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警惕裆下综合征
男性警惕裆下综合征
许多正常男性困扰于阴茎大小,最后患上“小阴茎综合征”。
这一疾病是指男性认为自己的阴茎过于短小,而陷入焦虑状态,是一种心理疾患。
它与实际意义上的阴茎短小不是一个概念。美国皇家哈兰郡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埃文·维利和圣詹姆斯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伊恩·亚德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阴茎综合征”不是一个编造出来、哄大家开心的说法,它确实存在于广大男性之中。
伊恩·亚德里介绍说,世界各国关于阴茎大小的研究,结果惊人的一致。“阴茎勃起时的平均长度约为5.5到6.2英寸(1英寸约合2.54厘米),平均周长为4.7到5.1英寸。单纯性小阴茎是指勃起时长度小于2.75英寸。但只有极少数男性会出现这种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45%的男性都希望自己的阴茎可以更长些。因此,不少人会借助于整形技术。“但目前来看,上述技术只在一些畸形的手术中被证明有效。而且手术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丧失勃起功能。”
反复胎停警惕抗磷脂综合征
典型病例:患者近5年来多次自然流产。3年前当她怀孕至末期时出现严重妊高征、浮肿、高血压、血小板减少、胎儿发育迟缓等。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APS),予以抗凝、激素等治疗。当时虽分娩成功,但婴儿却因体重极低而夭折。本次妊娠前,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在确定怀孕后,积极控制原发病,加大抗凝强度,并随时监测胎儿发育。刘女士整个妊娠过程顺利,并正常分娩一女婴,婴儿发育良好。
年轻女性是高危人群
鉴于我国病态妊娠患者较多,且部分病因未明,因此,有必要警惕抗磷脂综合征的存在。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PL),上述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1986年Hughes等首先发现并提出这一名词。该病既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者其他自身免疫病,称为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APS),也可单独出现,即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临床上还有一种少见的恶性APS(CAPS),表现为短期内(不超过1周)同时发生的至少累及3个不同脏器或系统的APS,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一个或一个以上脏器或系统存在小血管闭塞样改变,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APS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易栓症,其血栓栓塞有以下特点:所有血管均可出现血栓,血栓可在单一部位发生,也可多处同时发生,间歇发作的反复血栓形成。原发性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成人多见,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9,女性中位年龄为30岁。灾难性APS的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外科操作(如活检、拔牙等)、抗凝剂骤停或剂量不足、肿瘤、狼疮活动、口服避孕药等,还有约30%的患者无明确诱发事件。
胎盘血栓是流产原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APS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任何器官均可受累,不同器官或组织疾病的表现形式也不同。灾难性APS出现大血管血栓相对少见,更多表现为累及多脏器的小血管急性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样改变,肾脏是灾难性APS中最常受累的器官,其次为肺、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皮肤等,约25%灾难性APS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除了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也是APS的另一重要表现。抗磷脂综合征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动脉血栓/狭窄、肾脏缺血坏死、肾胜高血压、肾静脉血栓、微血管闭塞性肾病和相关的终末期肾病。
胎盘血管血栓及梗死会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进而引起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滞或死胎。典型的APS流产常发生于妊娠10周以后,亦可发生得更早。APS孕妇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发生先兆子痫,亦可伴有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
相关诊断分五种
原发性AP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还必须排除其他自身免疫病和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血栓。当患者出现中高滴度抗心磷脂抗体(aCL)或狼疮样抗凝物质(LA)抗体,并有以下情况时应考虑APS可能:一、无法解释的动脉或静脉血栓。二、发生在不常见部位的血栓(如肾或肾上腺)。三、年轻人发生的血栓。四、反复发生的血栓。五、反复发作的血小板减少。六、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流产。静脉血栓需与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缺陷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纤溶异常、肾病综合征、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白塞病及与口服避孕药相关的血栓等疾病相鉴别。动脉血栓需与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炎、高血压等疾病相鉴别。
根据2006年悉尼标准,相关诊断主要包括:一、确诊APS:有血栓形成或反复流产,aPL阳性。二、可能APS或前APS:指aPL阳性,临床表现提示APS,如网状青斑、舞蹈症、血小板减少、流产和心脏瓣膜病变,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三、血清阴性APS:有典型的APS临床表现,如动静脉血栓、病态妊娠,但aPL、抗β2GPI抗体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的aPL均阴性。四、无症状APS:aPL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五、微血管性APS:指无大血管血栓形成,而表现为微血管血栓和aPL阳性,包括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CAPS)、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孕妇治疗禁用华法令
