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温脾益肾
吴茱萸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镇痛
吴茱萸中含有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具有镇痛、利尿的功效。
-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妙用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传统内服法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气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下面就简介吴茱萸外用治病验方九则,供参考:一、治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为细粉, 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
-
吴茱萸附方
1、吴茱萸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古今录验方》)2、吴茱萸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王好古)3、吴茱萸治转筋入腹。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泻即愈。4、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主治秘诀》5、吴茱萸,开郁化滞,逐冷降气之药也。方龙潭曰,凡患小腹
-
治疗口腔溃疡小偏方 附子吴茱萸敷足心
取附子,吴茱萸,川乌各等量,放入锅中炒热,敷于脚心,微火烘之,主治肾阳亏虚型口腔炎,口腔溃疡,症见口疮数量不多,黏膜不充血,怕冷,四肢不温。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辛散肝经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1、与生姜、人参等同用,可以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2、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3、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4、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
-
吴茱萸的形态特征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吴茱萸-原植物形状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丝均被白色
-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吴茱萸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杀虫,还能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那么吴茱萸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驱虫药中关于吴茱萸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炮制方法1、吴茱萸:除去杂质。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