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小儿急性阑尾炎

  • 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患上小儿急性阑尾炎

    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体格检查,凡是小儿有急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且影响其行走活动者,应考虑急性阑尾炎,腹部检查有局限性固定性右下腹压痛,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体温升高应考虑此病。对于不典型的阑尾炎,应辅助腹腔穿刺,抽出脓液可诊断,亦可辅助腹部B超,测出阑尾的直径,腔内是否有粪石或脓液而协助诊断。肺炎或胸膜炎膈肌周围神经分布与腹壁神经分布同来自胸7-12对脊神经,当右肺下叶肺炎或右侧胸膜炎时,刺激膈肌,右腹可有反应性疼痛,尤其是右下肺大叶肺炎,病初仅有高热及感染中毒症状和腹痛,而无呼吸道

  •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较复杂,目前只了解与因素有关: 1.细菌感染 细菌经损伤的黏膜及血循环达到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如上感、咽峡炎、扁桃体炎等。 2.阑尾腔梗阻 粪石、异物(果核、蛔虫)、阑尾扭曲、管腔瘢痕狭窄等阑尾腔梗阻,使分泌物滞留导致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壁血管循环障碍,有利于细菌侵入。 3.神经反射 胃肠道功能发生障碍时,常伴有阑尾血管和肌肉反射痉挛,使阑尾腔发生梗阻及血运障碍引起炎症。 (二)发病机制 可分为3型: 1.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浆肌层及黏膜均有病变,有脓性渗出物附着。早期即可发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1、手术治疗 1.1、对化脓性、坏疽性、蛔虫及异物等引起的梗阻性急性阑尾炎,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1.2、如患儿病程较长,经保守治疗后,阑尾炎症被控制在局部,形成包块,经B超检查确定包块内有脓液,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手术,切开阑尾脓肿,将脓液引流出来。 1.3、对尚未完全确诊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6~12小时后,病情没有好转或加重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4、对出现腹膜炎及阑尾穿孔症状的病儿,应立即进行手术,切除阑尾并在腹腔内放置引流。手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或中药配合治疗。 1.5、

  • 小儿急性阑尾炎应该如何进行饮食保健呢

    急性阑尾炎食疗方: 瘀滞型 [临床表现]微热、右中下腹胀闷、恶心嗳气、食欲不振,大便或秘结、尿或黄,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紧。 [食疗药膳] 1。桃仁薏苡仁粥:桃仁10克(去皮尖),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加水同煮粥至极烂服用。 2。芹菜瓜仁汤:芹菜30克,冬瓜仁20克,藕节20克,野菊花30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湿热型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加剧、拒按,口干欲饮、唇红,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食疗药膳] 1。冬瓜仁苦参汤:冬瓜仁15克,苦参30克,甘草10克,水煎,调蜂蜜

  • 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热有什么特点

    小儿急性阑尾炎一般起病初期即表现出低热,以后体温随病情发展可很快升至38℃-39℃,如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则可出现持续高热,精神不振等症。除发热外,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是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初期见脐周及上腹部痛,以后转移至右下腹。 腹部查体,可见局限性右下腹固定压痛。发热虽不是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但却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是本病判断预后,决定治疗方法的一个参考指标。 小儿罹患本病后,若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不显著,对单纯阑尾炎可先采用保守治疗,而若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体温上升,压

  • 小儿急性阑尾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其他急腹症鉴别: 1.与化脓坏疽及晚期阑尾炎相混淆的疾病 (1)卵巢囊肿扭转 女患者右侧卵巢囊肿扭转引起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肿物可因血循环障碍出血坏死而引起有腹肌紧张压痛。辨别诊断为直肠指诊及双合诊触及盆腔内圆形肿物。 (2)梅克尔憩室炎 憩室位于末端回肠距回盲部20~100cm以内,发炎时压痛和肌紧张部位比较靠近中线,如有便血史者,应考虑本病。术前检查一般不能辨别,手术时若阑尾正常则应探查回肠。 (3)回盲部结核 患者全身消瘦,经常有低热,一般有慢性腹痛史,常可摸到肿物,身体其他部位也可有结核病灶