对APS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血栓和流产再发生。一般不需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除非是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等特殊情况。抗凝治疗主要应用于aPL阳性伴有血栓的患者,或抗体阳性又有反复流产史的孕妇。对无症状的抗体阳性患者不宜进行抗凝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常用抗凝药物华法令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APS孕妇应按以下情况处理:一、既往无流产史,或妊娠前10周发生的流产,通常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二、既往有妊娠10周后流产病史,在确认妊娠后,应使用肝素直至分娩前停用。三、既往有血栓史,在妊娠前就开始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四、产后治疗,由于产后3个月内发生血栓的风险极大,故产后应该继续抗凝治疗6~12周,如果可能,在产后2~3周可以把肝素改为华法令。华法令与肝素都不影响哺乳。
果汁多喝警惕果汁综合征
理由一:喝一杯纯果汁相当于吃3个水果
“喝一杯纯果汁相当于吃3个水果”,专家说,“果汁里含有较高的糖分——单糖,能提供碳水化合物与热量。一杯果汁比一个水果的糖分要高得多,原因是一个水果只含有约60毫升的果汁,要榨一杯200毫升的果汁要用3个水果,而水果内的果糖自然都流入果汁中。每一杯果汁大约含120卡路里,相当于一盒软包饮品的热量。
水果是固体食物,吃一两个感觉已经很饱,而果汁是流质,不能提供饱腹感,有人喝两三杯果汁还觉得不够,这样不知不觉就摄入过多糖分。专家认为,这样可能有三种危害——
1、可能会患上“果汁综合征”,出现胃胀、头晕、呕吐等低钠反应。因为水果中富含“钾”元素,而钾与钠相生相克,喝多了果汁,钠偏低出现低钠反应。
2、摄入过多的果糖不能为人体吸收利用,而要从肾脏排出。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肾脏病变,产生一种称作“果汁尿”的疾病。
3、体重发生改变。专家说,长期喝大量的果汁不是让人变瘦就是让人变胖。果汁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全,儿童长期喝的话,影响其食欲,不能按正常的规律饮食,结果就是越喝越瘦;对于成年人而言,过多果汁只会增加过多的糖分,使人越来越胖。
理由二:榨果汁可能破坏水果的营养成分
绝大部分水果都含有钾、叶酸、抗氧化剂(维生素C与β胡萝卜素)、纤维素等营养元素,因此水果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但是,榨汁机的刀片会破坏水果的细胞结构,使得水果中的两种物质——“多酚类物质”和“酚氧化酶”短兵相接,酚氧化酶很快会催化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并发生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物质”。这些物质相互聚合,使果汁的颜色越来越深。专家说,通过刀片打出来的果汁,水果中原本抗氧化的效力减少了一半甚至更多。
理由三:过滤果渣纤维素流失不少
吃水果蔬菜是我们获取维生素、纤维素的重要途径。但在鲜榨果汁时,基本上都是要过滤掉果渣,这样我们从水果中摄入的纤维素和矿物质就损失了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实际上,榨果汁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得到的效果未必好。再加上有些时候,一次榨一大杯,喝不完的果汁就被存放在冰箱里,结果是存放越久,果汁中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被氧化破坏得越多。
专家表示,应在两餐之间喝果汁,饭前和饭后喝果汁都有可能引起胀气。
鉴于以上理由,专家建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能吃水果还是少喝果汁。一般来讲,一天以摄入一两个(100-200克)水果为宜。最近,英国营养协会建议,每天应摄取两份水果,但最多只可以用果汁代替其中一份水果。
专家最后强调,对于儿童,如果家长迫不及待地用果汁代替水果,那么以后小朋友恐怕也不愿意费力去“吃”水果。只要全家人都有吃水果的习惯,那么小朋友自然也愿意模仿大人。
准妈妈要警惕仰卧综合征
孕妇小郭就有这样的情况,因为自己平时睡觉的时候就喜欢仰卧,侧着睡会感觉到很不舒服,所以经常睡着睡着就会变成仰卧的睡姿一觉到天亮。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小郭出现了头晕,心慌,发冷,出汗,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甚至血压还是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于是在产检的时候,小郭就把这一情况就跟医生讲了,医生听完小郭的症状之后,又了解到小郭睡觉的时候喜欢仰卧的姿势,诊断小郭是得了典型的仰卧综合征。
出现仰卧综合征的原因,是因为怀孕后期子宫越来越大,孕妇如何长时间保持仰卧的姿势的话,那么就会压着脊柱,使得脊柱两边的静脉以及大动脉受到压迫,从而使得血液回流受到了阻碍不能回流到心脏,所以就或导致小郭所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的症状。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引发什么疾病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常于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吐出物呈泡沫黏液样,有时带绿色,为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有时含咖……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常于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吐出物呈泡沫黏液样,有时带绿色,为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有时含咖啡色血样物。开始喂奶后呕吐常加重,进奶后即吐出。重者可有呕吐物吸入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另外,一般都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新生儿咽下综合症的介绍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中并不少见,系吞入羊水过多,其中有的为含有较多母血或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均可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而引起呕吐。临床表现为生后未进食即开始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物为白色黏液或黄绿色絮状物,腹部不胀,胎粪排出正常。
针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处理,轻者需暂禁食,给予支持治疗,待1~2天呕吐干净后可自愈,再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健康影响不会很大,但若频繁呕吐,吐出物中带有胎粪或呈咖啡色时,必须禁食,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给予吗丁啉,每次0.3mg/kg,每日3次,通过增加胃蠕动而有利于胃排空,促进呕吐停止,尽早进食。
但对咽下的羊水呈中重度污染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单用吗丁啉效果差,并且需要洗胃后才能发挥其疗效。对此,近年临床应用乳酸菌素片配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
