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病毒性脑膜炎可以通过什么来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可以通过什么来诊断

1.好发年龄: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以男性儿童多见。

2.好发季节:肠道病毒感染主要在仲夏及早秋,8~9月份达高峰。单纯疱疹脑膜炎呈散发。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可呈局部小流行。

3.尽管本病由多种特异性病毒引起,但其临床表现大多相同。主要为急性起病的高热(可达39~40oC),剧烈头痛,颈背疼痛,疲乏及颈项僵硬等。

4.少部分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思睡或轻度意识障碍,但并不严重,并不影响患者叙述病史。一般无抽搐,偏瘫或昏迷等严重脑实质损害的表现。

5.最主要的体检发现为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但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且持续时间短。神经系统以外的发现可提供病毒感染的线索,如皮疹是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感染的特征。

6.症状经1~2周迅速好转,不留后遗症。

7.脑脊液异常在4~6天最明显。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清亮。白细胞计数通常为10~100×106/升,淋巴细胞占3/4,脑脊液细菌学检查为阴性,血象白细胞大多正常。病毒学检查可确诊。

8.鉴别诊断:须与细菌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

根据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以及脑脊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性变化等,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非化脓性脑膜炎

因为不论是结核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所以应进行鉴别,非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反应多为淋巴细胞,而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加上糖含量降低和乳酸脱氢酶增高可排除非化脓性脑膜炎。

2.机械,化学,中毒性脑膜损害以及癌性脑膜病

这些情况也会出现与化脓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通常根据详细的病史,原发病的确定,对疾病转归的观察以及试验性治疗等可使诊断得以澄清。

3.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突然发病,也可有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等,但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可证实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会传染给别人吗

病毒性脑膜炎是脑膜炎的一种,还有一种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危害香惜玉戏剧性来说并没有那么严重,病毒性脑膜炎是病毒引起的一种弥漫性炎症,会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毒有很多,常见的多位细小核糖核酸病毒。有些病毒引起的脑膜炎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所以最好注意一下,但是病毒性脑膜炎是很好治疗的,治愈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并发症或者是后遗症什么的。

1病毒性脑膜炎可发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早在2010年加拿大就发出过病毒性脑膜炎的紧急通告,病毒性脑膜炎会导致发烧、干咳、头痛、全身痛、脖子僵硬还有可能会引起10天左右的全身出诊现象。

2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毒常见的有:echo病毒4、6和9型,柯萨奇A、B组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脑膜炎病毒等等,有些肠道病毒也很有可能会引起病毒性脑膜炎。

3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可以通过呼吸道来传染给别人,但是病毒性脑膜炎不会引起其他严重的疾病,而且病毒性脑膜炎也比较容易治愈,治愈之后的患者也不用担心会有并发症或者是后遗症什么的。

注意事项:其实病毒性脑膜炎的很多患者是因为其他炎症没有及时治疗而引起的,所以生活中有病就要及时治疗。要多喝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病毒性脑膜炎传染吗

无菌性脑膜炎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其他病原菌或非感染性因子所造成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虫媒病毒、疱疹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病毒等,约近70%的病例系由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脑膜炎是全身病毒感染经血流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某些病毒主要感染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而不感染脑实质者则造成脑膜炎;而另一些病毒则倾向于感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所以造成脑炎。实际上两种感染不可能截然分开,都有一定重叠。

病毒性脑膜炎多数病例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全年皆可发生,但以夏秋温暖季节最多。约50%-80%的病例系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和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病毒所造成,约占80%的病例。较少见的病因病毒还有腮腺炎病毒,乙型单纯疱疹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和腺病毒。

病毒性肝炎偶于黄疸前期表现为轻度脑膜炎,至黄疸出现后方可诊断。Ⅱ型单纯性疱疹病毒亦曾从Mollaret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来。因为无菌性脑膜炎罕有死亡者,故其精确的病理改变尚不清楚,推测炎性病变局限于脑膜,而脑实质改变很小。

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 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 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与诊断

一、诊断标准

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的诊断有赖于排除颅内其他非病毒性感染,Reye综合征等常见急性脑部疾病后确立。

少数患者若明确地并发于某种病毒性传染病,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者,可直接支持颅内病毒性感染的诊断。

根据临床起病比较迅速,以发热,头痛为主,有脑膜刺激征,CSF检查无色透明,白细胞呈轻,中度增多,且以单核细胞为主等改变,若患者缺乏脑主质损害的证据,不难考虑为病毒性脑膜炎,但仅就临床表现完全排除病毒性脑炎并非易事,特别是病情严重,发生神志障碍及抽搐者,即使脑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脑主质并无损害也难完全排除。

既往在病原学的诊断中,多借血,CSF,咽拭子进行病毒细胞培养及分离,但需时且阳性率并非理想,目前多采用血清学检测柯萨奇,埃可及单纯疱疹等病毒抗体进行确诊,一般须在发病后数天方能测出阳性结果,且抗体可在血中存在数周,另从CSF或血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病毒也有助于确诊病原。

二、鉴别诊断

夏秋季发病者应和日本乙型脑炎鉴别,后者脑CT或MRI多有基底核区病变。散发的患者在和单纯疱疹性脑炎鉴别时,除注意后者唇周常有疱疹外,脑CT和MRI常示颞叶及额叶腹侧有显著的损害。此外,尚需和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鉴别。

