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湿热
-
下焦湿热的病因
1.大肠湿热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气血瘀滞,当瘀热阻于肠道时,可致腑气不通、热结旁流,而见呕吐、腹痛、痢疾、泄泻、痔疮等。2.膀胱湿热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3.胞宫湿热多因湿热邪毒侵
-
阴囊潮湿是什么原因 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主要与自然气候和饮食不洁等原因有关,爱喝酒,爱吃辛辣食物的男性经常湿热特别大,检查其舌头会发现舌苔特别喉中,小便黄,阴囊潮湿。
-
艾灸对盆腔炎有效果吗 下焦湿热型盆腔炎艾灸取穴
主要症状:急性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下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秽臭,伴随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苔黄腻,脉滑数施灸穴位:带脉,中极,阴陵泉,行间,三阴交。发热选加曲池,大椎,合谷,复溜,大肠俞。
-
下焦湿热的表现
1.大肠湿热腹痛,里急后重,下利黏液或便脓血:或暴注下泄,肛门灼热,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并见发热汗出,午后热盛,胸脘满闷,肢体沉重,纳呆呕恶,小便短赤,脉象滑数,舌苔黄腻。2.膀胱湿热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尿道口红肿,并有秽物,伴口干口苦不思饮,食欲不振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3.胞宫湿热低热起伏,少腹坠胀疼痛,腰酸纳差,带下色黄,质稠
-
下焦湿热应该吃什么食物呢
下焦是三焦中的一种,是指下腹腔自胃下口到二阴的部分,生活中引起下焦湿热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就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下焦湿热危害很大,一般能够引起肾炎、尿道炎等等,一般下焦湿热的朋友可以选择吃一些清热利尿的食物,比如黄瓜、冬瓜、绿豆、西瓜等等。对于下焦湿热严重的朋友,还可以选择吃一些利尿类的药物,不过一定要在医嘱下正确服用。目前来说拔罐可以很好的清血毒,雌性激素分泌过多很容易就会刺激皮脂腺过度的分泌
-
下焦湿热型非淋菌性尿道炎有什么j症状
本型见小便频数短涩,或尿道有黄白色秽浊之物流出,女性有阴部瘙痒、带下量多、小腹疼 痛,患者多伴有口苦口黏,脘腹胀满等症状,舌 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毒邪侵犯下 焦,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所致。
-
怎样治疗下焦湿热型非淋菌性尿道炎
治疗下焦湿热型非淋菌性尿道炎宜 清热利湿,解毒化浊。常用方药如下:石菖蒲20g,车前子10g,黄柏10g,白术10g,丹参30g,莲子心10g,败酱草30g,忍冬 藤30g,土茯苓30g,生甘草10g。如疼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马 鞭草30g;如分泌物多时,可加入木通10g,泽 泻10g。本方既有清热除湿的车前子、莲子心, 又有解毒化浊的石菖蒲、黄柏、败酱草、忍冬 藤、土茯苓、生甘草等
-
下焦湿热如何调理呢
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淋证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类属淋证的尿路结石和肾盂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闷”,并有“甚则淋”,“其病淋”等的记载。《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淋秘”,该篇并指出淋秘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
-
下焦湿热阴囊潮湿的治疗方法
导致脾湿的原因有很多,有先天以及后天这两个原因,先天的有父母遗传,在脾的功能这块就弱一点。还有一种就是后天的原因,比如身体不好,经常得病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脾湿严重。当脾的功能不好以后,运化功能就不好了,这就影响脾的水湿运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脾湿的人经常会出现大便糖稀的原因了。还有的脾虚的人容易造成阴囊等出现潮湿,这都是水湿运化不好,脾虚所造成的。对于阴囊潮湿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下焦湿热也是导致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