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继发性肾病,它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常见与病史超过10年者。患者有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晚期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症状。[1]现对我院应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的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案选择
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是我院2004年9月~11月收入院的患者,年龄在41~74岁之间,其中男性3人,占25.00%,女性9人,占75.00%;患糖尿病10~20年者8人,占66.67%,患病20年以上者2人,占16.67%;兼低蛋白血症着1例,占8.33%,兼肾性高血压者4例,占33.33%,兼心力衰竭者3例,占25.00%,已达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者5例,占41.67%,兼肾性贫血者4例,占33.33%,兼患冠心病者2例,占16.67%,兼乙肝相关性肾炎者1例,占8.33%,兼肝硬化者1例,占8.33%,兼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者1例,占8.33%。入院后,应用我院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同时辅助血液透析、抗感染等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采用我院特有的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通过强超声空化手段将中药分子进一步粉碎,变为更为微小的微化级中药粒子,体积变为原来的1/1000~4000不等,使药物有效成份充分溢出,提高中药穿透性,使其快速渗入病灶,与肾上免疫复合物结合,使其价键结构改变,从而粉碎、分解,最后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加强肾小球的修复,是受损肾小球逐渐恢复功能,缓解由于血压增高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而导致的肾功能损伤,最终缓解蛋白尿、镜下血尿等症状,从而预防肾功能衰竭。
另外,根据糖尿病肾病为继发性病变的病理特点,治病于本,以缓解糖尿病“三高一低”的特有症状为治疗的基本方向。入院后给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等糖尿病饮食调理,同时辅以血液透析、抗感染等治疗,部分病情严重患者给于补血、补钙、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利尿消肿等对症治疗。
在外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的同时,内服纳微化的中药口服液“肾脏修复液”配合治疗,内外兼修,加强了药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固本修元,从根本上遏制了肾衰的发生与发展。
2结果
本组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病情在20天内得到有效控制者9例,占75.00%;病情在45天内得到有效控制者2例,占16.67%;效果不明显者1例,占8.33%,总好转几率91.67%。血压降到140~150/75~85 mmHg者7人,占58.33%,水肿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者10例,占83.33%。
典型案例
患者:张金香,女,49岁,已婚,教师,汉族,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人。
诊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
主因胸闷、气短、恶心、呕吐9个月余,而第一次收入住院。患者缘于11月份因感冒引起恶心、呕吐,伴胸闷、气短,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2月份在保定市252医院住院治疗1个半月,曾给予口服中药及输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出院。后间断性口服中药至今,胸闷、气短症状始终未消失。我院门诊以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收入住院。
入院后查体:T 36.2℃,R 19次分,P 74次/分,BP 130/80mmHg,患者神清语利,半卧位,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双肺(-),心界稍增大,心率74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全腹部均有压痛。化验示:白细胞3.38×109/L,红细胞1.70×1012/L,血红蛋白42g/L,血肌酐476.6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1.4mmol/L,患者自诉全身乏力、胸闷,不能平卧。
给予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日二次,以及补血、补钙、纠酸等对症治疗20天后,患者全身乏力基本消失,不胸闷,睡觉也能平躺了,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 83×109/L,红细胞3.18×1012/L,血红蛋白81g/L,二氧化碳结合力16.8mmol/L,患者病情稳定,于2004-10-15日回家巩固治疗。
患者:攀伟,男,58岁,汉族,已婚,辽宁省人。
诊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
主因患糖尿病21年,血糖始终控制不住,于入院前2年发现有糖尿病肾病,目前已进展到血肌酐328umol/L,血清蛋白42g/L,空腹血糖8.7mmol/L,全身高度浮肿,下肢麻木,走路跛行,视力模糊,血压170/110mmHg,经多方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后来我院。
