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身柱穴功效作用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身柱穴功效作用

功效:宣肺止咳,祛风清热,宁心安神。

主治:1.感冒,咳嗽气喘,身热头痛,疔疮。2.心悸,失眠,癔症,惊风,癫狂。3.脊背强痛。

作用:身柱属督脉,位于背部,督脉000002行于脊中,为阳脉之海,故本穴有通调督脉,清热镇痛的作用,可以治疗身热,头痛,脊背强痛;再者,身柱位近心肺,居两肺俞之间,乃肺气横贯之处,故本穴有祛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咳嗽气喘,并可清热解毒,治疗热毒郁表的疔疮;可宁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癔症,惊风,癫狂。

天柱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天柱穴的按摩方法

1.如果经常颈椎酸痛,肩膀僵硬,头痛,视力模糊或头脑不清,用食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3-5分钟,以感觉有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按摩。能使头脑反应敏锐,增强记忆力。

2.端坐,举起双臂,双手分别置于两侧后头部,以拇指指尖分别点揉两侧天柱穴。点揉时指尖紧贴头皮,避免与头皮或头发形成摩擦,点揉力度均匀,以有酸胀感为佳,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双侧天柱穴同时点揉。

天柱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准确位置

中医记载,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在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在这块肌肉外侧的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妊娠呕吐拔罐位置示意图

大椎穴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脾俞穴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身柱穴

1.身柱穴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身柱穴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身柱穴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胃俞穴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中脘穴

1.中脘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中脘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中脘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足三里

1.足三里穴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穴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简易取穴 :位于背部,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4个椎体,下缘凹陷处即是该穴。

身柱的功效与作用 身柱穴配伍疗法

1.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穴,治疗癫狂病。

2.配风池,合谷,大椎穴,治疗肺热,咳嗽。

3.配灵台,合谷,委中,治疗疮毒。

4.配本神穴,有行气疏风作用,能治疗头痛,目眩。

天柱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天柱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

简易取穴:端坐低头,位于颈后区,触摸颈后两条大筋,在其外侧后缘发际边缘可触及以凹陷处即为该穴。

身柱的功效与作用 身柱穴穴名解析

身,身体的意思;柱,支柱的意思。“身柱”的意思是 指督脉气血在此穴位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到达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承受重负一样,故而得名。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片 身柱穴配伍治病方法

感冒咳嗽气喘可配肺俞,风门,列缺;心悸失眠可配心俞,神门;癔症,惊风,癫痫可配人中,四关;身热头痛项强,可配大椎,风池;脊背疼痛可配大椎,委中;疔疮可配合谷,委中。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片 身柱穴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3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身柱穴保健按摩方法

用中指指尖揉按身柱穴,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有利于脊柱的保健,改善肺功能,预防感冒,咳嗽,气喘。

夏至艾灸养生 夏至艾灸身柱穴调节神经

身柱穴的位置: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艾灸身柱穴的好处: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相关推荐

督俞的准确位置作用 督俞穴功效作用

功效:宽胸理气,调理胃腑。 作用:督俞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近胸邻腹,故有宽胸理气作用,用于治疗心肺疾患;此外还有调理胃腑作用,用于治疗中焦气机失调的胀满疼痛等。 主治疾病:1.胸闷,心痛,咳嗽,气喘,呃逆,气逆;2.胃腑疼痛,腹胀肠鸣。

阳交的准确位置作用 阳交穴功效作用

类属:为足少阳,阳维脉之交会穴;是阳维脉郄穴。 功效:疏肝利胆,通络宁神。 作用:阳交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又为阳维脉之郄穴,是阳维脉气深聚之处,该穴以调理胆经经气及阳维脉为主,阳维脉主阳络,故可用于治疗阳络疾患;该穴具有疏肝利胆,通络宁神作用,多用于治疗胆腑郁滞的胸胁胀满,邪犯阳络的面肿,胆经阳维脉经气运行不畅的下肢痿痹,及暴受惊恐,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所致的心神不安,精神错乱等。

