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气灌肠法
什么是空气灌肠法
肠套叠的治疗应因人施治,婴幼儿肠套叠可视病情选择结肠注气整复、手术整复或肠切除吻合。成人肠套叠多有诱发疾病,故应手术治疗,同时处理原发疾病。
肠套叠的治疗应因人施治,婴幼儿肠套叠可视病情选择结肠注气整复、手术整复或肠切除吻合。成人肠套叠多有诱发疾病,故应手术治疗,同时处理原发疾病。
1.一般治疗 肠套叠明确诊断后,即应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2.空气(钡剂)灌肠
为早期小儿肠套叠首选疗法,其成功率达77%~97%。
(1)应用指征:
肠套叠发病在24~48h,全身情况尚好,无腹膜炎体征,无显著脱水及休克症状者。
(2)方法:
为使小儿镇静并减轻肠痉挛,空气灌肠前30min,可给予复方氯丙嗪1~2mg/kg和硫酸阿托品0.01mg/kg。如患儿过分哭闹,可考虑在全麻下进行整复。病儿安静后,将气囊肛管(Foley氏管)插入直肠内,气囊充气40ml左右堵住肛门,避免漏气,然后将气囊肛管与空气灌肠复位器相接。注气前在X线透视下观察膈下有无游离气体及肠管内气体分布情况,然后缓慢注气,从8kPa开始逐渐增高,一般不超过12kPa。严禁注气过快过猛,以免发生肠穿孔。在X线透视下见空气到达结肠脾曲、肝曲时移动较慢,到盲肠部往往停止移动,持续加压数分钟,回盲部可呈较大圆形阴影逐渐缩小,直到完全消失,同时见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内,表示套叠已复位。如肿物阴影消失,但小肠内进入气体很少,则应继续注气,直到大量气体进入小肠为止。因在回回结型肠套叠时,回结套叠虽已复位,而回回套叠仍然可能存在,将会引起肠坏死。
(3)复位成功的判定:
肠套叠复位的特征表现有:①透视下肿物阴影消失、气体闪光样进入回肠,回肠内气体增多;②拔出气囊导管后排出大量气体和果酱样血便或黄色粪便;③腹部触诊原有的肿块消失;④腹痛缓解,病儿停止哭闹,安静入睡;⑤口服活性炭1g,6~8h后排出的粪便内有黑色炭剂,证实肠道已完全通畅。若此时小儿无自动排便,可做直肠检查或灌肠观察大便情况。
行结肠注气整复治疗的儿童均应住院观察,直到排出炭剂后才允许离院。
(4)并发症:
肠穿孔为结肠注气复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42%。适应证选择不当,或注气时过猛、过快致压力过高,是引起肠穿孔的主要原因。肠穿孔的典型表现为:①注气过程中突然出现气体向四周放散的腹腔“闪光”样改变;②肿物阴影模糊不清;③急剧腹胀,腹部变硬,叩诊呈显著鼓音。④腹部透视可见膈肌升高,膈下大量游离气体;⑤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全身情况急速恶化。此时应立即停止注气,做腹穿排气,并迅速准备手术治疗。
(5)结肠注气整复失败的原因:
①整复时机选择不妥,发病超过48h较难成功;②技术操作不当,注入空气过量可致肠穿孔,而注入空气不足或不稳定又达不到复位目的;③套管嵌紧或过长;④体温超过38℃,能排除肺部感染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应考虑有肠坏死,注气整复易失败;⑤哭闹不安,腹内压力增加;⑥继发性肠套叠。
(6)钡剂灌肠整复要点:
在无结肠注气设备时,可应用钡剂代替空气作肠套叠整复。其指征为病程在48h以内,腹部平片梗阻不严重,无腹膜炎体征的回结型肠套叠。将盛钡容器置高于水平体位100cm左右,缓慢注入,同样在X线透视下观察肠套叠整复情况。其穿孔率为0.7%,多发生在未受累肠段。整复后复发率为8%~12%。症状超过48h者,钡灌肠整复失败率为55%。
小儿肠套叠巧行灌肠法
日前,刚出生6个月的张薇哭闹不停、面色苍白,还出现了果酱样血便,这可把父母急坏了,赶紧将小宝宝送到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患的是急性肠套叠症。”接诊医生仔细询问小宝宝病情后,得出初步诊断。在放射科通过灌肠整复仪进行空气灌肠检查后,果然在小儿回盲部看到肠套叠头部形成的“杯口”状影,确诊为肠套叠。随即,医生们利用空气整复法为其进行了治疗,加上腹外手法推拿,孩子病症很快消失,当即停止了哭闹。
“宝宝腹痛时,不懂得诉述病情,因此家长一定不能大意。”该院妇儿产科宋少俊主任介绍说,肠套叠作为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80%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病因可能与饮食规律的改变、肠道感染刺激、肠道畸形等有关,多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另外,肠套叠与感冒、发烧等疾病也有一定关系。出现肠套叠症状后的48小时,是空气灌肠的最佳时机。病情一旦耽误,可能会因被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肠壁发生坏死、穿孔,导致腹膜炎,甚至死亡。空气灌肠具有无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靠方法。但对肠壁较薄不适宜灌肠的、伴有腹膜炎、病期超过48小时的肠套叠患儿不适用,应尽早手术治疗。(吴志 葛建伟)
如何判断孩子患肠套叠
判断孩子患肠套叠可以通过B超和X线下空气灌肠来判断。肠套叠的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可做B超或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
宝宝能照X光片吗?纠结的宝妈看过来 哪些儿科疾病需做X线检查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一般临床检查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其所患病症,这样就会延误治疗。
因此,若新生儿为早产儿、难产儿,或有生后窒息,患儿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口吐白沫、精神不好,一定要去医院拍X线帮助诊断和治疗。
这是小儿常见的急症,透视能够准确判断异物的梗阻位置、阻塞形式及阻塞范围,指导医生正确手术。
小宝宝活泼好动,出现骨折的情况很多,一旦怀疑骨折,医生会建议拍X光片。
此外,宝宝臀纹不对称,怀疑髋关节骨骼问题,也需要拍X光片。骨骼类疾病,通常要拍两次或更多次,比如确诊拍一次,确定愈合情况至少会再拍一次。
鼾症欲称“打呼噜”,目前在小儿中并不少见,尤其是肥胖儿。儿科专家们曾对此病进行过多项研究,他们发现小儿腺样体肥大与本病有重要关系,扁桃体增大次之。
