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有哪些

    人们对心肌梗死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但是对具体造成的伤害,却是知道的模棱两可。要想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我们让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有哪些,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 1、心功能不全: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2、心律失常:此心肌梗死并发症,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3、急性心包炎:心肌梗死的危害还包括急性心包炎。即透壁性

  • 心肌梗死最基本的病因是什么

    一、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国内外都有资料说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二、便秘失调。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三、劳累过度。这是最主要的引起肌梗死发病的原因。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

  •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一、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也会影响左心衰竭,这病人一般会出现呼吸障碍,伴随着咳嗽和紫绀的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引起肺水肿,从而有会引起右心的衰竭,所以就会严重的威胁到人的生命。 二、心脏性哮喘 这种症状一般发生于,广泛前壁的心肌梗死时,并且多发生在,心肌梗死发作24h内,同时也是,初期死亡的重要理由之一。 三、疼痛 这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并且也是起病的初始的症状,并且此病一般都发生于,乳后或心脏的前部,有时会伴有,剑突和腹部的压榨性的疼痛,会伴有紧缩感,症状和部位和心绞痛差不多,唯一不同就是此病的疼痛,一般是

  •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1 心肌梗死定义 2007年10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 (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此定义在新版中没有变化。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

  •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它也有许多的并发症。而对于这些并发症的了解才能有助于我们预防和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那么具体的并发症有哪些呢?下就写常见的并发症来了解下吧。 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生病,现如今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每种疾病几乎都已经有它的治疗方法了,但是也有一些疾病没有,但是只要大家抱有希望,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关于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监护和一般治疗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有心力

  • 心肌梗死的主要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患者发病后2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的翻身、洗漱、饮食、大小便等,均由护士协助,并作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血栓形成。2周后,指导在床上活动,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周后,可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病重或有并发症者,需延长卧床时间。 2、 心理护理 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使之解除思想顾虑及精神紧张,密切配合治疗。 吸氧 心肌梗死患者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轻因缺氧代谢产生的致痛物质。起初3天应持续吸氧,流量以4~6 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

  •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1、心绞痛的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或窒息性,常因劳累、受寒、激动等因素所诱发;心绞痛的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后服用硝酸甘油有明显好转;心绞痛一般无气喘、肺水肿症状;血压变化不大,所以无休克现象,也无发热。 2、心肌梗塞的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类似,但更为剧烈,可无诱发因素发作;心肌梗死的发作时间长,可从数小时到1~2天。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气喘和肺水肿,血压往往下降而出现休克。因有心肌坏死,所以常有发热。

  • 心肌梗死家庭急救方法

    患者如果在家中发病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镇静并可口服自备的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家人应立即向120求助,情况危急可马上送正规医院诊疗。 1、安静:发病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应就地平卧,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2、镇痛:舌下含硝酸甘油片。 3、吸氧:有条件时应立即吸氧。 4、复苏:经上述急救见效不明显时,应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5、求救:很快与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或送医院抢治。 以上简单为大家介绍了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当家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家属一定要注意

  • 心肌梗死不能吃什么菜

    甜腻的菜:甜味食物和饮品、奶油蛋糕,甜食含糖量高,能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容易促进动脉硬化。 过咸的菜:咸菜酱菜等盐过多的食物都要少吃,因为吃盐过多会使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尤其是对于心肌梗死的人来说合并有心力衰竭的人群更是禁忌。 动物脂肪含量多的菜:动物含胆固醇量高,能加速动脉硬化,所以有肝、脑、心的菜应该少吃。瘦肉、家禽类、蛋白、豆制品等可以多吃。 辛辣刺激的菜: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引起人胀气的食物心肌梗死的人不宜吃,这类的食物有麻椒、麻辣火锅、豆浆、牛奶、浓茶等。 热性大、或者生冷的菜:心肌梗死的人不能吃热

