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临泣的意思是什么
足临泣的意思是什么
足临泣穴,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临泣。《圣济总录》名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穴。胆经输(木)穴,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足临泣穴”。“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足临泣穴”。
“胆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
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足临泣的意思是什么 足临泣的配伍疗法
1.配三阴交穴治痹证;
2.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
3.配丘墟穴、解溪穴、昆仑穴,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肿痛;
4.配风池穴、太阳穴、外关穴,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5.配乳根穴、肩井穴,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痈。
足临泣回奶的具体位置 足临泣回奶怎么按
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临泣穴,头临泣穴,做圈状运动,力度以产生酸胀,微痛感觉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不但能帮助回奶,对乳房也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足临的准确位置图片 足临泣的作用
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运化风气、冷降水湿的作用。《图翼》中有提到足临泣主治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痹痛无常。足临泣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等症。
足临泣的定位在哪里
足临泣的具体位置
足临泣在足背的外侧,在第四,第五跖骨之间,跖骨基底部的前方,第五神趾肌腱外侧的凹陷中。
脚掌伸直,在足背部,先找到第四趾跖关节,即连接第四趾和足背的关节,再于足背找到从足背走向小趾的小趾伸肌腱,在第四趾跖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即为足临泣穴。
按摩足临泣的功效
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有疏肝熄风,化痰消肿,理气活血的功效,是治疗乳腺炎及其他外科疾病的特效穴之一。经常按摩此穴对女性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退乳症以及头痛,目外眦痛,目眩,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结膜炎,胆囊炎,神经官能症都有良好的疗效。
足临泣自我取穴按摩法
1.正坐,垂足,将左足置于座椅上,用同一侧手,四指在下握住左脚的外侧,大拇指置于第四和第五趾缝尽头处。
2.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以有酸,胀,痛的感觉为宜。
3.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足临的准确位置图片
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是泪的意思,该穴位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头疼艾灸哪里 偏头痛:外关+足临泣
两侧头痛中医上叫少阳头痛,临床上以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主要表现为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
外关和足临泣是对穴,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专门用于偏头疼的。如左边头疼,就灸左手外关加右脚足临泣。如是右边头疼,就灸右手外关和左脚足临泣。
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主调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足临泣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调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刮痧能治疗偏头痛吗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性发作的头痛病,发病时疼痛感为跳痛、胀裂痛、砖痛,一般可持续数小时或者数天。偏头痛发作前多有嗜睡、精神不振、视力模糊、畏光的情况,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多汗、心率加快的症状。导致该病的原因很复杂,往往是跟过度疲劳、忧思过重、紧张焦虑、失眠等有关。有些女性在月经期也会出现偏头痛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刮痧缓解的。
一般偏头痛刮痧的穴位有风池穴、翳风穴、头维穴、率谷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阳陵泉穴、足临泣穴、印堂穴等等。可采用水牛角刮痧板,先刮颈部风池穴,点揉头部翳风穴、头维穴、率谷穴、太阳穴;刮手部合谷穴、列缺穴;刮下肢部阳陵泉及足部足临泣。放痧穴:印堂穴、太阳穴。
操作时在风池穴、合谷穴、列缺穴、阳陵泉、足临泣等穴位上先涂抹红花油,风池穴、合谷穴、列缺穴、阳陵泉、足临泣采用角刮法,翳风穴、头维穴、率谷穴和太阳穴采用拇指揉法,印堂穴和太阳穴采用小三号棱针点刺出3-5滴血。
不过这需要专业的医者行针,楼主自己不要擅自动手,免得出什么问题。但是用拇指揉一揉翳风穴、头维穴、率谷穴和太阳穴还是可以的。
足临泣的具体位置 足临泣穴位解析
足,指穴位在足部;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眼泪。“足临泣”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到达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像泪滴从上面滴落一样,故而得名。
足临泣为什么能回奶
足临泣为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回乳,目眩,头痛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乳汁不同与肝胆经不畅有关系,刺激胆经上的足临泣,能疏通胆经气血,消胀回奶,促进乳汁畅通,并且有效治疗断奶或乳汁郁积所致的乳房胀痛。在刺激足临泣时配以头临泣穴,这样一头一尾,疏通气血的功效会更好。
足临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祛风降湿
因胆经不通而造成的水湿风气,可按摩足临泣祛风降湿,因为足临泣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为木,而胆经的水湿风气从丘墟穴传来,输出位置正是足临泣,因此刺激能运化风气,冷降水湿,起到祛风降湿的作用。
方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按摩足临泣的作用 足临泣按摩手法
1.祛痛法:一面缓缓吐气,一面轻轻按摩足临泣穴,左右各按多次就能祛除疼痛。
2.保健法:用两手拇指指面着力分别置于足临泣穴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足脚趾,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持续20-30秒后,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
快速找到足临泣位置 止痛
在《图翼》书中对足临泣有说到其主治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痹痛无常。而《金鉴》一书中则提到足临泣: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疼合头眩的作用,可见足临泣具有止痛的功能。
位置: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
1、配丘墟、解溪、昆仑,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肿痛。
2、配风池、太阳、外关,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3、配乳根、肩井,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