外陵准确位置作用 外陵穴功效作用

功效:调理肠胃,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作用机制:1.外陵穴属胃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肠腑,故可调理肠胃气机,具有行气止痛,利湿止泻之效,治疗各种肠胃疾患;2.阳明经多气多血,循经小腹,与胞脉之气血相通,内应胞宫,本穴又位于下腹部,故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以治疗妇科疾患。

身柱的准确位置视频 身柱保健按摩手法

1.正坐或俯卧,把左手伸到肩后。 2.用中指的指尖揉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觉。 3.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各揉按3-5分钟。 4.小儿或手臂僵硬酸痛的人,可以清他人搓热双手,用单手的掌根之处揉按穴位,效果更好。

小孩咳嗽艾灸哪里

1、小孩咳嗽艾灸哪里之大椎穴 取穴: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方法:大椎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背在大椎部位,也可以手持艾条熏灸。时间在20分钟左右,天突,也是艾灸20分钟左右。 2、小孩咳嗽艾灸哪里之身柱穴 取穴:身柱穴是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一个穴位。,取穴时,使宝宝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方法:一般每次灸10至15分钟,开始可间日1次,10次以后,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至2次。 3、小孩咳嗽艾灸哪里之肺俞穴 取穴:在身柱穴旁一寸

承山准确位置作用 承山准确位置

简便取穴: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从其尖下即为本穴。 标准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肤与肌腱交角处。

条口的准确位置 条口穴的功效作用

功效:疏经活络,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瘫痪,足肿转筋,足胫麻木,肩痛肩凝。 作用机制:条口穴属胃经,居于小腿部,由于阳明经多气多血,故本穴的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逐湿的作用甚强,以治疗下肢外经病症为主;由于本穴通经祛邪,强筋健骨的作用很强,还可治疗肩周炎,落枕,腰扭伤等经筋病证。

眉冲的准确位置 眉冲穴功效作用

功效:疏经通络,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视不明,鼻塞,癫痫。 作用:眉冲穴属膀胱经,位居头部,其经气下抵目,上入脑,故本穴具有祛除头部风邪的作用,能疏风通络,清头明目,用于风热之邪循经上攻,干扰清空之目赤,头痛,眩晕;还可宣通眼,鼻经气阻滞,用于鼻塞,视物不清;还能用于目失气血阴精荣养之夜盲,视物不清;此外还可用于风痰循经入脑,扰乱神府之癫痫。

小海的准确位置片 小海穴功效作用

类属:为小肠经合穴,属土。 功效:清热消肿,镇痛安神。 主治:1.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齿痛颊肿;2.癫狂,痫证;3.颈项强痛,肘臂疼痛。 作用机制:小海穴属小肠经,位于肘部,为小肠经合穴,五行属性属土,火生土,故为本经子穴,泻之有清热消肿,散瘀止痛之效,可治疗循经路线的肿痛,如头面,五官,肘臂疼痛等;由于小肠与心相表里,小肠经与督脉相通,心主神志,脑为元神之腑,所以本穴也可安神镇静,治疗癫狂痫证。

交信准确位置作用 交信穴功效作用

类属:交信穴为阴跷脉郄穴。 功效:补肾调经,清利下焦。 作用:交信属肾经,位于小腿内侧,为阴跷脉之郄穴。本穴对妇人月经具有双向良性调理作用,既可补肾气,培固本,以固摄经穴,治疗崩漏;又因本穴为郄穴,可 通调气血,治疗冲任,胞脉经气运不畅的月经不调;肾为封藏之本,补肾气可益脾气,而升提下陷,用于治疗阴挺,疝气。由于肾经经气由此会入脾经,故补本穴可用于治疗肾阳虚衰,影响脾阳所致的便秘,泄泻,慢性痢疾。肾开窍于二阴,本穴有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用于治疗睾丸肿痛,阴痒,淋证等。并可循经治疗下肢内侧痛。