因此,专家建议患有此症的小儿家长,应尽快带患儿到医院诊治。因为若长期通气不畅,易致小儿缺氧,表现为腺样体面容,即:腭弓抬高,两颧骨增高,面部潮红,口齿畸形,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放射科拍片检查,有助于判断腺样体的大小及对气道的压迫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有些宝宝咳嗽严重,听诊怀疑肺炎,为明确诊断,医生可能建议拍X光片。肺炎通常只拍一次,明确疾病。除非病情加重才会复查。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1岁以下肥胖儿多见。典型的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和果酱样大便。此病在放射科用空气灌肠法,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肠套复位。
肠套叠空气灌肠法复位率在95%以上,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儿童手术之苦,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因手术而造成的各种后遗症,如肠粘连等,这是一种方便、简单、无痛苦、无后遗症、诊断治疗快速的方法。
但有一点很重要,即要在短时间内到医院就诊,发病24小时内复位率最高。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的神经发育异常而导致的一种结肠性梗阻性疾病,它直接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主要表现为:小儿腹胀、便秘,大便数天一次或更长时间一次,新生儿期伴有呕吐及便秘、腹泻交替症状。结肠造影检查能够显示结肠病变的部位、范围,从而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灌肠切忌随意进行
要是想知道灌肠的注意事项的话,对于灌肠法的使用必须要了解,所谓的灌肠法,指的是使用导管从肛门经直肠地方插入结肠灌注液体,起到了给人们通便排气的治疗效果,属于一种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措施。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遇伤寒病员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毫升,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厘米)、如为降温灌肠,可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肝昏迷病员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指导病员建立正常排便习惯,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和加强运动。灌肠中随时观察病情,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禁忌症、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病员不宜灌肠。
可是,灌肠的注意事项比较多,在人们有必要进行灌肠治疗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能随意进行灌肠,尤其是当病人出现不适的状况之后,必须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积极的诊治措施,才能不危害自己的健康。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
疾病治疗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在非手术疗法中有空气灌肠、钡灌肠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被长期广泛应用。
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均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复位压力一般控制在60~100mmHg,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诊断性灌肠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
禁忌证:①病程超过2天以上,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者;②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③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④小肠型肠套叠。
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肛门插入Foley管,此法是小儿外科与放射线科医师密切合作完成。肛门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已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5%以上。
灌肠证实肠套叠已完全复位后,还需作如下观察:①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带有臭味的黏液血便和黄色粪水;②患儿很快入睡,无阵发哭闹及呕吐;③腹部平软,已触不到原有肿块;④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由肛门排出黑色炭末。
(2)空气灌肠复位并发症: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拔出肛管无气体自肛门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①非手术疗法禁忌症的病例;②应用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病例;③小肠套叠;④继发性肠套叠。
(2)肠套叠手术复位术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
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如复位困难时,可用温盐水纱布热敷后,再作复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小儿肠套叠巧行灌肠法
