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
-
接种出血热疫苗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
出血热的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2)尿常规 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
-
出血热病症是什么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等。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
-
出血热流行病学是什么
一、传播范围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较广,主要分布于欧亚两大洲,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原苏联、苏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瑞士、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等。我国于30年代初开始流行于黑龙江下游两岸,以后逐渐向南、向西蔓延,近年来几遍及全国各地。 二、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欧洲棕背是欧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东北林区的主要传染源是大林姬鼠。城市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实验动物室的主
-
出血热的护理保健
1、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2、做好消毒工作:对出血热出现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3、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4、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
综合症出血热的治疗方法
1.稳定内环境平衡 (1)热量及氮质平衡:为减少氮质血症发展,每日糖量不低于200g必要时加用适量胰岛素。亦可用能量合剂:辅酶a、atp及细胞色素c等,同时可给蛋白合成激素如苯丙酸诺龙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限制进液量,每日入量以前一日尿量及吐泻量加500~700ml为宜,应以高渗糖为主,少尿时多有高血钾,一般应限制含钾药剂的应用。本期血钠降低多是稀释性低钠,不需补钠。 (3)维持酸碱平衡:对重度酸血症,可酌情选用碳酸氢钠。 (4)稳定血压: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00mmh
-
出血热怎么治呢
1、一般支持治疗 出血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给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2、液体疗法 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的有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等。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恢复期病人血清治疗 如给早期病人注射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4、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
-
出血热病人可以接触吗
首先出血热热传播为动物源性,并是通过动物的血液,粪便,尿液,传播,传播源,主要是鼠类和猫类,因此出血热在人和人之间并不会传染,在做好一些必要的措施后,出血热病人是可以正常接触的。 2其次,出血热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感染的病人,临床会表现为,发热,出汗以及全身乏力消化不良,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鼻腔出血休克等症状,在此我们建议如果病人出现严重的症状时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 3如果我们的家人或者朋友,感染了出血热疾病。首先我们应该找到传播源,并且进行清理。其次我们不必过度惊慌,只要我们及时的发现病症,并到正规
-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登革热同样会引起出血热,因为分属两类病毒,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可引起自限性的登革热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登革出血热或等各休克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是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一大类病毒的统称。今天就这两类病毒的传播媒介以及相应的症状进行如下介绍,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步骤/方法: 1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
-
出血热的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中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中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中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
-
出血热的病因与传染源
出血热的病因: 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由于免疫学、免疫病理及病原学研究的进展,认为病毒感染是引起发病的始动环节。 出血热的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一个属,称为汉坦病毒属。电镜可见病毒为圆形中等大小的颗粒,平均直径约120nm(90~160nm),有双层包膜,表面有微突,包膜内为颗粒线状结构,感染细胞的胞质内常见较多的包涵体。病毒的核酸为单链、负性RNA型,分大(L)、中(M)、小(S)三不同片段。 病毒蛋白由四个结构蛋白组成,即G1、G2为为包膜糖蛋白,NP为核蛋白,L蛋白可能为多聚酶。G
-
出血热症状
说到出血热,可能很多人对此都是不了解了,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既然不知道,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 发热及毒血症症状 起病急,发热,多于发病数小时后体温迅速上升至40℃以上,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有畏寒、出汗,持续3~4天后体温下降,在第12~14天再次上升。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剧烈头痛及表情淡漠等毒血症症状。 2. 消化系统表现 发病后第2~3天即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因连续水样便引起脱水。症状可持续1周。可有肝功能异常及胰腺炎等。 3. 出血 患上出
-
出血热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 目前认为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是主要的。病毒进入人体后,经复制增生产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出血、水肿和休克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病毒血症亦可引起各个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与坏死,并导致功能障碍。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各重要脏器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管腔内纤维蛋白或血小板血栓形成。实质器官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肝小叶中心坏死,亦可见灶状或点状坏死。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肺泡内有
-
出血热会引发什么疾病
1.腔道出血、 呕血,便血最为常见,可引起继发性休克,腹腔出血,鼻腔和阴道出血等均较常见。 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包括发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枢神经而引起脑炎和脑膜炎,休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引起的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可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节律改变或偏瘫等,CT检查有助于以上诊断。 3.肺水肿 是本病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有两种情况。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肺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高使肺间质大量渗液,此外肺内微小血管的
-
出血热的诊断方法
一、 流行病学资料 近期有疫区逗留史,与感染者或感染动物的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咳嗽、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在躯干和肩部出现紫红色的斑丘疹,少尿、无尿,谵妄、昏迷等。 三、 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即可检测到蛋白尿,转氨酶升高。血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显著减少。 2、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中马尔堡病毒的N蛋白抗原 (敏感度为40 ng/ml),可用于早期诊断。 取
-
出血热的早期常见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大出血,现将我国及其他地区所见到的出血热疾病出血发疹情况简述如下: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