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痛经效果好
针灸治痛经效果好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承浆、大椎;2、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肾俞、气海俞。
阿是穴位置:下腹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效不显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承浆穴,以28号1寸针向下斜刺5分,待患者有针感后,快速提插捻转约30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大椎穴将针刺入皮下,向深部缓慢进针,使针感向背部下方传导,亦留针30分钟。十七椎下,以28号1.5~2寸针快速刺入皮下后,针尖对准第五腰椎棘突下,向下斜刺捻转提插,针感要求向下达子宫,并朝会阴方向放射,待剧痛缓解可根据症情,持续提插捻转运针5~10分钟,予以留针30分钟。阿是穴用艾卷作温和灸,距离以局部温热不灼烫为度。承山穴双侧均取,以6寸毫针速刺入皮,徐徐捻转进针,以有强烈针感为度,留针15~30分钟。其他穴位,亦用提插捻转,使针感扩展到小腹部,留针15分钟。上法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年未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经期腹部稍感不适;有效:症状减轻,随访1年内仍有复发;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
什么办法能治痛经效果显著
1、红糖姜汤:
主料:姜20克,枣(干)15克 辅料:赤砂糖50克
做法:将红糖、大枣煎煮20分钟后,加入生姜(切片)盖严,再煎5分钟即可。 功效:养血,温经活血。适用于胞宫虚寒、小腹冷痛、量少色黯者。红糖具有暖宫的作用,同时含有丰富的铁,是补血佳品,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2、红酒炖苹果
主料:苹果,红酒
做法:苹果(400克)去皮,用刀切成月牙状。把苹果放入奶锅里,倒入红酒没过苹果,用中火炖煮15分钟,关火,苹果在红酒中浸泡两个小时后,即可食用。如果喜欢可以加糖和蜂蜜,可以当作甜点来吃。
功效:活血化淤,对女性生理期肚子痛有疗效。
3、玫瑰花茶
主料:干的玫瑰花和茉莉花各一些,
做法:用热水泡当茶喝,每天坚持。
功效:玫瑰花(蕾)性温味甘苦,有理气解毒和血散瘀之功效。而茉莉花泡茶可以起到提神、安定情绪的作用。
中医如何进行针灸治疗痛风
一、中医针灸治痛风的原理
中医认为,痛风是脉络瘀阻,湿热内蕴所致。因此,对于痛风,特别是急性痛风的治疗,一定要从有关穴位入手。一般以通经活络,清热利湿为主。
二、中医针灸治痛风的方法
1、寻找痛风患者血瘀处,一般从关节基底开始。
2、银针刺淤,使其放血。
3、放血之前,之后的消毒。
4、对神门、神庭、曲池、丰隆、内庭、合谷、太冲等穴位,进行施针。
5、施针手法为毫针泻法,注意间隔时间,和醒针的时间。
中医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通过长期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此,患有急性痛风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不可废止。
来例假肚子疼怎么办
使用热水袋。月经来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暖和,以加速血液循环,并能同时松弛肌肉。可以在床上躺着,在腹部上放一个热水袋敷着,休息一会,肚子疼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喝点葡萄酒。经期觉得肚子痛,心情也比较抑郁,可以适当喝点葡萄酒。因为喝这种酒,可以疏肝解闷,舒畅情志,使人快乐起来,还可缓解痛经的症状。
吃酸味食品。比如酸菜、酸豆角、食醋等,都是带有酸味的食品,它们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月经期间肚子疼,别忘了多吃些此类的东西。
红糖水治痛经。倒一杯开水,温度越高越好。取一匙红糖加入其中,搅拌后趁热喝。也可放些姜丝在水里,加入红糖一起煎熬。生姜红糖水治痛经,效果也很不错!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诱发痛经,增加疼痛之感。不管是在经前,还是经后,每天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点蜂蜜、香蕉和白薯等,可防治便秘。
怎样治痛经效果比较好
第一,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温,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寒冷,身体一旦受凉,尤其是腰部受凉,会很容易导致宫寒,进而诱发痛经疾病出现。
第二,痛经期间多吃一些温热食物,比如,具有补益身体作用的热汤,或者红枣姜汤,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第三,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都知道好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是有益处的,如果平时总是情绪特别激动,或者过于悲伤,很容易影响内分泌的,这也是导致痛经的原因之一。
第四,不吃对身体不利的食物,痛经出现之后,一定要远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吃过于油腻或者油炸的东西,更不能吃冷饮或者喝冰镇饮料。
针灸治痛经多少钱
关于针灸治疗痛经的费用不可以一概而论,但是也不会太贵,针灸治疗痛经的原理及作用: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其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主要是与经期或经期前后受致病因素,如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干扰,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胞宫气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引起痛经,正是由于这些淤塞,造成了身体的疼痛感觉。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达到疏通任、督两脉,调理经络,致使血气运行畅、止痛的目的。针灸之所以可以止痛,就是因为针灸可以疏通这些淤塞,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就是中医对于针灸止痛原理的认识。
