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着气吃饭易患胃炎
生着气吃饭易患胃炎
趁热吃
“菜来了,趁热吃!”这是饭桌上常听到的一句话。虽然食物趁热吃味道更香,但长期过热饮食却会诱发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北京东方医院消化内科陈润花博士指出,我们的食道壁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反复如此,可能引起质的变化,发展为肿瘤。因此,最合适的食物温度是不凉也不热,在40℃左右。
边看电视边吃饭
吃饭时不忘开着电视,是很多家庭的习惯,看似小事却对健康存在威胁。法国欧洲商业管理学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调查指出,美国人更习惯边看电视边吃饭,一般“电视节目结束就不吃了”,而法国人多选择“吃饱了,我就不吃了”,习惯的差异使同样爱吃奶酪、甜点等高热量食物的法国人,超重比例还不足美国人的一半。研究人员建议,吃饭时注意力要集中,最好关掉电视等干扰物,这也有利于咀嚼充分,便于控制体重,避开患慢性病的风险。
饭桌上谈工作
一吃饭就抓住机会滔滔不绝教育下属或孩子的人不少。饭桌上说说家常话倒无妨,但如果边吃边谈工作、谈生意、谈考试分数就可能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为人在集中精力思考,或精神压力较大时,植物性神经功能受到压抑,消化道血液供应减少,胃蠕动就会减慢。特别对于消化吸收功能本就偏弱的人来说,全心全意、轻松愉快地吃饭才能帮助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一刻离不开手机
很多人甚至青少年都习惯手机不离身,打电话、发短信、更新微博微信……一刻闲不下来。吃饭时也是如此,常常饭送进口里,眼睛还始终盯着手机,吃的是什么都没察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护理学院儿童和家庭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发现,父母如果允许孩子在就餐期间玩手机,孩子的饮食结构往往很单一,而且更喜欢高热量食物,容易营养不良,家庭氛围也相对较差。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就餐时最好停止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家长更应对其行为进行限制。
饭后抽根烟
人们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很多人饭还没吃完,烟就先点上了。但多项医学研究表明,饭后立即吸烟对健康极为不利,危害甚至比平时吸烟大10倍。进食后,消化系统运转起来,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毛孔张开,此时吸烟,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能力加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因此,公共场所和家里都应该全面禁烟,烟瘾大的人至少要等到饭后半小时再抽。
生着气吃饭
“伴着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吃饭也会损害健康”。一方面,消极情绪可能降低胃肠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另一方面,还可能会促使高酸度、高胃蛋白酶的胃液分泌,容易损伤胃黏膜。此外,医学研究发现,心情紧张会使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这是导致消化道溃疡和胃炎的重要诱因。因此,别管之前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吃饭时迅速调整好心情很重要。
含胸驼背坐着
吃饭时身体往往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但这种姿势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食物消化。还有很多人习惯蹲着吃饭、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吃饭,这时腹部受挤压,不利于消化道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胃病。因此,建议吃饭时也要挺直腰背,给腹部充足的空间。
总一个人吃饭
专家称,单独进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饮食相对单调,容易造成营养失衡。吃饭本是享受天伦、放松身心的好机会,最好和同事、朋友、家人一起用餐。这有利于心情舒畅,促进胃液分泌,可以使食物尽快被消化吸收。另外,多人吃饭,食品种类相对丰富,每种吃一些,容易做到营养均衡。
只夹爱吃的菜
每个人口味不同,饭桌上有你喜欢的菜,自然也有不喜欢的。但不管是出于礼仪还是为健康考虑,都不能只夹爱吃的菜。“不爱吃蔬菜的人,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容易缺失,便秘就会随之而来。而不爱吃肉的人,不仅容易缺少人体所需优质蛋白、铁等,还会影响身体生长发育”。因此,饭桌上可以先吃些自己喜爱的食物,情绪上获得满足后,再搭配吃些平时不喜欢的菜,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
忽略主食
如今,老百姓的餐桌变得丰富,米饭、馒头、面条这些主食的地位一落千丈。很多人习惯先吃菜,后吃主食,最后实在吃不下,就干脆省了主食。常忙于应酬的人和减肥一族,主食摄入不足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但人们丢掉主食时,其实也丢掉了健康。美国最新研究显示,主食吃得少的人,患心脏病风险更大,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也会受到损害。专家建议,吃饭时最好保持一口菜一口饭的进餐模式,还要适当搭配玉米、小米等粗粮。
狼吞虎咽
很多人习惯尽可能地压榨吃饭时间,腾出空闲去工作。网络调查显示,4000多名网友中,近九成人吃一顿饭只花10分钟,一口饭嚼三两下就咽,有的人曾因吃饭过快引发胃疼、胃胀等不适。对此,专家指出,如果不经咀嚼,大脑还没提醒胃肠做好接收食物的准备,胃就一下子被塞满了,容易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紊乱。而且,也不利于掌握食量,很可能造成肥胖。因此,建议每顿饭至少吃15分钟,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一口饭咀嚼20次以上。
