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不通畅试试中医按摩
排便不通畅试试中医按摩
1、天枢
属足阳明胃经穴,又是手阳明大肠之募穴,位于神阙穴(脐中)旁开两寸处。
具有调理肠胃、行气活血之效,尤适宜气滞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2、足三里
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具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之效,并有强壮作用,尤适宜气血亏虚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3、敲带脉
也就是敲身体两侧、腰边的赘肉。
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敲击带脉能提高人体的排毒能力,改善便秘。需要注意的是,敲击时用力并不是越大越好,以身体能承受为宜。每晚睡觉前躺在床上,用手来回敲打即可。
4、揉摸腹部
通过揉摸腹中部的大横穴位、天枢穴和下腹部的气海穴、腹结穴等,也可以达到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的作用。
按摩时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按揉,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动,以腹内有热感为佳。
5、按摩腰骶
身体坐直,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自上而下地推擦腰骶部,直至腰骶部发热。
儿便秘试试按摩
当小儿出现便秘后,一般情况下只需按揉膊阳池穴,向下推按后承山穴,并加以按揉腹部就可缓解这种症状。
膊阳池穴为治疗便秘主穴,在腕背横纹上约三指中间处,在此穴位用拇指旋转按揉1-2分钟,可双侧对称同时进行,力度要稍大,进行强刺激,按摩此穴位可以止头痛、通大便。
后承山穴位于腿肚下凹陷中人字纹处,按摩此穴位需要自下而上直推约50-100次,可以起到止抽搐、通经络的作用。
推摩腹部时要用指腹在腹部顺时针方向环转快摩,直至感觉腹部发热、变软即可停下。一般一天按摩一次,5天为一疗程,便秘急性期按摩1-2次即可见效。
专家提醒说,预防小儿便秘,一定要让小儿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要改变单一饮食结构,不偏食,多吃粗纤维食物,适量进食高蛋白食品。
专家医师特别提醒说,如果孩子便秘并伴有脱肛或肛裂,就必须要到医院进行诊治了,切不可擅自在家里处理。
女性补气血试试中医按摩和中药
哪些中药能补气血
人参。它是最名贵的补气食物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能大补元气,安神保健。它有补益强身的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气短虚脱、神经衰弱等症状。
枸杞子。枸杞子性平,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具有补血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等功效,久服能益寿延年。
黄芪。黄芪性微温,味甘,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等气虚之症。
西洋参。它味甘,微苦,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哮喘、咯血等症状。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药用其根,是贵重的清补保健药材。
白术。它是菊根多年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是健脾益气的主要药物。其性温,味甘、苦,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党参。它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语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萎靡。
哪些食物能补气血
枣。红枣是自古以来补气养血的最佳食物之一。其性温味甘,有健脾补血的功效,长期食用可使面部红润、驻颜美容。红枣可以熬粥、做糕点、煮汤、泡茶等。一次吃3—5颗为宜,不要超过10颗,血糖高、便秘的女性要少吃。
红花。红花自古以来都是养血养颜的佳品,古代宫廷常采用红花素浸入淀粉中做胭脂,其养颜补血功效“可见一斑”,而红花配合枸杞、桂圆一起泡茶,能够起到很好养气补血的效果。
桂圆、枸杞。桂圆是补血益心的佳果,春天也是补血养生的最佳时期。将2—5颗桂圆和米一起,小火熬上几十分钟,长期食用能使女人气血充足、容光焕发。枸杞也能极好滋补,5—8颗枸杞用热水泡茶,能养肝、抗衰老、防皱纹。
动物肝脏。中医认为,春季是最适合养肝的时节,此时多加调养,气色想不好都难。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铁,是最理想的补血食物之一。可以卤制、爆炒、煮汤,建议和绿色蔬菜搭配。年轻女性一周吃2—3次即可,每次10—30克,50岁以上的女性最好少吃。
最后,介绍按摩补气血的方法是怎样的吧。
中医按摩帮女性补气血
血海穴: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天枢穴: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冬天便秘 试试按摩
1、敲带脉
也就是敲身体两侧、腰边的赘肉。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敲击带脉能提高人体的排毒能力,改善便秘。需要注意的是,敲击时用力并不是越大越好,以身体能承受为宜。每晚睡觉前躺在床上,用手来回敲打即可。
2、揉摸腹部
通过揉摸腹中部的大横穴位、天枢穴和下腹部的气海穴、腹结穴等,也可以达到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的作用。按摩时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按揉,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动,以腹内有热感为佳。
3、按摩腰骶
身体坐直,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自上而下地推擦腰骶部,直至腰骶部发热。
中医按摩治失眠
中医按摩治失眠--按压心包经:
循着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痛点再重点按压,每日1~2次。
中医按摩治失眠--点揉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于每日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换另一手的拇指,同样点揉前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各重复30次。
中医按摩治失眠--睡前搓涌泉穴:
方法:于每日临睡前取仰卧位,微屈小腿,以两足心紧贴床面,做上下摩擦动作,每日30次。
中医按摩治失眠--揉捻耳垂:>>>中医按摩让感冒远离你
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以上四招对失眠很管用的,晚上睡不着的朋友不妨试试吧。
中医按摩通便方法
宿便,一般指的就是咋人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在生活中,人们在平时对于无法正常的粪便处理,其实是可以通过中医按摩的方法实现通便的。
什么是宿便?