入院后经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配合控制血糖,控制降压措施,治疗6天后,尿量开始增多,浮肿以及胸水、腹水逐渐消失,高血糖状态得以控制,乏力现象消失,经一疗程治疗,血肌酐由入院的328umol/L下降至221.25u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4.2g/d下降至1.53g/d,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8mmol/L,严重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状态得以缓解和控制,现已生活自理,继续坚持治疗。
患者:高瑞琴,女,59岁,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人。
诊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心衰(心功能4级)、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
主因腰部酸胀5年,高血压4年,心慌、胸闷2年,加重1天,于2004-10-29第一次收入院。
5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腰部酸胀未作治疗,2年来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持续加重,后平卧时出现胸闷、咳嗽,来我院住院。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双下肢轻度浮肿,化验回报:血肌酐379.01umol/L,尿素氮22.27mmol/L,白蛋白 29.01g/L,血色素69g/L,血压130/80mmHg(服用大量降压药后),住院后应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并配合少量降压药物对症处理,病人病情明显好转,住院第三天,原来不能平卧的症状消除,两侧腰部舒服,第五天双下肢浮肿消失,一周后患者自诉走路有力。共住院14天,出院时,白蛋白上升至40.33g/L,血色素上升为81g/L,血压为110/70mmHg(只服用少量降压药)。患者出院后继续用药治疗。
患者:王景英,女,74岁,河南省息县人。
诊断: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末稍神经炎、冠性动脉供血不足
入院情况:主因糖尿病25年,夜尿次数增多6年,伴血尿、蛋白尿4个月而入院,4个月前患者小便时发现小便颜色呈乳白色,伴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浮肿,未引起注意,后乳白尿持续存在,患者自觉周身疲乏无力,不愿走路,双下肢皮肤干燥呈鱼鳞状,后为求治疗而入我院。入院时化验结果示:24小时尿蛋白定量2.76g,双肾ECT示:左肾GFR(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右肾GFR=28ml/min,右肾血流灌注略减低,双肾肾小球滤过率略减低,双肾滤过功能轻度受损。入院后给予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15天,患者疲乏无力消失,能上下楼梯,小便颜色变清,呈淡黄色并有絮状物出现,夜尿次数恢复正常,双下肢水肿消失,皮肤润泽,化验结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0/g。现精神生活状况良好。
3 讨论
作为一种继发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上复杂,它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血压增高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使一些肾单位破坏萎缩,消失,出现肾硬化,进而损伤肾功能,使肾脏的浓缩功能降低,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逐步上升,年龄在40岁以上者高达30%~40%,其中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损伤,造成肾功能衰竭,最终进展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肾病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它的治疗与预防。
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治疗继发肾衰外,还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饮食上要严格、长期执行饮食治疗,并配合胰岛素及药物治疗,控制高血糖,抑制低血糖,改善代谢紊乱,从而为肾功能的更好恢复提供条件。
微化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理念,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针对全身血管、消化道以及皮肤功能紊乱的血液循环,以及肾脏的受损各级肾动脉,经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后,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增加,血管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造成的肾动脉扩张,肾小球有效灌注增加。[2]
该过程利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选择性靶向定位特点主要针对肾脏病灶,与病灶中免疫复合物结合,药效将其分化、裂解、破碎然后彻底清出体外,使肾小球硬化的高灌注、肾小球内高压与高滤过的现象逐渐改善,病情恶化程度自然减慢。
清除体内病变组织后,药物作用的重点放在修复残存的肾单位上,包括药物激发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及生理自然修复两种现象。这一过程使受损病灶得到充分修复,残存的肾单位结构改变,病灶与肾功能得到根本性好转,最终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都会趋于正常。
治疗糖尿病肾病存在的几个误区
身边的人有不少是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来说,大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是很容易就会痊愈的。他们会把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和肾病混淆,这样就会对治疗起到阻碍作用,一旦发生混淆的情况,可能会引起无法挽回的悲剧,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存在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肾功能正常就不会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您的肾脏。糖尿病肾病有一个漫长的病程,尿常规检查已经可以发现蛋白尿,甚至是大量蛋白尿,患者可全身水肿。
