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怕冷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温灸穴位改善畏寒现象
女性怕冷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温灸穴位改善畏寒现象
丹田部位,也就是中医讲的关元、气海穴位所在位置,它们是人体阳气的源头,在这两个穴位上做温灸,等于从源头加温,身体自然就会温暖了。
气海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1.5寸。
关元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3寸。
艾灸最常用的穴位
关元: 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 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精冷、中风 脱证、虚劳羸瘦等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所谓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腹胸部的意思。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灸关元就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灸涌泉穴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更加相关研究发现,足三里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进而增加消化能力。
足三里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
大椎: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命门: 补肾壮阳灸命门,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临床上,命门火衰(见命门火衰证)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阳虚体质的饮食调理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怕冷.“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女性怕冷多属于阳虚体质,对低温的耐受力比较差。一旦寒气袭入体内,就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女性就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寒冷季节,很多女性便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足等末梢部位更重。如果在饮食上选用一些补气、养血、活血的食物摄入,则可使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能有效地改善畏寒现象。 现分别介绍饮食调理食谱为:
1、含铁食物-动物血、蛋黄、驴肉、猪肝、牛肾、羊舌、黄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
调养原理:缺铁性贫血的女性容易怕冷,因此应多食一些含铁的食物。
2、含碘食物-海带、紫菜、贝壳类、牡蛎、沙丁鱼、菠菜、鱼虾等食物含碘丰富,不妨选择食用。
调养原理:人体的甲状腺可分泌一种叫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而甲状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组成。酪氨酸可由体内“生产”,碘却得靠外界补充。
3、含维生素食物-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寒冷的适应能力。
调养原理: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因此,冬季应适当增加动物肝脏、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
4、含钙食物-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调养原理:医学研究表明,怕冷与饮食中矿物质缺乏有关,尤其是缺钙,会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
5、含蛋氨酸食物-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叶类蔬菜等。
女性体寒的调理方法
艾灸改善体寒
艾灸是中医疗法的一种,利用艾灸穴位可以有效改善体寒,中医认为,体寒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体内气血运行不佳,而艾灸可以活络体内气血受阻的部位,此时就能有效缓解体寒。
人们可通过艾灸大椎穴、足三里穴、关元穴、中脘穴、命门穴、太溪穴等来调理体寒,几个穴位同时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泡澡改善体寒
进入冬季之后,女性体寒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有很多女性反应,就算睡了一觉起来手脚依旧还是冷冰冰的,这个时候建议你在睡前泡个热水澡,也可以针对自己的体质在泡澡水里加一点中药材,这样的养生效果更好。
如果家里没有浴缸或者泡澡桶,那么可以选择泡脚,长期坚持泡脚也可以达到改善体寒的目的。
饮食改善体寒
相信大多数女孩子都十分喜爱吃冷饮,但是专家提醒,如果你本身就是寒性体质,那是不宜吃冷饮的,因为生冷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的寒症,让体寒变得越来越严重,那么体寒女人要吃什么呢?
专家建议,体寒的人可以多吃点温性、热性食物,例如生姜、红枣、羊肉、蒜头、板栗、桂圆等,这些食物都可以在无形中缓解体寒带来的烦恼。
按摩改善体寒
与艾灸的原理一样,按摩身体各处也可以达到让气血运行得更顺畅的目的,中医表示,女性体寒会影响到子宫的正常运作,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不孕等病症,此时若是坚持按摩能缓解体寒带来的不适。
体寒的人容易腹泻、痛经,这个时候可以在生活里常按一按腹部;手脚容易发冷的人则可以按压合谷穴以及脚底的涌泉穴。
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手脚冰凉的原因
1、阳气不足——人体是阴血和阳气平衡的整体,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是健康的,可是如果一方下降,人就会有不良的反应。怕冷其实是“阳虚生内寒”的结果;
2、人体血虚、血运不畅所导致;最后,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相对躯干而言,手足位于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出现手足冰凉。
3、身体本身阳气并不虚衰,但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阳气瘀滞在体内,不能达到手脚,出现发凉的情况,这种人只是手脚发凉,身体躯干部分是不怕冷的,甚至怕热。
怕冷、手脚冰凉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引起它的原因有很多,最好请医生找准原因,再进行调理,比如:肾阳虚、低血压、心脏功能不够好、脾胃不适等一些疾病就可能会引发手脚冰凉。有些人手脚冰凉跟生活方式有关,一些人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吃饭少,或者因工作忙碌无法按时吃饭,或者穿得单薄,到寒冷天气自然会手脚冰凉,吃足够多的主食、穿得暖和就可以改善,同样,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的人也容易手脚冰凉,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才可能彻底改善手脚冰凉状态。
1、多吃温热类食物
如果排除疾病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出现怕冷、手脚冰凉多跟个人体质虚弱有关,可以咨询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生活中适当增加饮食当中坚果、豆制品等的摄入量,给身体增加能量,姜、辣椒等也可适当摄入。
