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

  • 如何检查糖尿病足有助于确诊

    1、体格检查糖尿病足:注意糖尿病足溃疡面的外观、范围、深度、温度、气味,同时确定脚有无畸形、浮肿、软组织感染或骨髓炎。检查糖尿病足患者对侧肢体情况及鞋袜是否合适。 2、周围血管检查糖尿病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来触摸脚背或胫后动脉的搏动来了解脚部大血管病变,波动消失提示有严重的大血管病变,需进行下一步检查糖尿病足,如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血管造影了解下肢血管闭塞程度和部位,为截肢平面或血管旁路手术提供依据。跨皮氧分压测定反映微循环状态,同时反映周围动脉的供血状况。 3、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足:

  •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原则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原则 在糖尿病确诊后,首先应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分配饮食和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均应作为一项预防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长期任务,使患者血管,神经病变发展慢一点,轻一点,少一点,并仔细护理和预防足部可能发生的病变,因此要做到: 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

  •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才更好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得糖尿病足的,只要糖尿病患者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也是可以不得糖尿病足病的。预防糖尿病足注意在洗脚时要避免水温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麻痹,无法判断温度高低,即使有时温度很高,患足都感觉不到而易被烫伤。患者在洗足、修剪脚趾甲时,要防止脚趾的皮肤破损引起细菌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糖尿病足要控制好血糖,因为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好,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差,容易受感染。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皮损导致化脓性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足

  •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1.查体 应行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部分的彻底查体。查体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对于高危人群应更为频繁。需要观察记录的问题有:步态异常、鞋子的磨损情况,以及有无外物突入鞋内部、血管搏动、毛发生长、皮温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观察足与足跟部的畸形与组织破坏、溃疡的位置与大小、有无水肿或是炎症的表现。还应检查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肌肉的力量。 2.全面的神经学检查 反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查。定性的感觉检查,如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针刺觉和本体感觉。定量的感觉检查,最常使用Semmes-Weinstein尼龙单丝进行压力检查。

  • 治疗糖尿病足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专家指出不少糖尿病足患者患上了糖尿病足之后,都习惯自己在家里采取一般性外伤的家庭式护理措施,其实这些护理措施很难达到治疗的效果,只会拖延病情。或者一些人不了解糖尿病足严重程度以及难治的特点,随便就找个地方进行简单医治,最后容易出现了大溃疡,是的治疗骑虎难下,进去疾病的潜伏期阶段。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时间,最佳的治疗时间应该是在早期发现之后,及时去相关的医院进行治疗。另外了解疾病地方信息也很重要。 在早期发现糖尿病足,需要了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糖尿病足来临时,会有一些基本症状表现,如脚上皮肤干燥、皮色变暗、

  • 脚气和糖尿病足的区别

    1、脚气和糖尿病足有什么区别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早期感觉改变通常呈袜套样表现,首先累及肢体远端,然后向近端发展。轻触觉、本体感觉、温度觉和疼痛感知的共同减弱;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足内在肌萎缩,出现爪状趾畸形等;继上述早期神经病变引起的症状外,还可出现溃疡、感染、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 而脚气主要是真菌感染所致。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

  • 脚痒是糖尿病足病的前兆吗

    糖尿病足多见于患有10年以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瘙痒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足部瘙痒可因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引起,也可因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循坏障碍引起,这也是糖尿病患者为何会脚干发痒原因。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干发痒其实是出现糖尿病足的前兆。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俗称烂腿,是糖尿病慢性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主要病因是糖尿病患者血管栓塞,从而导致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致。如果糖尿病患者在足部瘙痒的同时,伴随着走路间歇式疼痛,就应该尽早去医院做下

  • 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要点

    一、坚持饮食治疗 根据自己理想体重计算出每日的总热量,糖尿病足坏死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同时要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要定时定量进餐。 二、科学洗脚 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擦干。如果毛巾质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均易造成足部皮肤不易查觉的创伤。 三、变化体位,适当运动 经常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运动供血。尽量避免长时间两腿交叉而坐,避免远距离持重行走;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长期卧床的糖尿病患者特别要注意保护足跟部,足后跟长期与床接触受压,也易导致血液

  • 糖尿病足如何预防

    1、重视足部的护理 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必须具备正确的防护知识,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每天用温水泡脚,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每日换洗,更不要穿不平整的袜子,以防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跟的鞋及高跟鞋,更不能赤脚外出;剪趾甲要小心,按时修剪,并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经常测试足部感觉;观察足部的皮肤颜色、温度的改变,感觉异常,趾甲变形等要及时正确求医,防止贻误病情。 2、采用多种方

