子远离孤独症。
孤独症能治好吗 关爱孤独症孩童
每一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总是会事与愿违,孤独症就是孩子成长路程中的一块绊脚石。
可是,一旦孩子患上了孤独症,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开始背负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那么,究竟孤独症的病因是什么呢?孤独症能治好吗?
如今很多儿童正在受到不同疾病影响,孤独症就是其中一种,虽然说诱发因素至今还不明确,但是相信很多家长都比较在意孤独症的治疗。那么,孤独症能治好吗?
儿童专家给了大家权威并且明确的答案就是,孤独症是可以治好的,在这里我们罗列出几种治疗手段。
孤独症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症,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某些症状。使用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组织胺类药、杭抑郁制剂、理盐和维生素等,疗效均无定论。,
(二)行为治疗
治疗重点应放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上,尽量减少那些干扰儿童功能和与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行为治疗的原则。
1、治疗的方案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没个孩子都不一起,表现出来的症状和病情也不同,所以要针对每一个孩子制定一个合适的方案。
2、帮助儿童尽量能把在医院及学校习得的技巧,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
3、治疗的另一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育,故不宜长期住院。
(三)教育治疗
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越好,获得后越容易固定下来。教育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父母所起的作用。教育训练还应做到坚持和长期性,教师和父母要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期的训练中改变儿童的行为或一定能学会一项技能。
以上就是专家介绍的关于“孤独症能治好吗”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总之,为了孩子能够建坑成长,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生活中的任何细节,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不适现象,就要带孩子尽早前往正规的医院尽心科学诊断、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自闭症能治好吗
由于尚不明了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部位,因此仍没有效果显着的医疗手段。从这一意义上讲,孤独症目前属于无法治愈的疾病,也就是说,孤独症将长期甚至终生伴随着患者。
如果"治疗"并非仅指医学治疗,而是包括一切能够促使病情好转,增强患儿社会交往能力及适应性的训练疗法,目前各国所使用的方法则是名目繁多。
由于孤独症的各种表现特征可能分散出现在患儿的不同发育时期,且不同患儿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很难进行比较。
在面对不同疗法和训练手段时,不能因某一种方法适合某一患儿,或曾对某一患儿有显着疗效,就把这种疗法视为普遍适用的治疗手段。
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多陪孩子沟通
家有孤独症孩子的家长要多抽一些时间来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说话,积极的跟孩子沟通,带孩子玩耍等。
对孩子有耐心
家长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也不能放任孩子不管,让孩子孤独症加剧。
带孩子多锻炼身体
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努力多带孩子出去锻炼身体,多与人交流一下,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慢慢走出孤独症。
不要太容易就妥协
孤独症孩子会故意做一些事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家长不要刻意的过于关注孩子或是纵容溺爱孩子,让孩子以为你会让步,进而更加发脾气。
发现孩子内心的孤独
由于孤独症是一种伴随终身的疾病,在目前还找不到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对他们有更大的帮助,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但是,如何才能发现孩子在早期的孤独症倾向呢?
1、对声音没有反应
由于孤独症是一种伴随终身的疾病,在目前还找不到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对他们有更大的帮助,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但是,如何才能发现孩子在早期的孤独症倾向呢?
1、对声音没有反应
2、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
5、鹦鹉学舌
6、喜欢旋转物品
7、莫名其妙地笑
8、抵抗正常的学习方式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动作发展不平衡
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
13、特别依恋某一种物品
14、不名原因的哭闹
15、特别好动或不动
16、拒绝拥抱
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
18、用动作表达需求
以上这十八种行为就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上七种行为,就应该怀疑他有孤独症倾向了。
、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
5、鹦鹉学舌
6、喜欢旋转物品
7、莫名其妙地笑
8、抵抗正常的学习方式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动作发展不平衡
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
13、特别依恋某一种物品
14、不名原因的哭闹
15、特别好动或不动
16、拒绝拥抱
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
18、用动作表达需求
以上这十八种行为就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上七种行为,就应该怀疑他有孤独症倾向了。
孤独症的预防措施介绍
孤独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同时还给患者家属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患者都希望尽量避免孤独症的侵袭,想知道如何预防孤独症的到来,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孤独症的预防措施介绍。
1、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译】:全称流行性感冒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时如遇难产时,应尽量避免婴幼儿窒息,以免造成脑损害。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2、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3、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4、父母要尽可能地少看电视,以免孩子跟着自己一起看。家长更不应该只顾自己看电视,而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不顾,随便他们怎么样。
5、有空隙时间时父母要常和孩子在一起,给他们讲讲故事,和他们多做游戏,或带到户外进行活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对生活产生多种兴趣,并扩大活动范围,转移孩子对电视的注意和依恋。