误区二:糖尿病肾病是得了糖尿病多年后才会出现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可以在疾病早期出现,且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从其发病特点来看,糖尿病肾病主要是高血糖引起肾脏微血管损伤所致。此时,疾病尚未完全累及大血管,因此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误区三:糖尿病肾病只要控制血糖就行了
尽管控制血糖被公认为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第一道防线。然而,糖尿病引起肾脏病的原因和机制还有很多,控制以下环节同样至关重要。
误区四:糖尿病肾病没有特效药,治不治疗都会变成尿毒症的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说起糖尿病肾病,很多人认为治不治疗都会变成尿毒症。事实上,若能早期预防、早期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阻止和调慢糖尿病肾病走向尿毒症的时钟的。
误区五:糖尿病肾病是降糖药吃出来或胰岛素打出来的
对于长期服用降糖药或打胰岛素,其实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本身的发展过程。导致糖尿病肾病的最大元凶其实是高血糖,而稳定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前提和关键。
误区六:糖尿病肾病尽可能晚透析
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所以尿毒症症状在他们身上的表现往往比其他患者要早而且严重,而透析(不管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能清
除毒素,减轻症状,显著改善代谢异常,还可以减少短期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已有的医学研究证实,早透析比晚透析的生存时间要长。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肾病在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误区的解释,患者只有在生活中多多对糖尿病肾病了解,才不会在治疗过程中手忙脚乱,引起一些混乱。如果不能正确的治疗糖尿病肾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糖尿病脚肿怎么办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和治疗脚肿,首先应该做的是控制血糖,保证血糖的正常和稳定。对于血糖的控制包括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当出现氮质血症时,要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和种类。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在发现了糖尿病肾病的时候,不仅是要注意治疗的方法,并且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患上这类疾病以后患者的血压就会急剧上升,还会出现水肿等一些常见的现象,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最好的办法,以下是详细的治疗办法。
1、饮食治疗: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对已有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饮食上除限制钠的摄入外,对蛋白质摄入宜采取少而精的原则(0.6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宜选用植物油。不过,饮食治疗效果会比较慢,而且难以坚持,对于糖尿病患者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对于单纯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控制不好并已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尽早使用胰岛素。应用胰岛素时需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但是,很多药物中都会含有毒成分,会对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此方法不怎么可取。
糖尿病肾病治疗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措施还是控制好糖尿病,避免肾脏病变的发生。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下降一半,使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降低1/3。病人如已发展到早期肾病阶段,为了控制好病情,又不至于影响肾脏功能,应积极动员他们接受胰岛素治疗。
二、措施就是控制好病人的血压,高血压是使糖尿病肾病加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患者应该饮食清淡,少吃盐,已有高血压者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三、措施低盐、低蛋白饮食,多吃水果,忌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运动,禁止剧烈运动。卧床休息:平卧于床,有利于促进肾脏回灌血流。保护腰部肾区,保持其温暖。积极治疗高血压。服药要精,保护肾脏的同时,不可增加肾脏的负担,少用或禁用对肾脏有损害的抗生素,如磺胺类、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有一个好的心情,心情舒畅促进体内的内啡肽释放,有利于疾病好转。
上面不仅介绍了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办法,还介绍了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在生活中患者不能吃含糖量太多的食物,多吃一些水果之类的食物,但是太甜的水果患者千万不能吃,以免增加患者的病情,希望患者有健康的身体。
糖尿病肾病能活几年
那么,糖尿病肾病能活几年呢?
