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糖尿

肾性糖尿

  • 肾性糖尿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尿流检查 用蔗糖氧化酶实验进行尿检葡萄糖可显著增高。饮食含热卡103J/kg(30cal/kg)或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的情况下,24h尿中葡萄糖定量>500mg,更有甚者可达100g/24h,多数在5~30g/24h。尿磷、氨基酸、尿酸、碳酸氢盐和其他尿酸化试验均正常。 2.大便可检测出大量半乳糖。 3.糖耐量试验正常或略有波动。 4.空腹血糖正常,肾小球滤过率菊酸清除率为148~158ml/(min·1.73m2)糖清除率与肾小球滤过率几乎相等。静脉给予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至261~342mg

  • 肾性糖尿病严重吗

    肾性糖尿可并发脱水、营养不良、低血糖和糖尿病相关病变等。糖尿病相关病变包括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食疗方法: 肾性糖尿患者可采用以下食疗方: 1、黄芪粥。生黄芪30~60克、粳米60克、陈皮末10克。先将黄芪煎汤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成粥,粥成后加入陈皮末即可。本方能改善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增强体质。 2、芡实白果粥。芡实30克、白果10个、糯米30克。将白果去壳,与芡实、糯米共入锅中加水煮

  • 肾性糖尿需要治疗

    1,黄芪粥。生黄芪30~60克、粳米60克、陈皮末10克。先将黄芪煎汤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成粥,粥成后加入陈皮末即可。本方能改善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增强体质。 2.芡实白果粥。芡实30克、白果10个、糯米30克。将白果去壳,与芡实、糯米共入锅中加水煮成粥。本方可疗肾病属脾虚湿盛,小便淋浊,尿中大量蛋白排出者,可长期食用。 3.黑豆炖猪肉。黑豆50克、瘦肉100克。先将猪肉置于水中煮开,再下黑豆共炖,熟后加适量调味品,食肉饮汤。本方有补肾、利尿、健脾等作用。 4.鲫鱼灯心粥。鲫鱼1条(去鳞及内脏)、灯心草

  • 肾性糖尿如何鉴别诊断

    1.糖尿病 此类患者常空腹血糖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但有少数情况是肾性葡萄糖尿和糖尿病同时存在。 2.其他原因糖尿 (1)戊糖尿尿Bial反应(盐酸二羧基甲苯)呈阳性,可确定为戊糖尿。 (2)果糖尿尿Selivanoff反应(间苯二酚)呈阳性,可确定为果糖尿。 (3)乳糖尿、半乳糖尿甘露庚糖尿可通过尿纸上层析法确定。 3.其他继发性疾病 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炎、Fanconi综合征、Lowe综合征及妊娠均可有糖尿,但原发病明确不难鉴别。

  • 肾性糖尿是怎么回事

    肾性糖尿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肾性糖尿 亦称家族性肾性糖尿(familial renal glycosuria),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有的呈显性遗传。本病根据糖滴定曲线可分为两型: (1)A型:肾糖阈及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率(TMG)均减低,在血糖不高时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亦低于正常,故为真性糖尿。可为肾小管单独对葡萄糖转运有障碍,但常合并其他肾小管转输功能缺陷,如Fanconi综合征、Lowe综合征等。 (2)B型:肾糖阈降低而TMG仍正常,故为假性肾性糖尿。是由于个别肾单位对葡

  • 肾性糖尿有哪些症状

    1.原发性肾性葡萄糖尿(primary renal glucosuria) 是遗传因素引起的近y端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障碍,临床上有两种疾病:小肠葡萄糖-半乳糖吸不良综合征及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 小肠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综合征是空肠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半乳糖及葡萄糖转运的先天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肠道吸收障碍,初生儿水样腹泻,脱水与营养不良,大便中可检出大量半乳糖,改喂果糖可以治愈。肾脏病变较轻,且只见于同型合子。 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分为两个类型:A型为肾糖阈和MTG均下降,可有范

  • 肾性糖尿检查诊断

    一、临床诊断(按照Marble标准) 1、血糖正常或偏低。糖耐量曲线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或略有波动). 2、尿糖阳性,一般每天尿糖量

  • 肾性糖尿应该如何预防

    一、预防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如属小肠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综合征者,改喂果糖可以有效预防本症,继发性肾性糖尿主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肾毒物质损害以保护肾小球的正常功能。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肾性糖尿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肾性糖尿的护理方法,肾性糖尿的常见护理措施。 肾性糖尿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Klemperer于1896年首先描述其特征为:血糖及滤液内糖浓度正常的情况下,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障碍导致尿中排出过量葡萄糖,故称之肾性(renalis)糖尿病。流行病学:

  • 肾性糖尿病因

    肾性糖尿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肾性糖尿 亦称家族性肾性糖尿,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有的呈显性遗传。本病根据糖滴定曲线可分为两型:A型:肾糖阈及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率(TMG)均减低,在血糖不高时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亦低于正常,故为真性糖尿。可为肾小管单独对葡萄糖转运有障碍,但常合并其他肾小管转输功能缺陷,如Fanconi综合征、Lowe综合征等。 B型:肾糖阈降低而TMG仍正常,故为假性肾性糖尿。是由于个别肾单位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低,血糖未达肾小管葡萄糖最大吸收率就出现糖尿,即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