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
-
直肠息肉术后不能放松警惕
直肠息肉是肿瘤的一种,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容易导致肿瘤恶化、癌变,后果很严重。因此直肠息肉患者应尽快治疗,而且就算手术后也不能放松警惕,还需要注意术后饮食原则护理,使自己尽快脱离疾病。 1、直肠息肉术后要注意6小时后可饮水,然后进食藕粉,稀饭等较稀的流质食物(主要可以避免大便较干引起排便困难及出血),像这样持续3-5日开始慢慢改变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较软固体食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半流质可以辅以鸡汤,骨头汤,蔬菜汤等(但是避免过度油腻),较软固体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可辅以水果。 2、术后要吃“细粮”,
-
直肠息肉手术后饮食禁忌
第一类、具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吃,辣椒、芥末、生葱、生姜、洋葱等都属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后会对病灶造成刺激,同时不利于炎症以及水肿的消除,甚至还可使病情变得愈发严重,同时也不利于伤口愈合,所以应绝对忌口。 第二类、生冷食物也要避免食用,直肠息肉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会减弱,生冷食物不仅不容易消化,同时还会对肠道造成刺激,很容易导致肠道痉挛等情况的发生,因此,生鱼片、冷饮等这类食物一定不要食用,避免给肠道造成负担而对健康造成二次伤害。 第三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术后患者的肠道蠕动能力减
-
直肠息肉西医治疗
(一)治疗 1.电灼切除 息肉位置较高,无法自肛门切除者,通过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显露息肉,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蒂部电灼切除。广基息肉电灼不安全。 2.经肛门切除 适用于直肠下段息肉。在骶麻下进行,扩张肛门后,用组织钳将息肉拉出,对带蒂的良性息肉,结扎蒂部,切除息肉;对广基息肉,应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部分黏膜,缝合创面;若属绒毛状腺瘤,切线距肉眼所见腺瘤缘不少于1cm。 3.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 适用于直肠上段的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麻醉后,经肛插入显微手术用肛门镜,通过电视屏幕,放大手术
-
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疾病,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一般是因为粪便刺激形成的,会出现脱垂、便血等明显症状,下面看下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肠息肉危害有哪些?肠息肉危害大不?肠息肉危害怎样了解?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
-
直肠息肉为什么总是反复发作
直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验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癌变。 直肠息肉复发的另一个因素与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长期久坐、很少运动,同样会诱发直肠息肉,埋下癌变隐患。切息肉前一定要经肠镜进行“活检”,进行癌变病理分析。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长期久坐、很少运动,同样会诱发直肠息肉,埋下癌变隐患。
-
直肠息肉脱垂的基本治疗法
一、一般疗法 排粪定时,蹲踞时间不可太长,避免便秘或腹泻,便后立即复位,以改善局部情况,嘱病人每日自行收缩肛门多次,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能力。 二、注射疗法 直肠粘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部分脱垂病人,按前后左右四点注射至直肠粘膜下,每点注药1~2毫升。注射到直肠周围可治疗完全性脱垂,造成无菌炎症,使直肠固定。常用药物有5%酚植物油或甘油溶液等。 三、手术疗法 1、脱垂粘膜切除 对部分性粘膜脱垂患者,将脱出粘膜作切除缝合。 2、肛门环缩术 麻醉下在肛门前后各切一小口,用血管钳在皮下绕肛门潜行分离,使二切口相通,
-
直肠息肉术后护理要做到哪些
肠道症状饮食调养,肠道症状常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等。部分管状腺瘤患者可见轻度腹泻,粘液便,排便不畅,便条变细、腹痛等症状;多数绒毛状腺瘤患者可见腹泻,粪便中含有大量粘液是其特点,有时还可出现里急后重,大便不爽等症状。 据统计,幼年性息肉患者中5-19%者可见腹泻,2-13%者可有便秘;腹泻是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的主要症状。常表现为粘液血便,还可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第一、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第二、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第三、要心情开朗,勿郁怒
-
直肠息肉对直肠癌有作用
摘除直肠息肉,可阻断直肠癌的自然史,使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40%和50%。这表明,摘除直肠息肉对直肠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1977年至1980年期间,他们在海宁市2次对30岁以上的23万余例大肠癌高危人进行15cm肠镜筛检(第1次检18万余人、第2次检8万余人),共检出4077人有直肠息或有腺瘤。对上述4077人在直肠镜下施行息肉摘除术,并对息肉摘除者作定期肠访,目前肠镜检查深度已达24cm。 经过20余年的肠镜随访,海宁市接受筛检人群的20年累计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为68.6%与82.4%。研究分析
-
直肠息肉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之一。胎儿在胚胎期,上皮细胞即有易感性。这种特性使上皮细胞在生长发育期快速生长而成息肉。发现息肉要注意及时通过手术治疗,如不及时治疗,长期便血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导致其贫血。 一般经肛门切除就可以治疗直肠息肉,手术在2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对孩子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比较安全。 2、慢性刺激 慢性刺激也是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由于饮食习惯改变,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蛲虫病等肠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粪便干结等,均可刺激
-
预防直肠息肉好办法主要有哪些
1、预防直肠息肉,大家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2、预防直肠息肉,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3、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4、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
