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急惊风的手法 小儿急惊风推拿方解
小儿推拿急惊风的手法 小儿急惊风推拿方解
急惊风有清热,熄风,化痰,镇惊四法。
其治:清热宣肺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经,心经,捏脊,掐揉二扇门;
平肝息风有清肝经,拿风池,肩井,推天柱骨,捏脊,按阳陵泉,拿承山;
化痰导致,有清肺经,摩肺俞,推揉膻中,揉天突,中脘,丰隆,按弦搓摩,猿猴摘果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中脘,天枢,脾俞,胃俞。
镇惊定搐,有清心经,肝经,揉小天心,总筋,拿曲池,肩井,阳陵泉,承山,天柱骨,捏脊。
开窍醒神,有掐人中,拿合谷,掐五指节,端正,老龙,十宣,百虫,承山,委中。
小儿惊厥的症状 急惊风的先兆症状
由于发生急惊风的原因不同,儿童的体质差异和受病的深浅不一,急惊风的发病表现也不尽一致。虽然急惊风的病情来势急暴,在惊厥发作之前,一般小儿都会有呕吐、发热、烦躁不安、睡觉易惊,或者有摇头吐舌,咬牙切齿,时而发出惊啼等先兆症状。但常由于先兆症状发生时间短暂,常常不易被人们所发现。
小儿推拿一窝风的作用是什么啊
一窝风位于小儿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推拿一窝风具有温中行气,疏风解表的作用,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小儿惊风,昏厥等病症。
一窝风推拿方法
采用揉法,按法并作的手法,一手持小儿的手,掌心向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按揉本穴,揉100-300次,称揉一窝风。
坚持每天推拿一窝风,可以缓解伤风感冒,小儿惊风等病症。
小儿急惊风的症状和护理方法
小儿急惊风的症状
1.肢体抽搐,两目上视,意识不清:急惊风往往高热39℃以上,面红气急,躁动不安,继而出现神志不清,
2.慢惊风表现嗜睡无神,两手握拳,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有时小儿会在沉睡中突发痉挛。
小儿急惊风家庭护理方式
1.急惊风发病突然,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在家庭中如果宝宝发生急惊风时,可以采取掐人中、按合谷穴等方法先进行急救,以赢得时间,然后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
2.慢惊风在急性发作时,常用手法同急惊风,先缓解病情。
3.惊风发作时,可以用裹了纱布的筷子放在宝宝上、下牙齿之间让他咬住,以防咬破舌头。
4.宝宝衣服要宽松,及时清除咽喉部的分泌物如痰液,头后仰,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在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扯拉宝宝的手足,以防扭伤四肢筋骨,留下后遗症。
6,小儿惊风的治疗偏方:用麻线把宝宝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宝宝复苏。
小儿惊风推拿 小儿惊风常用推拿法
掐天门,掐人中,掐十宣(十王),老龙,端正,二人上马,精宁,威灵,捣小天心,拿曲池,拿肩井,拿委中,拿昆仑;用上法时,不一定全部都用,视患儿惊搐停止即可。
中医急惊风的概述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重急病证,临床以昏迷、抽搐为特征,又称“抽风”。惊风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年龄以l~5岁小儿最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惊风在古代属四大儿科要证之一,由于来势急暴,变化迅速,因此也是一种“恶候”。惊风属西医学“小儿惊厥”。
惊风可出现许多不同的证候,临床用四证、八候予以概括。四证措痰、热、惊、风;八候指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发作时四证常同时出现,难以截然分开,而八候则不一定会全部出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惊风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类。几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称急惊风;病久已虚,属阴属虚者,称慢惊风。
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伴抽搐、昏迷为特征。
外感风邪、时邪,内蕴湿热疫毒及暴受惊恐为主要病因。临床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主要治则,痰盛者首先化痰,热盛者予以清热,风盛者应速祛风镇惊。
小儿惊厥怎么按摩 小儿惊厥诊断
小儿惊厥有急惊风和慢惊风之分,常见于小儿高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发育不全等病。多发于1-5岁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症状以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四肢强直痉挛,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为主证。
急惊风来势急骤,发作前可有呕吐,发热,烦躁,易惊等先兆。
慢惊风除主证外,患儿还有手足抽搐无力,形神疲惫,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冷,呼吸弱等表现。
小儿惊风偏方
芭蕉薄荷汁
组成:鲜芭蕉、鲜薄荷各适量。
用法:上药分别捣烂取汁,和匀备用。取汁涂抹头顶留卤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
主治:适用于小儿急性惊风。
薄荷油
组成:薄荷油1-2滴。
用法:用温水半面盆,加入簿荷油1-2滴,搅匀,给患儿洗擦周身。
主治:本法用于夏天小儿高热惊厥。薄荷油不可多用,多用小儿洗后会寒战。
泡薄荷叶
组成:鲜薄荷叶10-20片。
用法:将上药浸泡于热水中数分钟备用。取药液待水温适中时,洗擦患儿。
主治:用于急惊风。
水煎大蜂窠
组成:大蜂窠一个。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汤备用。取药液待其温度适宜时浴之。
主治:适用于小儿诸热惊厥。
柳树枝尖
组成:细叶柳树枝尖(约2寸长,去粗皮)7~11根,葱白15茎(连须),米酒糟50克,生姜3 克。
用法:诸药混合捣至极烂,用砂锅炒热,布包备用。用时分成2份,1份贴脐上,1份贴头顶,敷20~30分钟,再炒热再敷,至病愈止。
主治:小儿急惊风发作时见目睛上视,牙关紧急,项背强直,四肢拘急,抽搐昏迷,发作前可有发热、呕吐、烦躁,摇头弄舌,时发惊啼或昏迷嗜睡等先兆症状。
石菖蒲汁
组成:石菖蒲、老生姜各适量。
用法:共捣烂取汁,隔汤温热灌服。
主治:小儿急惊风。
朱砂泥
组成:朱砂1克、连须葱头数个、灯芯草。
用法:共捣如泥,滴入香油少许,文火煎熬如膏,摊在布上。先将灯芯草2 段放在脐部,然后贴上膏药。
主治:小儿慢惊风,发病时作时止,或面部肌肉抽动,或某一肢体抽搐,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疲倦,嗜睡或昏迷。
丁香葱白
组成:葱白1根、丁香、艾蓬头各7个。
用法:共捣烂,敷脐孔,布包。
主治:小儿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