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菠萝胃疼怎么办 按摩中脘穴+梁丘穴止疼
吃菠萝胃疼怎么办 按摩中脘穴+梁丘穴止疼
(1)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2)梁丘穴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取穴方法需端坐,下肢用力蹬直,髌骨外上缘上方凹陷处中心即是。
(1)点按法
用拇指按压中脘穴10秒钟,松开,再压, 如此反复,3~5分钟就可缓解胃痛。适用于急性胃刺痛患者。
(2)掌揉法
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适用于慢性胃不适患者。
(3)指腹按揉
用拇指指腹按揉梁丘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调节脾胃运化功能,远离胃痛,胃痉挛的困扰。
功效: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有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吞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胃痉挛怎么缓解 穴位按摩
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可缓解治疗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具体做法:坐姿,将虎口卡在梁丘穴周围,用食指和中指指端按压梁丘穴,尽量用力,每次按压下之后停留10秒,如此反复20次,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条腿上的梁丘穴,之后可以用拳头在梁丘穴上敲打,但不可过分用力。
中脘穴是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可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于缓解胃痉挛有帮助。
具体做法:按摩中脘穴,先用拇指指肚按揉,然后用手掌摩擦中脘穴周围,以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宜。
足三里是位于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等不适。
具体做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胃痛刮痧在哪个部位 寒邪客胃型胃痛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痧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食道炎按什么穴位
1、食道炎按什么穴位
劳宫穴:在手掌心的位置,简单的找法是把手握成拳头,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即是劳宫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火,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大陵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土,对应着脾胃,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2、食道炎按中脘穴的穴位
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一般胃病、胃脘痛等。研究发现,刺激中脘穴,会增强胃的蠕动,表现为幽门开放,使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连接面,此穴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有些脾胃功能差的人会出现脸肿、眼睛下面肿的情况,所以按揉中脘穴对消除眼袋也有帮助。
按摩方法:不同的刺激方式和刺激量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可视病情自行调节。
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3、食道炎按中脘和梁丘穴位
中脘穴配梁丘穴治疗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不适,有立竿见影之效。
对于刚吃了热饭,又喝了凉风,导致胃气被冷气所阻,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疼。只要按摩中脘穴和梁丘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梁丘穴是胃经的穴,屈膝成90度,在髌骨外上缘直上约三横指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按摩方法:在中脘和梁丘二个穴位上用拇指用力点按,坚持20秒钟以上,放松5秒钟,再次重复点按。
胃痛刮痧在哪个部位
脾胃虚寒型胃痛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刮痧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寒邪客胃型胃痛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痧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突发胃痛怎么治疗
治疗急性胃痉挛——梁丘穴
急性胃痉挛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生冷食物和对胃有刺激的食物也可以引起胃痉挛。好多人在夏天都喜欢吃雪糕、喝冷饮来解暑,但是如果喝入大量的冷饮,使寒气凝结在胃里,刺激胃壁,阻碍了胃的正常功能,就会引起急性胃痉挛。这时食物不能消化,越发堆积在胃中,导致越积越多,越积越难消化,越积越疼。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赶紧点揉梁丘穴。
梁丘穴,梁指屋之横梁;丘指土堆。当绷紧大腿肌肉时,这个穴位在隆起的股外侧肌肌腹下缘,如同在山坡下一般,因此得名。梁丘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有调理脾胃之效,中医理论认为,郄穴是脏腑经气深聚之处,阳经的郄穴可治疗急性痛证,阴经的郄穴可以治疗出血类疾病。因此,急性胃痛发作,疼痛难忍时,可以点按足阳明胃经的梁丘来缓解。点揉的方法是,将拇指立起,指尖用力点按梁丘,每次1分钟,左右交替,直到症状缓解。
快速取穴: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痉挛、腹泻、膝盖痛、浮肿等。
治疗气滞胃痛——章门穴、期门穴、中脘穴
气滞胃痛,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有点专业,但是提起气滞胃痛颗粒,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气滞性胃痛通俗地说就是气运行不畅而停滞的病理变化,诱发的原因可能是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等。一般来说,这种胃痛生气的时候最容易发作,患者表现为一生气就胃疼、发胀,连带两肋也胀痛,嗳气、消化不良等。治疗的时候要以疏肝理气为主,推荐使用的穴位是章门、期门、中脘。
章门穴属足太阴脾经,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前者为脾之募穴,后者为肝之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两穴位于胁肋,可以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为胃之募穴,是胃部气血聚集之所,最善于调理肠胃,也是六腑之会,可健运脾胃,调理气机。适合温热刺激,摩热、热灸均可。
操作的时候可以将3个穴位一起擦热,方法是将双手手掌放于两胁(肋骨下缘章门穴处),自章门穴沿肋弓经期门穴擦至中脘穴处,左右交替来回擦动,即擦完左手擦右手,直到胁肋、胃脘均发热为宜。
章门
快速取穴:侧卧举臂,从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
主治:胁痛、泄泻、痞块。
期门
快速取穴: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下两肋(第六肋间)处取穴。
主治: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中脘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吞酸、食不化、疳积、黄疸、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仗着自己年轻就不拿胃当回事,就算有再高明的方法,也不如大家自己平时注意保养,俗话说,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饮食调摄才是保养脾胃的关键。
梁丘定位在哪里
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何髌骨右端,约3个手指左右的上方即为梁丘穴。
梁丘为胃经腧穴,其特征是囤积的胃经水液,有如胃经的水库一般,刺激该穴就如控制水库的闸门,能最快调节胃经气血的盈虚状态,具有通经活络,和胃消肿,宁神止痛的作用。
