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
-
小儿肠病毒感染的3大特点
肠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是发病高峰,3岁以下的幼儿是最容易感染的人群。肠病毒能引发多种疾病,严重者甚至可造成死亡。因此,帮助孩子防范肠病毒的偷袭,便成为父母的一项重要任务。 肠病毒的真实面目 肠病毒是一群病毒的总称,由六七十种不同类型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组成,他们随人的粪便排出后成为致病源。由于孩子大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与这些污染物接触被感染。肠病毒潜入孩子体内之后,一般经过3—5天的暗中活动,使孩子逐渐出现感染症状。 由肠病毒引发的疾病除了人们熟悉的小儿麻痹症外,比较常见的还有以下三
-
肠病毒症状 肠病毒重症的征兆
在孩子体温正常的状况下,出现嗜睡不容易叫醒,或是表现出疲倦无力、活动力降低、眼神呆滞,甚至意识不清等状况。 持续呕吐,若呕吐次数一直增加就要及早就诊。尤其当呕吐伴随嗜睡、活力下降,或只有呕吐而无腹痛、 腹泻等肠胃炎症状时,应特别注意。 全身肌肉突然无故收缩,每数分钟就会出现类似受到惊吓的反应,特别在睡觉时特别频繁、明显。 孩子处在安静且体温正常的状态下,仍然心跳速率加快或及呼吸急促。
-
儿童肠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感染 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也可引起婴儿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群及b群病毒引起,埃可病毒引起较少。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但以夏秋季多见。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4天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mm,四周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多见于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一般4~6日后自愈。 (三)出疹性疾病 又称流行性皮疹病(epidemi
-
秋老虎发威,孕妇、婴幼儿要特别小心 秋天仍要防范肠病毒
即使到了秋天,还是有许多肠病毒病患,而且往往一人感染,全家都容易被传染,所以还是要提醒大家勤洗手,小朋友玩具最好用稀释的漂白水常清洗消毒。 万一感染,要密切观察是否演变成重症临床现象,如果出现活动力下降、抽搐、呼吸窘迫、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
当心肠病毒威胁宝宝健康
肠病毒感染的疫情最近在台湾不断暴发,平均门诊人次不断增加,重症病例已经达47人,其中以台湾中部最多,而且疫情有从中部蔓延到北部的迹象,有可能引发大流行,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4人死亡,全是5岁以下的幼童。 肠病毒可通过胃液感染肠道 肠病毒是由六七十个不同类型而性质相似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所组成的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成员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另外还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中每一种类型的肠病毒又可分为许多组和许多亚型。 这些病毒的抵抗力很强,不怕酸,也不怕胆汁,因此可以通过胃液感染肠道。它
-
不可不知的新生儿肠病毒感染
感染的4种可能 1.生产过程垂直感染 很多新生儿受到肠病毒的感染被认为是经由生产过程中接受到母亲的血液或生殖道的分泌物,或生产后接触到母亲口咽分泌物或暴露的粪便所致。 2.子宫内被感染 也有不少肠病毒感染新生儿是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就发病,那么肠病毒感染可能是胎儿在子宫内就发生了。通过生产后自羊水培养出肠病毒、在新生儿的组织检测到肠病毒的抗原,以及新生儿出生第一天就可自血清中检验出中和抗体,都支持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3.来自于家族成员 肠病毒曾经从怀孕妇女与受到肠病毒感染的新生儿母亲的喉头、肛门、子宫颈
-
夏季宝宝常见病 肠病毒
每年4~9月为肠病毒流行高峰期,3岁以下宝宝若感染肠病毒,易演变成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如孩子出现高烧、嗜睡、肌跃型抽搐、持续呕吐、颈部僵硬或心律不整等重症前兆病征,应立即送医处理。 基本居家预防措施: 1.勤洗手,大人回家后一定要洗。 2.家中有人感染,一定要分开照顾,避免交叉感染。 3.定期进行宝宝物品与家中环境的消毒。 4.食物食用前必须完全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