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脾胃虚弱手法 揉丹田3-5分钟
小儿推拿脾胃虚弱手法 揉丹田3-5分钟
推拿者以拇指指腹轻揉小儿丹田穴(肚脐下3寸)揉3-5分钟,或者50-100次。
小儿推拿脾胃虚弱手法 揉脐50-100次
推拿者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或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其肚脐抖50-100次。
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指运用各种手法刺激小儿穴位,从而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有治病功效的一种保健方法。如今小儿推拿其功效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肯定,成为一种时尚的小儿保健方法。如今的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
中医推拿治小儿尿频
中医推拿治小儿尿频
常用手法一
(1)补脾经300次,补肾经200次。
(2)补小肠经20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掌根紧贴于丹田穴处,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间为2~5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肾俞、膀胱俞各1分钟。
(5)按揉三阴交1~3分钟。
常用手法二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百会穴1~3分钟。
(2)揉二人上马30~5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小鱼际贴于小腹,以丹田穴为中心顺时针揉摩2~5分钟。
(4)按揉肾俞穴3分钟,并配合局部横擦法,以热为度。
(5)横擦胸上部,直擦背部至腰骶部,均以热为度。
(6)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7)搓涌泉20次。
常用手法三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指腹顺时针按揉气海穴20次,按揉中极穴1分钟。
(2)患儿俯卧,捏脊10~15遍。
(3)以掌根按揉并搓擦尾骶部,以热为度。
(4)以指按揉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
以上就是三种治疗小儿尿频的中医推拿手法,家长们如果觉得自己不能掌控好推拿的力度,那最好带着小朋友到专业的推拿室推拿,以免出现意外。
脾胃虚弱推拿图 脾胃虚弱推拿方法
位置: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方法:推拿者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小儿指尖推向指根方向,沿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直推50—100次。
位置:位于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大鱼际赤白肉交际处),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成一直线反向直推。
方法:推拿者一手拇指,食指二指固定小儿拇指及其掌指关节,另一手拇指指腹或绕侧面,自小儿拇指指根推向掌根,即推大鱼际外侧缘50—100次。
位置:中指从指根到指尖成一直线或中指末节罗纹面。
方法:推拿者以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纹面自小儿中指指端向指根方向推中指末节掌面螺纹面50—100次。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四寸处。
方法:推拿者以右手中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小儿中脘穴(肚脐直上4寸)50—100次。
位置:肚脐处。
方法:推拿者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或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其肚脐抖50—100次。
位置: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
方法:推拿者用拇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动小儿天枢穴(肚脐两侧旁开2寸)50—100次。
位置: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
方法:推拿者以拇指指腹轻揉小儿丹田穴(肚脐下3寸)揉3—5分钟,或者50—100次。
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方法:推拿者用拇指按揉小儿足三里(膝盖外侧陷凹下3寸),揉3—5次或50—100次。
位置:脊背处。
方法:以拇指指面与其余四指指面相对用力,由尾骶部向颈部大椎,沿正中线以及两旁的膀胱经上提捏皮肤,共3—5遍。
功效:上述推拿穴位配合使用,具有健脾胃、助运化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呕吐、呃逆、厌食等症。
小儿推拿脾胃虚弱手法 补脾经50-100次
推拿者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小儿指尖推向指根方向,或咽沿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直推50-100次。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饮食所伤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饮食所伤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揉脐及天枢1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消除积滞,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有助于导出食滞而止泻。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骨质疏松怎么按摩
按摩手法:
俯卧位
① 以两手拇指从上至下推揉脊柱两侧夹脊穴2-3次;②一指禅推肝俞、脾俞、肾俞2分钟;③横擦腰骶部3分钟,捏拿腰部3次;④ 从背至足部沿膀胱经施以滚法5分钟,拿双侧小腿3- 5次;⑤拇指按揉双侧涌泉穴50次,再配以擦法1分钟。
仰卧位
① 振颤小腹8分钟;② 按揉神阙、中脘各50次;③一指禅推气海、丹田、关元、天枢共1-2分钟;④按揉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内关穴各5—10次;
坐位
①按揉或摩百会、四神聪1分钟;②从前发际至后发际五指梳头部5次,继而点按头维、神庭、临泣、后枕、风府、风池各3次;③虚掌拍打背部督脉3~5次。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周岁的儿童。
