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示意图

  • 小儿咽炎按摩示意图 小儿咽炎分型按摩方法

    病因:主要是由于内有积热,外感风邪,进而导致风热邪气袭喉。 主证:孩子咽喉有红肿疼痛症状,全身都有不适感,情绪烦躁不安,说话声音嘶哑喉敏鸣,会觉得呼吸困难。吞咽食物时,会感到疼痛并难以下咽,食欲减退;喉咙内有粘稠的痰液,但不易咳出。 按摩主穴:揉小天心3分钟,揉一窝风3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揉合谷1分钟。 主穴功效:揉小天心,揉一窝风有疏解体内风邪的作用;推补肾经可清热泻火,并降体温,平和胃气;推清板门穴,揉合谷缓解喉咙疼痛的症状,舒爽喉咙。 按摩配穴: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清肺经4分钟,

  •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至阳穴健脾胃

    归经:督脉。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俯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与肩胛骨下角相平的第7胸椎棘突下方。 拔罐功效:健脾胃,清湿热,主治黄疸,胸肋胀痛,身热,咳嗽,气喘,胸闷,胃痛,脊背强痛。

  • 手臂拔罐位置示意图 间使穴宁心安神

    位置:在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宁心安神,和胃止呕,截疟。 主治病症:心痛心悸,癫痫,热病,疟疾,胃痛,呕吐,肘臂痛。

  • 甲亢艾灸灸部位示意图

    艾灸部位:①风府、大椎、身柱、翳风(双)、肩井(双);②大杼(双)、风门(双)、肺俞(双)、天宗(双)。 灸法:用艾炷无瘢痕灸,两组穴交替,每日取一组。每穴灸7壮,每日灸1次,星期日停灸。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5例,经治6~8周,全部有效。其中1例临床基本治愈,其余4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艾灸部位:①风池、肝俞、肾俞、阴陵泉、太冲、神门;②风门、脾俞、命门、天突、内关、手三里、三阴交。 灸法:每用一组,交替使用,按法施灸。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一组穴,各灸3壮,每

  •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须掌握的8种拔罐方法

    针对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拔罐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8种。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疾病或压痛点。可按病中耽穴变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髑穴拔罐等。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数十个部位。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附几个罐子进行拔罐治疗。 罐子吸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 背部刮痧出痧示意图 湿热严重刮痧还是拔罐

    无论是刮痧还是拔火罐,都没有太大的除湿作用,如果非要比出个高低,那么拔火罐略胜一筹,因为拔火罐的过程中会拔出身体中的部分水汽。 造成湿热严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脾胃失调,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湿就会积聚在身体中。湿热严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或者食材,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 肩膀刮痧的方法示意图

    1.肩周炎选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和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宗、肩贞穴,可通络止痛; 2.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可祛湿; 3.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魄户、膏肓、譩譆穴、膈关穴,可化瘀通络; 4.选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可疏瘀通阻。 沿颈肩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天柱穴刮拭至中府穴,重点加强天柱、肩井、中府穴的刮拭。 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曲池穴。 沿背部正中线,自上而下刮拭两侧肩胛及足太阳膀胱经,重点加强魄户、膏肓、譩譆穴、膈关穴的刮拭。

  • 手臂拔罐位置示意图 列缺穴宣肺理气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绕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宣肺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喎斜。

  • 胸部刮痧的方法示意图 胸部刮痧主治疾病

    胸部正中为任脉所过,手三阴经由胸走手,足三阴经由腹达胸,刮痧刮胸部位置主治心肺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等症。

  • 肩周炎拔罐示意图 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乳痈,乳腺炎,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咳逆抢心,乳腺炎。

  • 感冒拔火罐位置示意图 感冒拔罐治疗法则

    祛邪扶正,宣肺解表,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暑湿证消暑化湿,疏表和里,拔罐取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 拔罐排毒位置示意图 拔罐排毒的原理

    拔罐主要是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子吸附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逐寒祛湿,排毒祛病的效果。拔罐的排毒功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肩周炎拔罐位置示意图 肩周炎症状分型

    1.太阴经证:以肩前中府穴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 2.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 3.太阳经证: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处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

  • 颈椎病拔罐位置示意图 肝肾畏亏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四肢麻木无力,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 取穴:(1)大椎、肝俞、肾俞;(2)风池、肩外俞、大杼、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和2组穴全用。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 哮喘拔罐示意图 哮喘生活护理

    1.避免变态反应原性物质。如果室内的灰尘是变态反应原,尽量避免室内起灰尘。本人和家属都不要吸烟。 2.扫除时或者寒冷时外出,要戴上口罩。 3.老年人冬季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可转移到温暖的地区,注意预防感冒。

  • 早泄拔罐位置示意图

    1.命门穴位置: 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2.命门穴取穴方法: 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3.命门穴功效: 接续督脉气血,命门穴有补肾壮阳、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关元穴 1.关元穴

  • 小儿遗尿艾灸示意图 小儿遗尿艾灸注意事项

    遗尿一证常使患儿感到自卑,心理状态的异常,又可继而导致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不良变化,故此症宜早治。艾灸的效果很好,无副作用,又不像针刺法会让患儿害怕。 艾灸最好在每天临睡前进行,要注意如果是器质性病变患儿,应治疗原发病。

  • 哮喘拔罐示意图 哮喘拔罐取穴方解

    痰饮伏肺,壅塞气道,肺气上逆,发为哮喘;取肺之俞,募穴肺俞,中府调理肺脏功能,止哮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孔最为肺经郄穴,主急性发作性病症,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效穴;丰隆为豁痰要穴;寒饮伏肺者加风门,太渊以疏风宣肺;痰热壅肺加大椎,曲池,大包清化痰热;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培土生金;肺肾阴虚者加肾俞,关元,灵墟滋肾益肺;心肾阳虚者加心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补益心气,振奋元阳,诸穴合用可收降气化痰,止哮平喘之功。

  • 哮喘拔罐示意图 哮喘缓解期拔罐示意图

    对于哮喘缓解期除了同样要拔罐大椎穴、肺俞穴、风门学、膻中穴、定喘穴以外,还要拔罐以下穴位: 1.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1.位置: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取穴方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肩峰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当云门直下约1寸,与第1肋间隙平齐处是穴。 3.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