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共济失调

周期性共济失调

  • 什么是周期性共济失调

    什么是周期性共济失调?周期性共济失调(episodic ataxia,EA),目前都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具有遗传异质性。发作性共济失调是一组具有遗传异质性的,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基因定位分为EA1、EA2和EA3型,分述如下: 1.发作性共济失调型(EA1) 又称肌颤搐综合征型,通常在儿童/少年期(也可婴儿期)起病,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发作大多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部分可持续数小时。每日发作数次,最多可达数十次。运动、劳累、激素水平的变化、惊吓和姿势改变可诱导或加重发作。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共济

  • 周期性共济失调怎么引起的

    由Parker于1946年首先描述,患者可见周期性肢体和步态共济失调、眩晕、恶心,有时头痛常持续数小时。情绪激动、疲劳、运动、酒精和糖类摄入以及月经期等均可诱发发作。EA合并肌纤维颤搐由van Dyke于1975年报道,常见震颤,躯干性共济失调.言语模糊。僵硬或疲倦感,反射样梧动,蹒珊步态。腕、足部痉挛。1990年Brunt和van Weerden报道1个EAM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作期可见运动和平衡不稳,常见头部姿位性震颤,面部和手肌的细小抽搐、发作持续数分钟.每天发作数次。儿童起病,可持续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