糖尿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可以伴随患者终生,并且可以有很多的并发症,治疗起来难度较大,很难彻底根治。有的甚至病情复杂的情况下,还会威胁到生命,因此,很多人担心糖尿病肾病能活几年,这也是很正常的,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病人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病人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
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在病情恶化进展的过程中,糖尿病、高血压的存在将加速病人肾损害的进程,反过来,肾病的进一步加重又将导致病人的高血压病情持续加重。如此,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三者之间将相互促使恶化进程,这也导致糖尿病病人在实施临床治疗时的难度大大增。
糖尿病以及由糖尿病并发的肾病都是一个终身伴随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未能得以很好的控制,则伴随病人发生的肾性高血压也将持续存在,加重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治疗难度,也是威胁糖尿病病人远期生存的一大因素。
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肾病很重要。
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肾病,以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只有早期定期行特殊检查才能避免漏诊,以免延误治疗,而一旦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就需要及时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不单单控症血糖,还需要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这样才可以达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糖尿病肾病可以完全治愈吗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一旦患上了又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并不是说一查出患者患有糖尿病肾病,就意味着给他判了死刑,只要在初期的时候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转机的。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肾病可以完全治愈吗?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这些病症都不会表现出来,或者是非常的轻微。所以这个阶段的糖尿病肾病,即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可以通过中药或者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的,如果在辅以糖尿病肾病饮食治疗,那么效果就会更高,就可以完全治愈糖尿病肾病的。
相反,如果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没有积极的治疗肾病,而导致病情发展到晚期,那么糖尿病肾病就比较难治。这一时期的糖尿病肾病大多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发展为肾衰竭或者尿毒症。晚期糖尿病肾病,由于肾脏损伤过重,无法通过药物手段修复肾脏恢复其功能。因此晚期糖尿病肾病是无法治疗的,只能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延缓肾脏病变速度。
糖尿病肾病的终极杀手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有相当一部分最后死于尿毒症,可以说尿毒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终极杀手。
糖尿病和尿毒症这两种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日前在京召开的有关肾脏保护研究最新进展研讨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每三个尿毒症病人中就有一人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因素。
据在会专家介绍,我国是亚洲糖尿病高发的国家之一,目前约有3000余万糖尿病患者,其中九成以上为2型糖尿病。由于2型糖尿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喝得多,吃得多,小便多,体重少)症状,有多达67%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诊断。即便是被确诊的糖尿病人中,在治疗时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这一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此同时,由于有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目前在选用降压药物时也极少关注对肾脏、心脏等靶器官的保护。
为此,有关专家呼吁医生必须尽快更新知识,在糖尿病治疗中首选能彻底阻断导致糖尿病肾病的罪魁祸首血管紧张素ii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把脉”
糖尿病肾病医治方法在医疗法方法是以增加和改良已经萎缩坏死的肾脏微循环,加快病变肾脏推旧出新,使药物中的有效身分充裕阐扬做用,修复受损肾小球,增加肾小球重吸取,恢复肾脏往常的生理功能,到达标原兼治的宗旨。
患了糖尿病肾病能否有效治疗,是每一个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改变是可逆的。一般来说,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受损较轻,如严格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环境,降低肾小球滤过压,从而使微量蛋白尿排出得以减少,甚至可使病变恢复正常。
糖尿病肾病进入中晚期后,肾小球受损严重,发生了结节型或弥漫型肾小球硬化,此时患者的肾小管、肾间质也受到累及,肾功能严重受损,另外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高血压,因此治疗中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辅以其它方面的治疗将血压控制满意,临床应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针对肾脏纤维化病理损伤的重点部位——肾脏血流灌注有关的血管内皮系统的靶向定位治疗,通过活血、通络、祛瘀,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达到降压的治疗目的。
另外,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量也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存活时间息息相关。据临床观察发现,蛋白尿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寿命短于无蛋白尿或蛋白尿少的糖尿病患者。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大于0.5克/24小时)时,即为预后不良的征象。从此,如果不进行对症、有效的治疗,肾小球功能将呈进行性不可逆转地下降,约25%病人在6年内,50%病人在10年内,75%病人在15年内发展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所以此时如何有效地控制蛋白的漏出就成了极为关键的问题,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尿蛋白的漏出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伤而造成的,传统的药物只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在肾小球滤过膜的修复上针对性很差,造成尿蛋白在一段时间内减少甚至消失后,如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又会卷土重来。经过微化处理后的中药,具有更强的药物活性,它在充分发挥传统中药治病于本特点,使破碎的中药分子链再次有效链结,形成新功能的同时。还可针对受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去除沉积在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与病变组织,修复受损的基底膜。及时的抑制蛋白的漏出,达到治症又治病的目的。从而改变了中晚期肾脏病变及肾功能难以逆转的局面。
