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有哪些
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有哪些
静脉曲张的并发症: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复杂性,首先就是淤血性皮炎,主要表现就是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萎缩,还会伴随着瘙痒和色素沉着的症状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是患者发病位置会出现红肿灼烧热、以及会伴随着疼痛,还会有条索状物质出现。前静脉出血是因为静脉压力增加,从而造成静脉壁薄厚不一,有时候小静脉还会破裂出血。淤血性溃疡经常发生在小腿的下三分之一内侧,严重时候会造成小腿慢性溃疡。最后就是继发性感染,这种并发症是建立在以上并发症基础上的。
静脉曲张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积极治疗便秘或者是咳嗽等增加腹压的疾病。其次就是适量活动和休息,休息最好是卧床休息,抬高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有必要性还需要使用弹力绷带或者是弹力袜,避免血管受到损害。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不能使用刺激性比较大的洗漱用品,避免损害到皮肤,造成二次损伤。最后注意感染,及时正确使用一些消毒清洁药物。
教你如何诊断早期轻度静脉曲张
1、血管突出:患者患肢常见腿部尤其是小腿的浅静脉渐现隆起、扩张,有时可卷曲成团或囊状,静脉曲张的血管突出症状表现,当处于站立位时更加明显,抬高腿后或是晚上休息可见血管突出症状减轻或消失。
2、小腿肿、憋、麻、酸、困、疼:小腿静脉曲张患者的感觉症状,患者通常会感到患肢出现肿胀、憋、麻、酸、困、疼等异常不适感觉。患病后,患肢瘙痒,腿部肿困,疼痛,疲劳,腿部沉重感,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是一天工作下来,症状更加明显。此时将患肢抬高或是坐下休息一会,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3、皮肤色素沉着、脱屑湿疹:随着病程的延长,迂曲的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血液难以排空,还会极易引起局部的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管炎,静脉壁与皮肤粘连,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并反复发作;患肢小腿,特别是踝部出现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色素沉着、脱屑、湿疹样皮炎、皮下组织硬结等,最终导致溃疡形成,轻微外伤就可造成大量出血。
4、静脉曲张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长时间不治疗,最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血栓性静脉炎。患肢小腿下端、踝部皮肤有红肿、色索沉着、瘙痒、湿疹,有时在突出的血管内可摸到小硬块状的血块。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硬块、压痛明显。此时的曲张静脉极易损伤发生出血,或感染形成溃疡(老烂腿)。
以对静脉曲张的诊断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专家建议患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静脉曲张,若是发现患有静脉曲张一定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行恶化。
小腿痒是静脉曲张前兆吗?
如果患上小腿静脉曲张的话,患者的小腿外貌就会发生改变,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酸胀不适以及疼痛感,而瘙痒也是静脉曲张的前兆之一,所以当小腿痒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警惕,这很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
1外貌改变
在患肢,尤其是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弯曲,甚至卷曲成团状,站立时更为明显。病程较长者,静脉壁的弹性丧失,—部分静脉壁变薄、扩张,在体表呈现为静脉结节,另一部分静脉壁增厚,形成不均匀的结节状。
2酸胀不适和疼痛
酸胀不适是下肢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症状。病人常感患肢发胀、沉重或胀痛,容易疲劳、乏力。常常是行走、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早晨症状较轻,活动一天后,下午、晚间较重。感觉敏感的人,可能表现为患肢疼痛。
在单纯的静脉曲张中,很少出现肿胀。如果出现肿胀,一般是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引起,可出现踝部和小腿的轻度肿胀。肿胀往往在夜间加重,休息一夜后减轻或消退。
4并发症
单纯静脉曲张前期,除了体表出现明显的曲张静脉外,其它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很多人都是因为静脉曲张继续发展,出现了并发症才引起重视。常见的并发症有皮肤的营养性变化,比如皮肤萎缩、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形成等,还可能会引起出血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后果。
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并发症有哪些
1.食管溃疡 食管硬化剂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溃疡,其发生率约为10%~90%。这是由于局部化学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食管静脉血栓形成及组织坏死造成的食管黏膜损伤。
2.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是EVS的后期表现,可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出现。硬化剂造成的组织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治疗次数越多,剂量越大,沿管周重复注射部位越多,其发生狭窄的机遇越大。持久和较大的溃疡往往以纤维化方式愈合,易于发生食管狭窄。