饮食上的调节比较容易掌握,比如适当多吃些温热类的食物生姜等。
中药中有许多可以改善、预防怕冷和手脚冰冷的药物,如人参、当归、党参、鹿茸、菟丝子、巴戟天、玉桂、细辛、桂枝、附子、麻黄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膳或药疗。
2、一个解决怕冷的食疗配方:
如果有体虚怕冷的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以试一试,这个配方简单但是很有效。
配方:干的大枣5~6颗;干的枸杞7~8颗;干的桂圆4~5颗;红糖适量。每天晚上熬(煮)水喝。以上原料既可以说是中药,又是我们平时的食品,没有副作用。至于用量,可以因人而异,不一定非得按照上面的数量。
3、常按摩艾灸穴位可壮阳保暖
常按摩穴位可壮阳保暖,穴位按摩也可以缓解怕冷、手脚冰凉症状。艾灸具有温热之效,入秋之后常灸大椎、神阙、足三里、命门,便可以不断补充身体阳气,不在怕冷畏寒。同时有效预防治疗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改善阳虚体质!对于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也会得到改善。艾灸时间20-30分钟每穴。
4、补肾养肾
肾阳虚是指肾的阳气不足,出现全身生理功能低下,体温下降,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精神萎靡,全身乏力,面色淡白少华,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尚有浮肿,腰酸,月经痛,性欲减退,阳痿滑精等症。 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应该以补肾养肾为主。艾灸可有效改善这些症状,具体施灸穴位需要辩证配穴。
5、运动、晒背、热水泡脚
极不爱运动的人也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适当活动一下,散步或者在室内做一些伸展肢体的运动都可以。要注意以微微出汗为宜,剧烈运动而大汗淋漓反而会造成身体疲劳、诱发感冒,晚上睡觉前可以用35~40℃左右的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但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等患者要慎用温度过高的水泡脚,以免造成血管破损和皮肤的溃烂。
中医治疗畏寒怕冷的方法
畏寒怕冷是种病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从本质上说,肾是阳气产生的根源。肾是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也叫肾阴、肾阳,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所有类型的畏寒都要涉及温补肾阳。甭说冬季,夏季怕冷的人,更要注重肾的保养。
中医治疗畏寒怕冷的方法
1.合谷
合谷穴即老百姓常说的虎口,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像天寒引起的关节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治疗。按摩时以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得气”现象)为好。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2.神阙
神阙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3.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4.气冲穴
女人畏寒怕冷怎么办呢?按按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穴下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宜。
5.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心,一手握拳,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待手心发热,换另一只手。如此反复10次。
女性艾灸脚底的好处 温阳散寒
脚底的穴位丰富,艾灸脚底能够对脚底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中暖肾、驱寒的功效,对于肾阳不足而出现的腰膝酸冷、畏寒、宫寒、腹冷痛等情况的女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很好的温暖全身,改善手脚冰凉。
女性冬天怕冷吃什么好 女性怕冷多吃含铁食物
在冬季怕冷女性应该多吃一些羊肉、牛肉、鸭肉等具有补气生血功效的肉类,以及胡萝卜、山芋、大葱等富含矿物质的根茎类蔬菜,还有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等含铁食物,这些食物有利于促进人体代谢加快,分泌功能增强,可有效地改善畏寒现象。
艾灸如何治疗不孕不育症
于女性本身有经、带、胎、产等特殊生理过程,日常生活中饮食无规律,又肩负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比其他人群更易受到风、寒、暑、湿、热等外邪的侵害,导致气机失调,使多数女性都处于上热下寒体质,因为女性较敏感,情绪不稳定,又易因忧郁、急躁、怒气、思虑过度等内在因素扰乱气血运行,从而导致经络不通、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等失衡状态,出现手足冰凉、胃寒、胃痛、失眠、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症状,并成为困扰现代女性的通病。
暖宫养血灸可扶阳固本,增强脾肾功能,提高免疫,用艾条薰灼女性保健要血来温宫暖肾,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生化气血、化淤止痛、调节内分泌的功效。暖宫养血灸取穴:神阙,关元,中极,血海,能够有效的调节女性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腰酸乏力、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一些列妇科症状。
治疗时,病人首先选取仰卧位,使用随身灸器或艾条,在距离穴位约2公分的空中熏烤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然后改俯卧位,同法灸治背面的八髎穴。每天进行一次。也可配艾灸器使用,比较安全方便
主穴:关元、神阙、子宫、三阴交、足三里
配穴:中级、归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八髎穴
穴位的选取,一般主穴每天使用。但配穴可每天轮换选取。
选择治疗时间:每日一次,每穴15-20分钟
可以艾灸十天,休息一两天,这些穴位每天都坚持,还有肾俞,次髎(一星期两回差不多了)
怕冷怎么调理
1、怕冷可以饮食调理
多吃含铁的食物,就会让你不会因为月经流血而出现缺铁性的贫血。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动物的内脏,以及禽类的肉,还有豆类,木耳,菇类的食物等。含有高热量的食物对畏冷症也有效果,女性如果怕冷的话,可以多吃一些果脯。例如瓜子,花生,以及其他的果仁等食物。
2、怕冷可以生活调理
睡前用热水局部泡手、脚,不但可以促进血管末梢的循环,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洗完澡或是泡完热水,擦干后立刻穿上袜子保温。女性如果经常出现冬天脚怕冷,可以用一个水桶里面装入热水、米酒和姜片(热水和米酒的比例1:1的),冬天在看电视时或下班休息后用来泡脚,有助于改善女性怕冷的现象。
3、怕冷可以按摩调理
穴位按摩,用小玻璃瓶或小擀面杖,以中等偏重的力量,在穴位及周围按压、滚动即可,这比普通的按摩更有效。温灸穴位,养生专家都很在意丹田部位的保养,也就是中医讲的关元、气海穴位所在位置。它们像是人体阳气的源头,在这两个穴位上做温灸,等于从源头加温,身体自然就会温暖了。
女性怕冷怎么调理 练瑜伽改善畏寒症
保持正常坐姿坐在床上或者瑜伽垫上,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将左膝盖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膝盖尽量接触地面。换右腿重复动作,坚持练习作可以活动多处韧带,让全身紧缩的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