  • 怎样在短期内查出糖尿病足疾病

    正确的做法是对可能发生糖尿病足的病人定期、严格、规范、重点地进行随诊检查,同时做好糖尿病知识的宣教。糖尿病足多发生在50岁以后,60~70岁最为多见,肥胖型糖尿病、病程长和血糖经常控制不好者是好发人群。糖尿病足的发生几乎均由缺血、神经病变、感染这三个主要因素共同起作用。 因此,对糖尿病足的预测和早期发现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有些学者根据这些因素建立了一种使用计分法预测糖尿病足可能发生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病人有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者,分别计2、4、6分;有震动觉及位置觉减弱或消失者,各计2分和4分

  • 护理糖尿病足的方法有哪些

    1、每日用温水、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同时给予轻柔而充分的按摩。如为汗脚,可用酒精擦拭足趾缝间,在洗脚时可在洗脚水中加少许醋液,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3、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必要时可借助放在地上的镜子,注意趾甲是否过长、过厚,是否有嵌甲,是否有劈裂,是否有甲沟炎,注意趾甲是否有颜色变化,紫红色表明可能有甲下出血。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 糖尿病足患者吃什么好

    对病足患者,每日保证200~350克的主食,如米、面等含有丰富的糖类,是糖尿病足患者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病足患者的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应比一般人要高,如60公斤体重的患者,每日应摄入蛋白质90~120克,才能保证每日需要。 病人的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为,如60公斤体重的患者,每日应摄入的脂肪在36克以下。 每日需要纤维素成分占总量的20%左右。生活中,常用米糠、麸皮、玉米皮、甜菜屑及海藻类植物制成糕饼等纤维食品,是病足患者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健康食品。

  •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有休息痛

    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只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却血而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双脚可出现坏死,创口久久不愈,严重者不得不截肢至残,这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 什么是糖尿病足

    一、什么是糖尿病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 二、糖尿病足的症状与分期(病变严重程度): 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将糖尿病足分为5级。 0级:

  • 糖尿病足有什么症状 肢端发凉、感觉迟钝

    在糖尿病足早期还会有肢端发凉、感觉迟钝的症状。由于病人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致使血管腔狭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肢端发凉、感觉迟钝的症状。 时间长点会发展成为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这种感觉非常难受,有种脚踩棉絮感,而且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

  • 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

    1、控糖:糖尿病足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十分重要。即使是2型糖尿病,最好也改用胰岛素治疗。如血糖控制不佳,可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常用一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案(早、中、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必要时静脉滴注胰岛素或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毫摩尔 /升以下,餐后8毫摩尔/升左右。 2、活血:糖尿病足病引发脚部出现肿胀,溃烂等一些症状,也是因为足部的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的,糖尿病足病患者根据适当的情况对足病进行血液循环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足病。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 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足与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性病变和小血管性动脉硬化及合并厌氧菌等多种细菌性感染有关。糖尿病血管病变使肢体血管闭塞缺血,山梨醇等代谢产物在周围神经内沉积,导致下肢运动、感觉及交感神经支配的改变和关节畸形。同时由于易发生多重感染,如厌氧链球菌合并产气性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甚至梭状芽胞杆菌等复合感染。 (1)病史 以往有过足溃疡或截肢;独居;经济条件差;不能享受医疗保险;赤足行走;视力差;弯腰困难;老年;合并肾脏病变等。 (2)神经病变 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如下肢的麻木、感觉减退、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

  • 糖尿病足患者饮食上要如何调养

    糖尿病足是由于对糖尿病的不合理治疗或是没有及时的治疗而并发的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有右下肢冷痛感,足部溃烂等等,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那么,糖尿病足患者饮食上要如何调养? 糖尿病患者实际上什么都可以吃,关键是怎么吃,吃多少量。专家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食物一定要多样化,单一的食物是不可以慢去人体内部的营养的。要做到平衡饮食。 平衡膳食遵循的原则: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好的不要多吃,赖的也不要少吃。 1、宜清淡不宜油腻:糖尿病足患者对于油的选择,炒菜宜用植物油(

  • 糖尿病足的冬季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1.足部宜暖不宜寒:入冬后,糖尿病患者足部应注意保暖,可采用多种恰当的取暖方法,以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血液及营养供应,加速酸性代谢产物的排泄。但在取暖时应防烫伤。 2.足部宜高不宜低:经常抬高足部可以减轻足部压力,促使局部静脉回流,防止代谢产物的蓄积。 3.足部宜动不宜静:动则血运增加,静则血运缓慢。足部经常按摩或适当活动,可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但不可过量活动,以免增加足部负荷。 4.穿鞋袜宜合适不宜过松过紧:由于重力作用,下肢静脉回流较之躯干上肢阻力大,若鞋袜过松可致局部静脉瓣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