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发黄是为什么
新生儿皮肤发黄是为什么
1.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则有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最好帮宝宝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以确定所缺。
2.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脸部发黄现象,这有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新妈妈应该密切观察。
3.肝胆疾病和遗传原因等。这需要由医院检查确认,但如果宝宝以前脸色不黄,一般不会是遗传原因。妈妈该怎么做首先,妈妈要做的是去医院确认宝宝脸色发黄并非遗传或肝胆功能异常,而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此时,要注意的就是为宝宝进行合适的食补。
新生儿皮肤发黄是病吗
答:正常足月的新生儿绝大多数在生后第2—3天皮肤和粘膜会发黄,第4—5天最为明显,第7—10天逐渐消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叫生理性黄疸,不必治疗。
早产儿一般在生后第3—5天出现黄疸,第6—8天达高峰,黄疸比足月儿来得重,第7—9天开始消退,三周退净,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胎儿期氧气比较缺乏,血液中需要有较多的红细胞来补偿。出生后新生儿能自己吸氧,使多余的红细胞自行破坏而产生过量的胆红质。同时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完全处理这些过多的胆红质,因而堆积在血液中,使皮肤和粘膜变成黄色。
新生儿皮肤发黄是什么造成的
1、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则有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最好帮宝宝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
2、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脸部发黄现象,这有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新妈妈应该密切观察。
教你怎么判断新生儿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大都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14天内消退。早发性黄疸:出现早,多与出生最初几天吃奶时间短、胎便排出晚有关。迟发性黄疸:常在一周后出现,两个半月内慢慢消失,与母乳某些成分有关。只要孩子吃奶好,体重增加,精神好,可以观察,先不必治疗。若出现吃奶不好,
精神不好,要及时上医院。
黄疸先见于面、颈部,然后遍及躯干和四肢,巩膜亦可有黄染。部分新生儿的口腔黏膜也可能轻度发黄。黄疸多为浅黄色。
二、病理性黄疸
意味着婴儿患有某些较严重的疾病,如溶血病、败血症、胆汁淤积综合征,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应全面检查、分析,及早治疗。如出现下列情况,则应立即上医院: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足月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3周。
3、皮肤或巩膜黄染较深,或呈黄绿色,或连同足底皮肤也明显黄染。
4、生理性黄染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
5、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三、预防病理性黄疸要注意:
1、作好孕期保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避免胎儿宫内缺氧、窒息、感染等情况的
发生。
2、精心呵护新生儿。注意保暖(室温应恒定于24~27℃),空气新鲜、流通,上下午各通风30分钟。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5~37.5℃。
3、讲究卫生:婴儿皮肤稚嫩,抵抗感染能力差,要勤洗澡,保持清洁,特别注意
皮肤皱褶处。每日用酒精棉棍清洁脐部隐窝。内衣、尿布必须干净柔软、定期消毒,以免交叉感染。每次大便后用温湿毛巾擦洗后,涂护臀霜或鞣酸软膏。
4、可疑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皮肤什么时候变白
新生儿皮肤满月后慢慢变白
一般新生儿的皮肤会在满月后,开始慢慢变白。新生儿皮肤发红是由于皮肤细嫩之故。头颅不匀称或呈圆锥形,这是因为分娩时婴儿的头部受到强大的压力和骨盆的挤压所致,这一现象一般15天以内就会消失,头颅也随之变圆。黄疸也是慢慢退消的,一般需要10天左右。冬天太阳晒的少,有的宝宝会需要时间比较久才能转皮肤颜色。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皮肤、眼球发黄是黄疸的征象,在人的血液中有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如果浓度超过每100ml中2mg的时候,胆红素就会随血液循环渗透到耳膜、皮肤和粘膜之中,并染成黄色。
新生儿出生后直接从外界吸取氧气,而不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靠母亲提供氧气,红细胞携带运输氧气供给给胎儿,所以婴儿体内多余的红细胞就要处理掉。被破坏的红细胞产生大量胆红素,胆红素靠肝脏把它转化和排泄掉,而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完善,功能还不健全,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清除这么多胆红素,于是就出现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形成黄疸了。
约50%-75%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会出现黄疸,第5-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黄疸会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迟到第3-4周才消退,如果新生儿吃奶正常,也没有不舒服的表现,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
此外,母乳提早母乳喂养,可以促进胎粪尽早排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理性黄疸。
宝宝的皮肤发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新生儿皮肤发黄真的没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
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多等原因,使大约50%的足月儿 、80%的早产儿在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发黄,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常表现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发黄,4-7天黄疸最重,足月儿总胆红素应〈12mg/dl,早产儿总胆红素〈15 mg/dl,此后黄疸逐渐减轻,足月儿黄疸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疸期间精神及吃奶好,除皮肤黄染外一切正常,符合以上条件者诊断生理性黄疸。
还有一些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以内出现,如果伴有贫血和网织红血球增多,应考虑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如果新生儿出生有窒息、肺炎、败血症、胎粪排出延迟等,黄疸常常程度较重,超过上述生理范围,而且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还有的新生儿出生时黄疸不重,2-3周黄疸加重,如果伴肝大和转氨酶增高,要考虑患有肝炎。
还有的新生儿黄疸因母乳中含有一些抑制胆红素代谢的酶类所致,称之为母乳性黄疸;以上这些黄疸由于不符合生理性黄疸的条件,常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均属于病理性黄疸。
但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很难判断孩子的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后,最好抱孩子到医院,让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
那么黄疸对新生儿究竟有那些危害呢?当黄疸程度不太重时,对新生儿影响不大,当黄疸程度较重时,特别是生后一周之内,胆红素中的间接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并沉积在脑神经核,引起胆红素脑病,患儿出现嗜睡、不吃奶,反应差,严重时头后仰,出现频繁抽风,甚至死亡。
新生儿黄疸症状
1、生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生后一周之内出现皮肤有浅浅发黄,白眼珠微微带黄,尿黄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周之后皮肤发黄消失,则为正常生理现象,医学上叫“生理性黄疸”。
多数新生儿均出现这种现象,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为高峰,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约80%可出现生理性黄疸,于生后3~5天出现,程度较足月儿重,可延长到2~4周方消退。这不是病,不需要治疗,妈妈不用担心,黄疸会慢慢减退。
2、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皮肤发黄较重的地方用手指按压皮肤2秒钟,手指离开后,在手指按压的地方皮肤呈桔黄色,则宝宝得的是病理性黄疸。
出现病理性黄疸时新生儿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还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黄色。并且黄疸现象在生后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患有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应及时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病理性黄疸若是不及时治疗转变成核黄疸就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所以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