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感染颚口线虫
人为什么会感染颚口线虫
人体颚口线虫的感染主要是由有棘颚口线虫引起的,少数病例为刚棘颚口线虫感染。人体感染以日本和泰国最为多见,我国人体感染颚口线虫并不多见,迄今报道的病例不超过50例。
颚口线虫主要分布于亚洲,日本、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均有人体感染的报道。此外,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喀麦隆也有此虫或疑似此虫的病例报道。日本和泰国有食鱼生的习惯,人体感染较为严重。在日本某些地区乌鳢的感染率高达80.4%,人感染率3.2%。我国江苏洪泽湖区淡水鱼感染此虫较为严重,当地居民又有“快炒乌鱼片”的饮食习惯,是人体感染此虫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体感染主要途径是经口感染,但也有经皮肤或经胎盘感染的病例报道。在泰国和日本,患者大多是因生食或食入未熟含有早期第三期幼虫的鱼、鸡肉、鸭肉和猪肉所致。另有报道用含有早期第三期幼虫的剑水蚤可感染灵长类实验动物,因此专家提出人也有通过饮入不洁水源而感染的可能。第三期幼虫自皮肤感染后,大部分在皮下组织和附近肌肉移行,在侵入肝脏,少数侵入隔肌、腹肌和背肌。经皮肤感染的幼虫侵入胃壁后发育为成熟成虫,个别则成为未成熟幼虫。
人体并非颚口线虫的适宜宿主,除个别病例外,多数见到的是第三期幼虫或未成熟幼虫。在人体中的寄生方式可分为静止型和移行型。致病部位广泛,几乎遍及全身各处。由皮肤侵入的幼虫,多数情况下会在身体的个部位发生皮肤肿块。由于幼虫的游走性,在皮肤的表皮和真皮间或皮下组织形成隧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此虫可在各脏器内寄居,肺、气管、胃肠道、尿道、子宫、阴茎、眼、耳、脑和脊髓中都有虫体发现的报道。虫体在人体内可以存活数年乃至十几年。
人体感染颚口线虫除了上述的被动途径外,还有部分主动行为感染者。民间有食入猪胃虫(颚口线虫)治胃病的说法,个别病例就是因此而感染并引起严重的颚口线虫病。
什么是颚口线虫
颚口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Nematoda)旋尾目(Spirurida)颚口科(Gnathostomatiidae)颚口属(Gnathostoma)。该属动物前端呈头球状,其上布满小棘,其余体表也布满小棘,体前部小棘呈鳞片状。该属的棘颚口线虫能导致颚口线虫病。
颚口线虫已确定的共有10种,其中在东南亚报道5种,在我国发现的有刚刺颚口线虫(G. hispidum)、陶氏颚口线虫(G. doloresi)和有棘颚口线虫(G. spinigerum)。
刚刺颚口线虫寄生于猪胃内。新鲜虫体呈淡红色,表皮薄,可透见体内白色生殖器官。头端呈球形膨大,其上有11横列小棘。全身都有小棘排列成环;体前部的棘较大,呈三角形,排列较稀疏;体后部的棘较细,形状如针,排列紧密。雄虫长15-25mm,有交合刺1对,不等长。雌虫长22-45mm。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一端有帽状结构。
陶氏颚口线虫寄生于猪胃内。雄虫长20-38mm,雌虫长27-52mm。虫卵两端各具一个透明突起。
有棘颚口线虫寄生于猫、犬、貂等肉食性动物的胃内。雄虫长10-25mm,雌虫长9-31mm。
哪些食物有寄生虫 黄鳝
黄鳝的生活习性决定了黄鳝易感染寄生虫,在某个季节感染率超过50%,体内有多种寄生虫,而颚口线虫的幼虫进入体内,像无头苍蝇的在人体内乱窜,进入眼球的话,很容易造成失明。
蟑螂从皮肤上爬过会怎样吗
一般无大碍。
蟑螂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肺炎、白喉、鼻疽、炭疽以及结核等病的细菌,还可携带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牛肉绦虫、绕虫、鞭虫等多种的蠕虫卵,一般蟑螂爬到人身上只要不被蟑螂咬伤,就不会感染蟑螂身体所携带的细菌,但是蟑螂爬过身上要马上洗澡,从而减少其虫卵对人造成的危害,部分肌肤敏感的人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需及时就医用药治疗。
黄鳝煮多久能把虫杀死
80摄氏度的温度下煮5-6分钟。
黄鳝长期生活在淤泥中,平时又喜欢以小鱼小虾为食,所以体内很可能会有寄生虫寄生,而最为常见的就是颚口线虫。不过,一般寄生虫都不耐高温,在80摄氏度的温度中,连续加热5-6分钟左右即可被杀死。
