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突炎病因
急性乳突炎病因
急性化腔性中耳炎时,若机体抵抗力减弱,致病菌毒力强或治疗处理不当,中耳炎症继续发展,鼓窦入口被肿胀粘膜堵塞,乳突内脓液引流不畅,气房粘膜坏死脱落,骨壁脱钙坏死,气房融合形成脓腔,称融合性乳突炎。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起者,气房内充满血性渗出物,称出血性乳突炎。
若乳突气化不良,则表现为乳突骨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虽全身及局部症状不明显,而乳突内炎性病变仍在进行,称隐蔽性乳突炎。若乳突炎症未得到控制,破坏乳突邻近骨壁,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自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急性乳突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已大为减少。
外耳道炎的诊断与鉴别
外耳道炎需要和其它外耳道疾病如外耳道真菌病等鉴别:
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
外耳道炎的检查方法: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炎很容易和其他一些耳部疾病相混淆,很多患者会将外耳道炎误认为是中耳炎,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出现,耳鼻喉科专家将外耳道炎的准确诊断依据进行了详细总结。
外耳道炎诊断方法:
一、外耳道皮肤受水浸渍,中耳脓液刺激,挖耳损伤继发感染。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
二、耳痛呈跳动性,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颞部。常伴头痛、发热和全身不适。
三、耳道皮肤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疖肿局限于外耳道外1/3,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
四、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或乳突皮肤红肿压痛,耳周淋巴结可肿大压痛。
肝胆湿热上结耳道,熏灼肌肤,故弥漫性肿胀为甚,疼痛较剧。肿甚堵塞耳窍,故有暂时听力减退,耳部脉络多连头面,故痛连腮部头部。若邪毒阻滞脉络,则耳前后痰核肿大疼痛;若热腐肌肉,则化脓;肝胆郁热,故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腻等;脉弦数也是肝热之象。
患者诊断为外耳道炎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耳鼻喉科专家指出,在确诊患有外耳道炎之后,应及时的到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病情发生恶化,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耳鼻喉科是专门针对耳鼻喉类疾病而设立的科室,对于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都有着非常高效的治疗手段。
温馨提示:外耳道炎的诊治大家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的重视,希望患者朋友能够了解外耳道炎的注意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避免这种疾病因为治疗不当诱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大方法帮你摆脱急性乳突炎困扰
1、全身用药及对症治疗:急性乳突炎应尽早足量应用药敏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力求彻底治愈。可留取鼓膜穿孔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用麻黄素等血管收缩剂喷鼻,改善耳部通气引流。急性乳突炎患者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疏通大便。对于进食饮水差、高热等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予支持对症治疗,补液、降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局部治疗:急性乳突炎注意清除脓液并保证引流通畅。鼓膜穿孔过小或未穿孔者要行鼓膜切开。滴用敏感抗生素溶液。
3、手术治疗:单纯乳突切除术是在完整保留外耳道壁的情况下,清除乳突腔内全部气房的病变组织,不触动鼓室结构,保持原有听力的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乳突内气房、鼓窦及鼓窦入口的化脓性病变,建立乳突、鼓窦及中耳的良好引流,促使中耳及乳突炎症消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急性融合性乳突炎、隐蔽性乳突炎、已出现并发症或有并发症可疑者。
如何判断耳朵是否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需要做的诊断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
如何诊断鉴别不同类型的外耳道炎?
1、外耳道疖:早期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耳闷。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脓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有脓血或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易误诊为乳突炎。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
2、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灼热,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若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可侵犯颅骨及中枢神经系统。
3、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可导致颞骨和颅骨骨髓炎,并发多发性神经麻痹,其中以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实际并非恶性肿瘤。病人多数是老年人和糖尿病人,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严重者感染可侵及颞下窝,也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
急性中耳道炎的表现
真菌性外耳道炎为一种慢性或亚急性传染病,是真菌进入外耳道后繁殖生长所引起的一种皮肤感染。患者有局部明显瘙痒症状,有的奇痒难耐,常搔抓外耳道皮肤,出现渗出性炎症。致病的真菌种类较多,以霉菌、念珠菌、青霉菌及毛霉菌等较多见。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解析中耳乳突炎术后为何长期流脓
中耳乳突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乳突部皮肤肿胀、潮红,有明显压痛,红肿等症状,给患者身体造成很大的痛苦。大家如果发现中耳乳突炎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时机,导致病情加重。目前有很多中耳乳突炎患者在术后出现长期流脓现象,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1、缺少设备,操作不到位:中耳乳突炎手术除一般器械外,必须具备耳用电钻和手术显微镜,才有条件敞开上下鼓室、鼓窦口、乳突气房及外耳道,彻底清除隐蔽及微小的病变组织,使术腔易上皮化,获得干耳。目前不具备一定医疗设备的医院,慎做中耳乳突炎手术。
2、手术不规范,病灶清除不彻底:中耳乳突炎手术如果做的不规范,使隅角、隐窝、乳突气房等处病变组织残留,加之外耳道后壁过高,上下鼓室未完全开放,术后引流不畅,分泌物存留,刺激术腔黏膜充血、水肿,不能上皮化,故长期流脓。这与中耳乳突炎术者基础理论知识差、基本功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等有关。
3、领近病灶继发感染:部分中耳乳突炎病例鼻部、咽部以及口腔存在炎性病灶,如鼻——鼻窦炎、鼻息肉、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牙周炎等病变。如果术中未封闭咽鼓管,一旦术后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引起病变的急性发作,继而累及术腔,导致中耳乳突炎反复感染,长期流脓。
4、术后到处乱求医:中耳乳突炎手术是促使干耳的第一步,术后处理非常重要。出院后应定期去手术医院请手术医生作术腔处理,及时清理术中遗留的病变组织、新生肉芽组织或水肿黏膜,根据细菌培养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滴耳液滴入术腔。然而不少中耳乳突炎病人不去手术医院复诊,而到附近的基层医疗单位或个体诊所求医,不合理的处理术腔,这样不但延迟术腔上皮化的形成,甚至造成继发感染,长期流脓。
以上就是关于“解析中耳乳突炎术后为何长期流脓”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中耳乳突炎的病情比较复杂,患者在就诊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积极配合医生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的安全有效。
外耳道炎造成哪些不适
1、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2、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常见耳病及症状
耵聍栓塞: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
鼓膜穿孔:鼓膜穿孔是一种由暴力案件,交通事故,或气压改变所致的中耳创伤,临床表现:1.听力从正常到中度耳聋,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2.数小时后由于渗出液产生,耳痛症状减轻。3.有耳鸣的迹象。4.初起时仅见鼓膜单纯性充血,随着鼓膜内陷,出现点状出血,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5.爆炸性鼓膜穿孔,因鳞状上皮内翻进入鼓室而形成鳞状上皮囊肿,容易继发感染。
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被发现,称隐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在1861年由法国医师Prosper Ménière首次提出。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双耳患病者约占10%~50%。
耳聋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其表现为患者双耳均不能听到任何言语。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
外耳道多毛症的原因是什么
外耳道多毛症成因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外耳道多毛症成因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外耳道多毛症成因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耳朵发红是什么原因 炎症引起耳朵发红
当耳朵的颜色呈鲜红色时,可能是患有急性热病或者耳部急性炎症,如人耳部软骨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乳突炎等。这些疾病的情况多发展迅速,并常伴有其他身体不适反应,应该及早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