1、颅内其他病原感染:主要根据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鉴别。此外,合并硬膜下积液者支持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现颅外结核病灶和皮肤PPD阳性有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Reye综合征:因急性脑病表现和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使两病易相混淆,但依据Reye综合征无黄疸而肝功明显异常、起病后3~5天病情不再进展、有的患者血糖降低等特点,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鉴别。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脑膜炎有后遗症吗

因为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很像普通感冒,因而很容易被人忽略而延误了治疗,从而造成死亡或者其他.但是如果治疗及时,一般的住院1个月左右应该就可以治愈.一般来说是没有后遗症的~但是心理压力会造成类似后遗症的症状哦~所以要注意锻炼和放松心情~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 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但脑瘤与结脑不同处为: ①较少发热.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较少见.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典型的结脑诊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结脑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

脑膜炎和这5种疾病易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

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脑瘤

脑瘤与脑膜炎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较少发热。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较少见。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典型的脑膜炎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脑膜炎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

确诊脑膜炎应做腰穿术。为使这种操作引起的疼痛缓和些,应在医院内麻醉后进行。用一根针沿脊柱上的两块骨头之间刺入取一点脑脊液样品。本来清的脑脊液液体变混浊或出现化脓的细胞,就应怀疑患脑膜炎,此时将需做特别的培养检查。血样、尿样和眼、鼻分泌物体将被采集。因为此病发展迅速,治疗应立即进行,甚至应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进行。

脑膜炎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

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

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

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

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 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

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

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但脑瘤与结脑不同处为:

①较少发热。

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

③昏迷较少见。

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

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

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6、典型的结脑诊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结脑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

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

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

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

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

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

病毒性脑膜炎死亡率

1毒性脑炎死亡率高达70%的,所以为了减少病毒性脑膜炎引起死亡,所以强调治疗及时是关键。病毒性脑膜炎还需要积极的去治疗,需要对症下药的治疗。更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的药物,需要一天两次。

2病毒性脑膜炎在临床上面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症状是比较少见,偶尔发现病毒性脑膜炎的病人会有斜视或者复视的情况,也有的病人还存在着共济失调的情况,甚至病人的腱反射不对称的情况

3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去判断的,而且需要综合判断病人的脑膜刺激征,而且病人一般有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的情况,而且需要CSF病原学检查,正确确诊。

各型脑膜炎的鉴别诊断类型分别是什么呢

1.化脓性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

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

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

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脑膜炎的病因

细菌性脑膜炎(25%):

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结核性脑膜炎(25%):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病毒性脑膜炎(35%):

病毒性脑膜炎可由几种病毒引起,包括几种与腹泻有关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后感染。

隐球菌性脑膜炎(15%):

隐球菌性脑膜炎还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相关推荐

脑膜炎的病因

1.化脓性脑膜炎 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系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一大类。为颅内的严重感染之一,常为化脓性脑炎与脑脓肿并存。常见致病菌为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不仅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也是小儿结核病

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1、细菌性脑膜炎 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

病毒性脑膜炎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一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脑电图只

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

化脓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以及脑脊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性变化等,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非化脓性脑膜炎 因为不论是结核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所以应进行鉴别。非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反应多为淋巴细胞,而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加上糖含量降低和乳酸脱氢酶增高可排除非化脓性脑膜炎。 2.机械、化学、中毒性脑膜损害以及癌性脑膜病 这些情况也会出现与化脓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通常根据详细的病史、原发

病毒性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夏秋季发病者应和日本乙型脑炎鉴别,后者脑CT或MRI多有基底核区病变,散发的患者在和单纯疱疹性脑炎鉴别时,除注意后者唇周常有疱疹外,脑CT和MRI常示颞叶及额叶腹侧有显着的损害,此外,尚需和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鉴别。 1.颅内其他病原感染 主要根据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鉴别,此外,合并硬膜下积液者支持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现颅外结核病灶和皮肤PPD阳性有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Reye综合征 因急性脑病表现和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使两

病毒性脑膜炎诊断要点

病毒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在仲夏及早秋可呈局部小流行。尽管该病由多种特异性病毒引起,但其临床表现大多相同。少数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思睡或轻度意识障碍,但并不严重,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患者会感觉有明显头痛、呕吐、发热以及脑膜刺激症。 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十项标准 1、鉴别诊断,须与细菌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2、好发季节。肠道病毒感染主要在仲夏及早秋,8~9月份达高峰。单纯疱疹脑膜炎呈散发。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可呈局部小流行。 3、好发年龄。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以男性儿童多见。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大多同时累及脑膜,如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脑膜脑炎。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有许多与无菌性脑膜炎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疲倦等。典型的脑炎患者具有明显的脑实质受累症状。常见的有严重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持续或频繁惊厥、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见视乳头水肿。 腮腺炎脑膜脑炎中晚期可出现脑积水。系由于中脑导水管室管膜肉芽形成所引起的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故脑积水为梗阻性。临床特点是在病情趋于平稳后再次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见侧

诱发脑膜炎的潜在危机因素

脑膜炎可由细菌和病毒等引起,其中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脑膜炎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细菌性脑膜炎是通过直接接触含有病菌的鼻咽分泌物在人际之间传播,易感染的疾病高峰期是在15岁~24岁的人群中。 诱发脑膜炎的潜在危机因素 虽然脑膜炎可影响所有年龄,但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通常在感染风险方面较高。易受细菌感染的高峰年龄组为6~18个月的婴幼儿。整体上,约50%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第二个易感染的疾病高峰期是在15岁~24岁的青少年和年轻人。病毒性脑膜炎

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1、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