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
-
识别真假皂角刺
剪皂角刺.jpg 市场上有以鼠李科植物酸枣树的刺冒充皂角刺,使用时注意鉴别。 第1步真品皂角刺 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折断后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 第2步伪品酸枣刺 又名圪针,多斜切片,表面铅灰色或黑色,皮孔圆形,棕色,中央具一纵线,茎分枝处具一对黑色托叶刺,刺细长尖锐,直或略弯曲;断面皮部极窄,木部呈木质化,髓部为灰褐色。
-
皂角刺有什么作用 搜风杀虫
本品辛,温。辛能散,能行血行气,温能搜风,活血祛瘀,并能杀虫止痒。因此皂角刺外用可以治疗疥癣、麻疹等皮肤疾病。
-
皂角刺的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完整的棘刺为主刺及l-2次分枝;扁圆柱状,长5-18cm,基部粗8-12mm,末端尖锐;分枝刺螺旋形排列,与主刺成60°-80°角,向周围伸出,一般长约1-7cm;于次分枝上又常有更小的刺,分枝刺基部内侧常呈小阜状隆起;全体紫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商品多切成斜薄片,一般是长披针形,长2-6cm,宽3-7mm,厚l-3m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切面木质部黄白色,中心髓部松软,呈淡红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谈。以片薄、纯净、无核梗、色棕紫、切片中间棕红色、慷心者为佳。 显微鉴
-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皂角刺的用药禁忌
皂角刺,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天丁明、皂角针、皂针,为豆科乔木植物皂荚树上的棘刺。辛,温。归肝、胃经。 1.消肿托毒:用于消肿排脓,疮疡肿痛,脓熟不溃,单用或配活血药同用。 2.祛风杀虫:用于麻风,顽癣等症。 【药物形态】 本品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l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衷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药效鉴别】皂角
-
皂角刺的生理特性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厘米。 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长10-18(26)厘米;小叶 (2)3-9对,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8.5 (12.5)厘米,宽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顶端圆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稍歪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小叶柄长1-2(5)毫米,被短柔毛。 花杂性,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长5-14厘米,被短柔毛;雄花:直径9-10毫米
-
怎么用新鲜皂角刺治疗顽癣
采用新鲜皂角刺2500克。用法:将皂角刺捣碎,按熬膏药法熬成稠 膏,再加人糖、醋少许,使稀稠适度。先用细瓷 片,将癣部白皮刮去,然后抹上一层药膏,少 时毒水渗出,应注意拭去,1日1次,数次即有 效,停2-3日再抹2次。又方:用皂角熬水,洗 患处;或用皂角人醋浸3日夜,晒干为末,油 调外敷。
-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使用注意
治疗外科疮痈脓肿时,凡是脓肿已经溃破者不宜再使用皂角刺,此外,孕妇不宜使用。
-
皂角刺的营养价值 抑制TNF的功效
皂角刺总黄酮对TN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