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
-
春季谨防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亦称“痄腮”或“抱耳风”。它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常见于2岁到15岁的儿童,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 “痄腮”一般发病比较急,开始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一两天后,常生在一侧耳垂下方,肿大、疼痛,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部分病人患病3天~4天后,对侧的腮腺也会发生肿大,甚至波及颈部及前胸上部,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如治疗不及时,有的还可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影响小孩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因此,小孩患了腮
-
男性不育与腮腺炎有关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和青少年是最易传染的人群,特别是5~15岁的患者最易常见。专家指出,腮腺炎病程为7—12天,患者最好隔离3周,如果患者没有治疗彻底就停止用药,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果是青春期以后患腮腺炎者,其病毒还会在男性睾丸等处寄生、繁殖,引起腮腺炎性睾丸炎,而这种疾病就就可能引起男性不育。男性腮腺炎有15%~25%发生睾丸炎,单侧受累约占2/3,双侧占1/3。 一般来说,腮腺炎对于儿童的影响有限,由于幼儿的睾丸尚未发育成熟,及时发生了腮腺炎也不易并发出腮腺炎性睾丸炎,因此到了
-
腮腺炎的相关症状有哪些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蛤蟆瘟、阔嘴巴。本病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传染性也很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儿或经飞沫传染。发病初期最易传染给别人,常会造成流行。4-15岁的孩子患病较多,患过一次后,可有终身免疫,再次感染发病者较少见。 腮腺炎病儿可有发热头痛(有些患儿也可无发热),精神差,胃口不好,呕吐,在吃东西时觉腮部发痛(腮部在两耳下方)。1-2天内见腮部渐渐肿大,可先见于一侧,然后再见另一侧也肿大;或仅见一侧肿大,有压痛、张口进食时疼痛加重,肿胀经4—5天后
-
得了严重的腮腺炎后果有哪些
1.脑炎 腮腺炎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亲和力,孩子受到腮腺炎病毒感染后,约有1/3会出现脑部受侵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烧、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嗜睡等。有少数孩子可出现惊厥、昏迷、偏瘫、说话不清、舞蹈样动作。如果病毒侵犯脊髓还可出现四肢瘫痪、肢体感觉消失。病变发生在脑神经还可引起眩晕、耳鸣、口眼歪斜、视物不清等症状。如果化验脑脊液,大约有2/3会出现异常。 有的孩子在腮腺肿大之前先出现脑炎症状,有的孩子脑部症状与腮腺肿大同时出现,还有的是在腮腺肿大消退后2周左右出现脑部症状,少数只发生脑炎症状而
-
腮腺炎特征有哪些
1.加强疫情报告。 2.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由于腮腺炎易在人群集聚的学校、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应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及时居家隔离,到正规医院治疗。 4.隔离患儿直至腮肿消退为止,易感者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服,连续3天。 5.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室内人口密集处可用食用醋熏蒸。 6.少吃一些辛、辣、煎炒的食品。 7.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和毛巾,食物要消毒煮沸。
-
腮腺炎传染期几天
你好,耳前肿胀,印象腮腺炎,为腮腺病毒感染的一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耳前下方肿胀、疼痛,发热等。部分可见于细菌感染,建议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可同时外涂青黛散调醋外敷,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考虑切开排脓手术
-
腮腺炎传染吗
腮腺炎是一种具有传染行的疾病,一般没有患过腮腺炎的小朋友比较容易被传染上。得过的人不是就免疫了。现在的疾病也是很厉害的,现在有很多人都二次得过腮腺炎了。所以现在对腮腺炎的患者一般都是隔离,防止传染其他人。 1一般的传染病都是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 一般小时候家长都会给孩子打预防针,这种方法是很好的,小的时候打上预防针就有了一定的免疫力,腮腺炎活体菌就不容易传染。小孩子就可以快乐叫健康的成长。 得上腮腺炎的小朋友或者二次得上腮腺炎的朋友要及时的隔离来以免病菌扩散。被隔离的人们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 3要治
-
腮腺炎不能吃哪些食物 忌坚硬的食物
不要吃坚硬的食物,如花生米、西瓜子、南瓜子、葵花子、苹果、菠萝、小核桃、压缩饼干、玉米饭、高梁米饭、海蜇皮、海蜇头、未经煮烂的各种肉类和油炸、烧烤的食物等。患者由于腮腺部及颈下淋巴结肿大,咀嚼食物时会引起疼痛,不利于腮腺炎症的康复。
-
老年人腮腺炎的症状是什么
腮腺炎的症状: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
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当隔离至腮肿消退为止;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对接触过腮腺患儿 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 2)切断传播途径 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学校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3)保护易感人群 出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
儿童腮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小儿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临床以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 小儿腮腺炎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等。 小儿腮腺炎无特殊治疗药物
-
中医辩证治疗腮腺炎
毒陷心肝证 患者症状: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温毒袭表证 患者症状: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中医方药:银翘散。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咽红肿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山豆根
-
腮腺炎是传染病吗
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2、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 3、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4、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
-
有效防治腮腺炎
1.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告诉孩子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 3.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4.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5.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
-
腮腺炎传染人群有哪些
腮腺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除此之外,一些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腮腺炎。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咽痛等症状。发病时,患者的腮腺两侧会出现明显的肿胀,触摸时可感觉灼热,有弹性,肿胀部位有疼痛感。患上腮腺炎后,由于张口进食及咀嚼时疼痛感加剧,患者常感觉到食欲不振。 腮腺炎会传染给他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腮腺炎患者是细菌携带者,可通过飞沫传播进行疾病传染。未患过腮腺炎的人在接触患者飞沫后2周左右便会发病。所以一旦发现腮腺炎患者,尤其是在幼儿
-
腮腺炎为什么会反复发作 细菌性感染
腮腺炎的患者中有少部分是细菌感染引起,治疗好了,但生活不注意,比如口腔卫生做得不是很好,出现了新的细菌感染,出现新的症状,这种患者也容易反反复复的出现腮腺炎症状,预后效果极差。
-
防止腮腺炎要避免接触腮腺炎病人
腮腺炎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据医生介绍,冬春之交是腮腺炎的高发季节,腮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接触、飞沫等呼吸道传染,一般潜伏期为12至22天,传染期为腮腺肿大前24小时至消肿后3天。 腮腺炎
-
腮腺炎的危害有哪些
1、机体免疫 腮腺炎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更严重的是长期的反复发作将直接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 2、内分泌失调 腮腺炎引起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无力、视力减退、眼球痛、飞蚊症、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3、脏器恶变 腮腺炎也可引发肌肤关节及内脏器官和会阴部的多发性溃疡、复发性色素膜病变等全身症状,甚至造成恶变。 4、癌变风险 腮腺炎长期久治不愈,极有可能导致口腔癌,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腮腺炎反复发作需要多加注意,以防引起白塞氏病。
-
腮腺炎偏方
腮腺炎,即中医所讲的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为多发季节。仙人掌性寒味苦,如《岭南采药录》云其“性涩寒,无毒”,《本草求原》云“消诸疮初起,敷之”。仙人掌有清热解毒,消肿活血之功,为治腮腺炎之良药。今举数则验方如下: 1.去刺仙人掌12克,白矾10克,冰片9克,捣碎调匀后涂于腮腺或颌下腺、舌下腺肿大部位,外敷干净纱布,以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2.鲜仙人掌200克,青黛50克,生大黄、赤小豆各100克,冰片5克,食用米醋适量。先将生大黄、赤小豆、冰片碾碎成细粉过筛,再拌入青黛,再将鲜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