-
莫把直肠息肉当外痔疮
一位中年男性,出现便血,且便后直肠息肉脱出肛门外,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但患者一直以为是痔疮,未予重视,直到便血加重才来医院就诊。肛指检查见肛管直肠内有炎性息肉,经手术切除,从而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尽管该病人最后的结果很满意,但是如果此时息肉已癌变,就诊可能已经晚了。因此,笔者认为将痔疮和直肠息肉正确区分很重要,特别是与内痔进行区分。 痔疮和直肠息肉两者虽都可出现便血,伴便后有物脱出肛门外等症状,但若痔疮脱出,脱出物质地较软,而只有蒂细长的息肉才可脱出肛门外,且质地相对较硬。另外,两者临床表现亦有不同。 首先,
-
直肠息肉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直肠息肉患者的饮食要以新鲜、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为主,多吃水果蔬菜。 多吃一些对治疗有帮助的食物,防止其恶变、癌变。像菜花,卷心菜,西兰花,芦笋,豆类,蘑菇类,海参等都可以多吃一些。 多吃一些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物,比如海蜇,紫菜,淡菜,海参,鲍鱼,墨鱼,海带,甲鱼,赤豆,萝卜,荠菜,荸荠,香茹等。 对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患者,可食用乳鸽,鹌鹑,鸡蛋,大枣,圆肉,生姜,大蒜,鲜菇。 对于肝肾阴虚的直肠息肉患者,可用乌鸡肉,猪腰子,黑豆,黑芝麻,核桃,鲍肉。如果是血虚,可食用猪肝,猪
-
直肠息肉会引发便血吗
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不应把肌肉、脂肪里的肌瘤引起粘膜表面隆起的也叫做息肉,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 直肠息肉的症状 1、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2、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
-
直肠息肉怎么引起
直肠息肉是直肠良性肿瘤的一种,是直肠内有粘膜覆盖的肿物,呈小的结节状粘膜隆起或为大的带蒂的肿物,一般为单个,少数为多个,若很多息肉聚集直肠或累及结肠者谓之息肉病。息肉源于炎症的称炎性息肉;粘膜呈增生性改变的无蒂结节称增生性息肉;由肠上皮生长的有腺瘤性息肉,绒毛乳头状腺瘤息肉,此类息肉容易恶变。1、管状腺瘤最为常见,多数是单个,有蒂,直径一般在1cm以下,在肠黏膜表面隆起如米粒或黄豆大,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颜色接近正常黏膜,质软;大腺瘤如樱桃或草莓,表面有浅沟或分叶状,色暗红,很少癌变。镜下形态可有不同程度
-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不应把肌肉、脂肪里的肌瘤引起粘膜表面隆起的也叫做息肉,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 1、大便出血 直肠息肉的出血是无痛性便血,一般出血量少,如果由于排便时挤压息肉而破损或息肉脱落,即有出血。有时也可出现便后滴血现象。 2、息肉脱出 直肠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位置较低时,由于重力关系的牵拉,使直肠黏膜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当排粪时牵拉及肠蠕动刺激,使息肉蒂基周围的肠黏膜松弛,特别
-
知道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吗
我们知道,便血已经很常见了。并且很多疾病都可以引发便血,比如说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一种不得不治的疾病,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能患病。而且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就是出血,各种便血常常令患者感到头疼,便血如果不能得到医治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你知道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吗? 那么下面就来介绍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息肉是肠壁长出的良性肿瘤,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同。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如距肛门很近,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息肉表面发生溃疡时,出现便血,多为鲜红血色,息肉转变为癌肿时,便血量增多。 息肉多生长在乙状结肠、
-
直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1、开腹手术 直肠息肉位置高,无法用上述方法治疗,需要在硬膜外麻醉下开腹切开直肠前壁切除息肉。已癌变地要按直肠癌治疗。对多发地家族性息肉病,根据直肠内息肉地分布决定能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粘膜剥脱,经直肠浆肌鞘行回肠肛管吻合太等。 2、电灼切除 在直肠镜可及地范围内,无法从肛门切除者,可经窥镜放圈套器套住蒂部予以电灼切除。直肠息肉要作病理检查,广基地息肉电灼治疗不安全。 3、微创疗法 直肠息肉治疗可以采用HCPT微创手术疗法,和以上传统手术疗法相比,其优点是基本无痛 、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定位精确
-
直肠息肉的偏方有哪些
治疗直肠息肉的偏方,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疾病,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一般是因为粪便刺激形成的,会出现脱垂、便血等明显症状,下面看下治疗直肠息肉的偏方: 治疗直肠息肉的偏方 结肠息肉治疗偏方是怎样的呢?想了解一下结肠息肉治疗偏方。 症状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
哪些原因导致直肠息肉出现癌变
1、组织学上属于腺瘤型息肉的直肠息肉; 2、高位直肠息肉较低位的易癌变,据统计管状腺瘤中,在直肠的癌变率为7.3%,而在乙状结肠的癌变率为24.8%; 3、腺瘤息肉越大,恶性率越高; 4、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有蒂癌就率为4.5%,而广基癌变率为10.2%,无蒂息肉癌变率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 5、家族性直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
-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 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 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 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 炎性息肉主要表现原发疾病症状。 诊断主要靠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直肠息肉后应进一步检查全部大肠,因息肉经常是多发性的。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 了解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