冷热交替混搭
吃一口热菜、喝一口冰镇啤酒或饮料,给人一种畅爽的感觉,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的搭配。但这样做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一冷一热强烈刺激胃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胃痉挛或胃痛,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胃炎或肠炎”。建议大家吃饭时,备一杯温热的白开水,觉得渴了可以适量喝两口。
胃痉挛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的刺激:冷热、辛辣刺激,容易引起胃痉挛另外,精神因素对胃痉挛也有很大影响,有的人一生气就胃疼。就是这个原因胃痉挛还与食物不卫生,细菌感染有关。胃病本身,如溃疡、胃炎、胆汁返流,饮食因素,受寒等也会导致。常见因素如下:一、环境因素:1、在环境因素中,饮食的情况最常见。比较公认的观点是饮食不规律可能增加胃痉挛病的危险性,生冷和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常常可以引起胃痉挛病的复发。2、个人的不同习惯常与胃痉挛的发病有关,如长期吸烟者的胃痉挛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3、工作高度紧张的职业易致胃痉挛发生,这仅为一般的印象,无确切的证据,但从就诊的病人来看,知识分子患胃痉挛的比例相当大。4、另外已经明确阿斯匹林可以破坏胃酸分泌的自身调节作用及胃粘膜屏障,可致胃痉挛病。二、遗传因素:胃痉挛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家谱的研究来看,慢性消化性胃痉挛者的亲属患胃痉挛病的机会要比一般人群大2.5—3倍。而且胃胃痉挛、胃痉挛二者的遗传性是互不相关的。胃痉挛患者的亲属和子女易患胃痉挛而不是胃胃痉挛。反之亦然。同卵双生子之一如患胃或胃痉挛,则另一个易患同样的胃痉挛,而在异卵双生子即非如此。同卵双生子所患胃痉挛的同一性说明了遗传因素在胃痉挛的发病中有重要地位。胃痉挛与两个基因特性有关。ABO血型和血型物质ABH分泌状态。血型为“O”的人易患胃痉挛,比血型为“A”、“B”或“AB”者高1.4倍。总之,根据目前的认识,消化性胃痉挛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用遗传来解释所有的胃痉挛病,但不论病因如何,消化性胃痉挛似有家族倾向。三、身心因素:精神因素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是人所共知。长期心理压力或持续高度精神紧张易患消化性胃痉挛这一现象早已被公认。但确切的机制尚未证实,可能与长期的心理(精神)应激,引起致胃痉挛力的增强或粘膜抵抗力的减弱有关。鉴于心理应激在社会上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只有少数人发生胃痉挛病,所以在身心因素之外一定还涉及其它致病因素。有些慢性疾病易伴发胃痉挛,如:胃泌素瘤,嗜碱性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肝硬变,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经常单独吃饭容易患胃病
须知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方能使胃液分泌旺盛,促进肠胃的蠕动,而一家团圆享受晚餐,或与熟稔的朋友、情人一起进餐,气氛融洽,消化便能完全;如果单独一人进餐,尤其是一边看报一边吃,或是一边想着尚未完成的工作,或是在烦恼、气愤等情形下进食,均足以对胃肠产生不良影响。
紧张对消化器官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它能使胃肠的血管收缩,阻碍其活动,并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对胃而言,这是相当危险的事。
胃壁所分泌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液素等物质,能消化蛋白质。从实验中显示,如果把导管伸入胃中取出胃液,并倒在盘中的牛排上,过不了几分钟,牛肉就会被消化溶解掉。然而,胃液的消化能力既然如此高,何以不会把胃溶化掉呢?这是因为胃壁上的粘膜会不断分泌粘液,以保护胃壁免于遭受胃液的侵蚀。
情绪紧张时,通过胃壁的血管便会收缩,血液循环变慢,粘液的分泌也较慢,而胃液的分泌却并未减少,因而易导致胃壁穿透,造成胃溃疡。胃溃疡有些是经年累月造成的,也有的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一旦有突发情况,例如知道生意对象给的是空头支票时,有人便会因此意外打击而突然胃穿孔,此种情况一般称为“突发性溃疡”,往往在不到10秒的时间内发生。
当然,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吃饭一次,胃就穿孔一次,但若经年累月地养成习惯并持续下去,则胃溃疡的发生几率必会大增,所以吃饭时最好和家人、朋友、同事等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如果办不到,则可一边进食、一边观赏轻松的电视节目,总之,尽量使自己在轻松的心情下进食。
自测你有哪种胃病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吃饭不香,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可能是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下垂。
2、饭后不久出现的上中腹痛,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可诱发。还常伴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史可以多年,常在秋季发作,要考虑是胃溃疡。