颚口线虫在临床上有什么表现
(一)皮肤颚口线虫病
疾病初期有发热、恶心、呕吐或上腹部疼痛等前驱症状,随后身体各部皮肤可间歇出现丝状疹、点状匐形疹或移行肿块,局部轻度发红、水肿、疼痛、瘙痒感,呈游走性。虫体近体表则呈皮肤硬结。
(二)内脏颚口线虫病
眼部病变引起视力障碍或眼球突出和失明;耳部病变引起听力障碍;消化系统病变引起腹痛等症状;呼吸系统病变在咽喉部可引起局部水肿、呼吸困难。胸肺型则引起咳嗽、胸闷、咯出幼虫,肺部发生炎症或胸膜炎;泌尿系统病变可引起膀胱炎,阴茎肿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脑脊髓炎,出现头痛、瘫痪、癫痫、甚至昏迷,中枢受累者预后较差,病死率达13%;心血管系统病变偶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休克,病死率高。
检查诊断
外周血象、脑脊液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采用本成虫或幼虫制备的抗原做皮试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可协同诊断;体表、眼、子宫颈、尿、痰及脑脊液中发现虫体可确诊。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泥鳅、鳝鱼、鸡、鸭、猪、蛇、青蛙等肉史;皮肤反复出现匐形疹、移行肿块;发热或内脏、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可辅助诊断。
生鱼片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生鱼片吃多了会怎样
虽然偶尔吃一两次生鱼片被寄生虫感染的风险不搞,但如果长期食用生鱼片,就很容易感染寄生虫。
防疫专家提醒,生鱼片寄生有华支睾吸虫等多种鱼源性寄生虫;主要能引起的疾病有:华支睾吸虫寄生虫病、颚口线虫病、肺吸虫病、鱼绦虫病。
钩虫的种类介绍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 Dubini,1843),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Stiles,1902),简称美洲钩虫。另外,偶尔可寄生人体的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 Loose,1911),其危害性与前两种钩虫相似。
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 Ercolani,1859)和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 Gomezde Faria,1910)的感染期蚴,虽也可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因幼虫移行蜿蜒弯曲,引起皮疹呈匐行线状,故称匐形疹(creeping eruption)。但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颚口线虫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颚口线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2个中间宿主和1个终末宿主。终末宿主主要是猪、犬、猫等。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淡水鱼。
虫卵排出后,5天后发育为含有第一期幼虫的卵,7天后幼虫孵出。
被第一中间宿主吞食后,幼虫脱去鞘膜,钻入宿主胃壁到达体腔,7-10天后发育为第二期幼虫。
含有成熟第二期幼虫的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幼虫穿过胃壁移行至肌肉,1个月后发育为第三期幼虫,2个月后开始结囊。囊的直径约为1mm。
当第二中间宿主被终末宿主食入后,第三期幼虫穿过宿主胃壁,少数虫体穿过宿主肠壁,进入肝脏,然后游行于肌肉或结缔组织间,逐渐长大。在将近成熟时,虫子返回宿主胃壁,形成特殊的瘤块,典型的瘤块具有洞穴,并有小孔与胃腔相通。成虫藏匿其中,虫卵由小孔排出。此外,终末宿主还可由活跃的第三期幼虫穿透皮肤,或经胎盘和口腔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