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并发症有哪些这两种最常见
血糖高并发症有哪些这两种最常见
1、脑卒中
脑血管病不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但是糖尿病特别是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是引起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者高4~10倍。脑血管病变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问题,在我国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糖尿病患者脑血管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在糖尿病性血管病中,主要为多处脑血栓形成,而脑出血相对较少。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另一个特点是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由小动脉病变引起,多因脑基底节区深部穿通动脉阻塞所致,脑梗塞后液化,1~3个月后,液化组织吸收,遗留直径0.5~15毫米的空腔。临床表现,常因反复出现的轻度卒中发作而呈现脑皮质萎缩,记忆力和智力降低,较严重的是出现痴呆、偏瘫、运动失调、行动困难等生活不能自理情况,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眼部病变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视网膜病变。据国内文献统计,糖尿病人中有视网膜病变者最高达36.6%,40岁以上者为84%,失明者占7%。糖尿病病期超过20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到90%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视力模糊;眼前有一小球样的物体飘浮;双眼所能看到的范围(医学上称为视野)较以前明显缩小;夜晚视力明显不如以前;看书读报时,视力较以前减退,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可以导致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最后导致失明。
其次,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机会较普通人多,也比普通人发生年龄早,病情也较普通人重。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加重了晶状体混浊的速度。白内障的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物不清,阅读或做针线活时感觉眼睛非常吃力,甚至无法做下去;总感觉眼前有一层雾,总想揉揉眼会看得更清楚,但又没有多大帮助;瞳孔(俗称黑眼珠)颜色由黑色变为灰色,严重者失明。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青光眼,导致眼压增高,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而眼屈光改变,老视出现也比非糖尿病者出现早;眼肌麻痹是另外一个并发症,常表现为患者眼球活动障碍以及视物成双;还可能有视神经的病变,表现为突然的视力下降。
3、心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多为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8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往往更广泛、更严重、发病年龄更早;在血糖水平尚未达到可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时,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就已经增加了。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有:
①心跳加快。糖尿病早期常累及心脏的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常表现为休息时心动过速,一般心率可达90~100次/分,甚至可达130次/分。②心律失常。③体位性低血压(指由卧位改变为站立时收缩压下降超过30毫米汞柱)。出现无力、头晕、视力障碍、甚至晕厥等症状。也有一些人无不适症状。④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心脏传入痛觉的神经功能受损,即使心肌缺血极严重而无心绞痛发作,无痛性心梗可见于42%的病人,可引起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紊乱、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糖尿病如果不治疗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血糖如果长期偏高又不治疗,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以下不良后果。
1、会导致神经及器官受损
血糖偏高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酸中毒症及高血糖高渗透昏迷。还会导致神经系统及其他身体器官的损害,甚至死亡。
2、造成失明、血管硬化、尿毒症
慢性并发症有眼睛病变、肾病变、脑卒中、心肌梗塞、神经病变、足部病变等。血糖如果控制不良,会促使血管硬化阻塞并产生有毒物质,容易患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血糖控制不良时免疫功能会下降,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会增加,也容易发生肾丝球硬化,导致尿毒症,糖尿病史造成需要洗肾的主因之一。
糖尿病并发症能治吗
糖尿病它的主要危害在于并发症,而糖尿病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此类急性并发症能够及早的到医院进行治疗,是可以逆转的。
但是当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血糖控制欠佳出现了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此类慢性并发症是很难逆转的。
糖尿病几种常见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糖尿病血糖就会高吗
很多人认为血糖高一定会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的并发症就是血糖高造成的。其实,这些并不是血糖高造成的,仅仅降血糖根本不可能避免这些并发症的症状出现。造成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内激素长期失衡,而激素失衡的原因是大脑内激素平衡调节中枢的工作不正常,负担过重造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今医学认为90%的疾病都是心理造成的。