日前,刚出生6个月的张薇哭闹不停、面色苍白,还出现了果酱样血便,这可把父母急坏了,赶紧将小宝宝送到了医院。“小儿患的是急性肠套叠症。”接诊医生仔细询问小宝宝病情后,得出初步诊断。在放射科通过灌肠整复仪进行空气灌肠检查后,果然在小儿回盲部看到肠套叠头部形成的“杯口”状影,确诊为肠套叠。随即,医生们利用空气整复法为其进行了治疗,加上腹外手法推拿,孩子病症很快消失,当即停止了哭闹。“宝宝腹痛时,不懂得诉述病情,因此家长一定不能大意。
”该院妇儿产科宋少俊主任介绍说,肠套叠作为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80%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病因可能与饮食规律的改变、肠道感染刺激、肠道畸形等有关,多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另外,肠套叠与感冒、发烧等疾病也有一定关系。出现肠套叠症状后的48小时,是空气灌肠的最佳时机。病情一旦耽误,可能会因被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肠壁发生坏死、穿孔,导致腹膜炎,甚至死亡。空气灌肠具有无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靠方法。但对肠壁较薄不适宜灌肠的、伴有腹膜炎、病期超过48小时的肠套叠患儿不适用,应尽早手术治疗。(吴志 葛建伟)
小儿便秘用什么药
小儿便秘,爱爸爱妈可以考虑给孩子用酚酞、液状石蜡、镁乳、甘油栓、甘油/氯化钠等药物给宝宝治疗。也可在家可戴橡皮手套用小指蘸少量液状石蜡(石蜡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门帮助宝宝通便。另外,灌肠法刺激性较强,非特殊需要不采用。以上处方的用药方法也很重要哦,赶紧学习起来吧。
1、酚酞:服药后6~8小时发挥作用。由于少量吸收后有肠肝循环,故其作用有时可维持3~4天。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2、液状石蜡:睡前口服,用药后6~8小时生效。长期服用可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及钙、磷吸收障碍。
3、镁乳:睡前口服。
4、甘油栓:塞入肛门,为轻刺激性导泻药,用药后数分钟即可排便。
5、甘油/氯化钠:(含山梨醇,甘油或硫酸镁) 先用少许涂润肛门,然后徐徐插入肛门将药液挤入,数分钟内即排便。
6、简易方法:在家可戴橡皮手套用小指蘸少量液状石蜡(石蜡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门通便。
7、灌肠法:用1%~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其温度与室温接近,灌肠法刺激性较强,非特殊需要不采用。
婴儿肠套叠的治疗
用空气灌肠法。发病1~2天之内,一般状况较好的患儿,用空气灌肠既是诊断,又是治疗。早期病例可将套入的肠管推回,复位后患儿安静入睡,症状消失,排出大量粪便及气体,这时给患儿口服肠内不吸收的活性炭1克,炭末一般6~12小时由粪便排出即可证实肠道彻底贯通了。
晚期就诊患儿,如发病超过1~2天,患儿可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腹胀、休克等症状,或虽早期病例,但空气复位失败,则用手术治疗。
小儿肠套叠会自己好吗 肠套叠需要做ct吗
肠套叠常规的检查,是腹部B超检测,其阳性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在B超下肠套叠横断面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肿块图像,纵断面可见到套筒征。另外可以采取钡剂灌肠,X线检查,在X线检查下可看见套叠头的块影,并同时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一般CT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
保留灌肠法是什么
灌肠是很多人的,在治疗疾病一些特殊疾病的时候,都是会选择灌肠,进行灌肠的时候,患者要积极配合,不配合做,对自身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进行灌肠后,如果身体感觉不舒服,也是可以选择一些缓解方法,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那保留灌肠法怎么回事呢,是很多人不了解的。
保留灌肠法:
目的: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评估
病人的病情、肠道病变部位、临床诊断。
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心理状况。
病人的合作理解程度。
计划
1.用物准备
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一般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肠道抗感染用2%小檗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等。灌肠液量不超过200ml。温度39~41℃。(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实施
1.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解释,嘱病人先排便、排尿。
(2)取适当卧位,臀部抬高10cm。
(3)嘱病人深慢呼吸,轻轻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缓慢灌入药液。
(4)拔出肛管后嘱病人至少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5)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观察病人反应和疗效,做好记录。
2.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
(2)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
(3)慢性菌痢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卧位。
在对保留灌肠法认识后,使用保留灌肠法的时候,都是要注意以上情况,不过要知道的是,对保留灌肠法选择,一定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对这样的方法是不能随意选择的,否则对患者肠道也是会有损害,这点患者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