3.食管穿孔 穿孔多发生于较深的溃疡和检查时的创伤。但自EVS 应用以来,创伤性导致的即刻穿孔已经罕见。延迟穿孔是由硬化剂引起的食管壁全层坏死和微脓肿形成所致,常发生于EVS后数天至2周左右。发生因素往往与注射于血管外的硬化剂剂量过大和注射过深、活动性出血以及与三腔二囊管压迫并用等有关。
4.食管血肿 EVS后可产生食管黏膜的无菌性炎症和组织坏死,并可形成黏膜下溃疡甚至肌层溃疡。由于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以及凝血机制紊乱,食管黏膜下的无菌性炎症可导致血肿形成。
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并发症,了解了以上的内容,相信你也了解了这种治疗的一些并发症,所以在全面了解以后,为了并发症能减少,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通过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的操作,才能尽量的减少并发症出现。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静脉曲张的中医食疗偏方:
1、赤小豆粥:赤小豆适量,浸泡半日后,人粳米10g煮粥,早晚温热服食。此种下肢静脉曲张偏方具有清热祛湿,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脓液较多,属湿热下注者。
2、茯苓粥:白茯苓6g研细粉,大米30-60g煮为稠粥,一次食用,每日一次,下肢静脉曲张的偏方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创面脓水清稀,久不愈合,属气血两虚的患者。
3、何首乌粥:下肢静脉曲张偏方还有很多,比如,制何首乌30~60g,人沙锅煎取浓汁,去渣,人粳米l00g,大枣2~3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服用。
二、治疗静脉曲张的中草药:
1、牛膝草:它增加血液流通,并降低血压,这是一种很好的血液调节剂,当系统功能虚弱的时候也是很好的滋补品,它是很好的身体清洁剂。
2、艾菊:可以加强虚弱的静脉,但它实际上常用于驱虫剂,使用中等数量的艾菊就已经足够,购买时一定要查看使用量说明。
3、白毛茛:它治疗皮肤和血液疾病的能力令人难以置信。
静脉曲张会引起哪些并发症的出现
静脉曲张的并发症一:皮炎
静脉曲张严重的损害患者的皮肤,主要出现在内踝区,此时的浅静脉承受的是最高的静水压,并且血液内蛋白及红细胞渗出到血管周围,特别是交通支瓣膜破坏时,这一病理变化更为严重。渗出的蛋白逐渐纤维化,在血管与组织间形成一道屏障,影响物质交换,静脉曲张患处皮肤出现瘙痒、脱屑、色素沉着,皮肤抵抗能力下降,细菌感染后形成湿疹或溃烂。
静脉曲张的并发症二:血栓性浅静脉炎
此时的静脉内血液流淌缓慢,并且血液瘀滞极易形成血栓,导致出现了非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红肿、发热、疼痛。炎症消退后,静脉壁可与皮肤粘连,腔内血栓机化再通,亦可能遗有钙化的静脉石,这也是静脉曲张的并发症之一。
静脉曲张的并发症三:静脉出血
由于长期的溃疡侵蚀,导致了血管以及静脉破裂,从而出现了严重的出血,这种出血往往不能自止,出血量多,静脉曲张病人无痛感,不易察觉,多是在别人提醒时方才发现。极少数视力差的老年人会因出血而发生失血性休克。因皮肤瘙痒,抓破后感染形成溃疡。这种溃疡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四:水肿
患了静脉曲张常出现的并发症就是水肿了,水肿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也对患者身形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静脉出现返流,患者常呈现晨轻暮重的患肢水肿。
静脉曲张的并发症五:溃疡
溃疡出现时说明患者的静脉曲张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就是人们俗称“老烂腿”。溃疡可以经久不愈,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六:继发被传染
由于静脉曲张患肢抵抗力减弱,轻易发生继发被传染。通常的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急性蜂窝织炎等,静脉曲张病人可有高热、恶寒、舌苔黄、舌质红绛。由于丹毒反复发作,淋巴管阻塞,最后发生象皮肿。
中医怎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指病变范围仅在下肢浅静脉,因其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影响血液回流,引起静脉延长、弯曲、扩张。大多发生在大隐静脉,少数合并小隐静脉曲张或单独发生在小隐静脉。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中医“筋瘤”范畴。《外科正宗》记载:“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属于“臁疮”的范畴。《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旧之别,内外之殊。”《外科大成》中谓:“臁疮,女人为裙风裤口”《外科正宗》曰:“臁疮者,生于两臁,初起发肿,久而腐烂或津淫瘙痒,破而脓水淋漓”都详细描述了下肢静脉曲张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疾病初期,症状轻而发作不频繁者,采用保暖措施,往往就能达到治疗要求;吸烟者应戒烟。药物治疗方面,首选能够削弱交感神经肌肉接触传导类药物,如胍乙啶,可与酚苄明(氧苯苄胺)合用,也可用妥拉苏林或利血平。利血平尚可作趾动脉直接注射(0.5mg溶于2—5m1等溶盐水中)。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属于“臁疮”的范畴。《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旧之别,内外之殊。”《外科大成》中谓:“臁疮,女人为裙风裤口……”《外科正宗》曰:“臁疮者,生于两臁,初起发肿,久而腐烂或津淫瘙痒,破而脓水淋漓……”都详细描述了下肢静脉曲张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对后世认识本病有较深远的指导意义。
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的日常护理
避免久坐久站
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平时注意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者久坐,不要剧烈运动,但可适量进行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如散步,以免加重静脉曲张和溃疡创面的渗出。
抬高患肢