人可以服用退烧药退烧,但是终究会因为炎症扩散而死亡。人可以服用止疼药止疼,但是却会因为癌细胞扩散而死亡。控制血糖的西药都是为了消除血糖高,而人的血糖并非是由胰腺控制,而是由肝根据人体需要而控制。人为改变胰腺的功能必然会加重肝脏负担。所以很多治糖尿病的药会损伤肝脏。
还有一些药物通过减少人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糖,当然结果必然是伤害肠胃。而且因为大脑需要血糖,人为降低血液中的糖含量必然会导致血压增高,血流速度增快,结果伤害心脏。文迪雅就是典型。
总之,血糖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体激素长期失衡,而失衡的根由就是长期不快乐,不幸福。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好的心态,这样我们才可以拥有更多的快乐。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餐后血糖高的治疗要对症治疗,由于餐后血糖高症状常见于2型糖尿病中第二期临床表现,因而要针对这一时期糖尿病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2型或 LADA患者当饮食及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时,亦须长期补充胰岛素。2型患者待β细胞贮备功能渐恢复数月后可逐渐减量、甚而恢复口服药与饮食治疗。采用胰岛素时必须严格控制进食量,以免发生肥胖,甚而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 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 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 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 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 “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糖尿病不治疗会怎么样,一定要每天吃药来控制血糖吗
1、损伤神经及器官受损
血糖如果偏高、会产生许多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酸中毒症及高血糖高渗透压昏迷。如果血糖控制不良,而身体又碰上级严重的伤病,如受伤、流行性感冒、接受手术等,就有可能发生血糖升高、体内酮酸升高、盐分不均衡、呼吸急促等情况,甚至导致糖尿病酮酸中毒症昏迷。有时会发生酮酸升高不明显,但血液渗透压极度升高的高血糖高渗透压状态,也会导致神经系统及其他身体器官酌损害,甚至死亡。
2、造成失明、血管硬化、尿毒症
慢性并发症有限睛病变、肾病变、脑卒中、心肌梗塞、神经病变、足部病变等。血糖如果控制不良。会促使血管硬化阻塞并产生有毒物质,容易患白内障、盲光跟、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能失明。血糖控制不良时,免疫功能会下降,泌尿系统感染几率会增加、也容易发生肾丝球硬化、导致尿毒症,糖尿病是造成需要洗肾的主因之一。
糖尿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血管基底膜的损伤,形成动脉斑块,堵塞血管。不管是大血管还是微血管,都可能受到高血糖的伤害。心血管受累,引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血管受累,引发脑缺血、脑梗塞。糖尿病最致命性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的同时,往往三高并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而这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并成为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
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
冠心病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糖尿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越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4.1年,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梗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血脂 有人研究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肾病 在人类,肾脏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与维持,反过来,肾脏又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 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中风 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左室肥厚 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钾血症常见并发症
高钾血症并发症
1.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骤停。
2.高钾血症合并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导致钠泵活性减弱,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导致高钾血症,因此两者同时存在时,高钾血症多为低钠血症的结果。
由于临床上一般认为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大,而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要小的多,因此倾向于治疗高钾血症为主,如利尿排钾,口服钾离子交换树脂等,结果血钾浓度下降,但血钾浓度的下降使钠泵活性进一步减弱,钠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增多,导致低钠血症的进一步加重和机体缺钾。其后随着低钠血症的纠正,将导致钠泵活性的增强,钾离子进入细胞,出现低钾血症,因此两者同时存在时,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多种复杂性紊乱。由于正常饮食以及肠外营养很难控制钾的摄入,在“慢性顽固性低钠血症”合并高钾血症的患者,采取上述措施后也可能出现“顽固性低钠血症”和“顽固性高钾血症”同时存在的情况,而利尿必然伴随Na 的进一步丢失和转移性高钾血症的持续存在,临床上必须特别注意。因此此类患者的治疗核心不是增加钾离子的排出,而是补充氯化钠,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升高,高钾血症自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