3、常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开始胃痛,或半夜痛醒,疼痛在上腹偏右,常有节律性,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并伴有反酸现象。在春秋易发,要想到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4、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烈疼痛,同时有饮食不洁或受凉史,坐卧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上中腹有硬块但不能摸,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可能是胃痉挛。肚子硬如板状、不能碰,可能是溃疡病急性穿孔。
5、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有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肚脐上方或胸骨下方能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情绪压抑的人易患肺癌
在肿瘤病人身上,医生大多可以发现这样被称做“癌性格”的致病因素,如抑郁、多疑、好生闷气、沉默寡言、狭隘嫉妒、易躁易怒,忍耐力差等不良情绪,这些都是癌细胞产生和发展最有效的媒介。
专家介绍说,癌症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没有一个致癌因素能单独引发癌症,而精神作用对于癌症的危害,不能忽视。比如抑郁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就容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则有可能会患宫颈癌;常常强忍怒火,则容易患乳腺癌。而在各种不良性格反应导致癌症的统计中,情绪压抑不得释放的人,则容易患肺癌。也就是说,肺癌病人病前情感释放能力,明显要低于正常人。
不良性格可以影响免疫功能,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降低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杀伤功能。支教授形象地比喻说,一旦敌人DD癌细胞强过了杀灭它的战士,司令部的指挥就会失控,癌细胞就打败了人体的免疫功能。不良的性格就是癌细胞的帮凶。
经常单独吃饭容易患胃病
现代很多人都追求独立生活,而通常他们所说的独立就是肚子一个人在外面生活。即使你是有家室的人,也常常面临着各自上班、各自吃饭、各自面对空空的房子的情境。最近有研究说,经常单独吃饭的人容易生病。天啊,我们快来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吧!
许多先生上班时太太往往仍未起床,所以只好自己一人边看报边吃早餐,至于中餐则在公司附近的餐厅吃饭,这已经成为一般上班族的生活模式,因为没有邀同事一起吃饭的习惯,所以只有一个人边看杂志边默默地吃饭;又因为下班得晚,回到家时,家人早已吃过晚餐,只好又一个人边看电视边吃饭。
类似此种情形,委实与单身族的饮食生活无异,但如果经常这样一个人单独吃饭,即使营养充分,也往往会觉得健康状况不甚理想,若再有食欲不振的症状出现时,就该留意了,这是因为单独进食容易产生紧张并引起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须知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方能使胃液分泌旺盛,促进肠胃的蠕动,而一家团圆享受晚餐,或与熟稔的朋友、情人一起进餐,气氛融洽,消化便能完全;如果单独一人进餐,尤其是一边看报一边吃,或是一边想着尚未完成的工作,或是在烦恼、气愤等情形下进食,均足以对胃肠产生不良影响。
紧张对消化器官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它能使胃肠的血管收缩,阻碍其活动,并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对胃而言,这是相当危险的事。
胃壁所分泌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液素等物质,能消化蛋白质。从实验中显示,如果把导管伸入胃中取出胃液,并倒在盘中的牛排上,过不了几分钟,牛肉就会被消化溶解掉。然而,胃液的消化能力既然如此高,何以不会把胃溶化掉呢?这是因为胃壁上的粘膜会不断分泌粘液,以保护胃壁免于遭受胃液的侵蚀。
情绪紧张时,通过胃壁的血管便会收缩,血液循环变慢,粘液的分泌也较慢,而胃液的分泌却并未减少,因而易导致胃壁穿透,造成胃溃疡。胃溃疡有些是经年累月造成的,也有的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一旦有突发情况,例如知道生意对象给的是空头支票时,有人便会因此意外打击而突然胃穿孔,此种情况一般称为“突发性溃疡”,往往在不到10秒的时间内发生。
当然,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吃饭一次,胃就穿孔一次,但若经年累月地养成习惯并持续下去,则胃溃疡的发生几率必会大增,所以吃饭时最好和家人、朋友、同事等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如果办不到,则可一边进食、一边观赏轻松的电视节目,总之,尽量使自己在轻松的心情下进食。
哪些病是憋出来的 憋气情绪更容易患癌
如果是经常憋气,喜欢生闷气的话会增加患癌风险。特别是经常生闷气的人很容易患胃癌;经常处于悲哀情绪下会刺激催乳素分泌,加大患乳腺癌的风险;经常爱招惹是非、与别人疏远生气的人更容易患淋巴系统、消化系统癌症等等。
肠胃炎的预防方法
1、细嚼慢咽
预防肠胃炎那么吃饭时必须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2、放松心情
不少胃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烦恼或愤怒时,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因此,长期抑郁、焦虑或遭到精神创伤的病人,容易患胃溃疡。
3、合理用药
许多药物都会损伤胃黏膜。例如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会通过抑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还有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也常常会导致胃炎、溃疡或胃穿孔的发生。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应当遵循医嘱,最好在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如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