  • 小儿急性阑尾炎怎样治疗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基本治疗是早期手术,切除阑尾。 对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1~2天无恶化,或腹膜炎已趋好转、局限及形成阑尾脓肿者采用非手术疗法。但在保守治疗时,若体温上升,已形成的脓肿张力加大,或压痛范围扩大,须立刻手术。 对化脓性、坏疽性、梗阻性阑尾炎在3天以内者,均宜尽早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一般疗法: 应卧床休息,给流食或半流食。若因纳差而有脱水时,应输液矫正脱水和水电解质失衡。 (2)药物治疗: 用抗生素控制革兰阳性、阴性及厌氧3种细菌。常用青霉素、氯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庆大霉素)等。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梗阻因素(35%) 分泌物滞留,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壁血运发生障碍,有利于细菌的侵入,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粪石,异物(果核,蛔虫),阑尾扭曲,管腔瘢痕狭窄等。 细菌感染 (25%)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细菌可经破溃或损伤的黏膜及血循环达到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如咽峡炎,上感,扁桃体炎等。 神经反射(15%) 反射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当胃肠道功能发生障碍时,常伴有阑尾肌肉和血管的反射痉挛,阑尾腔发生梗阻及血运障碍引起炎症。 发病机制 根据

  • 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须仔细耐心,取得患儿的信赖和配合,再经轻柔的检查,左、右下腹对比检查,仔细观察病儿对检查的反应,作出判断。婴幼儿阑尾炎就诊时常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穿刺检查对确定诊断帮助很大。 1.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正常阑尾长5~7cm,直径4~7mm,腔很细,通常情况下普通超声不能显示,炎症时,阑尾肿胀、增粗,直径>6mm,壁增厚≥2mm,浆膜层毛糙、回声增强,粘膜毛糙、回声中断或阑尾腔内积液、积脓或粪石。 2.血液生化:白细胞增高,一般在15000左右,中性核增多。 3.肛门指诊:可发现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方法

    1.阑尾炎一般先腹痛,后发热,腹痛呈持续性。 2.腹痛时,孩子喜欢右侧卧,双腿稍屈。 孩子很少左侧卧,因为阑尾的位置在右边,如果左侧卧,将会使发炎的盲肠牵动和下垂,加重疼痛。 3.右下腹有压痛点,个别大儿童有腹肌紧张。 因孩子不愿配合,检查时最好由母亲抱在怀里或哺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触摸孩子的腹部,边摸边观察孩子是否有痛苦的表情。当检查到右下腹时,孩子会叫痛或用手来推开;也可等小孩睡时检查,触到痛处,小孩会惊醒。

  • 小儿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 化脓性阑尾炎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10~12)×109/L;化脓性阑尾炎可高达(12~14)×109/L;有脓肿形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白细胞可达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0.85~0.95,并且有核左移。如中性粒细胞增多至0.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个别阑尾炎患儿白细胞上升不明显。 2.尿、便常规 一般无特殊改变,如阑尾位于输尿管附近时,尿内有少量红细胞,病情较重时便内可能有少量脓球。 3.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值 有报道儿

  • 小儿急性阑尾炎该如何预防

    饮食 引导宝宝形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卫生,不要暴饮暴食; 活动 不要让宝宝饭后马上进行蹦跳、奔跑等剧烈运动; 驱虫 如宝宝有肠道寄生虫,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驱虫治疗; 锻炼 增强宝宝的体质,加强锻炼,预防各种的发生。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措施

    1.非手术疗法 (1)抗生素应用 阑尾炎60%以上为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首选药物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亦可用先锋霉素及甲硝唑合用,抑制需氧菌及厌氧菌的生长。 (2)支持治疗 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如炎性包块的扩大或软化、疼痛程度、发热情况等。中毒症状不断严重时需迅速手术,将阑尾脓肿切开引流。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②阑尾穿孔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③复发性阑尾炎。