2、做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做小儿推拿后,应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做小儿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小儿推拿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小儿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推拿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推拿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推拿左手。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小儿推拿网提醒您:做小儿推拿,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推拿。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9、在施行小儿推拿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做小儿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网提醒您: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
小儿推拿常见的按摩手法
1、小儿推拿按摩操作身体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肢,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穴位顺序是先推主穴后推配穴,或先推配穴后推主穴。
2、小儿推拿按摩手法的总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透达病所,刺激强度要适宜,不可竭力攻伐。
3、手法刺激的强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史长短,病势急缓而定。如病轻患儿,操作时间宜短,用力宜轻,速度宜缓,一日或两日一次;病重患儿,操作时间宜长,用力易重,速度宜快,每日按摩一至二次。
4、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应准备好润滑剂作为介质,如前所述的滑石粉、姜汁、松花粉、蛋清、肥皂等,从而避免损伤皮肢;或者用温开水或姜葱水润滑按摩者手指皮肤,习惯上春夏内伤用温热水,秋冬外感用姜葱水。
5、小儿推拿按摩的操作通常推法,揉法使用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一般情况下用弱刺激手法,如推、摩、揉、运等时,每穴可做50~100次,或3~5分钟。用强刺激手法,如掐、拿、挤、捏等时,每次只需3~5次,治疗中强刺激手法都应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影响操作和治疗效果;另外,操作者手法注意力度,尤其是用掐法时,切忌粗暴,宜轻快柔和,平稳扎实,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儿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疗法确实是一种简便、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但是小儿身体各方面机能都未发育完全,脏腑娇嫩,不能用成人的按摩手法对小儿进行治疗按摩。那么,小儿按摩都有哪些手法呢?都应该注意什么呢?
1、小儿推拿按摩操作身体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肢,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穴位顺序是先推主穴后推配穴,或先推配穴后推主穴。
2、小儿推拿按摩手法的总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透达病所,刺激强度要适宜,不可竭力攻伐。
3、手法刺激的强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史长短,病势急缓而定。如病轻患儿,操作时间宜短,用力宜轻,速度宜缓,一日或两日一次;病重患儿,操作时间宜长,用力易重,速度宜快,每日按摩一至二次。
4、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应准备好润滑剂作为介质,如前所述的滑石粉、姜汁、松花粉、蛋清、肥皂等,从而避免损伤皮肢;或者用温开水或姜葱水润滑按摩者手指皮肤,习惯上春夏内伤用温热水,秋冬外感用姜葱水。
5、小儿推拿按摩的操作通常推法,揉法使用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一般情况下用弱刺激手法,如推、摩、揉、运等时,每穴可做50~100次,或3~5分钟。用强刺激手法,如掐、拿、挤、捏等时,每次只需3~5次,治疗中强刺激手法都应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影响操作和治疗效果;另外,操作者手法注意力度,尤其是用掐法时,切忌粗暴,宜轻快柔和,平稳扎实,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温馨提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父母的心头肉。给孩子进行推拿按摩时,一定要运用小儿按摩手法,以免达不到治疗目的,甚至对孩子身体造成意外伤害。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小儿推拿对脾胃的好处
运用有关推拿方法推拿保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增强抗御疾病能力的作用。并能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吐泻,营养不良等病症。小儿推拿健脾胃的主要手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小儿止泻推拿4法
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已经被总结为“龟尾七节、摩腹揉脐”之民谚,是古人治疗泄泻的伟大创举,目前仍在广泛应用中。
龟尾、七节位于腰骶,属于督脉,腹与脐位于腹部,属于任脉。四穴都位于中、下二焦,与形成大便的脏腑密切相关,又前后阴阳配对,功能升清降浊,治疗泄泻有良效。其中,龟尾位于尾椎骨末端,邻近肛门,能调节肛门括约肌;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尖成一直线,深层为脊髓排便中枢,推揉令热,有较好的良性刺激作用;摩腹则作用于大小肠;脐为先天通路,以温运见长,能化气行水,有利于分清而别浊。
龟尾可点、可揉、可振,共约3-5分钟;七节骨可推、可掌揉、可叩击、可振3-5分钟,并擦之令局部潮红;摩腹以肚脐为圆心,以肚脐至剑突下距离的2/3为半径,沿此轨迹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约8分钟;肚脐操作可摩、揉、点、振、捏挤。
其中,七节骨上行操作,逆时针摩腹,肚脐的摩、揉、振(轻手法)、按(轻手法)为补法,用于虚证泄泻。而七节骨下行操作,顺时针摩腹,肚脐的重手法揉、振、按为泻法,用于实证泄泻。
总之,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功效为健脾化湿,升清降浊,调整肠道气机,适宜于各种泄泻的基本治疗。在临床中泄泻又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故在应用中还应注意辨证论治,根据证型不同,推拿穴位及手法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