针灸治疗痛经操作方法
根据痛经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通过针刺穴位,达到疏通任、督两脉,调理经络,致使血气运行畅、止痛的目的,总有效率可达97%,效果非常好。
体针
一、辩证取穴
主穴:分2组。1、承浆、大椎;2、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肾俞、气海俞。
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效不显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承浆穴,以28号1寸针向下斜刺5分,待患者有针感后,快速提插捻转约30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大椎穴将针刺入皮下,向深部缓慢进针,使针感向背部下方传导,亦留针30分钟。十七椎下,以28号1.5~2寸针快速刺入皮下后,针尖对准第五腰椎棘突下,向下斜刺捻转提插,针感要求向下达子宫,并朝会阴方向放射,待剧痛缓解可根据症情,持续提插捻转运针5~10分钟,予以留针30分钟。阿是穴用艾卷作温和灸,距离以局部温热不灼烫为度。承山穴双侧均取,以6寸毫针速刺入皮,徐徐捻转进针,以有强烈针感为度,留针15~30分钟。其他穴位,亦用提插捻转,使针感扩展到小腹部,留针15分钟。上法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二、分型取穴
主穴:按证型分3组。1、气滞血瘀:中极、气海、三阴交;2、气血两虚:关元、足三里、血海;3、寒湿凝滞:命门、带脉、归来。
配穴:肾俞、次、地机、天枢。
治法
据所辨之证型取主穴,酌加配穴。用28号2寸长之毫针,迅速破皮,然后沿皮下刺入1.5寸。针刺的方向,腹背部穴均向下,四肢穴均向上。然后施行提插加小捻转的补泻手法,气滞血瘀型用泻法,寒湿凝滞型用平补平泻手法,气血两虚型用补法。但刺激宜轻。留针20~30分钟,每隔3~5分钟运针1次。针后,关元、足三里及归来可以艾卷作温和灸15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皮肤针
取穴主穴:行间、公孙、隐白、太冲、三阴交、关元。
治法
主穴均取。常规消毒后,用七星针以腕力进行弹刺,刺时要求落针要稳、准,针尖与皮肤垂直。每分钟叩刺70~90次。每穴叩刺约1分钟,中等强度刺激,以局部微出血为度。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治疗,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三个月)。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显着疗效。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一般能基本痊愈。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疗法减轻症状后,应及时确诊原发病变,施以相应治疗。经期应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
痛经自疗有什么妙法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且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的一种疾病。其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多见于青年妇女,常随月经初潮发病;继发性者多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肿瘤等。
为了防治“痛经”这个病魔,患有此症的女性们,不妨每晚临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这对痛经,尤其是原发性痛经,可起到一定的缓解甚至短期消除痛经作用。还有,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经期疼痛剧烈,也可口服速效救心丸10~15粒,待疼痛缓解后,再每次含服4~6粒,每日2次,对气滞血淤引起的痛经效果更佳。因为速效救心丸优选活血化淤、芳香开窍之中药川芎、冰片等制成,可解除月经不调而引起的痉挛性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痛经的自疗对原发性痛经效果很好,对继发性痛经及有妇科器质性病变的人效果则较差,须配合药物甚至手术治疗。同时,在月经期应避免涉水及用冷水洗足或下身;不食生冷之物,保持精神愉快等等,这样,您的“痛经”就会消遁而去。
女人痛经吃什么可以缓解痛经
(1)韭季红糖饮治痛经
【原料】鲜韭菜30克,月季花3~5朵,红糖10克,黄酒10毫升。
【制用法】将韭菜和月季花洗净压汁,加人红糖,兑人黄酒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
【功效】理气活血止痛。
【附注】韭菜辛温,理气行血,止痛,有益肝、散滞等作用,可做辅助食疗;月季花味辛微凉,清香芬芳,有很好的行气活血作用。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效果较好。
(2)姜枣花椒汤治痛经
【原料】生姜24克,大枣30克,花椒9克。
【制用法】将生姜、大枣洗净,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置锅内加适量水,以小火煎成1碗汤汁即成。热服。每日2次。
【功效】 温中止痛。适用于寒性痛经。
(3)姜枣红糖汤治痛经
【原料】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
【制用法】‘将大枣去核洗净,干姜洗净切片,加红糖同煎汤服。每日2次,温热服。
【功效】 补脾胃,温中益气。适用于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型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