6、要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特别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0.5-1小时,并且看电视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半至7点半。
7、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或反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节目。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要让孩子看。
8、时间允许时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同时要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电视之后可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孤独症的预后
多在3岁前缓慢起病。部分患者起病以前的发育速度较同龄儿童缓慢另有部分患者起病前发育正常,起病后出现发育退行现象,如2岁前已经学会的语言在起病后逐渐消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症状逐渐改善。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会话能力提高,回避目光对视、多动、睡眠障碍以及在大小便排泄、进食、集体活动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异常减轻。但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人交往、自伤行为破坏行为、刻板动作恐怖情绪等症状难以减轻少年期自伤行为及攻击行为、恐怖情绪、固执违拗等明显加剧。
长期预后欠佳,预后不良者占47%~77%。5岁时语言的发育状况对预后影响很大,若此时仍然缺乏有意义的语言、不能会话则预后很差。有研究显示其智力缺损、社会适应缺损及核心症状常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提示儿童孤独症总体近期预后较差。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教育训练有助于改善预后。
孤独症症状婴儿6个月时就出现
以前,人们很少听说孤独症,但是今天,孤独症似乎有成为儿童流行病的趋势。过去20年,美国孤独症患儿的数量增长了10倍,每166个儿童中就诊断有一个孤独症患儿。全世界其他地方的趋势是一样的。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在长期应对孤独症挑战中,无论精力还是财力都快枯竭了。
有数据显示,在婴儿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找到孤独症的症状。当孩子成长到1岁时,这些症状会变得越来越明显。目前,专家最令人期待的工作是致力于早期诊断——在婴儿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找到孤独症的症状。美国疾控中心(CDC)发起了一场“了解250万孤独症患儿”的运动,目标是:教育保健人员和父母识别危险信号,尽早尽快干预孤独症。这些危险信号有:五个月大,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不能辨认父母的声音;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九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十六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花3个月教孩子上厕所你愿意吗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外表和其他小孩一样,但是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与外界少有交流。自闭症学校的老师,用让孩子触摸泡泡的方法来治疗这些孩子。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拥有如星星般明亮纯真的眼神,却从不与你目光交流,仿佛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他们其实都是孤独症患儿,喜欢刻板重复动作,但学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可能得花三个月的时间。
昨日,100多名孤独症患儿的家长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聚会,这场聚会由三名孤独症患儿的父母组织,家长们免费参加,他们互相交流经验心得,还能现场向专家讨教训练孩子的方法。
妈妈为孤独症孩子辞掉工作
聚会现场,一位黑衣女士忙里忙外,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这次聚会的发起者之一——轩轩的妈妈。轩轩今年5岁多,在2年前,妈妈发现其和同年龄的孩子有些不一样:对语言逗笑缺乏反应,喜欢来回奔跑或旋转,不会与人玩互动游戏。更让她担心的是,儿子似乎不喜欢说话,感觉与世隔绝,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下她可急坏了,上网查询、跑医院咨询专家……结果却让她有些难以接受——轩轩是名孤独症患儿。“孤独症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社交障碍,很难和人接触,更别提融入社会了。当时我真是非常担心。”听说孤独症孩子可以训练,轩轩妈妈毅然辞掉了工作,前往北京进行专业培训。
培训结束后回到长沙,轩轩妈妈觉得和儿子相处容易了许多,非常欣喜。后来,她偶然认识了另两位孤独症患儿的妈妈,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更了解孩子的需要,她们自费从北京请来了相关专家,并组织了这场特殊的聚会。
别以常人标准对待孤独症儿童
聚会的会议厅并不大,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家长。常德、湘潭……不少家长都是早上五六点就出发了。座位没了,就席地而坐,都是陌生人,但议论的却是同一个话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正常?
请来的专家是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创始人田惠平,她的孩子也是一名孤独症患儿,只不过已经25岁了。聚会上,家长们问得最多的就是“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纠正”、“他上学了还不会数数,怎么办”等等。“为什么要纠正?”田惠平向家长们抛出这个问题。她提出,注意力不集中、不会数数等都是孤独症孩子的特点,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些特点。打个比喻,孩子并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没有去注意家长希望他关注的东西,这个时候,就得看家长如何成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至于数数,田惠平说,自己的孩子25岁了也一样不会数数,但丝毫不影响他上街买东西、在没有家人陪同的情况下去国外旅游。“不要用平常人的标准来要求孤独症儿童。没有一个方法是可以直接copy的,家长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学会动脑筋。”
上厕所要分解成近10个步骤
对于平常人来说,上厕所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套动作,但对于孤独症儿童,经常是除了厕所哪儿都拉,这也让家长们非常头疼。田惠平告诉家长,训练孩子首先要找准方向,然后分拆成一个个动作,逐个解决。“上厕所首先是有便意,再就是找厕所、进去、脱裤子、蹲下、如厕、擦屁股、穿裤子、洗手、出来等等。教孩子一个个去做,不会的再继续分拆,直到他能连续完成为止。”田惠平说,这样一套动作,家长们有时可能要教上三个月,所以更需要耐心,另外,一定不要在训练孩子时表现出烦躁的情绪。
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南约有6万名自闭症患儿。孤独症儿童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障碍、沟通障碍、有刻板行为、对外界反应异常等。一旦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应及早到大医院就诊,如果确诊患上了自闭症,要进行对应的特殊训练,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给些情感上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