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平均为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多久

    该病潜伏期最高为30天左右,最低一般为8天左右,平均潜伏前为18天,这个时间只是数据统计的结果,不同体质的人,具体来说,潜伏期会差距较大。

  • 怎样鉴别流行性腮腺炎

    1.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腮腺炎症,通常表现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耳前淋巴结炎引起的肿痛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肿胀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可活动。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治疗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时,某些药物的使用如碘化

  • 流行性腮腺炎会造成哪些不适

    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近10多年来我国流腮病情较前加重,表现为热程长,并发症增多,住院患儿占门诊患儿的比例也增高。 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

  •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远离

    首先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旦发现有人出现流行性腮腺炎,就要详细记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上报。在接到病情报告后,要视情况进行一些调查工作,也要指导患者进行隔离。 在冬春季节是腮腺炎的高发期,一定要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餐饮具和学生的玩具一定要定期就行消毒, 如果已经确诊了腮腺炎的患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可以在家里或医院接受治疗,但是不要去学校上课了。也可以服用一些口服板兰根,多喝水,饮食上要以容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营养要均衡搭配。 家长也要对孩子的作息时

  •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对接触者应逐日进行检查,在集体儿童机构应留验3周,见有可疑症状,应隔离观察。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2.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 3.对接触过腮腺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 (二)被动免疫:应用痊愈期血液或其丙种球蛋

  • 春季流行病预防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播途径: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 怎么按摩解决流行性腮腺炎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站其左侧,用左手掌扶住患儿前额,右手拇指、中指同时点揉两侧风池穴1分钟。 (2)按揉合谷穴1分钟,按揉翳风穴10次。 (3)患儿仰卧或坐位,家长一手固定患儿手部,用另一手大拇指推擦双侧外关穴,以局部透热为度。 (4)患儿俯卧位,家长用拇、食、中三指捏挤大椎穴20次。 (5)患儿俯卧,家长用全掌横擦双侧肩胛骨内侧缘的部位,以局部透热为度。 2.随证加减 (1)温毒在表型:恶寒发热,头痛,轻微咳嗽,耳下腮部酸痛,咀嚼不便,继之一侧或两则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舌苔薄白或

  • 流行性腮腺炎10种食物不能吃

    腮腺炎不能吃什么——鲤鱼: 性辛,味甘,虽为淡水鱼,但民间及古今医家均视之为发物。孟诜说过:“天行病后下痢及宿症,俱不可食。” 腮腺炎不能吃什么——鸡肉: 性温,味甘,虽有温中益气的作用,但痄腮之人是热毒为患,宜吃清淡,切忌鸡肉之类肥腻壅滞的温补食品。《饮食须知》也认为它“善发风动肝火”。故痄腮之人发病期间,切勿食之。 腮腺炎不能吃什么——胡椒: 性大热,味辛辣,王孟英认为“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痄腮亦属火热实证,切勿服食动火助热的辛辣刺激物胡椒。 腮腺炎不能吃什么——黄鱼: 又称石首鱼,根据前人经验

  • 怎么按摩解决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痄腮”。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幼小婴儿因从母体获得了免疫力,所以9个月以前的婴儿很少患本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的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也有接触了被污染的食物和餐具,经口腔传播的。 由于本病传染性很强,所以很容易在幼儿园、小学中形成流行,在城市居民中,经常呈地方性散发流行。本病发病后,除少数儿童合并睾丸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外,大多预后良好,一般一生只患一次,得两次或两次以上病者往往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现代医学认

  • 如何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

    及早隔离患儿直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由于流行性腮腺炎大多病情较轻,接触者一般不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包括幼儿园、学校)内流行时应检疫3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目前我国有了麻-风-腮三联疫苗,三者互不干扰,效果满意,免疫后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可保持数年。

  •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预防 关注疫情报告

    卫生机构会在疫情突起或是刚起势时,做出相应的疫情报告,有时只是一个提醒,有时可能是突发的紧急报告。及时关注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掌握疫情发展情况,可以帮助人们做好预防措施,不至于毫无心理准备,避免当疾病发生时手足无措。

  • 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时间 流行性腮腺炎隔离后如何护理

    1、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檫,以确保隔离室清洁,如果是在家里隔离,则可以用食醋熏蒸灭菌,也有一定效果。 2、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和毛巾,食物等应煮沸或消毒,避免护理过程中,感染护理人员。 3、患者饮食需要调节,食物以清淡为主,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忌吃刺激性食物,过甜过酸的也不可吃。 4、注意患者口腔卫生,可用温盐水等漱口,清除口腔污质,以防继发性感染,加重腮腺炎的病症。 5、若是出现高温症状,可采用冷敷、温水擦浴方式降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 流行性腮腺炎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预防

    1.疫苗预防 目前我国儿童免疫程序规定,18~24月龄儿童应常规接种一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但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防病效果有限,推荐儿童入小学前再次接种一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2.尽量不去人群密集产所 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3.保持空气流通 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4.多加锻炼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定期检查 在学校最好有保健员进行

  •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多少天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程

    1、潜伏前,腮腺、咽喉略有不适,但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发现。 2、开始发病时,患者常一侧腮腺先肿、有疼痛感,咀嚼时更痛。 3、2—3天后,对侧腮腺(也有仅是单侧的情况)也肿痛,特点为肿块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边缘扩大,有热感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 4、4—5天是该病症状发展的高峰期,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出这些外患者还有咽喉肿痛、畏寒等症状。 5、一周左右消退。

  • 怎么预防冬季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 脑膜脑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睾丸炎男性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 1、接种腮腺炎疫苗(麻腮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办法,对儿童有保护作用。 2、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约3周左右; 3、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 4、少吃一些辛辣、煎炒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增强抵抗力。

  • 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鉴别方法

    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化脓性腮腺炎早期症状如下:腮腺区肿胀,有时突然从腮腺导管口流出稠而有咸味的液体,随之胀痛减轻,甚至消失;持续性腮腺区疼痛、不适,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口臭等;进食或看见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唾液分泌量增加,导管排出受阻,即加剧腮腺区的疼痛与肿大,停食后症状又逐渐消失。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

  • 流行性腮腺炎传播途径 胎盘传染

    孕妇感染期间生育,腮腺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婴儿,造成胎儿畸形甚至死亡,所以在怀孕期间一定要防止感染该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