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1.不经常洗手
手是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感冒病毒在手帕上存活 1小时,在手上能存活70小时。感冒患者捏鼻涕、控鼻孔时病毒粘在手上,通过握手、手巾、把手、电话机、桌椅等传播。预防方法是勤洗手,不用手摸鼻、眼。呼吸飞沫传播是感冒的次要传播途径。
2.足部受凉
足部受凉易感冒。足离心脏最远,供应的血量相对较少,因而对冷比较敏感,降低上呼吸道的抵抗力。当气温降至7℃以下时,就会发凉,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有人称足为“第二心脏”,预防感冒就要作好足部的保暖。
3.三高饮食
“三高”饮食易感冒。食物过于丰盛,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即高脂肪、高蛋白质、高搪饮食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冒新法是饮食荤素搭配,少参加宴会,少打“牙祭”。
4.口味儿重
喜爱咸食易感冒。食盐能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溶菌酶也减少。由于钠盐的渗透作用,上皮细胞的功能被抑制,降低了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病毒便乘机侵入上呼吸道黏膜而诱发。
胸痛咳嗽喉咙痒是什么原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胸痛、咳嗽、喉咙痒是其典型症状,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中存在各种致病维生素,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即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起病较快,现有鼻咽、喉咙部干燥发痒,继而出现喷嚏、鼻塞、流涕、咳嗽等局部症状,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咳嗽加剧可引起胸痛。此外,除了上述局部症状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可以伴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劳及食欲减退等症状。
护理小儿感冒的工作,走出护理误区
误区一、小孩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为病毒,而目前还没有对付病毒的特效药。抗生素对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并无治疗作用,反而会对小儿产生毒副作用。
误区二、将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
冬季的时候,很多家长唯恐孩子感冒,早早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其实,孩子越捂越娇,抗寒能力差,反倒容易感冒。
误区三、不让孩子出门
孩子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如果过度限制他们到室外活动,由于室内温度过高,身上容易出汗,到了室外,在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就容易感冒。
误区四、注射丙种球蛋白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比较多,不仅有病毒、细菌,还有支原体等。每种病原体又可以分为若干型。所以,每次引起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能是不同的。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能有效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和疫苗。可以说,丙种球蛋白也不是仙丹妙药。况且注射丙种球蛋白还存在一定程度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1、当气候干燥,鼻粘膜分泌的液体发挥较快,鼻内容易结痂,一般小孩都有挖鼻孔的不良习惯,若抠去结痂或挖伤血管,导致鼻粘膜毛细血管破裂就会发生鼻出血;
2、当孩子发烧、感冒时,鼻粘膜充血、肿胀,粘膜下浅表血管破裂出血;
3、当然主要原因是身体缺水,导致鼻腔粘膜干燥所致;
4、当天气干燥,小儿穿衣过多时,内热有火,小儿鼻粘膜干燥常会引起鼻腔出血;
5、患有鼻腔肿瘤或血液系统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也可引起鼻出血;
6、不良习惯:像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会引起出鼻血。有些孩子平时卫生习惯不好,经常用手挖鼻子,这容易给鼻子带进细菌,也容易引起出鼻血。当然,有些孩子营养不均衡,鼻黏膜的静脉发育不够完善,这在季节变化的时候也很容易出鼻血。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咳嗽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2.支气管炎:
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
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4.急性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喘鸣。
诱发感冒的原因有哪些
(1)病原体
各种病毒和细菌都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以病毒为多见,约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经过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机侵入,并发较严重的细菌感染。
常见病毒中,由鼻病毒引起的感冒约占感冒总数的50%,冠状病毒约占15%~20%,腺病毒约占 10%,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其它肠道病毒约占10%,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约占5%~10%,其他为类流感病毒等。
常见细菌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
(2)身体防御能力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不但取决于病毒或病菌的侵入,而且与身体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这种防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卫生习惯等影响,有了坚强的防御能力,即使遇到病原体也不易侵入。
营养不良或缺乏锻炼的人,容易感冒,特别在消化不良、佝偻病的小儿,往往出现严重的症状。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如春季、秋冬之交,因多数人呼吸道适应、防御能力下降,而容易造成流行。
引起咳嗽的常见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2.支气管炎: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4.急性喉炎: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喘鸣。
引起咳嗽的常见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支气管炎
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肺炎
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急性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喘鸣。
长期咳嗽的危害有哪些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2、支气管炎
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
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4、急性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喘鸣。
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细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还有20%~3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
上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
身体虚弱、多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老人和小孩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均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侵犯鼻、咽、喉部,以病毒感染多见。
怎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诱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日常生活不要让自己受凉、淋雨、过度劳累等;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病菌直接接触。
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平时应该坚持适当运动,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与耐寒能力,可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室内空气流通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家中居室应该适当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及环境卫生清洁,并且要多到户外呼吸清新空气,适当放松,对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很有帮助。
病毒性感冒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感冒又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上呼吸道传染疾病。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病毒,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等。
能引起咳嗽的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2.支气管炎
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
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4.急性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喘鸣。
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大概有70%-80%是由于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因,除此之外,细菌也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以下为详细介绍。
其他还有20%-30%是因为细菌的原因而引起的,这个可能单纯的发生或者是因为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哪些因素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1.鼻病毒
1956年从感冒患者中分离到,是微小RNA病毒群的一个属,为无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30nm,耐乙醚,而不耐酸(在pH 3的溶液中易被灭活),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3天。根据血清中和试验已有120个以上的血清株,以双倍体细胞培养置33℃温度下生长最佳,在-70℃时能长期生存,在4℃也能生存数周,而56℃ 30min即能灭活。30%~50%感冒患者由鼻病毒的某一血清型引起。
2.冠状病毒
属冠状病毒群,为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对乙醚和酸均敏感。直径为80~150nm,有独特的棒状包膜粒(peplomers)自包囊凸出,在细胞质内增殖,通过胞质网出芽而成熟。至少有3株(B814、229E和0C43)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其中229E和OC43,是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在成人感冒中占15%~20%,偶尔也可引起肺炎和流行性胸痛。
3.腺病毒
为无包膜、核内复制的双股DNA病毒,直径为70~90nm,呈对称20面体,-20℃低温下较稳定。人类中已分离出41个血清株,尚有较多的中间株。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类型感染。
4.呼吸道合胞病毒
于1956年首先在实验室里从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猩猩中分离出,是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20~200nm,属于副黏液病毒科的肺病毒属,仅有一个血清型。该病毒极不稳定,在室温下2天内病毒量减少100倍,在4℃冰箱内4~6天也减少100倍。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成人通常引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然而在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病情多较危重。
5.其他病毒
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呼肠病毒1~3型、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EB病毒等偶可作为感冒的病原体。
引起咳嗽的原因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2、支气管炎
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
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4、急性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喘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