“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为翻遍教科书,并没有找到对它的定义。这样一来,就很难搞明白到底“宿便”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也就是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在经过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和胃酸、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后进入肠道,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入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开始聚集成形,才算开始形成粪便。所以,所谓的宿便,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了。
中医按摩通便方法:
先用手指揉按脐上13厘米处的中脘穴,顺时针方向环绕50~100次;再以手掌按揉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50~100 次;再以两手掌小指侧,由上向下推擦50~100次;然后摆动腰部,顺时针方向50~100次;最后双手插腰,提肛50~100次以加强提肛肌张力。
每天早上或者晚上临睡前,将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以肚脐为中心先顺时针按揉36次,然后逆时针按揉36次,坚持一段时间,便秘会有明显改变哦。而且这个方法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对于消除小腹赘肉也是很有帮助的。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 现代生活压力之大,很多人大脑超负荷,对一些事情说说就忘记了,这就是所说的健忘症。专家说年轻人得健忘症容易到老得老年痴呆症。年轻人怎么能预防健忘症的发生呢?中医按摩防健忘症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搓擦脑额
以掌心搓擦两眉上脑额十余次。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叩头、揉发根
先以双手十指轻叩击整个头部十余次,继之以十指稍用力揉擦整个头根十余次。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干擦脸
以两手掌根从眉眼开始向下稍用力地捋擦至下颏十余次。
不妨试试中医推荐的中医按摩防健忘症。
中医按摩治失眠
中医按摩治失眠 现代社会的压力之大,更多人晚上处于失眠状态,晚上睡不着,白天还困,这可怎么办呢?小编来介绍给你中医按摩治失眠。>>>失眠原因中医理论说
中医按摩治失眠
中医按摩治失眠--按压心包经:
循着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痛点再重点按压,每日1~2次。
中医按摩治失眠--点揉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于每日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换另一手的拇指,同样点揉前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各重复30次。
中医按摩治失眠--睡前搓涌泉穴:
方法:于每日临睡前取仰卧位,微屈小腿,以两足心紧贴床面,做上下摩擦动作,每日30次。
中医按摩治失眠--揉捻耳垂,
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以上四招对失眠很管用的,晚上睡不着的朋友不妨试试吧。
荨麻疹反复越挠越痒怎么办
对付荨麻疹不妨试试中医按摩
中医学中,按摩可以通经活络,在极度疲惫时通过按摩还可以缓解疲劳,按摩也可用于治疗荨麻疹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
专家指出,按摩治疗小儿荨麻疹有一定疗效,然而对顽固性荨麻疹则应配合有关的抗过敏药物、针灸、拔罐等法治疗。在按摩前,应尽可能的找出过敏的原因,切断过敏源,有助于本病的根治。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多喝茶水,少吃或不吃鱼、虾,蟹等食物。加强护理,避免受风着凉。
中医按摩治疗小儿荨麻疹方法可以这样做,患儿仰卧,家长用大拇指点揉膻中穴1~5分钟。按揉曲池、风池、足三里、血海穴,每穴操作1分钟。患儿俯卧,家长用单掌横擦肾俞至大肠俞的部位,以局部透热为度。另外,中医按摩治疗小儿荨麻疹方法还有,患儿坐位,家长以掌按揉并推擦患儿颈项部,以透热为度。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以一手扶住患儿前额,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及中指点揉双侧风池穴,使穴位局部和头侧部有酸胀感为度。掐、揉血海、三阴交穴各2分钟、并使酸胀感向上下扩散为最佳。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对准肚脐,顺时针摩动5分钟。
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调理
1、荨麻疹的护理应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瘙痒加剧。主要是因为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2、荨麻疹的护理中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室内禁止放花卉及喷洒杀虫剂,防止花粉及化学物质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规医院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明确自己会对哪些东西过敏。在做针对性的避免。嘱病人戒烟酒。
