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

  • 抗磷脂综合征的病因

    由于在APL阳性的人群中只有部分患者出现临床表现,故APS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有研究提示这些抗体可抑制由带有阴性电荷磷脂催化的凝血瀑布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因子X的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的转换,蛋白C的激活,以及激活的蛋白C所致的因子Va的失活。APL抑制蛋白C激活或者中和对因子Va失活的作用,可使病人处于“血栓前状态”。已经证明抗心磷脂抗体(ACL)与磷脂酰丝氨酸的交叉反应使之与血小板结合并激活

  • 抗磷脂综合征的症状

    第一,血栓是抗磷脂综合征的突出表现,其原因可能是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磷脂作用,使血小板聚集;抗磷脂抗体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膜磷脂相互作用,促发凝血;抗磷脂抗体使凝血因子灭活受阻。临床上以反复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如肾、视网膜及下腔静脉血栓等。但动—豚血栓对病人危害最大,如冠状动脉、股动脉和脑动脉血栓可造成心肌梗死、偏瘫等。第二,习惯性流产:与抗磷脂抗体有明显的相关性,由于胎盘血栓形成、胎盘血管痉挛及胎盘血流

  • ​反复胎停警惕抗磷脂综合征

    典型病例:患者近5年来多次自然流产。3年前当她怀孕至末期时出现严重妊高征、浮肿、高血压、血小板减少、胎儿发育迟缓等。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APS),予以抗凝、激素等治疗。当时虽分娩成功,但婴儿却因体重极低而夭折。本次妊娠前,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在确定怀孕后,积极控制原发病,加大抗凝强度,并随时监测胎儿发育。刘女士整个妊娠过程顺利,并正常分娩一女婴,婴儿发育良好。年轻女性是高危人群鉴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