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
-
得动脉粥样硬化吃什么比较好
1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最好把这种平衡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如果超重,就不仅要减少热量摄入,还应该增强体力活动,加强能量消耗。 2重点减少食物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每次进餐都要严格控制肉类食物。因为即使是最瘦的肉也含10-20%的动物脂肪,应该从食用肉中消除多余的脂肪,把脂肪摄入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不要吃鸡皮,因为鸡皮所含脂肪比例高。一星期内吃猪、牛肉不超过3次,其他时间最好是鸡或鱼不包括水生贝壳类,因为这些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少于猪、牛等肉类。 3对肉或鱼最好烧、烤或烘,不要用油煎或炸。因为烧、烤、
-
工作压力使男性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纽约,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感到工作有压力的中年男性可能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报告显示36%工作压力处于高水平的男性在颈动脉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体征,颈动脉是将血液输送到大脑的颈部大动脉。仅有21%压力处于低水平的男性出现上述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部分堵塞,使动脉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器官和组织的能力减弱。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中风的危险。 某大学的博士及其同事测定了公司573位雇员的动脉硬化和压力水平,这些雇员的年龄为40至60岁。 在两次为期18个月的调查中,男女雇员回答了衡量他们如何认识工作压力、在家的
-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并不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只发生一次。如果一个人第一次患心肌梗死,他未来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性将增加4~6倍,脑卒中的风险增加3~4倍;如果第一次是脑卒中,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将增加9倍,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3倍。如果患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无论是否存在间歇性跛行,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将增加4倍,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3倍。可以说“病在腿上,险在心脑”。1998年中国有260万人死于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死一个。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1700
-
蕨麻的营养价值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蕨麻中含有亚麻酸,亚麻酸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能转化为机体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人体一旦缺乏亚麻酸,即会引导起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劳、视力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的发生,食用蕨麻对于亚麻酸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痛风患者内脏脂肪积累是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危险增加的警告信号。 痛风已经使患者处于胰岛素抵抗危险性较高的状态,内脏脂肪越多,这种危险性就越复杂。 对138例患者的内脏脂肪积累程度和发生率进行了研究,根据尿酸清除率和尿中尿酸排泄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过度排泄型(n=53)和排泄不足型(n=85)。 通过使用动态平衡模型评估(homa)指数,对内脏脂肪积累程度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使用内脏脂肪面积/体表面积之比值来表示内脏脂肪积聚的程度,研究人员发现痛风患者的这一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1、消胆胺:阴离子交换树脂,服后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固醇与胆酸的排泄而降低血胆固醇,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较明显。 2、安妥明: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较降胆固醇为明显,其主要作用为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副作用:除恶心、腹泻外,且可引起肝功损害,血清GPT增高,故服用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3、烟酸: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肝脏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循环而降低胆固醇。服用后常有皮肤潮红、搔痒或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可引起血尿酸增高、血糖增高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宜在进餐时服用,开始用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的重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与人体的脂肪代谢紊乱有关。当脂肪代谢障碍时,患者会得高脂血症,脂肪和胆固醇从血液中析出,沉积在血管的内膜上,大多数发生在大动脉和中等动脉,如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脑底动脉环的近端分岔等处。病变的动脉粗细不均,管腔变得细而弯曲,血管壁受到损伤;有的血管扩张,形成梭形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管就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同时,由于血管腔变小,管壁上脂肪沉积变得粗糙不平,使得血液流动受阻,血流缓慢,也常常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或脑血栓形成。 Tips: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 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
-
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穴位
1、足三里穴:为足阳明经穴,具有健脾益胃,强壮机体的作用,艾灸足三里具有调整脾胃、祛湿、化痰涤浊的功能。 2、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具有降痰浊、行气血、化瘀滞、泄热通腑的作用,与足三里配伍共奏健脾祛湿、化痰之效。诸穴合用使气血灌注周身,心、肝、脾、肾、脑功能正常,达到了涤痰开 窍、补益脑髓、通调心脉、活血化瘀的功能,起到了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又是络穴及八脉交会穴,能联络表里经,通阴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通于三焦经,有疏肝理气、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的
-
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区别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而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动脉硬化其中的一种,其特点是病变从动脉内膜开始,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的增生和钙质的沉着,并有动脉中层逐渐蜕变和钙化,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
土鳖虫的营养价值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土鳖虫中的某些成分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3-C和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2-C),显著升高血浆(HDL-CTC),显著增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为什么年龄增长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如同日久生锈的水管一样,人体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不断老化。 (2)大、中动脉内层和中层的血管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血管内膜变得不光滑,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3)需要强调的是,上了年纪,动脉血管会出现老化、硬化,但只有局部出现粥样斑块的并且产生明显的血管狭窄的血管,才会成为导致疾病的「罪犯血管」。 (4)血管老化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一旦血管出现硬化、内膜不光滑,导致粥样斑块可能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年龄增长导致血管硬化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如何调养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从儿童期开始,即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1)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大量减少饱和脂肪和糖类的摄入,脂肪摄入限制在每天20g以内,其中饱和脂肪限制在2g以内。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活动习惯、心脏功能来设定活动强度,循序渐进。 (3
-
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早期发现吗
(1)由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同时缺乏敏感而特异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所以早期诊断非常困难。 (2)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了心脑眼肾等靶器官损害以后,通过靶器官引起的不适症状再进行细致检查时才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但为时已晚。 (3)目前,动脉硬化检测仪在体检中心的应用对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四肢血压检测和外周动脉评价,识别高危粥样斑块和高危人群。
-
男人经常喝茶好吗 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茶黄素,茶红素具有抗血小板凝集,血液抗凝和促进纤溶的作用,茶叶既可以抑制动物细胞对脂质的吸收,又可以加速清除或分解进入主动脉壁的脂质。
-
茵陈泡水喝的功效 降血脂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茵陈泡水喝还有降血脂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为茵陈服用之后能够有效的降低动物体内的血清胆固醇含量以及脂蛋白的含量,同时主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身体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出现。
-
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药物
(一)消胆胺,服后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固醇与胆酸的排泄而降低血胆固醇,用法:4-5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较明显。 (二)安妥明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较降胆固醇为明显,其主要作用为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用法:0.25-0.5g,口服,每日3-4次,副作用,除恶心、腹泻外,且可引起肝功损害,血清GPT增高,故服用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安妥明衍生物非诺贝特0.1g,口服,每日3次;诺衡300mg,口服,每日3次;能保持降脂作用,而副作用明显减少。 (三)烟酸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
-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耳垂皮肤皱纹
耳垂由结缔组织构成,对缺血十分敏感。当动脉血管中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液微循环出现障碍时,耳垂就会出现皱纹。
-
动脉粥样硬化要从儿童期防起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缓慢、隐匿,可以长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在早期,常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据研究发现,一般人在20岁左右,即可开始有脑动脉弹性 逐渐减退的趋势,40岁以后逐渐明显,50岁以后会出现早期症状。为了保持正常生理功能,避免早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最好从儿童时期起就要开始预防,从小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近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中,2002年超重率是22.8%,10年后就变成了30.1%,也就是说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人超重,这给血 管健康埋下了极大隐患,也让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时
-
怎样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呢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1.一级预防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
-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理变化是什么
1、脂纹(fatty streak):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 2、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是由脂纹发展而来。内膜面散在不规则表面隆起斑块,颜色从浅黄或灰黄色变为瓷白色。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亦称粥瘤(atheroma):是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 4、继发性改变:是指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的基础上继发的病变: ①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