乳酸菌素片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增进肠蠕动以及能选择性地杀死消化道致病菌、保护有益菌生长和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等功能。用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可使咽下的羊水及其胎粪尽快排出,与吗丁啉起协同作用,避免洗胃环节,使治疗更为简便。另外,乳酸菌素片的应用又促进了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有利于肠道消化功能恢复正常,为尽快进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新生儿咽下综合症这种疾病,文章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它的治疗方法跟发病症状,希望身为妈妈的你们可以有一定的认识。对于这种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对它好好的预防,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什么是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吞人羊水过多或吞人被胎粪污染或已被感染的羊水,或含较多母血的羊水,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期不少见,发生率约占呕吐的1/6。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概述
中文名: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英文名:swallowingsyndromeofnewborn
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期不少见,多见于有难产、窒息史或过期产史的新生儿。主要特点为因吞入大量羊水,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内容为羊水,也可带血,持续1~2天后多自愈。
针对新生儿咽下综合症的处理,轻者需暂禁食,给予支持治疗,待1~2天呕吐干净后可自愈,再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健康影响不会很大,但若频繁呕吐,吐出物中带有胎粪或呈咖啡色时,必须禁食,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给予吗丁啉,每次0.3mg/kg,每日3次,通过增加胃蠕动而有利于胃排空,促进呕吐停止,尽早进食。但对咽下的羊水呈中重度污染的新生儿咽下综合症,单用吗丁啉效果差,并且需要洗胃后才能发挥其疗效。对此,近年临床应用乳酸菌素片配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
乳酸菌素片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增进肠蠕动以及能选择性地杀死消化道致病菌、保护有益菌生长和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等功能。用于新生儿咽下综合症,可使咽下的羊水及其胎粪尽快排出,与吗丁啉起协同作用,避免洗胃环节,使治疗更为简便。另外,乳酸菌素片的应用又促进了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有利于肠道消化功能恢复正常,为尽快进食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对中、重度新生儿咽下综合症辅用乳酸菌素片,可使患儿呕吐尽快停止,觅食反应和消化功能增强,缩短病程,且无需洗胃处理,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用法为每次1/4~1/3片,碾细后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一般只需用3次,重者可再用3次,呕吐停止即不再用,与吗丁啉一起停服,并开始喂养。
男性也需警惕更年期综合征
一些40~70岁的男性身上如果短期内忽然变化很大,出现暴躁、焦虑、疑心重、心情烦闷、身心疲累等症状,就可能患了更年期综合征。
专家表示,除了年龄因素以外,男性更年期还存在高发人群。他们常常有工作生活压力大,如白领、经理等。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由多种因素造成,如环境、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都可造成男性雄性激素水平降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多而复杂,缺乏特异性。大多数表现为疲乏、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减少、工作能力下降等。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头晕心慌、四肢发凉,有说不清部位的疼痛,但体检却没有异常发现。
专家提醒,相比身体症状,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况更值得注意,这常常影响患者与家人及同事的关系。同时,男性更年期又是身体各脏器好发器质性疾病的高发期,如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负面的心理状况更易触动引发和加重各脏器疾病。
专家建议,进入更年期的男人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排解各种压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保证全面营养 ,常吃鱼、肉以补充氨基酸。还应减少吸烟、喝酒、过度劳累的频率。
窦性心律不齐的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如窦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要警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注意生活和情志调理,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如果窦性心律失常(特别在高血压、冠心病或老年人)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时,要警惕病窦综合征的可能性,要详尽观察,以防疏漏。
夏天警惕婴儿捂热综合征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如果家中有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在这个季节要特别警惕婴儿捂热综合征。
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是指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引起的一种急症。近期我国各地空气质量普遍较差,患呼吸道疾病的小儿人数居高不下。一些家长怕孩子感冒,以为家里越热越好,便把孩子包得过紧,且门窗紧闭,使得家中通风不畅、空气污浊,这大大增加了婴儿患捂热综合征的几率。
出现捂热综合征的婴儿往往会出现大汗淋漓、高热、面色苍白或灰白,继而呼吸加快、口唇发绀。如不及时处理,患儿很快会神志不清、双眼凝视、四肢僵直,并发抽搐,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昏迷、持续抽搐等症状。这是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反应能力较差,包裹过严又无力挣脱,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婴儿会很快休克,甚至死亡。侥幸存活的患儿,也可能遗留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癫痫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一旦发现婴儿患病,降温退热是急救的基本措施。应立即让患儿离开热环境,移至空气新鲜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浴等。切勿擅自使用发汗药物,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在降温过程中,患儿可能还会大量出汗,可用干毛巾随时擦拭。做了如上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切莫掉以轻心。平时家长要注意别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婴儿睡觉时切忌蒙着头或用棉被盖住其口鼻,以免影响呼吸;也不要搂着婴儿睡觉,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