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患者在平时坐位或夜间休息时应注意抬高患肢,抬高20-30度即可,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减轻患肢水肿症状。
溃疡创面护理
保持创面清洁,根据医生的要求及时换药,换药必须要用无菌器械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创面渗出多时采用3%硼酸湿敷。
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忌辛辣,可多吃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如玉米、大豆、燕麦、芹菜、苦瓜等,并注意维生素的补充。
心理护理
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的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尽快恢复。
静脉曲张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下肢胀痛
由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辩膜关闭功能不全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胀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大。
2、点状红色皮炎和抓痒
小腿远侧常呈深浅不一的褐色色素沉着斑块,内、外踩或小船内下侧,在虫咬、抓痒或外伤后出现溃疡,愈合后易复发,多次发作的溃疡周围皮肤增厚。
3、下肤浅表静脉明显扩张
如属大隐静脉曲张,膝下内例扩张迂曲的栈静脉常聚集成团块状,膝上内侧或在大腿根部前内例可呈裹状局限性隆起;如属小隐静脉曲张,小腿后、外侧浅静脉常聚集成团块,乎卧拾高原肢时可以消退,活动后肢体可有沉重、乏力、酸胀或胀痛、踝部轻度浮肿等症状,夜间易发生小腿抽筋。这些症状由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很多人对此并不是很关注,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发病前期如果没有发现到后期严重时治疗会更困难的。
4、点状红色皮炎和抓痒
有时静脉曲张发病时,小腿远侧常呈深浅不一的褐色色素沉着斑块,内、外踩或小船内下侧,在虫咬、抓痒或外伤后出现溃疡,愈合后易复发,多次发作的溃疡周围皮肤增厚。
5、下肢肿胀
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校形成者,多有下肢明显肿胀史,尔后肿胀减轻,但下肢浅静脉由扩张逐渐演变成曲张,症状具有晨轻晚重的特点,在大脑、下腹壁及耻骨欠通常有扩张或迂曲的浅静脉可见,这也是静脉曲张的一个常见症状。
6、并发症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静脉曲张还有很多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曲张静脉结节破裂、湿疹性皮炎、慢性小腿溃疡、血栓性静脉炎等。由于这些是并发症,很多人对这些症状并不熟悉,希望上述提到的这些的并发症可以引起广大患者的注意。以免耽误静脉曲张的治疗。
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
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虽然可以帮助治疗静脉曲张,但是对于静脉曲张患者来说,在疾病发生之前,最好可以到专业医院确诊,然后在选择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治疗得当。
中医学将此病多辨证为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法。下肢静脉曲张采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中成药可用脉管炎片、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这里推荐两个小验方。
小验方一:生地3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牛膝15g,柴胡10g,枳壳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小验方二: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丹参15g,王不留行10g,益母草10g,元胡10g,茯苓12g,泽泻15g,有溃疡者,加金银花15g,连翘10g,土茯苓20g,地丁15g,公英15g加水煎服。
外治法:取云南白药适量,根据静脉曲张局部大小而定。用白酒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用塑料袋敷盖,胶带固定,每24小时更换1次,至局部肤色恢复正常,静脉隐退为止。
针对其并发症的治疗,有如下静脉曲张的偏方:
(1)小腿慢性溃疡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慢性溃疡者较难愈合,除应积极治疗静脉曲张外,还应控制感染,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清洁疮面,减少分泌物以促进皮损愈合,中医学将此证辨证为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生肌法,方选补阳还五汤化裁。药用:黄芪15g,当归15g,川芎6g,牛膝15g,桃仁10g,红花6g,太子参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局部可外涂蛋黄油。制法:鸡蛋煮熟5~6个,剥取蛋黄,取少量香油烧热,炸蛋黄至焦枯,取油去渣,涂于患处,每日2次。
(2)静脉曲张性湿疹中医学辨证本病多为湿热下注,血脉不通,治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法,方选活血四妙汤化裁。药用:苍术6g,黄柏15g,生苡仁30g,川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20g,丹皮10g,赤芍15g。水煎服,每日1剂。
当然对于静脉曲张患者来说,治疗静脉曲张的偏方很多。除了选择一些偏方来治疗静脉曲张以外,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重要当然是注意需要治疗彻底,因为静脉曲张如果治疗不彻底的话,应该说容易复发,所以治疗应该要坚持。
静脉曲张前期什么症状 并发症
单纯静脉曲张前期,除了体表出现明显的曲张静脉外,其它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很多人都是因为静脉曲张继续发展,出现了并发症才引起重视。常见的并发症有皮肤的营养性变化,比如皮肤萎缩、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形成等,还可能会引起出血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