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综合征
-
上腔静脉综合征病理生理
上腔静脉位于中纵隔,起自于左、右无名静脉汇合部至右心房,长约6~8cm,近心端2cm位于心包腔内,在心包返折部位是上腔静脉相对固定点。奇静脉恰好在心包返折上方从后侧壁进入上腔静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静脉侧支通道。上腔静脉周围有气管、右侧支气管、主动脉、肺动脉以及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上腔静脉因壁薄、腔内血流压力低、容易被压迫。胸腺和胸骨后甲状腺正好位于上腔静脉的前方,气管隆凸、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分别位于上腔静脉的后、中和侧面,这些邻近上腔静脉的淋巴结引流右肺和左下肺。所以,胸腔内临近上腔静脉的任何一种结构的病
-
上腔静脉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以缓解症状为首要任务,然后考虑解决病因。 1.一般处理 病人应卧床,取头高脚低位及给氧,减轻颜面及上部躯体水肿,吸氧可缓解暂时性呼吸困难。限制钠盐摄入和液体摄入,能使水肿减轻。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轻阻塞所致的上部水肿,缓解症状,可静脉用速尿或20%甘露醇,效果欠佳可同时配合应用双氢克尿塞和安体舒通。注意容量的维持,防止血液浓缩。适当的镇静和止痛有助于减轻焦虑和不适。对于严重的呼吸困难、颅压升高应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能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压迫。症状控制后可针对原发的肿瘤予以放疗、化疗,周围炎症及结缔组织 病予
-
上腔静脉综合征治疗
上腔静脉梗阻的病因较多,治疗决策包括:①放射治疗: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疗方法,因为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极大部分是手术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所引起。②内科综合治疗包括中西医和化疗;用于减小肿瘤体积或作为放疗的辅助手段。抬高头部卧床休息,抗凝和消融治疗减少血栓形成,皮质激素减轻喉头和脑水肿,应用利尿剂减轻全身水肿等症状。③外科手术:通过腔静脉移植或旁路移植术,有效地解除上腔静脉梗阻。④上腔静脉球囊扩张:加用不同种类的腔内支架,可以迅速地解除上腔静脉梗阻,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尚在评估中。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因、病变程度和范
-
肺癌会表现为上腔静脉综合征么
肿瘤直接侵犯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上腔静脉,或腔内的栓塞,使其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头痛、颜面部浮肿、颈胸部静脉曲张、压力增高、呼吸困难、咳嗽、胸痛以及吞咽困难,亦常有弯腰时晕厥或眩晕等。前胸部和上腹部静脉可代偿性曲张,反映上腔静脉阻塞的时间和阻塞的解剖位置。上腔静脉阻塞的症状和体征与其部位有关。若一侧无名静脉阻塞,头面、颈部的血流可通过对侧无名静脉回流心脏,临床症状较轻。若上腔静脉阻塞发生在奇静脉入口以下部位,除了上述静脉扩张,尚有腹部静脉怒张,血液以此途径流入下腔静脉。若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饮食及护理要点
上腔静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面、颈、臂、上胸部肿胀,常伴有静脉曲张。眼常最先受累,主诉流泪、眼睑水肿、眼球突出。视网膜检查提示有视网膜水肿、静脉充血。如果奇静脉也受到阻塞,则这些症状和体征更明显。不久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昏、耳鸣,向前低头时头部有胀裂感,面部发红或发绀。静脉高压可引起颈静脉和脑血管血栓形成,并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视网膜静脉血栓可以致盲。 上腔静脉综合征急性发病者,如短期内上腔静脉完全阻塞,尚未建立侧支循环,则可致上腔静脉压急剧升高,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颅内静脉破裂而死亡。多数病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