3、不要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这是常见的荨麻疹的护理方法。
4、荨麻疹的护理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床单被褥要清洁,室内保持安静。
女白领排毒养颜试试中医
汗法———用出汗的方式排除毒素。通过运动、或者服用排解寒邪的药汤通过发汗排毒。
吐法———就是呕吐。有时胃里有炎症无法泄下的时候只能靠呕吐排毒。如果误食了药物或者霉变、有毒食品,可以把食盐放入温开水中饮用帮助呕吐。
下法———胃肠道里有一些食物或毒素可用下法,包括急性肠炎,都可以用下法以泄制泄。
和法———感冒的时候疾病在半表半里,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寒热症状。用的就是和法,代表方子是小柴胡汤。
温法———主要用于脾胃、胃肠虚寒。用暖水袋或者饮用热水等物理方法,或者服一些可以暖胃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清法———就是清热解毒,病人出现发热高烧、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身体疼痛时用清法。代表方子是黄连解毒汤。
消法———人吃东西多了,胃里消化不了或者身体出现浮肿,就得用消导制剂,比如山楂丸,帮助消除食物。
补法———病人气血虚弱,出现手脚麻木或者身体本身虚弱、消瘦、乏力,就得用补法,比如服用参汤。但是很多补法不能乱用,要看身体的虚实。凡是补药大都是温热的,乱服补药的结果是失去阴阳平衡、导致新的疾病。现代人喜欢吃复合维生素丸,吃之前一定要先确定自己缺什么,无论中西医,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温馨提示:微微的春风已经迎面而来,冬季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这在冷暖交替,季节变迁的时节,总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试试中医排毒法,调整好自己的身体来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 现代生活压力之大,很多人大脑超负荷,对一些事情说说就忘记了,这就是所说的健忘症。专家说年轻人得健忘症容易到老得老年痴呆症。年轻人怎么能预防健忘症的发生呢?中医频道中医专家推荐---中医按摩防健忘症>>>健忘症治疗 中医食疗显奇效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搓擦脑额
以掌心搓擦两眉上脑额十余次。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叩头、揉发根
先以双手十指轻叩击整个头部十余次,继之以十指稍用力揉擦整个头根十余次。
中医按摩防健忘症---干擦脸
以两手掌根从眉眼开始向下稍用力地捋擦至下颏十余次。
不妨试试中医推荐的中医按摩防健忘症。
中医按摩方法可以缓解痛经
女人痛经确实是有很多的,每次来月经的时候都会感觉肚子疼痛的难受,只有缓解痛经就需要考虑诸多的办法,目前来说中医按摩方法是很中医的,那么中医按摩如何正确的缓解痛经呢,怎样缓解痛经?试试中医的按摩疗法,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的简单穴位按摩,是最实效的缓解痛经的方法。
太冲穴:
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三阴交穴:
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血海穴:
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子宫穴:
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自我按摩对痛经的治疗,一般多主张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中医按摩方法还是有效果的,尤其是治疗痛经方面还是很重要的,中医按摩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掌握几个穴位,只有很好的进行按摩才能够促进女性的月经正常,缓解痛经。中医的治疗方法最为保守可靠,有痛经困扰的女性不妨先试试这种按摩缓解痛经的方法。
出现便秘 我们不妨试试按摩
1、按摩腰骶
(1)按揉肾俞穴:坐于床上,两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3)推擦腰骶部: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贴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数次,直至腰骶部发热为度。
2、按摩腹部
(2)提拿腹肌:仰卧于床上,两手同时提拿捏腹部肌肉1分钟。
(2)推肋部:仰卧于床上,两手掌放在体侧,然后用掌根从上向下推两侧肋部,反复做1分钟。
(3)摩腹: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约3~5分钟。
3、按摩四肢
(1)按揉足三里穴: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酸胀为度。
(2)按揉合谷穴: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和腹痛等症。
(3)按揉三阴交穴: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于同侧的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以酸胀为度。
(4)按揉支沟穴: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