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伤寒
-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病原体经皮肤侵人后,先在局部淋巴组织或小血管内皮细胞 中生长繁殖,继而在全身脏器的小血管内皮细胞内建立新的感染 灶,大量繁殖后导致血管病变、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和免疫变态反应。基本的病理改变部位在血管,伴有全身实质性脏器的血管周 围广泛病变。
-
流行性斑疹伤寒
概况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 typhus),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流行,造成重大危害。病因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种立克次体可在低温和干燥的条件下生活,但高温、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死。传播方式这种疾病主要通过人类体虱
-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方法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方法:(一)伤寒夏秋季节发病较多,起病较缓慢,头痛及全身痛不甚明显,皮疹出现较晚,淡红色、数量较少、多见于胸腹。可有相对缓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晚、较轻。常有较明显的腹泻或便泌,或腹泻与便泌交替出现。白细胞数多减少。伤寒杆菌凝集反应及血、尿、粪、骨髓培养可获阳性结果。(二)钩端螺旋体病 夏秋季节发病,有疫水接触史。无皮疹,多有腹股沟和/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明显。可有黄疸
-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辅助检查
(一)血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约1/4在1万/mm3以上,少数低于5000/mm3。血小板数一般下降,嗜酸粒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蛋白尿常见,偶有红、白细胞及管型。(二)血清免疫学试验宜取双份或三份血清标本(初入院、病程第2周和恢复期),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者具诊断价值。常用者有外斐试验、补结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外斐试验虽特异性较差,但由于抗原易于获得和保存,故仍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