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传染病
-
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预防措施 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夏季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
-
常见夏季消化道传染病种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黏液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3、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 4、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5、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以发热为初始症状,全身不适、乏力,没有食欲,可有咳嗽和咽炎。病情逐渐加重时,体温呈阶梯状升高,可在5—7天内升到39℃—40℃,此种发热出汗不多,也不伴有寒战。部分病人
-
消化道传染病患者如何正确用药
一忌见泻就用止泻药 有些肠道传染病患者出现腹泻就立即服用止泻药,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程度不同的腹泻,这种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减少致病菌与其毒素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故不应见泻就用止泻药。对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应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酌情应用止泻剂。 二忌滥用抗生素 肠道传染病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等引起,故在选用抗生素时,最好先做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然后再选用对该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三忌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