艾灸梁丘还可温煦脾阳,使脾胃气机调畅,升降有序,清浊分明。
肠胃痉属于胃脘痛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压力增大,精神高度紧张,导致气机不利,胃络失养,不通泽通,出现胃肠部肌肉抽搐疼痛,按摩刺激梁丘穴,对上述症状治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外,对膝部疼痛,腹中,腹泻,乳腺炎导致的疼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半夜胃痛怎么办 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痛——按摩穴位
对于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痛,可以按揉梁丘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缓解。
位置:梁丘穴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足三里位于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
1、按压梁丘穴是用拇指之间按在穴位上,朝大腿方向用力加压,稍微的刺激是无法止住胃痛的。每次按压20秒,休息5秒后在继续,按到胃痛缓解为止。
2、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3、用拇指或者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急性肠胃炎吃什么缓解疼痛 推拿按摩缓解
适用:1—6岁的儿童。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适用:6岁—成人。
对于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痛,可以按揉梁丘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缓解。
位置:梁丘穴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足三里位于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
(1)按压梁丘穴是用拇指之间按在穴位上,朝大腿方向用力加压,稍微的刺激是无法止住胃痛的。每次按压20秒,休息5秒后在继续,按到胃痛缓解为止。
(2)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3)用拇指或者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胃疼按摩哪里会缓解图 全身按摩缓解胃疼法
1.按摩者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压患者梁丘穴3分钟,此穴能缓解剧烈的腹痛及胃疼。
2.用力按压患者足三里,三阴交,各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3.患者仰卧,按摩者将双手食指并拢,用力按压中脘20次,配合患者呼吸进行按摩。按压此穴能调整调整消化机能。
4.患者仰卧,用手指指端用力按压左右不容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5.患者俯卧,按摩者沿脊柱两侧用力按压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各1分钟,然后自上而下反复摩擦5遍,直至患者局部皮肤发红为止。
肠胃疼痛应该怎么办
1、穴位按摩
胃痉挛引起剧烈腹痛时,患者可以指压刺激梁丘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能有效缓解疼痛。梁丘穴在膝盖骨附近,当你的脚用力伸直时,膝盖骨的外侧(小脚趾方向)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当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应会有震动感,这就是梁丘穴。
2、刮痧治疗
应用刮痧疗法可帮助胃痉挛患者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1)刮痧用具: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2)刮痧取穴: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痛要怎么做
对于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痛,可以按揉梁丘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缓解。
位置:梁丘穴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足三里位于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快速治胃疼的小妙招
(1)按摩梁丘穴
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取穴:取站位,将下肢用力蹬直,膝盖骨的外侧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会有震动感,此处就是梁丘穴。
按摩方法:按压时,可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穴,每次持续3~5分钟,如此重复多次,胃痛或胃酸就会有所缓解。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效果更明显。
功效:梁丘穴有通经活络,散寒温经的功效。作为胃经的郄穴,梁丘穴是治胃病的常用穴,擅长治疗胃痛、胃酸过多、腹泻、膝关节疼痛、下肢不遂、乳痈、血尿等症。
(2)按摩地机穴和漏谷穴
位置
1.地机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踮起脚尖时,内踝尖与阴陵泉六的连线上,阴陵泉穴(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将大腿弯曲90°,膝盖内侧凹陷处)直下3寸。
2.漏谷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
揉捏时,可先找到小腿肚的腓肠肌内侧,然后用大拇指对准地机穴和漏谷穴按揉,也可将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按捏穴位;还可以用按摩棒按揉穴位或适当敲打穴位周围的肌肉。按揉的程度,以出现酸痛感为佳。每次按揉20次左右,每天2~ 3次。
(3)揉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缘屈肌腱之间。
方法:用拇指揉按内关穴,定位转團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4)点按足三里穴
位置:取正坐位,屈膝90°,手心对髌骨,手指朝向下,无名指指端处即是足三里。
方法:用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备注:上述按摩方法宜在专业的中医师操作进行。
材料:纯牛奶150毫升,生姜、白糖。
用法:生姜捣烂取汁,约1汤匙,倒入碗中,加入牛奶和少许白糖,混合拌匀,隔水蒸热服用。每日2次。
功效:温中散寒、缓解止痛。主治胃寒气滞之胃疼,表现为胃部冷痛,痛而喜热喜按,胃痛气窜。
材料:绿茶、干姜丝各3克。
用法:将2药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温中止痛,适用于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疼、呕吐等病证。
材料:干艾叶一把,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干艾叶揉碎成团,放入锅中,加入白酒炒热,用纱布包裹,敷在肚脐上,可以外加热水袋热敷蒸脐,直至胃痛缓解为止。药袋不应太热,以防烫伤皮肤。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胃痛。
患有慢性胃疼怎么办呢
1、气滞
主证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
治则疏肝、泄热和胃。
选穴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梁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
2、血瘀
主证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
分析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梁丘、内庭。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梁丘、内庭)。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
有关得了慢性胃疼怎么办的介绍,大家应该清楚了吧。慢性胃疼让人非常难受,但难受之余,要想更好的进行解决,关键还是找到致病的原因,无论什么样的缓解方式,只能达到暂时改善病情的效果,只有从根源上进行解决,才可能完完全全的摆脱慢性胃疼产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