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
败酱草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败酱草-植物原生态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
-
败酱草的营养价值 败酱草的营养成分
败酱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糖类、胡萝卜素,另外维生素 B、维生素B、维生素 PP、维生素C、维生素E等,钾元素、钙元素、铁元素、锌元素、磷元素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较高,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另含有蒲公英甾醇、甘露醇、蜡醇、胆碱、酒石酸等多种成分。还含有多种皂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化学物质。
-
败酱草的研究与常用药方
败酱草,地方上称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败酱草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暗棕色至暗紫色,有节,节间长2cm以下,节上有细根。茎圆柱形,具纵棱及节,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时被有粗毛。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长
-
败酱草的营养价值 促进生长发育
苦麻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盐、钙盐等,对预防和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
-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五脏邪气,厌食胃痛。经常服用安心益气,精神饱满轻身耐老,耐饥饿和耐寒,豪气不减,增强体力。虽然苦菜性冷但对人有好处。可治腹泻,清热解毒,及恶疮疾病。调节十二经脉,治霍乱后胃气烦胀。捣它的汁饮用,可清除面目和舌头下的湿热。它的汁是白色,涂抹在疔疮肿痛之处,能拔出病根。把苦菜汁滴在痈上,马上使痈溃烂,脓汁排出。能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抗衰老,治各种痢疾和血淋痔瘘疾病。野苣不
-
败酱草有什么功效 镇静催眠
败酱草中含有的挥发油,败酱烯、异败酱烯等物质使其具有很明显的镇静、催眠效果。另外败酱皂苷也就有一定的镇静催眠效果。
-
败酱草简介
败酱草,地方上称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
-
中药治疗前列腺炎处方 败酱草排脓活血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入肝,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活血,主治肠痈,瘀滞腹痛,前列腺疾病热度证。临床应用:本品为治肠痈要药,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症效果也好,如配伍红藤,薏苡仁,连翘等善治前列腺脓肿;配伍蒲公英,银花,萆薢等治急慢性前列腺炎。
-
败酱草的营养价值 清热解毒
苦麻菜中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等成分,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效果,故对黄疸性肝炎、咽喉炎、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及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
肝炎吃什么最好 佛手败酱草
佛手20克,败酱草30克。将两味药材用水煎2次,滤出药液混合,每日3次分服,服时加白糖或葡萄糖。败酱草能抗病毒,促进肝细胞再生,可清热疏肝。适用于传染性肝炎。
-
败酱草有什么功效 防治产后淤阻
败酱草辛散行滞,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效果,对于产后淤血、腹中刺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
败酱草的营养价值 缓解缺铁性贫血
苦菜中丰富的铁元素有利于预防贫血,帮助缓解缺铁性贫血症状。
-
败酱草的鉴别
性状鉴别败酱草全草长15~55cm。根细长圆锥形;表面灰黄色,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茎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有细纵棱;质脆易折断,折断面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多碎落。总状果序生于茎枝顶端及叶腋;果实卵圆形而扁平,长8~15mm,宽5~13mm;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中央略隆起,边缘有翅,宽1.5~3mm,两面中央各有1纵棱线,先端凹陷,基部有细果梗,长约1cm;果实内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