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
-
中风后遗症有哪些 肢体瘫痪
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他是之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者完全不能活动。偏瘫患者常伴随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会伴有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观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
-
中风后遗症吃什么好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 玉米、小米、燕麦、荞麦、大麦、大豆、高粱、标准粉、糙米等。 2、肉、蛋、奶类的选择 牛肉、瘦猪肉、鸡、鱼、兔、鹌鹑蛋、海蜇头、海参、淡菜等。 3、蔬菜的选择 芹菜、萝卜、茄子、荸荠、洋葱、蒜、紫菜、海带、木耳、银耳、香菇等。 4、水果的选择 苹果、枣、香蕉、猕猴桃、核桃、葵花子等。 结语:中风是慢性病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往往都会让患者失去生命。可以说它是一种很可怕的慢性病。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食用水果、蔬菜,这样就可以对中风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的。
-
中医药膳方调理中风后遗症
一、益气活血:中风后遗症见气短乏力、肢软神疲、偏身麻木、肢体瘫痪、瘫肢肿胀等,可选用以下药膳调养。①黄芪桂枝粥:黄芪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生姜3片,4味水煎取汁,与大米100克、大枣5枚同煮为稀粥服食。益气养血兼温经通络。②黄芪肉羹:黄芪30克,大枣10枚,当归、枸杞各10克,猪瘦肉100克(切片),共炖汤,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可滋阴助阳、补气活血。③黄芪地龙瘦肉粥:鲜地龙50克,剖开洗净去泥,猪瘦肉50克,切丝,共用调味勾芡;取黄芪10克、大米50克,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地龙及瘦肉,煮至粥熟即
-
艾灸能缓解中风后遗症吗
促进脑循环 对足三里(膝盖下四横指位置)、绝骨穴(脚外踝尖上三寸)、百会穴(两耳对着的连线和头顶正中线相交)这三个穴位艾灸,可促进脑血管循环。足三里和绝骨穴可同时用艾灸盒灸15~20分钟,头顶的百会穴要请家人帮忙拿艾条在离穴位1.5厘米处灸5分钟,别烧到头发。 中风后遗症能艾灸吗 增强上肢力 肢体麻木或力量差的患者,可艾灸肩髃穴和肩髎穴(手臂平举后肩部有凹陷的小坑前是肩髃后是肩髎);改善前臂力量则可对曲池穴(曲臂后,肘横纹的末端和肘部骨头尖连线的中点)和合谷穴(手背虎口)艾灸。每个穴位灸五分钟。 下肢灸两
-
预防中风后遗症要及时治疗中风
目前中风后遗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使无数患者遭受着疾病的折磨。了解中风后遗症的预防方法可以使大家在生活中更好的预防此病,生活中对于中风后遗症请大家能做好预防措施,认识“预防中风后遗症并发症的措施”是保护身体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面对中风后遗症的严重折磨只有预防才能起到作用。那么,预防中风后遗症并发症的措施?希望专家的介绍能帮助大家。 预防中风后遗症并发症的措施? 一.注意前兆。脑中风的前兆,例如:突如其来的肢体虚弱或麻木、语言或运用文字有困难、剧烈头痛、失去平衡、眩晕或视力出现问题。当发觉这些异状时,
-
脸中风后遗症是什么
后遗症二:中风的后遗症中最多见的就是偏瘫。中风病人偏瘫发生在脑部病变的对侧,因为大脑的神经支配是交叉性的。如果是左侧的脑出血或脑梗塞,引起的是右侧的偏瘫,反之亦然。偏瘫病人还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偏身感觉障碍。有时还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 后遗症二:失语。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在左侧,当中风发生在左侧时,语言功能有时会受到影响。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语言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感觉性失语,即语言表达无障碍
-
中风后遗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疾病因素(50%): 中风后遗症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 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 自体因素(40%):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 中风患者不仅要积极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而且在平时也要注重中风后遗症的饮食疗法,以便加快缓解病情的步伐。
-
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还是很常见的,为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下自己的身心健康,很多的患者只是,轻微的脑中风,但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下,那么,轻微中风能治好吗?来看看下述的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中风的朋友都知道,这是后遗症种族中风,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的是理解的危险因素中风后遗症,并提供干预和非常严重的后遗症治疗可预防和减少中风后遗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 1,合理的饮食。食量宜清淡,基于这样的原则变暖,多吃新鲜蔬菜和天然食品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如黑木耳,银耳,蘑菇和食用真菌;
-
肩手综合症是中风后遗症的症状
一、误用所致痉挛:如上述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轻微活动,患者因此会欣喜若狂,反复多次自行训练。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这是误用、误练,易造成肌肉痉挛,由于反复痉挛,可能使肢体功能停留在此阶段,无法继续恢复,所以一定要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二、足下垂内翻:在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出现肌肉紧张,会逐步出现足下垂内翻,影响今后脚掌着地步行功能,所以同样需要早期康复纠正逐步出现的肌张力升高,若单靠运动纠正不行,则需佩带足托,减少痉挛,改善步行功能。 三、肩手综合症:其发生