盘点糖尿病的各项检查项目都有什么作用
一、血液检查
(一)、血糖
1. 空腹血糖
过夜空腹早晨6-8点抽血检测。早期和轻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往往轻度升高或正常,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低于餐后2小时血糖。因此,1999年WHO已把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值从140mg/dL降到126mg/dL,表示患者的胰岛储备功能较差。
2.餐前血糖
午餐和晚餐前测定。主要用于治疗中病情监测。
3.餐后2小时血糖
从进食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如检查目的为确定有无糖耐量异常,应给予标准餐负荷,进食100克馒头或米饭;如目的为观察糖尿病治疗效果,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检查日
二、尿液检查
(一)、尿常规
观察有无大量蛋白尿(>0.5克/24h),有无泌尿系感染和其他肾病等。
(二)、尿酮体
糖尿病初诊时,血糖明显增高时(>20mmol/L),屡发低血糖时,怀疑Somogi反应时,应查尿酮体。
(三)、尿糖
分次尿糖(空腹、餐后2小时),段尿糖(分4段),24小时尿糖定量。尿糖测定结果受肾糖阈增高或降低的影响,应予注意。目前糖尿病控制标准已不用该指标。
(四)、尿白蛋白排出量(UAE)
有8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间段留尿方法,也可清晨留尿,测白蛋白/肌酐比值。如增高(>20ug/分),在6个月内重复2次。增高者作上述定量检查。有2次定量测定结果在20-200ug/分者为微量蛋白尿,临床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对预测临床糖尿病肾病很有价值。>200ug/分为大量蛋白尿,属临床糖尿病肾病。
(五)、肾小管受损指标
测定的项目有:转铁蛋白,视黄醇蛋白、β微球蛋白、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这些指标在糖尿病时可增高。伴糖尿病肾病时更高。但这些指标能否预测临床糖尿病肾病尚有待长期观察。
糖尿病肾病能活几年
糖尿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可以伴随患者终生,并且可以有很多的并发症,治疗起来难度较大,很难彻底根治。有的甚至病情复杂的情况下,还会威胁到生命,因此,很多人担心糖尿病肾病能活几年,这也是很正常的,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病人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病人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
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在病情恶化进展的过程中,糖尿病、高血压的存在将加速病人肾损害的进程,反过来,肾病的进一步加重又将导致病人的高血压病情持续加重。如此,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三者之间将相互促使恶化进程,这也导致糖尿病病人在实施临床治疗时的难度大大增。
糖尿病以及由糖尿病并发的肾病都是一个终身伴随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未能得以很好的控制,则伴随病人发生的肾性高血压也将持续存在,加重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治疗难度,也是威胁糖尿病病人远期生存的一大因素。
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肾病很重要。
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肾病,以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只有早期定期行特殊检查才能避免漏诊,以免延误治疗,而一旦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就需要及时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不单单控症血糖,还需要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这样才可以达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糖尿病肾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治疗依不同病期而异。临床上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
1.控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药理作用。即使全身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降压的靶目标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压为130/80mmHg。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除非合并心动过速或明显水肿。钙通道阻滞剂(CCB)在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肾脏保护功能尚不明确,但地尔硫卓类的作用似乎优于双氢吡啶类,后者不推荐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
3.饮食疗法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蛋白质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肾功能损伤病人,宜补充α-酮酸。另外,有人建议以鱼、鸡肉等部分代替红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过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摄入。
4.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行肾脏替代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糖尿病肾病病人本身的糖尿病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一般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进入维持性透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长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较好,但动静脉内瘘难建立,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后者常选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因不必应用抗凝剂故在已有心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质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5.器官移植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美国约占肾移植病人的20%。近年来尸体肾移植的5年存活率为79%,活体肾移植为91%,而接受透析者其5年存活率仅43%。活体肾特别是亲属供肾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但糖尿病肾病病人移植肾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病人低10%。单纯肾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病肾病再发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