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临床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99药剂师温馨提示: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中医保健养生八大优势
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首先必须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优势,笔者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色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内经》强调“治未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等,都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
前人的经验是我们从事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现在学术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将散在历代医著中的中医养生思想及方法、技能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研究提高,以用于指导我们现在的中医养生实践活动。
中医养生保健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实践经验。古代医家发明了一系列的中医医疗方法,而且很早就把医养结合起来,许多医著记载的治疗方法含有养生方法。
如孙思邈的医著中记载的“食疗18方”“养生13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密斋的《医学全书》中都有记载,这些中医养生的实践经验仍有价值。
中医养生保健有着简便廉效的优势。开展养生不需要设备仪器,也不需要高科技,有一双手就可以搞按摩、穴位指压等,坐车时可以自摩面部搞保健,费用低廉、效果良好。
非药物方法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开展养生保健运用非药物方法。如传统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还有现代的足浴、汗蒸、精油熏洗、玫瑰花浴、穴位埋线等。
药膳饮食保健在中医养生中,也具有突出的作用。中医药膳有着丰富内容和悠久历史,许多中药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对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调理,值得深入挖掘。现代医学对很多老年病、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心悸失眠等病症都没有好办法,而中医的饮食养生、非药物养生、情志养生等确有很好的效果。
膏方调理是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膏方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有病的可以治病,无病的可以养生保健康。每年的冬春季节服用膏方,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控制老年病慢性病,特别适合妇女和老年人。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也在中医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冬春季节容易发作的肺系疾病,如哮喘、老年慢性运气管炎等,运用夏天的“三伏贴”就能达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减轻或控制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的养生保健优势。
保健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1.针灸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就是利用用毫针刺激人体的穴位,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调整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状以及治疗肝气郁结、增强消化功能等。
2.推拿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推拿的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通过用手法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推拿,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方法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3.拔罐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4.食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食养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适度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药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药养就是中药养生是中医的传统特有药物,以植物类药物为主,通过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对人体的疾病有相当好的恢复作用,是中医的必备治疗方法之一。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拔罐禁忌 拔罐太频繁不利于养生
频繁拔罐不利养生
人到中年的徐先生工作繁忙,压力颇大的他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疲劳不堪,妻子就经常为他拔罐治疗。刚开始时,徐先生感到效果很好,筋骨疼痛的症状减轻,人也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于是妻子便“再接再厉”,每晚临睡前都给徐先生拔罐。伴随次数增多,徐先生感觉越来越怕冷,有一次还拔出“血疱”来,几处拔罐的部位“血疱”破裂出血,让他感到疼痛不堪。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专家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
拔罐的注意事项
进行拔罐治疗时,室内须倮持适当的温度,避开风口。拔罐的基本手法要求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决定于扣罐的时机、速度、罐具大小、罐内温度等因素。
拔罐之前,要准确选好施治的部位。拔罐部位以肌肉丰满、皮下脂肪组织丰富及毛发较少处为宜。血管浅显处、皮肤细嫩处、溃疡疤痕处和鼻、眼等处以及皮肤松弛而有较多皱纹处均不宜拔罐。
拔罐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和询问受术者的感觉和情况,注意受术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当受术者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及时取下罐具,让受术者平卧,使其头低脚高,并适量为其补充温开水,静卧片刻便可恢复正常。
拔罐时,要叮嘱受术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造成烫伤或碰伤。拔罐数目较多时,施罐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而产生疼痛或因部位拔罐重叠导致皮肤破损,甚至会因罐具互相挤压而产生脱落。
拔罐拔出水来是好事吗
皮肤的正常表现,没有好坏。
拔罐的时候,施罐位置皮肤长时间处于负压,一段时间后皮肤出现受损,因此会出现水泡、水汽,这些都是皮肤的正常表现,拔罐只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形式,并不能包治百病,日常在做拔罐的时候要科学、理性看待。
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医药作为纯天然疗法,在养生保健方面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药在延年益寿、养生保健方面与西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养生保健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使中医传统疗法造福于人民。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也都心中有所了。只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正确的使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生病之后也要及时正确医治,才能真正的保障自身健康。
三阴交拔罐几天一次
3天左右拔一次。
拔罐是通过负压将身体中的湿气、寒气比出来,是中医养生疗法,但是拔罐是使用灼烫的方法,不宜每天使用,间隔2、3天是比较合适的,每次拔10分钟左右即可。
痰湿能通过拔罐拔出来吗
有辅助作用,但仅仅只是拔罐的话,很难彻底根除。
拔罐是中医养生疗法之一,适当的对人体进行拔罐有祛寒除湿、疏通经络、调和营养的作用,从功效上来说,痰湿体质可以拔罐,但是中医认为湿邪缠绵难愈,也就是湿邪的浊重恢复比较漫长,从体质调养的角度来说,痰湿体质的人,日常除了拔罐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治疗,结合生活习惯、作息、饮食、运动,综合进行调节。
频繁拔罐无益身体健康反而损阳气
中医表示,拔罐不单考验技术,还应坚持“适度原则”,过于频繁的拔罐不仅无益身体健康,反而有损阳气,不利养生保健。
人到中年的徐先生工作繁忙,压力颇大的他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疲劳不堪,妻子就经常为他拔罐治疗。刚开始时,徐先生感到效果很好,筋骨疼痛的症状减轻,人也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于是妻子便“再接再厉”,每晚临睡前都给徐先生拔罐。伴随次数增多,徐先生感觉越来越怕冷,有一次还拔出“血疱”来,几处拔罐的部位“血疱”破裂出血,让他感到疼痛不堪。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医师钟伟泉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
三九天要吃什么 三九天可以刮痧拔罐吗
可以。
三九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自然界的湿气和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刮痧和拔罐都是常见的中医养生项目,有助于活气血、通经脉以及排湿寒,三九天的时候若是有需求的话,可以进行刮痧和拔罐养生,若有需求的话,还可以在三九天的时候做三九灸等进行身体的调养,不过,三九天的时候若是想进行养生调理的话,最好是去专业的中医院进行调理。
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 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针灸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就是利用用毫针刺激人体的穴位,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调整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状以及治疗肝气郁结、增强消化功能等。
推拿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推拿的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通过用手法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推拿,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方法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拔罐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气功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气功是我国中医上特有的一种健身术,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静为主,静立、静坐或静卧,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促进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
一是以动为主,一般用柔和的运动操、按摩等方法,坚持经常锻炼以增强体质。
食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食养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适度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药养就是中药养生是中医的传统特有药物,以植物类药物为主,通过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对人体的疾病有相当好的恢复作用,是中医的必备治疗方法之一。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注意事项
无论是针灸养生、推拿养生、拔罐养生、气功养生、食养养生、还是药养养生,都是为了改善人体机能,调节身体健康。
经常拔罐的危害
人到中年的徐先生工作繁忙,压力颇大的他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疲劳不堪,妻子就经常为他拔罐治疗。刚开始时,徐先生感到效果很好,筋骨疼痛的症状减轻,人也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于是妻子便“再接再厉”,每晚临睡前都给徐先生拔罐。伴随次数增多,徐先生感觉越来越怕冷,有一次还拔出“血疱”来,几处拔罐的部位“血疱”破裂出血,让他感到疼痛不堪。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专家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