  • 吸烟过度容易引起心肌梗死

    不良生活习惯易引发心肌梗死 1、吸烟过多 吸烟会促使动脉硬化,增大患心梗的危险。另一个方面,吸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血管闭塞,发生心梗。很多人就是在吸烟时心梗发作的。前面提到的这位23岁的心梗患者有7年的吸烟史,平均每天吸1包烟。 2、暴饮暴食 导致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原因有哪些,食道和胃部离心脏近,过多饮食会导致心脏血管急剧收缩,发生痉挛。如果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3、过度劳累 中青年心梗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脑力劳动者,有的人工作起来几天都不休息。这种没有规律、过于劳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导致冠状动

  •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新鲜血栓形成所致。临床上主要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半小时以上,伴烦躁不安,出汗、濒死感,甚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有典型改变。如救治及时,治疗恰当,常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1、突发性持续性剧烈胸骨后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持续20分钟以上,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呕吐。 2、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4、重症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

  • 心肌梗死的几种常见症状

    1、低血压和休克:不少老年患者的低血压可能是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后,加上大量出汗、呕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某些血管扩张、镇静等药物作用而致,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复到以往的水平。病人表现为反应迟钝,面色灰暗,额头、颈部及四肢末端出汗,皮肤温度较低,甚至尿少,收缩压在80~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60mmHg以上。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过39°C,持续1周左右。发热持续超过l周或消退

  • 胃疼的老人留神心肌梗死

    69岁的马老汉突感胃痛、腹胀、食欲不振,此外还有心悸、胸闷、憋气等症状。医生发现,他唇甲发绀,舌暗红,有淤斑。一问病史,既往有慢性胃炎、高血压,平时常服心痛定、复方罗布麻片等降压药物。一测血压是160/90毫米汞柱。 家属催促医生赶紧给老人做胃镜,可医生考虑不排除急性心梗的可能,于是建议先做个心电图。对此,病人及家属很不理解,胃痛做心电图干啥?这不是加重病人负担吗?在医生的坚持下,老人很不情愿地做了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疑虑,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大力抢救才化险为夷。 事实上,老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表现

  • 大面积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正确服药,随身常备保健药盒,预防复发。 2、做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诱因,定期复查。 3、饮食宜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戒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 4、坚持按医嘱服药,自我监测药物作用、副作用。 5、指导当病情突然变化时采取简易的应急措施。 6、告诉患者洗澡要让家属知道,不宜在饱餐和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 7、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如疼痛较前频繁、程度加重、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即刻由家属护送

  • 心肌梗死诱发因素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之后引发心肌梗死的病例不在少数。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做什么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GOT和LDH诊断特异性差,目前已很少应用。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 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

    很多人认为心肌梗死是只有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在现在这样的高压社会中患者越来越倾向年轻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心肌梗死患者倾向年轻化呢?近年来在我国中青年人群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猝死率不断上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为中青年人群大多是处于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都比较大,业余时间里面也都会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应酬,使得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这样的情况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来说更加的突出,也是为心肌梗死的发作埋下了严重的隐患。除此之外,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显着高于老年人

  •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老年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老年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是指AMI后的长期治疗,20多年以来,AMI在原有的CCU监护治疗基础上开展了溶栓疗法BPTCA,使AMI近期住院病死率从30%左右降至5%左右,AMI的二级预防,主要是指:①防治心力衰竭,再栓塞和猝死,并消除易患因素;②控制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措施包括药物和非药物,非药物预防是指通过改变患者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饮食达到降低体重和调节血脂异常,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等,药物预防包括:抗血栓形

  • 心肌梗死出院后如何防止

    心肌梗死出院后如何防止再梗死?心肌梗死后再发生梗死,都是因为冠状动脉内有粥样斑块病变内膜碎裂形成血栓或严重持久的血管痉挛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经过积极抢救,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瘢痕组织代替,而达到临床治愈。 心梗面积大时,可使心肌电活动不稳,室颤阈变低,易于发生室颤等致死性心律失常。再发心梗还易引起室壁瘤,甚至心脏破裂。再发心梗还造成病人精神过分紧张,恐慌、忧虑等心理压力,使病情不易恢复或突然再加重。 但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并没有减轻,各种危险因素还可能在起作用,许多诱因也会再度出现,再次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