-
中医如何拔罐治疗中风后遗症
对于中风后遗症,中医有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在专业人士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拔罐治疗中风后遗症,根据其特点的不同,一般分为实证和虚证2型。 一、实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伴有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或伴有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口黏痰多,午后面红、烦热等。 (1)选穴肩髃、曲池、合谷、居髎、环跳、风市、阳陵泉、承山、血海。 (2)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上述各穴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虚证:半身不遂,肢体瘫软,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伴有面色苍
-
中风后遗症吃什么药
虽然近几年来研发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新药品种很多,但传统中成药治疗本病毫不逊色,现将几种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成药介绍如下,供患者选用。 大活络丹:由白花蛇、乌梢蛇、黄连、天麻、虎骨、全蝎、人参、龟板、麝香、犀角、牛黄、朱砂、安息香等50余味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等多种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痰厥而致的瘫痪、足瘘痹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大损伤、行走不便等,每次服3克,每日两次,有良好效果。经临床观察资料表明,大活络丹具有抗凝血、抗脑血栓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具有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肢体营养的作用
-
哪些中成药可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等多种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痰厥而致的瘫痪、足瘘痹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大损伤、行走不便等,每次服3克,每日两次,有良好效果。经临床观察资料表明,大活络丹具有抗凝血、抗脑血栓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具有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肢体营养的作用,在应用治疗缺血性偏瘫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预防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作用。 华佗再造丸:包括当归、白芍、川芎、吴茱萸、冰片等药经加工制成的浓缩水蜜丸。药理研究表明,其能增强脑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清除颅内血肿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使
-
中风后遗症推拿治疗 中风后遗症病因病理
由于正气虚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使气血痹诅;或素体肝肾阳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引动风火,夹痰夹瘀,窜阻经络;或虽中脏腑,治疗后脏腑功能得以恢复,但风痰仍留阻经络,抑制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
中风后遗症刮痧治疗方法 中风后遗症刮痧方法三
脊椎两侧各旁开0.5寸和1.5寸,以及手足部内外侧。 用刮痧法。上肢偏瘫取颈椎和胸1~10以及上肢内外侧,下肢偏瘫取胸8~12,腰骶椎和下肢内外侧;半身不遂全取。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由轻到重,用平泻法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点为止。隔日1次,30日为1个疗程。 中风后遗之半身不遂或上下偏瘫。 若配合山甲白乌散和热熨方外治,效果更佳。
-
中风后遗症吃什么好
一、益气活血:中风后遗症见气短乏力、肢软神疲、偏身麻木、瘫肢肿胀等,可选用以下药膳调养。①黄芪桂枝粥:黄芪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生姜3片,四味水煎取汁,与大米100克、大枣5枚同煮为稀粥服食。益气养血兼温经通络。②黄芪肉羹:黄芪30克,大枣10枚,当归、枸杞各10克,猪瘦肉100克(切片),共炖汤,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可滋阴助阳、补气活血。③黄芪地龙瘦肉粥:鲜地龙50克,剖开洗净去泥,猪瘦肉50克,切丝,共用调味品勾芡;取黄芪10克、大米50克,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地龙及瘦肉,煮至粥熟即可调味服
-
中风后遗症食疗方—桃仁参茶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气虚血瘀 临床表现 中风日久,面色苍白,形羸自汗,肌肤不仁,或偏身麻木,肌肤甲错,舌有瘀斑瘀点,或舌质暗,脉细涩。 桃仁参茶 配方: 明党参15克,桃仁
-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训练 用药护理
中风后遗症患者要早日康复,药物治疗要重视。由于中风后遗症康复时间长,服药时间也会比较常,用药护理就要求看护一定要重视,必须看到病人定时服药,并协助患者服药。
-
中风艾灸哪里 中风后遗症艾灸手法
方一: 取穴:主穴取曲池,外关,肩髃,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解溪;配穴胸满痞闷,不思饮食者加中脘,内关;便溏,纳呆者加天枢,中脘;语言不利者加哑门,廉泉;口眼歪斜者加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内庭等穴。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5-7穴,每穴灸20-30分钟,日灸1次,1周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3-5穴,每穴灸5-10壮,艾炷如黄豆大,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方二: 取穴:中脘(单穴),足三里(双穴),神阙(单穴)。 灸法:每穴每次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绒温筒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