  • 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热有什么特点

    小儿急性阑尾炎一般起病初期即表现出低热,以后体温随病情发展可很快升至38℃~39℃,如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则可出现持续高热,精神不振等症。除发热外,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是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初期见脐周及上腹部痛,以后转移至右下腹。腹部查体,可见局限性右下腹固定压痛。 发热虽不是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但却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是本病判断预后,决定治疗方法的一个参考指标。小儿罹患本病后,若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不显著,对单纯阑尾炎可先采用保守治疗,而若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体温上升,压痛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

    一、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使阑尾壁反应性肥厚,血流受阻,也会成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 二、小儿受凉、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肠道内细菌侵入阑尾,也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 三、阑尾腔被粪石、异物或寄生虫堵塞,阑尾腔内容物引流不畅,细菌繁殖,这也是引发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阑尾腔如长时间被阻塞就会引起阑尾本身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从而引发阑尾坏死穿孔。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家庭护理

    急性阑尾炎的得病人群非常广泛,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都有患上阑尾炎的几率。虽然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不高,但如果延误诊治会造成严重后果,而且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变化也快,家长应重视起来。 今天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发生紧急情况下的基本护理措施: 急性阑尾炎需急送医院治疗,入院前可采取以下措施: 患儿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减轻腹痛。只可给流质饮食,如母乳、牛奶、果汁、米汤等。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腹痛部位、腹肌紧张程度及压痛的部位

  • 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

    [主要表现] 1小儿突发性反常哭闹,拒食。 2脐周和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 [护理目标] 年长儿能忍受疼痛,能够应用放松术有效的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 1安慰患儿,给予采取舒适的体位,用枕头支撑,使患儿处于半卧位。半卧位可使腹肌松驰,有助于减轻疼痛的敏感性。 2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以控制炎症,改善病情。 3指导年长儿掌握放松术,以减轻疼痛。 4在诊断未明确前禁用止痛剂。 5术后切口疼痛不能忍受,影响休息者,遵医嘱可给予止痛剂。 6鼓励年长患儿术后早期活动,以减少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预防

    由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为了尽量避免宝宝患上阑尾炎,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 1、饮食。养成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均衡饮食,不要暴饮暴食。饮食引导宝宝形成良好的习惯。 2、锻炼。加强锻炼,增强小儿体质,预防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3、日常活动。不要边玩边吃,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活动不要让宝宝饭后马上进行蹦跳、奔跑等剧烈运动。 4、驱虫。防止肠道寄生虫,及时遵医嘱进行驱虫治疗。驱虫如宝宝有肠道寄生虫,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是什么

    1、腹痛——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是急性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初期在肚脐周围及上腹部,之后转移至右下腹。查体时,出现右下腹固定压痛。 2、发热——小儿急性阑尾炎起病初期表现低热,小儿腹痛持续6~8小时后体温在37.5℃~38℃左右,此后,体温随病情发展,可逐渐升至 38℃~39℃;如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则可出现持续高热,精神不振等症状;婴儿急性阑尾炎初期均表现哭闹、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及高烧症状。 3、其他症状——当出现腹膜炎时,患儿腹部肌肉紧张,有压痛,拒绝他人按压右下腹及全腹部,有时伴

  • 小儿急性阑尾炎吃什么好

    【饮食护理要点】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燥热、肥腻、煎炸之品。 1,瘀滞证 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醋、攻瑰花、金橘等。食疗方:桃仁薏苡仁粥。 2,湿热证 宜食清热利湿之品,如白扁豆、冬瓜、百合等。食疗方:冬瓜仁苦参汤(冬瓜仁、苦参、甘草水煎,调蜂蜜适量饮服)。 3,热毒证 宜食清热解毒之品,如西瓜、冬瓜、苦瓜、藕节等。食疗方:三黄饮(大黄、黄芩、黄柏、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